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襲青衫汗浸染
-
2 # 雲眾地
謝謝邀請,能管理上百畝耕地,上個月到南豐縣一個有機稻鱉基地參觀考察,水稻、中華鱉均獲得有機認證,他們聘請的員工有五六個,基地種植面積有五百多畝,從培育幼鱉、半成品鱉到成品鱉都有,成品鱉要200-400元/斤,水稻種植是靠人工移栽和人工收穫,和題主說的靠不用化肥除草劑等,靠人力和養殖來解決非常吻合!
水稻採用人工移栽、收割,可能要請人幫忙;平常管理五六個人就夠了,水稻的病蟲草害採用綠色防控手段,不用打藥、施肥,主要是每天要用鮮活雜魚餵養中華鱉,每天要巡田觀察。在水稻插種返青後,實行淺水灌溉,利用鱉晝夜不息的覓食活動來除草驅蟲。稻鱉共生可以充分利用鱉好動、勤覓食的生活習性,起到壓草、控草的目的,對於殘留的少量雜草可以人工拔除。曬田期間,降低水位,高溫季節應增加稻田水位至20釐米。
我們還有一個合作客戶,也是搞有機水稻種植,他們種植基地安裝有殺蟲燈、設定性誘劑,也養殖鴨子,面積有上千畝,合作社的成員也十幾個。在收割水稻後會種植紫雲英,在春季盛花期翻耕漚肥,全季不使用化肥農藥。
採用有機種植,一般選擇山區,附近沒有工業汙染的田塊,水源清澈、土地較為肥沃,一季水稻畝產大概800斤左右稻穀,收購價在5元/斤,加工的稻米要10-20元/斤。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之所以現在能夠開墾這麼多的耕地,一方面是機械力量的參與,另一方面就是化肥、農藥的使用了。如果沒有化肥農藥,種植水田,一個人最多能管理不超過5畝的耕地。
水稻種植是高投入、低產出的行當,特別是在我們東北,種植水稻的投入更是大。從大棚育秧直至移栽以及之後的田間管理,都需要大量人工的參與其中。
我的印象比較深刻的是2016年我們單位種植的15畝有機水稻,沒有使用除草劑。結果,在還未插秧的時候雜草就已經露頭了。透過田面的水層可以看到田面上密密麻麻的一層小草芽,很是明顯的。等到移栽完成之後,沒超過10天,水稻行空中就能看到明顯的雜草了,水蔥、慈姑、澤瀉以及稗草等等,很多的。後來,其他的使用封閉藥的池子基本沒有草,就這15畝地的有機水稻,每天4-6個人薅草,幹了整整1個半月,基本上還沒薅完,下一茬的草就出來了。最後,一畝地的產量也就在600斤左右,水稻都被草給欺住了。
第二年我們使用水田除草機除草,雖說效率快點,但是也是隻能清理行空裡的雜草,穴距之間的雜草還是需要人工薅除,也是很難管理的。後來有人說養鴨子能除草,說實話,只能清理一部分雜草,大部分的雜草還是得依靠人工來薅除。否則,雜草基數大,水稻根本就沒有產量。
所以,不使用除草劑、農藥、化肥,一個人只能管理不超過5畝地的水田。而且,產量也是非常的低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農民種植水稻時,如果完全不用化肥除草劑等,靠人力和養殖來解決,能管理多少畝耕地?水稻的綠色有機種植就是這種模式,一般採用的是:稻鴨共育、稻蝦共育、稻魚共育等生態種植,使用有機肥、綠肥、畜禽肥作為水稻的用肥,肥水管理簡單,以魚、蝦、鴨來除草。一個人管理個幾十畝應該不是問題!水稻種植採用手插或機插,幾十畝小型四行插秧機足以,建議以稻鴨共育模式,以秈稻為主,因為秈稻生長較為旺盛,抑制雜草有著先天優勢,注意栽插密度,每畝配養五到六隻鴨子。不以追求產量為目的,以綠色無公害為目標,是國家大力推廣的種植模式,也是國民渴望的綠色食品,解決糧食安全,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