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樂智慧農夫

    先是和麵,一斤麵粉放三四克的鹽,可以讓涼皮更筋道,然後涼水和麵,餃子面那種程度就差不多。

    把和好的面醒半個小時左右,讓其內部反應下。接下來開始洗面。準備一些清水,將面放在水裡,就像洗衣服那樣一直揉搓。水太渾濁了就把水倒在另一個容器中備用,然後繼續洗面,直到最後洗出來的是清水為止。

    將洗出來的麵漿放置幾個小時沉澱下。然後將上層清水倒掉,留下面漿。

    準備一個鐵質圓盤,刷上一層油,將攪勻的麵漿倒在圓盤上,厚度以個人喜好為宜。

    然後把鐵盤放到盛滿水的鍋裡,蒸約三五分鐘就好。

    順便說下面筋的製作,洗面最後剩下的那一小團就是麵筋,將其放到碗裡上鍋蒸十分鐘左右即可。

    最後將麵筋和涼皮切開放到碗裡,加姜蒜水、辣椒油、黃瓜絲等調勻即可。

  • 2 # 甘肅美食姐

    涼皮在我們西北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簡易做法:在高筋麵粉中加入適量鹽,澱粉和鹼面後倒入涼水直接攪拌成糊狀,將麵糊勺入做涼皮的盤中放入燒開的水中蒸大約3一4分鐘就熟了。另一種做法是將麵粉放鹽或鹼面和成稍硬的麵糰,麵糰揉光後放入水中將面中澱粉揉洗出來,多洗幾遍洗到水清後將麵筋上鍋蒸10分,澱粉水沉澱5個小時以後倒掉上面的清水,沉澱好的麵糊勺入涼皮盤中上鍋蒸熟即可,涼皮調料看自已的口味調製。特點第一種做法簡單做出的涼皮不太筋道,第二種做法複雜做出的涼皮筋道些。

  • 3 # 辣片文化傳播

    這個問題我太瞭解了,怎麼說呢?

    在我上小學到初中,母親是賣涼皮的,現在不做了。

    首先和麵、醒面,然後放在一個裝有水的盆子中,用手捏,打個比方,就像小孩玩橡皮泥那樣的捏,把面捏到稀稀拉拉的那種就可以了,然而這個稀稀拉拉的面就是製作麵筋的材料,等盆子中的麵漿沉澱了,將清水倒掉,留下面漿,然後在大鍋中倒入適當的水慢慢燒,有專門做涼皮的蒸連,上面用刷子刷上一層食用油,在蒸連中倒入一個半勺子的麵漿,放入鍋中蒸幾分鐘,出鍋後將其取下來,放在另一個蒸連中放涼即可,麵筋在鍋中蒸出鍋後放涼,然後將涼皮、麵筋、芹菜段切好放在盤子中,倒入自己嗆得辣椒、自家研發的調料水、本地醋拌好即可食用。

    寫的我口水都快下來了!好懷念那時自家做的涼皮、擀麵皮,可惜不做好多年了。

  • 4 # 水田南

    八九月頂著烈日送貨的快遞小哥,騎著電動 送外賣的騎士們,還有那些為了生計不得不在酷暑下為生活奔波的人們,他們在午時最思念的果腹之物會是什麼呢?別的地方我不清楚,但是在西安一定是那碗染滿紅油的涼皮。 經過多年的宣傳涼皮已經家喻戶曉了,我也曾漫步過許多城市的街頭,吃到過許多地方的涼皮,聽到過許多老闆吹噓過他們的涼皮如何的正宗,但是在我眼中,他們根本沒有搞明白西安的涼皮是什麼,並不是只要能凉吃的薄蒸餅都可以叫涼皮。

    西安人口中的涼皮僅指用漢中水稻磨粉蒸制的薄蒸餅,並不是什麼小麥粉,米麥混合粉蒸制的薄蒸餅都可以叫涼皮的。當然西安人也用這些原材料蒸制薄蒸餅,但是那些決不能叫涼皮。小麥粉擀制蒸熟的薄蒸餅叫擀麵皮,它還有兩個分支一個叫鑼鑼涼皮和一叫麵皮呱呱,小麥粉攪拌成麵糊蒸制的薄蒸餅叫醸皮子,它們和涼皮一樣各有忠實的擁躉、統治的領域,百年來爭吵著誰才是關中大地上的王者。醸皮子擀麵皮

    在陝西要吃米皮,不用說一定要去秦渡鎮的老南街,那裡的涼皮最正宗。老南街上的涼皮字號幾十家,但是真正的老店並不多,“呂家涼皮”算是一家,他家招牌破舊,店面簡陋,一切的一切都飽含著時間的味道,開店幾十年,早已名聞三秦的“呂家涼皮”卻從沒有工業化的念頭,固守著老店,傳承者經典的味道,這就是“工匠精神”,和那些已經標準化的工業米皮比起來,他家的米皮更多了時間的味道。

    所以看官們不要再追尋米皮的製法,術業有專攻,想要吃經典的味道,就到那些傳奇的老店去感受匠人們的手藝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軟或於何時揭曉傳說中的Xbox Series S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