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適情雅趣
-
2 # 知常容
赤壁大戰諸葛亮幹了三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勸說孫權曹操大兵壓境,東吳分成兩派,魯肅屬於主戰派,所以讓孫權把周瑜召回來,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魯肅他是忠於孫權,而不是忠於漢室。然後他又出了一個主意說我去看一下能不能把劉備攔截住,所以在孫權的同意下魯肅跑過來找劉備。這個時候諸葛亮說事情緊急讓我過去跟東吳聯合吧。
這是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做的第一件實事。諸葛亮的口才很好,很快的說服了孫權。但是實際上你仔細想一想,不是諸葛亮說服了孫權。而是孫權巧妙的利用了諸葛亮說服了他手下想投降的人。這個具體我也寫過文章自己去找。
第三件事情,鎮守荊南劉備赤壁大戰之後,火速的拿下了荊鄉四郡。他把其中三個郡交給諸葛亮管理。主要讓諸葛亮負責內政和後勤。這也說明他對諸葛亮的能力的信任。
-
3 # 天外村藥房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用了最長篇幅渲染的一場大戰,諸葛亮則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主角。因此羅貫中在演義中給諸葛亮加了無數戲份。那麼歷史上諸葛亮如何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簡單梳理一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諸多戲份,哪些是真實的,那些是虛構的。
演義中,諸葛亮主動向劉備提出去聯絡孫權,這是真的。208年秋天曹操佔領整個江東,而東吳孫權和荊州劉備卻是長期敵對,這時候也只有劉備手下的諸葛亮和孫權手下的魯肅看到了兩家化敵為友,共抗曹操這一條路子,並促成了孫劉聯盟。
演義中,諸葛亮到江東後,舌戰群儒,大罵東吳文官主和派。這是假的。歷史上諸葛亮要做的是聯合東吳,把人家的文官全部臭罵一頓,罵的再解恨,也對大事無補,反而得罪人。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比較低調的,不會這麼囂張。
演義中,諸葛亮智激周瑜,拿出銅雀臺賦中“攬二橋於東南兮”,作為曹操想要奪取大喬小喬的證據,激怒周瑜確定抗曹,這是假的。歷史上銅雀臺還要過兩年才造出來,而且曹植的銅雀臺賦裡面也沒有這兩句。
演義中,諸葛亮面見孫權,從多個方面幫助孫權分析敵我格局,打消孫權的疑慮,確定孫權抗曹決心,這是真的。這也是歷史上諸葛亮很重要的一段表現。
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孫權能夠下定決心,主要靠魯肅、周瑜和諸葛亮。其中周瑜主要是從軍事角度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魯肅則是從政治角度告訴孫權,當屬下的可以投降曹操,作為主公決不能投降曹操。諸葛亮的說辭則是面面俱到,由戰略而人情,由人情而軍事,逐個誘發孫權潛意識裡“積極抗戰”的要素,而打消其顧慮心態,最終達到目的。
演義中,諸葛亮遭到周瑜的嫉恨,兩人明爭暗鬥,諸葛亮利用魯肅這個老實人做掩護,挫敗周瑜陰謀毒計,這是假的。歷史上的諸葛亮,當時並沒有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之類的戰績,只是劉備部下一個出色幕僚,周瑜的身份地位根本不會嫉妒他。實際上赤壁之戰後周瑜給孫權的書信中,也只提到了劉備、關羽、張飛很厲害要防備,壓根沒提諸葛亮。
