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規定,存貨的採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
從目前實務來看,多數企業在購入原材料時是所謂的免費送貨上門,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原材料的購買價款中已包括了運雜費,但這樣一來,會計核算就簡便多了。
因此,企業購入原材料時,
借:原材料(在途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這種處理方式的背景主要是考慮到商業企業的經營特性。由於購入商品品種多且頻繁,對當期運雜費進行明細核算是很複雜的事情。
但是這種核算方式存在一定弊病,在每個月購進商品的規模、銷售量、運雜費變動不大時,這種方式計算當期損益具有一定可比性。如果某個月的經營出現異常,購進量大或銷量直線下降,將造成計入當期損益的運雜費不合理,當期收支配比失衡。
因此,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資訊化手段),商業企業的運雜費還是應該計入購入商品的成本中去。
你好
1.生產企業的原材料的運雜費應該計入成本。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規定,存貨的採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
從目前實務來看,多數企業在購入原材料時是所謂的免費送貨上門,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原材料的購買價款中已包括了運雜費,但這樣一來,會計核算就簡便多了。
因此,企業購入原材料時,
借:原材料(在途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如果是商業企業購入商品支付的運雜費,計入營業費用,而不是計入購入商品的成本,在月末結轉時,計入當損益。這種處理方式的背景主要是考慮到商業企業的經營特性。由於購入商品品種多且頻繁,對當期運雜費進行明細核算是很複雜的事情。
但是這種核算方式存在一定弊病,在每個月購進商品的規模、銷售量、運雜費變動不大時,這種方式計算當期損益具有一定可比性。如果某個月的經營出現異常,購進量大或銷量直線下降,將造成計入當期損益的運雜費不合理,當期收支配比失衡。
因此,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資訊化手段),商業企業的運雜費還是應該計入購入商品的成本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