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蕭江中客

    當然,奴兒的薩爾滸之戰的戰略前提在於兩方面:一:奴兒瞭解明軍的行軍線路,二:突襲發生的突然性。顯然奴兒手中有明軍的集結圖和行軍線路,並且提前知道了各個部隊的到達時間,如此機密之事,奴兒怎麼知道的哪?答案是奴兒並不是薩爾滸之戰的明軍假想敵,這也就解釋了薩爾滸之戰的明軍各種悶的操作,真相接近於奴兒號稱倭寇來襲,明軍備戰,給了同樣的友軍奴兒相關的行軍線路,然後奴兒就裝作被倭寇打得丟盔棄甲的和某路明軍匯合,攻其不備,戰爭沒有開始就結束了,因為任何人都不會防備友軍。

  • 2 # 古樓殘卷

    沒紕漏啊。是個很完美的戰略!後金騎兵機動性強,而且擅長打野戰,這個戰略正好發揮後金軍的優勢,是個很好的戰略啊!

    明軍的戰略是四路圍殲,會師赫圖阿拉,但是有個問題很難做到,四路人馬同時到達指定地點,同時發起攻擊,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明軍肯定能贏,但是古代通訊不發達,這樣的戰略很難達成既定目標,因此努爾哈赤憑藉自己對地形的熟悉,準確的判斷敵方動向以及帶隊總兵的性格,採用騎兵優勢各個擊破!最終贏得薩爾滸戰役的勝利!

    其實這個戰略是漢奸李永芳提出來的,他對明軍比較瞭解,準確判斷了明軍不可能同時到達的情況,這個戰略正好符合後金軍的特性,完全發揮了後金軍的優勢,堪稱完美!

    而且明軍四路人馬,最多的一路也就是杜松的西路軍,人數大概三萬人馬,而後金方面大概六萬人馬,以六萬打任意一路也是綽綽有餘了,而且後金騎兵還有野戰方面的優勢。打完一路,再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緊急打另外一路!因此此戰略的關鍵在於速戰速決,打完一路迅速奔赴下一個戰場,不能打膠著戰,否則也很危險!

    這與八路軍打日本,以及解放軍對國軍的戰略如出一轍,在運動中尋求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不管戰爭也好,做事也罷,任何時候做到知己知彼,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才是致勝關鍵!

  • 3 # 紙上的宣仔

    談不上紕露,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策略,任何一種策略都是為了發揮某一方面的優勢,而劣勢就是這個採取這個策略要付出的成本。

    努爾哈赤雖然知道明軍要打過來,但其實也不知道明軍具體的軍事部署。按照楊鎬發給他的宣戰書,明朝發天兵47萬人,如果兵對兵將對將的分散部署,他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拋去戰場隨機因素,兵力劣勢一方集中兵力在區域性實現優勢的做法也是兵力劣勢一方戰勝兵力優勢一方的唯一辦法。

    薩爾滸之戰明軍開進路線

    努爾哈赤是一個戰場直覺很強的軍事家。按照蘭徹斯特方程理論,戰場上雙方暴露,都可以充分發揮己方火力的情況下,假設雙方人數為x,y,戰鬥力為a,b(可以理解為單兵單位時間內殺傷能力),那麼可以建立蘭徹斯特方程:

    按照此方程,雙方的傷亡率和對方的初始兵力和戰鬥力是有關係的,但是,單兵戰鬥力對總輸出的影響是線性的,而己方初始人數對總輸出的影響卻是呈平方律增長的,這個規律被稱為蘭徹斯特平方律。在這個方程裡,假如雙方的兵力對比是2:1,那麼要打成平手(即雙方的兵力都消耗至0),雙方的單兵戰鬥機就要打到1:4才可以,而實際上在冷兵器時代這是不可能的。按照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投入的總兵力6萬人,而明軍的四路大軍里人數最多的杜松部也不過是3萬人,剩下的幾路只有2萬人和1萬多人不等。所以即便雙方單兵作戰能力相等的情況下,理論上努爾哈赤全部消滅杜松部也只需要減員8千人,消滅其他幾路減員人數更少。更不要提後金軍佔有熟悉地形,單兵作戰實力強悍的因素。所以“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是一個非常適合後金的戰術。

    當然,以上論述是非常理想的情況。假如薩爾滸之戰明軍出動人數更多,那麼即便是分兵,每路軍隊人數也會更多,那麼很有可能會出現努爾哈赤還沒有吃掉一路大軍時,另一路已經趕到戰場支援,那麼這個時候蘭徹斯特方程的初始條件也將被修改,他的勝算就不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皮沙發劃傷怎麼修復或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