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這是假的。歷史原型是數年後孫權在濡須之戰的一件事情。
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這是假的。神神道道的東西,自然沒什麼可信度。
演義中,諸葛亮在赤壁火攻時安排趙雲、張飛、關羽三路人馬截擊曹操,不但繳獲大批降兵輜重,而且迫使曹操在華容道陷入絕境,最後被關羽義釋,這是假的。歷史上諸葛亮當時並沒掌握劉備的兵權。實際上諸葛亮真正掌握蜀漢集團兵權是等到劉備死後的事了。赤壁之戰中,劉備是與周瑜聯兵參戰,最後未能追上曹操。
總之,歷史上的諸葛亮,主要是作為外交使臣,促成了孫劉聯盟。這個功勞已經非常之大。至於其他那些軍事、奇謀層面的表演多數都是虛構,裝神弄鬼和勾心鬥角的部分就更是純屬演義了。
-
4 # 君山話史
赤壁之戰,諸葛亮是有功勞的,他出使東吳,力促劉備與東吳結盟。
曹操大舉進軍荊州後,魯肅向孫權提出聯合劉備的建議,並自告奮勇入荊州。此時劉備狼狽不堪,打算投奔蒼梧太守吳巨。魯肅搖搖頭道:“吳巨只不過是個凡夫俗子,蒼梧又是偏遠之郡,早晚要被曹操吞併,怎麼可以去投靠?”他建議劉備派使者前去江東,與討虜將軍孫權結盟。
魯肅知道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有意與他拉近關係。諸葛亮有個哥哥,名叫諸葛謹,由於戰亂,逃到江東,被孫權任命為長史,與魯肅關係不錯。魯肅便對諸葛亮說:“我與諸葛謹是好朋友。”兄弟的朋友,當然也是自己的朋友。有了這層關係,諸葛亮與魯肅的友誼很快建立起來,兩人成為好友。
為了與孫權聯合,劉備移師樊口。然而,由於劉琮不戰而降,荊州大部分土地輕而易舉落入曹操之手。曹軍佔領南郡,劉備的處境更加危險了。
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十分危急,請派我向孫權求救吧。”
雖然孫權派魯肅前來商議結盟的事宜,但結盟並非無條件的。根據魯肅當初的設想,結盟的前提是劉備與荊州劉氏政權上下同心,合力抵抗曹操,如今劉琮不戰而降,十萬軍隊改旗易幟,吞併荊州軍隊的曹操更加強大,而劉備與劉琦的部隊已不足兩萬,可謂捉襟見肘,狼狽不堪。再者,孫權的算盤,是讓劉備與曹操血戰,他頂多提供些後備支援,既可抵抗曹操,又可削弱劉備。
如今局勢鉅變,與魯肅最被的打算相去甚遠。劉備勢單力孤,顯然在結盟一事上,並沒有多少語話權。
諸葛亮能說服孫權出兵嗎?任務非常艱鉅,只是劉備也實在想不出其他辦法,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就讓諸葛亮去碰碰運氣吧。
諸葛亮與魯肅一起到了東吳,見到了孫權。
雖說諸葛亮有“臥龍”之美譽,卻還沒有多少實戰經驗,這次外交活動,是對他才能的考驗。怎麼才能說服孫權呢?諸葛亮知道孫權這個人有雄心壯志,對付這種人,須用激將法。於是他說道:
“如今海內大亂,將軍您起兵於江東,劉豫州(劉備當過豫州刺史)則在漢水以南收羅部眾,與曹操爭雄天下。現在曹操已經消滅北方的敵人,又擊破荊州,威震天下。在曹操的威力下,英雄已無用武之地,因此劉豫州逃遁至此,希望將軍能盡力收容。倘若將軍能以吳越之兵,與中原雄兵抗衡,那就應該早日斷絕與曹操的聯絡;如果自忖沒這個實力,還不如早早投降算了。將軍表面上服從曹操的中央政府,心裡卻猶豫不決,局勢已如此緊迫了,還遲遲不決斷,恐怕要大難臨頭了。”
這話裡有含蓄的諷刺。
確實,孫權雖是獨立政權,表面上仍是臣服於曹操,當時曹操還勒令他要送上人質,以作為控制的籌碼。諸葛亮便拿這事作文章,你要有種,就應該與曹操徹底決裂,要是沒種,就早早投降吧。
孫權一聽,心裡大不舒服,也嘲諷道:“先生都說了英雄無用武之地,那麼劉豫州怎的不投降?”
