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明的小情懷
-
2 # 歷史密探
說幾個比較有代表性,後來自殺的文人。
顧城,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上過山,放過牛,一生寫詩無數。1980年,開始過無拘無束的漂流生活,後來隱居激流島。顧城為什麼自殺呢?在一個詩會上,他與粉絲英兒相識,後來發生了婚外情。
顧城的妻子十分隱忍,顧城終被打動,回心轉意。但是,他發現已經晚了。因為他的妻子此時已經喜歡上了一個德華人,顧城十分傷心。於是把他們的故事寫進了書裡,並向書中主人公一樣自殺,這本書叫《英兒》。他想以此獲得大賣,給妻子謝燁留點錢。
但是,等書寫完,顧城又不想死了,而他妻子又不能接受他的回心轉意,最終,顧城還是選擇了自殺。
海子,一個原本貧窮的人,後來成功考上北大法律系,畢業後成了一位老師。在那個年代,海子本是可以為家長光宗耀祖了,但是現實的對比,讓他覺得人與人之間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有的人生下來就大富大貴,而有的人就必須努力奔跑。
於是,海子就越來越瘋狂,一時間,吃喝玩樂,女學生,這些關鍵詞都圍繞著他。但是,長期以來的壓抑和抑鬱,終於讓他喘不過氣來。他回到家鄉買了一塊地基,建了房子,寫上“海子故居”,選擇了臥軌自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3 # 悟在吾心
一般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相應的,其在思想境界上的追求也是對自己要求較高的,且沒止境的!當其所知的不能滿足其所想的,無法滿足精神上的需求時,受不了精神的痛苦折磨,採取走極端的、了卻生命的方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4 # 夢臨石
與其說在文學上有成就的人,不如說是在思想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其中一些才華橫溢的天才往往卻走向了自殺的道路,老子有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就是說,天地是沒有感情的,無論是聖人還是蠢夫,國王還是乞丐。都只是“狗”而已。所以當這些人到達了某種境界之後,他們不僅沒有感覺到成功的意義,反而感覺到了一種悲觀。因為無論如何,他們已經看清了自己的道路,和自己能夠到達的高度。但是卻毫無意義,自己仍然是被天地所豢養的“狗”,和那些俗世的蠢夫一樣。自己只能按照這個世界已經形成的規則和秩序來生存。所以他們選擇了死亡,來試圖打破最後的一道秩序。但其實自殺也在預定的秩序之內,所以評論這類人,在惋惜的同時也帶著感動。既然知道了生活的那些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權高位重的毫無意義,那麼我們為何還要去追尋呢,因為活著我們就只能服從世界的秩序,我們就需要去追尋這些沒有意義但卻有意思的東西。或許我們需要的也只是剎那清歡
-
5 # 楊青69793464
喜歡文字的人,天生就有憂鬱的本性,當一個人獨處寫作的時候,整個身心都會聚精會神的沉浸在創作的情節之中,有時為了完成一篇創作,幾天、甚至幾十天都不出門,久而久之,這種情緒自然而然就會融入到現實的生活中來,導致形成喜樂哀愁的人生而不能自己。
-
6 # 數字使用者是網特
搞文學和藝術的很多都是理想主義者,經常沉醉在自己的幻想當中,時間一長又難以自拔。文學藝術創作者又多喜歡悲劇作品,對悲劇作品投入較多精力和感情,創作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和同化作用。當理想和現實存在差距時會極端痛苦難以自拔,又會在創作過程中尋求解決痛苦,結果惡性迴圈,最終精神出現異常,比如抑鬱症,最後覺得身體也是一種束縛,為尋找理想的精神國土唯有自殺以解脫。
-
7 # 崆峒生活
不管哲學家還是文學家,他們都執著在自己領域的學問,為自己的學問殫精竭慮。他相信自己筆下的人物,無限的和他融為一體,他迷戀筆下的故事,盡力追求著真理,他瘋狂嚮往這筆下的夢境,追逐著遙遠的夢想,這是做為他們的特有性格,他們已經不同於普通人,不在乎褒貶和非議,更不在乎死亡,死亡在他們看來最正常不過,沒有可以的追求,到了一頂時機,死亡是最自然的事情。
我想,一些有成就的文學家之所以選擇死亡,或許是他對生命追求的一種方式,在他有生之年沒能實現的遠景,他希望將肉體交與死亡,得到昇華,得到解放。
因為這樣的死亡是一種超脫,一種自然的選擇,對他自己而言,選擇沒有後果,也不需要後果。
我們只有仰望,足矣!
