回覆列表
  • 1 # 一襲青衫汗浸染

    這是肯定的!本人從事機插秧十年有餘,機插秧不單減少育苗用的秧田,還減少秧苗留田的時間和拔秧的勞動強度。常規大板育秧,秈稻:一畝秧苗(中苗按大田用種1公斤)能插約6~8畝左右的大田,兩苗育秧,一畝秧苗只能插4~6畝大田,粳稻栽插大田減半。

    而機插秧的秧苗和大田的栽插比例秈稻:為1畝:100畝,粳稻:1畝:60畝差距顯而易見。也許你在懷疑怎麼會差這麼多呢?

    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育秧和栽插模式。

    手插秧大板育苗,秧苗養足30天以上(俗稱滿月),太早了,太嫩容易枯死和緩苗期長。兩苗(小苗期13天,移栽至秧田30天左右)育秧時間則更長,一般都是40天以上。

    而機插秧確實幼苗早插,以秈稻為例,行距30公分插秧機使用 ,秧盤30×60公分規格,畝用種1.5公斤播種只需16-20張秧盤,粳稻以畝用種5~6公斤播種也只需26-30張秧盤足以。秧齡一般為20-25天,栽插期宜早不宜遲。

    還有行距為25公分的插秧機另算。

  • 2 # 從善如劉L

    是誰這麼說的,水稻插秧機技術就能節省大量秧田?那怎麼可能?他怎麼就能節約出大量的秧田?

    我是農民出身的,我在農村的時候種過水稻,用人工插過水稻的秧苗,也用過水稻插秧機插過水稻的秧苗,用水稻插秧機插秧,只不過能節省時間,比人工插秧快了很多,這與節約農田是一點兒一點兒關係也沒有的!

    人工給水稻插秧,速度慢,費工費時,用水稻插秧機給水稻插秧,速度快,省工省力,都是一畝稻田,用人工插秧,他也是一畝稻田,用水稻插秧機插秧,他也是一畝稻田,也不會多出一分地的,他也不會多出一分一釐土地的!

    水稻的豐收不豐收,也不在於人工插秧,還是水稻插秧機插秧,在於你對水稻生長期的管理,在於水稻的品種的好壞,在於水稻肥料的施用,在於水稻的水分的供應,還在於自然因素,自然界的原因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所以,用人工給水稻插秧,不會減少一分一釐的土地,用水稻插秧機給水稻插秧,也不會增加一分一釐的土地,農民朋友們在選擇用人工插秧,還是用水稻插秧機插秧的問題上,為了節約成本,現在很多都是用人工給水稻插秧的,如果農民家裡自己有水稻插秧機的話,那還可以用的,如果是僱用別人的水稻插秧機給水稻插秧,那得付給人家錢的!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為什麼說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能節省大量秧田?

    對於這個問題,與其說能節省大量秧田,不如說更適合水田的開發、適合水稻的大面積種植。

    有過水稻種植經驗的都知道,在以前沒有機插秧的時候全是靠人工移栽,速度慢、成本高、移栽質量參差不齊。可以說最傳統的人工移栽方式其實缺點還是比較多的。

    1、速度慢。一個人每天的移栽面積在1-1.5畝左右,這還的是常年有經驗的移栽老人才有的速度。如果僱傭10個人移栽,每天也只能移栽1垧地左右;

    2、成本高。人工移栽的人工費是比較高的,現在的成本基本是每人200-300元/畝。說實在話,一畝地才多少效益啊;

    3、移栽質量參差不齊。人工,有體力充沛、有勞累的時候;也有負責任的、也有糊弄的。所以,人工移栽的秧田經常會出現外圍株距小、裡側株距過大;穴株數有多有少的情況以及深淺不一,都會出現。這些情況都對水稻的生長和產量有影響。

    而機插秧田呢?株距、穴株數較為均勻、深淺一致、速度快。

    最普通的手推式插秧機每天的作業面積大概15畝,只需要2個人換班操作就可以;而乘坐式的插秧機每天的作業面積30畝是很輕鬆的。大概需要5個人左右,換算下來每畝地的移栽成本在100-150元/左右,和人工移栽相比是相當的低的;

    其次是機插的質量較好,穴株數、穴距,只要除錯完畢,移栽質量是較為均勻的。而且移栽深淺也是可以透過機械調節的。調節一次基本就可以了,不會出現人工作業比較累的時候移栽質量下降的情況。

    也就是說,機插秧無論是從質量、成本都要比人工作業好很多。最重要的是機插秧的速度快,能夠滿足大面積作業的時節要求,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大面積的完成移栽作業,從而達到擴大種植面積的要求。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是否有兩個作者?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