諸葛亮以慷慨激昂的語氣答道:“當年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位壯士,寧可自殺也不願投降,何況是皇家後裔劉豫州呢?劉豫州英才蓋世,士人仰慕,紛紛前往投奔,就像百川歸海一樣。就算大事不成,這也是天意,豈可投降曹操呢?”
這又是激孫權。諸葛亮說,劉備雖然很落魄,卻寧死不降,立場分明,乃是光明磊落的英雄豪傑,不像你孫權,只會首鼠兩端,見風使舵。
孫權怒了。這憤怒,正是諸葛亮期待的。
憤怒寫在孫權的臉上,他勃然變色道:“劉備不投降,難道我會投降?我豈能把東吳之地、十萬精兵拱手讓出,甘受制於人呢?我決心已下,你不必懷疑。縱觀天下,能抵抗曹操的人,只有劉豫州。只是劉豫州剛剛吃了敗仗,還有能力與曹操抗衡嗎?”
諸葛亮答說:“劉豫州雖兵敗於長坂,現在還有關羽的精銳水師一萬多人,劉琦的江夏兵團也有一萬多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早已疲敝不堪,追擊劉豫州時,一晝夜行軍三百里,已是強弩之末了,這已是犯下兵家大忌。曹軍來自北方,向來不熟悉水戰,荊州雖落入曹操之手,軍民並非真心臣服,只是迫於形勢罷了。只要將軍能派出猛將,統率數萬精兵,與劉豫州齊心協心,必定可大破曹操。只有曹軍一敗,曹操勢必灰溜溜地滾回北方,到時荊州與東吳就能與中原呈三足鼎立之勢。成敗的機會,就在今天。”
說實話,孫權並不想三足鼎立,他想獨佔荊州。不過,當務之急,是必須先挫敗曹操,只要荊州完全陷落,東吳就是曹操下一個鯨吞的目標。這一點,孫權還是看得很清楚。現在靠劉備單打獨鬥,肯定不行,東吳必須出兵相助!
孫權最後之所以選擇聯劉抗曹,當然不止是諸葛亮的激將法,也賴魯肅、周瑜等人的鼎力支援。不管怎麼說,諸葛亮不辱使命,圓滿完成外交任務,為赤壁之戰的勝利立下大功。
-
5 # 歷史百家爭鳴
奠定三國鼎立的一個關鍵之戰就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曹操志在滿滿的準備統一全國的關鍵性戰爭,可以說,如果赤壁之戰曹操贏了,那麼三國基本就不會存在了。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促使孫權和比自己弱小的很多的劉備聯合,去抵抗曹操,這場戰役使得曹操南下的勢力得以遏制,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而赤壁之戰也是《三國演義》中大書特書的部分,書中不少內容都在寫這個赤壁之戰,裡面還出現了不少典故,像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借東風等。
題主的這個問題非常有開放性,因為題主並沒有問是在真實的歷史上,還是在小說中,咱們分開來講述一下。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大放異彩諸葛亮在《三國演義》的後期,那絕對是主角,因此在小說中的諸葛亮無所不能,從促使孫劉聯盟,到草船借箭,借東風等,這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可以說在小說中,沒了諸葛亮,劉備是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
而赤壁之戰的後期,諸葛亮開始派各個將領去搶佔地盤,當然他也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派關羽守華容道,放走了曹操,從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很沉默相比小說,歷史上的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可以說低調的多,記載三國曆史的正史便是《三國志》。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裡面為劉備畫了一個大餅,即劉備的建國大略。而劉備三顧茅廬的時間是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諸葛亮下山的時間是208年的春天,曹操的南下是公元208年七月開始,這說明諸葛亮在劉備的軍中資歷還不夠,只有幾個月的經歷。
在《三國志》中對於諸葛亮的職務沒有記載,不過諸葛亮對於促成劉備與孫權雙方的合作起了不小貢獻,使得雙方能夠摒棄前嫌,一致對付曹操。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在赤壁之戰中起關鍵作用的不是諸葛亮,反倒是孫權手下的魯肅與周瑜,他們兩個人對付曹操的功勞遠高於諸葛亮。只是羅貫中對諸葛亮比較推崇,於是在書中對諸葛亮是大書特書,使得其登上了一個高臺。但在火燒赤壁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起了多大作用,有的話也是他聯絡了孫權方,使得兩者能夠聯合起來對付曹操的入侵。
不得不說,歷史和小說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
6 # 9紫氣東來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諸葛亮的傑作是促使孫,劉兩家聯盟,於孫權洽談只有孫,劉聯盟才有生存的機會的道理,這就是諸葛亮政治家的眼光,此時的諸葛亮官至軍事祭酒,孔明的實際年齡比周愉小七歲,在周愉面前孔明小青年呢?