-
8 # 沒於塵埃
文學的創作,它的根來源於作家對社會人物,情感,現象等的進一步藝術化的書寫。它能為我們塑造一幅幅真實的,觸及內心深處的,但又是藝術化的虛構場景。在其中,文學大家可以將自己所向往的,所憧憬的,很難達到的境地進行撰寫,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意覺。
當文學大家將自己的信念,信仰,甚至是生命都寄託於文字之中,便會產生一種“依戀”和“失望”,前者在於自己與文字的融合,後者在於對現實的不滿意。那這自然會使作家覺得自己的生命,精神都浸入自己的文學作品之中,為此有一種“空”的概念。
作家在成名,成就之後會有自殺這種現象,我個人陋見:一則壓力,二則無望。
最後我想說:好文字可以煉達我們的心境,好作家終將不會泯滅。
-
9 # 坤為天下先
鄙人認為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此類人無法學會或融入正常生活中,因此會到處碰壁,最後導致心理受到傷害,第二種就是此類人思想太過奇怪,生無可戀,最後輕生,這兩種情況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影響,但有一點相同,就是此類人都很孤獨
-
10 # 明貞
從屈原到曹植李白杜甫蘇東坡徐渭至近代李大釗聞一多魯迅瞿秋白李叔同當代張國榮顧城海子等,有真性情和才華的人命運都不是很好,因為命運有兩種力量永恆和毀滅,永恆必然要複雜和艱難一些,而毀滅要簡單的多。核大國都能對地球造成極大傷害,保護完善地球呢?很艱辛複雜。
-
11 # 企業戰士
因為哲學上最重要的問題是自殺,就是人生有何意義,優秀的作家會身體力行去探索這個問題,結果找不到答案。進而產生否定人生的情緒。不過真正好的作家是不會自殺的,他要麼找到了答案,要麼不找到誓不罷休,所以他們的下場比較好,就是得肺病或者胃病而死(長期鬱結造成的)。
-
12 # 甜瓜20875
他們打開了悟知的大門,知道的越多,未知的更多,如同高利貸。無止境的思維,達到了極限,承受不了這種壓力的結果。物極必反。
-
13 # 鍾林毓秀
大多數文學奇才都是活在理想的空間,寫出來的文章有新意,有追求、有理想、有憧憬,但是現實卻殘酷。
離開小說環境,無法融入現實,在現實中找不到快樂,如同蒲松齡,只有寫狐仙與書生愛情,寄託自己的感情生活。
少女心是天真浪漫的,很符合文學題材描寫,所以文學才子與浪漫少女很合拍,一見鍾情,或看文章鍾情者大有人在。而女方父母是現實的,要為子女生活著想,成就文學才子與佳人的可能性小,除非女方是財團,父母寵愛,也不缺錢。
感情受挫,或生活受挫,離開書房,什麼都不是,要力氣沒力氣,要技能沒技能,自殺脫離紅塵,在所難免。
不知對不對。
-
14 # 稻草人716
這就是文學真正的畢業證書~死亡通知書。
這個級別非常高,常人不能企及。
所以,作者死後書都還在發光!可作“文學磷火”
-
15 # 手機使用者6433404
讀書人要學坦蕩,不能按書照搬,不然呆性十之有七,剩下三個多愁善感想不開,就自然厭世,選擇見老閻!千萬不可取喲!活得才是出色離譜。死了一家哀哉!戶口本都戴麻披白了。
-
16 # 乒乓球804
所以這樣,是因為有這樣的原因;
所以那樣,是因為有那樣的原因;
此事不能一概而論。
-
17 # 一個老豆
也有很多是老死的,那些老死的成就比這些自殺的大。問題有問題,積極看人生吧。
-
18 # 煙火鄭州ZZ
這些選擇自殺的作家都生活在娛樂不發達的年代,如果是活在今天,他們的命運不會如此。
通常來講,讀書多的人,思想比較活躍,想法也比較多,覺察能力就比較強,比較敏感,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外界的小小漣漪就有可能在作家心裡產生驚濤駭浪。如果,這個作家不喜歡熱鬧,不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那麼這波驚濤駭浪沒有平息下去,勢能就會越積累越大,總有一天,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而今天娛樂業比較發達,現代的作家透過網路與網友分享自己內心感受,透過讀者見面會與讀者進行互動,名利雙收,只盼著自己多多享受這世間繁華。
