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創作背景: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力主召開和議,和金國談判議和。使他無法反抗的命令,這就是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岳飛於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參軍,至北宋滅亡前的四年裡,他在抗金名將宗澤麾下英勇作戰,升為秉義郎,自那時候,他就獻身抗金戰場。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他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形成西起川陝,東到淮北的抗金戰線,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係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王庶、張戒、曾開、胡銓等均被罷免、除籍、編管甚至殺害。而對岳飛,此時秦檜還不敢動,但堅決制止岳飛再與金國作戰。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小重山》一詞,正是在這種形勢、氣候下寫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鬱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複雜心情,均寫於詞中。擴充套件資料:《小重山》原文:宋代:岳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譯文: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鳴叫聲將我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已是三更時分。起來獨自繞著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沒有人聲,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頭。家鄉的山上松竹已長大變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琴絃彈斷,又有誰來聽?

  • 2 # 使用者551921813817

    岳飛《小重山》賞析

    岳飛詞《滿江紅》豪放十足,另一首詞《小重山》則婉約有加。

    《滿江紅》以壯懷激烈而著稱,慷慨激昂,英雄氣色橫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則是他多年征戰並受掣肘時惆悵心理的反映,是用一種含蓄蘊藉的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懷。有人評論岳飛的詞說:“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用“一種壯懷能蘊藉”來評論《小重山》的藝術風格,可謂切中肯繁。

    所謂“一種壯懷能蘊藉”指的是岳飛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調錶達了壯志難酬的孤憤,表達抗金報國的心志,卻表現出一種沉鬱含蓄的風格。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將欲心事付瑤箏。

    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

    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畫眉鳥的羽毛有點松,不知道怎麼辦回事,請高手幫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