此時周愉確實如赤壁懷古詩詞一樣,周公瑾是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又取江東美女小喬,談笑間強櫓灰飛煙滅,官至大都督,孫權賜尚方寶劍,指揮了這場以少勝多著名的三國時期的三大戰伇之一的赤壁之戰,後在與曹仁的對抗中周愉為鼓舞士兵鬥志,親自巡營中箭,沒有及時治療而亡,一代文武雙全的帥星損落。
諸葛亮在幹什麼呢?作為使者自然有魯肅等人接洽,目的達到後回蜀漢去,至於什麼借東風,草船借箭,用什麼火這於孔明無關,諸葛亮一生未用過火,諸葛亮根本也進不了周愉的中軍大帳,也沒見過周愉的面,什麼三氣周愉純屬扯犢子,周愉亡時是由龐統出使吳國悼念,沒有諸葛亮弔孝這一說,故事是故事,但還是要尊重歷史的!
-
7 # 有書共讀
當然,就《三國演義》來講,赤壁大戰的時候,諸葛亮在借東風。沒有他的東風,這火燒戰船的事沒法子弄。
但演義歸演義,這借東風事有點不靠譜,那歷史上,發生赤壁大戰的時候,諸葛亮究竟在幹些啥?
先來看諸葛亮此時在劉備軍中的地位。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劉備)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是208年春天出茅廬的,208年7月赤壁之戰才開始。此前諸葛亮在劉備軍中擔任什麼職務不清楚,但從這段描述可以知道,他此時擔任的是“軍師中郎將”。
什麼是“軍師中郎將”?別以為有“軍師”一詞聽著威風,實際上,三國時期的“軍師中郎將”只是個掌管後勤的,職務比將軍低。
那我們也可以推測,此前諸葛亮的職務也不會高於這個。所以,在赤壁之戰前後,諸葛亮的地位並不高,也沒有掌握軍權,不可能率兵去參與赤壁之戰,更不可能指揮整場戰役,以及戰後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指派眾將奪零陵、桂陽、長沙三郡。
事實上,整個赤壁之戰,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東吳這邊,周瑜是毫無疑義的最高指揮官,其餘魯肅、黃蓋等也是骨幹力量。劉備此時奉聯吳策略,也派兵助陣,但諸葛亮此時,就沒有很大的發言權,主要是從事後勤工作,調運糧草諸事。
但有一點不可忽略的是,他在赤壁之戰前,受劉備派遣,去往東吳充當外交官,促進了孫劉聯盟。
《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也就是說,諸葛亮先於劉備,就想好了去聯合孫權的策略。他去往東吳後,與孫權一番長談,“權大悅”!顯見得他的談話打動了孫權。
雖不能誇張地說,是諸葛亮一人之力左右了孫劉聯盟,但他的外交斡旋無疑促進了孫劉聯盟,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因而才有了接下來的赤壁之戰。
雖然《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在赤壁之戰裡,給諸葛亮安上了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等戲碼,頗有誇大失真之嫌。
但從史料的字裡行間中,我們還是可以得知,諸葛亮並不像有些過激的言論說的,全程都沒有參與戰爭,他應該在戰中充當了後勤角色,做了一些糧草籌集轉運工作。且此前說動孫權,促進孫劉聯盟也是不可忽視的功勞。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8 # 西府趙王爺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赤壁之戰的絕對主角,從舌戰群儒到草船借箭再到東風破曹,表現可謂神人。
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整個戰爭與他的交集並不多,這其中摻雜有不少虛假的成分。
歷史上其實火燒赤壁這把火是周瑜和黃蓋“點燃”的,借來的東風只是因為當時的特殊地理原因,在天氣晴朗時會逆向吹起東南風僅此而已,而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戰前孫權做的事情,這些都與諸葛亮無關。
赤壁之戰的主角是東吳,劉備的軍隊起到的僅僅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所以諸葛亮並沒有在赤壁之戰中扮演主導者的角色。
事實上,就算是再劉備軍中,諸葛亮當時的發揮都比較有限!