所以,沒有什麼娛樂,性格內向,才可能是這些作家選擇自殺的原因。
-
19 # 不老松3114692423
謝謝,我覺這個問題不可也難已追究根源,這方面情況知之甚少,個人總覺不外乎主、客觀原因,一,因為“文學方面有成就”, 便有些才氣,日積月累或多或少有些名作名氣,暄鬧後又一片冷寂,迴歸現實,會是無盡的落莫,二,現實生活枯藻骨感,毫無絲毫爛漫色彩,所謂的文學想像,詩歌遠方,說白了就是一精神象牙塔,當生活只是一渠流水,意義何在?,所以有文學想像及成就的人希望流水不停地撞擊礁石而激起撼人心靈,撼及社會的浪花,從某個階段來說,怕是隻填補了個人的心理滿足吧!三,不可否認其功利心理及“永不甘被社會忘卻拋棄”之天性秉賦,若生於富貴人家,衣食無憂,其周旋餘地似也能進退有餘,而生於清貧寒門,衣食尚無料理保障,其志若盲目莫大,必多愈挫愈奮,終難達其所謂“理想”而痛極絕望,四,事理通達,心氣和平,當凡人之精神鑽於牛角尖,其丟失掉的練達世情又怎能看清!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而文化人再有思悟才能,你充其量只是紙上談兵,一個社會,一個世界,一 個人類,比大象若何!無論你用多少雞湯,多少文字,變出多少魔法,想說教些什麼,其必定擺逃不掉個體的視角立場,而最終歸結於“偏執”,只是玩玩自己的“把戲”而已,能有多少人被其教化,又如何考量統計測算也、!五,不少文學方面有成就的人已離我們而去,死者為大,本短文不敢有任何責鞭之意,屬隨題隨想,不當處也願聽友友們指責討論!……
-
20 # 向日葵7O89
被人打壓,對的算錯,錯的算對,對生活絕望。找不到目標,沒有價值感。追求,表達美好而得不到認可,迴應,被阻撓,打壓,實現不了,大家對對錯,好壞不吱聲。大家只悶頭雞吃白米,顆顆啄到底,只對佔便宜,實惠,道德綁架清醒,其餘全部裝傻,不吱聲的狡猾的麻木的絕望,不可共生。
回覆列表
文學才子自殺的可以列舉幾個:傑出詩人、北大才子,海子,臥軌自殺;朦朧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徐謂,官場失意,狂疾發作,九次自殺。大多文人才子多愁善感,可能也只有到達一定情感和境界,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很多文學大師要麼官場、情場、商場失意,李白、白居易仕途不順,屈原投江自盡也能從這方面找到原因。
文人才子很多都自殺嗎?好像也不盡然(個人觀點),為什麼這麼說?就像說很多名人都因癌症去世一樣,也可以列舉一些因癌症離開我們的名人,可以說名人數量還是比較大,很多還是長壽的。又說文學才子,從古至今,可以說舉不勝舉,自殺的比例也不大。大幹世界,無論是因病,還是自殺,普通人群更多,據資料顯示,因一種疾病去世的全國每幾分鐘就有一人。我認為:文學才子因知名度高,自殺會引起更多人知曉和關注。
自古“才子多風流”,“情”字最為傷人,親情、愛情,無不愁斷腸,加之文人不是孤獨,也算獨處,內心的苦向誰說,冷暖自知。
倉央嘉措,一滴千年的相思淚,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倉央嘉措從小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愛人,因政治原因做了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前段時間上影的《西遊記之女兒國》中最美的歌詞“不負如來不負卿”,出自倉央嘉措詩集,相傳後來也是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