在歷史上,諸葛亮出山的時間與赤壁之戰的時間相差無幾,諸葛亮剛剛出山就遇到曹操壓境,劉備敗退夏口,然後便是赤壁之戰。
劉備“三顧茅廬”時是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而赤壁之戰是208年7月至208年11月。
難道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無防備的完全相信諸葛亮?—這樣做那麼劉備的那些大臣如何說服?
事實上,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扮演的是一個外交官的角色。
當時曹操大軍壓境,劉備這點兒人馬實在無法抵擋,所以諸葛亮便主動請纓,前往東吳尋求孫權聯合。在其一頓嘴炮之後,孫權答應聯盟,派遣周瑜等人,率軍拒敵,這才有了赤壁之戰。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至於後面的戰爭,那基本就就是周瑜的表演了。
至於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時天天“飛鴿傳書”去獻言獻策,這個可信度不高!
作為外交官,他諸葛亮雖然回到了劉備這裡,但隨同而來的還有周瑜的大軍,所以諸葛亮當時應該乾的還是聯絡工作,負責協調劉備和周瑜兩軍的配合行動。
所以,諸葛亮在整個赤壁之戰中,擔任的其實就只是一箇中間人的角色,負責協調孫劉聯盟。
話說回啦,這任務其實也是比較重要,正是因為諸葛亮的努力,才有了孫劉聯盟,才有了接下來的赤壁之戰。甚至於赤壁之戰的勝利,也和諸葛亮的中間協調有很大關係。
所以,赤壁之戰的勝利,諸葛亮雖然不是首功,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其也正是因為在赤壁之戰中的良好表現,才得到了劉備的信任,被拜為軍師中郎將,總督長沙三郡。
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所以,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也是一步一步靠著奮鬥成為蜀漢柱國的,並不是出道即巔峰。
-
9 # 零點的歷史
三國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孫權、劉備三方於長江赤壁一帶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役,最後以手握優勢兵力的曹操大敗而結束,曹操撤回北方,孫權與劉備瓜分荊州,從此三足鼎立正式形成
蜀漢丞相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蜀漢臣相,早年在隆中隱居,後來得劉備賞識,跟隨劉備出山一同建立蜀漢政權,知名作品《誡子書》、《出師表》
三國赤壁之戰,諸葛亮到底在幹什麼?1.演義中借東風真實歷史確實沒有
在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設立神壇作法借來東風,成為周瑜火燒曹操戰船成敗的關鍵,其實縱觀整個《三國志》並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歷史書籍中,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操作自然界的事情發生,這其實是小說作者,為了神話諸葛亮的地位,從而導演了一出借東風,這樣的事情就是現在也是比較荒謬的,權當小說作者的奇思構想
2.火燒赤壁與諸葛亮有無關係
火燒赤壁的發生有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兩點,主觀上來講,周瑜帶領東吳眾將迎戰曹操,部下黃蓋認為,敵人眾多但是我方兵力很少,與對方打持久戰顯然不利於我方,曹操將戰船連在了一起,黃蓋認為應當採取火攻,周瑜採納了部下的建議,於是派出黃蓋帶領己方船隻,謊稱投降曹操取得信任,上演了一出火燒戰船的好戲;客觀因素來講,曹操因為北方戰士不習慣水戰,因此將戰船連在了一起,才導致對方有機可乘;這裡其實與諸葛亮並沒有任何關係
3.歷史上赤壁之戰諸葛亮所做之事-遊說孫權助劉備抗擊曹操
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上文我們提到了諸葛亮的生年為181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時,恰巧諸葛亮此時27歲,因此史書三國志這段記載,其實就是赤壁之戰的這一年,當時曹操攻打劉備,此時諸葛亮隻身前往東吳,希望孫權能夠與劉備一同抗衡曹操,孫權被遊說成功,便派出3萬兵力與劉備一同抗擊曹操
結語:赤壁之戰作為三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被不少三國愛好者拿來研究,其實這場戰役已經沒有太多秘密可言,這一戰曹操輕敵冒進戰略失誤,而東吳大將周瑜則應對有方上演成名之戰,諸葛亮與劉備一方,當然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並沒有演義中那般出彩。
-
10 # 陸棄
《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諸葛亮,近乎於妖。而孫連聯盟對抗曹操的赤壁之戰,幾乎成了諸葛亮的一人之功。沒箭,諸葛亮與魯肅在船上喝酒就借來十萬只箭。沒風,他建壇作法借來東風。曹操船沒連,他喚來龐統獻連環計。甚至連曹操兵敗後的結局他都盤算好了,派去關羽還了曹操的恩德。
這哪裡是人,簡直是神仙。
那麼歷史上赤壁之戰時的諸葛亮究竟在做什麼呢?
據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當時二十七歲,在曹操進犯荊州時,向劉備獻策與孫權聯合。他作為使者親自去說服孫權,孫權素來敬仰劉備,加之認為諸葛亮口才了得,儀表不凡,十分敬重,最終派兵三萬與劉備合兵一處,於赤壁大敗曹操,並趁勢平定荊南四郡,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
總結一下,諸葛亮當時主要做了兩件事。
1、作為使者遊說東吳孫權,最終讓孫權出兵三萬幫助劉備對抗曹操。
2、趁赤壁之戰新勝,幫助劉備平定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
回覆列表
劉備“三顧茅廬”時是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而赤壁之戰是208年7月至208年11月。《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基賦稅,以充軍實。”
從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三國時期軍師中郎將是掌管後勤的,職務是低於將軍的。當時關羽為偏將軍,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這是赤壁之戰後諸葛亮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是208年春天出山,208年7月赤壁之戰開始,當時劉備是46歲,諸葛亮是27歲,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雖然諸葛亮的《隆中對》打動了劉備,但劉備不可能委以重任。一個是諸葛亮到底有什麼才能還有待觀察,另一個就是剛下山就委以重任,難以服眾。這段時間裡諸葛亮的職務《三國志.諸葛亮傳》沒有記載,從諸葛亮被劉備指派到東吳勸說孫權“聯吳抗魏”來看,諸葛亮的職務應當是個參謀。《三國志.諸葛亮傳》:“建安16年,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先主即稱帝位,策亮為丞相”。從這裡看,諸葛亮下山3年後,才被劉備任為將軍,直至劉備稱帝,諸葛亮被任為丞相。諸葛亮是從下山,一步一步經過實踐鍛鍊,才逐步掌握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208年下山到208年7月做劉備的參謀,沒有任何軍政權力。實際上赤壁大戰與諸葛亮沒有任何關係,至於“借東風”、“草船借箭”、“火攻”等都是周瑜、魯肅和黃蓋的功勞。諸葛亮最大的功勞就是促成了孫權和劉備聯盟抵抗曹操,赤壁大戰一開始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了。赤壁大戰後,曹操兵敗,從此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