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偽裝的觀點
-
2 # 天天故史匯
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的奸臣,而不同的皇帝對待奸臣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不知道是奸臣的歷史上有一些皇帝,他們因為自己的心智不夠聰慧,被手下的奸臣耍弄,以致於築成大錯,直到國家將要滅亡時才發現自己一直依仗的重臣竟然是奸臣,像趙國的趙幽繆王的寵臣郭開,趙國滅亡後趙幽繆王才看到郭開的真面目,而在此前他已經被郭開欺騙殺了趙國的柱石李牧。秦二世自己愛玩,趙高就竭盡全力讓秦二世好好玩耍,從而在事實上形成自己攝政的情形,以至於後來朝廷上的大臣能夠指鹿為馬還讓秦二世以為自己看錯了,直到起義大軍將要打進函谷關了,秦二世才反應過來,結果還沒有動作就先被趙高殺了。
知道是奸臣卻無可奈何的另一類皇帝是自身的心智是夠的,他們明白身邊的掌權者是一個奸臣,起碼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奸臣,但因為大權不在自己手中而無法有什麼具體的作為,這方面很明顯的就是漢獻帝之於曹操,高鄉貴公之於司馬昭,漢宣帝之於霍光。這些皇帝知道自己受到奸臣或者說是權臣的欺壓,但自己根本無可奈何,漢獻帝禪讓曹丕,高鄉貴公被殺,漢宣帝也是等到霍光死了才敢發作清洗霍家。知道自己受到欺壓的皇帝,在經歷過一些心機手段後真正執掌大權的也有,他們大多後來都成為了明君,最著名的恐怕就要數康熙了。
知道是奸臣不剷除的還有一類,這類皇帝他們知道手下是奸臣,但他們並沒有像人們所期盼那樣執行正義,處置這些奸臣,反而重用這些人,像唐玄宗的李林甫,宋高宗的秦檜,明世宗嘉靖的嚴嵩。這些奸臣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於皇帝心思的揣摩。唐玄宗時的李林甫最有名的就是口蜜腹劍了,那麼唐玄宗知不知道李林甫是個奸臣呢?從唐玄宗逃到四川后曾經談論起歷任的宰相,說道李林甫時評價到“李林甫妒賢嫉能,無人能比。”可見唐玄宗是知道李林甫是個小人的,但為什麼李林甫還落個善終呢?從兩件小事可以知道李林甫很對唐玄宗口味,一次是唐玄宗想要廢黜三個皇子,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勸阻,李林甫私下說“此乃天子家事,何必與外人商議”;還有一次唐玄宗想要提拔文化不夠高的牛仙客做尚書,張九齡又勸,而李林甫的態度確是“只要有才識,何必滿腹經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李林甫做事不管是否合情合理,只管是否能讓皇帝滿意,他能被唐玄宗重用也就不奇怪了。和李林甫的際遇相似,秦檜也是和宋高宗趙構的重要政治意圖能夠保持一致,那就是對金的主和政策。趙高因為年輕時逃難被金兵嚇壞了,以至於不能生育,所以趙高除了一開始,後期還是主和,偏偏朝中除了秦檜以外的重要大臣都主戰,所以宋高宗倚重秦檜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明世宗嘉靖的嚴嵩也是一個揣摩人心的高手。嚴嵩在明朝重要的大議禮事件中,先是堅持反對,後來又立馬轉變風向,身為禮部尚書和嘉靖站到了統一戰線。而且嚴嵩對嘉靖十分了解,有一次有個大臣彈劾嚴嵩,開始說了一堆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嘉靖十分關心的,但就因為最後的結束語犯了嘉靖的忌諱,嚴嵩見到就十分高興,藉著這兩句話反而將這位大臣打倒了,可見嚴嵩對嘉靖的瞭解。其實皇帝知道一個大臣是奸臣而不清除,基本上就是因為雖然知道這個奸臣雖然幹了很多壞事,但他們能夠在關鍵時候支援皇帝,哪怕這個皇帝的主張不被大多數人支援。這些奸臣因為足夠了解皇帝,並且堅決的站隊皇帝,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寵信,久而久之就會佔據高位執掌大權,畢竟不是皇帝也是人。
-
3 # 宋安之
在古代歷史上,奸臣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存在,先不說那些被奸臣矇蔽的昏庸皇帝,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是奸臣,當然不會收拾他了。而很多皇帝明明很聰明,也知道奸臣的存在,為什麼不剷除奸臣,造就一片河清海晏的盛世呢?
以我們普通百姓的角度來看,奸臣就是蛀蟲,就應該剷除,就不應該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其實在那些聰明皇帝眼中,奸臣不是蛀蟲,而是他們的知心屬下,可以利用這些奸臣來幹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可以利用這些奸臣來使自己活的更加舒服。
為什麼這樣說呢?
像以明世宗嘉靖帝來說,這位主兒雖然是個怠工偷懶的皇帝,雖然是不務正業。但他可是一個相當聰明的皇帝,智商是相當高,奸臣嚴嵩在他眼皮子底下擅權二十年之久,他能不知道?
難道史書中評價如此聰明的嘉靖帝是浪得虛名嗎?
其實不是,而是嘉靖帝知道嚴嵩是奸臣,但卻有些離不開嚴嵩。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知道嘉靖帝是一個通道教的皇帝,他通道奉玄自然需要大興土木了,但這些與國家無力,而且還是勞民傷財,所以下面大臣都會反對的。
但嚴嵩就不一樣,堅決的支援嘉靖帝,像齋宮秘殿這些地方,營建需要二百多萬兩銀子,嚴嵩是全力以赴的去做,換其他大臣肯定不會這樣做的。
有人會說了,沒有嚴嵩去支援去全力以赴的做,嘉靖帝自己堅持,難道就不能就沒人做了嗎?
當然可以,但是嘉靖帝因為這種事情非要在大鬧一番,豈不是有損他的聖名,所以就需要嚴嵩這種小人來支援他來辦事了,也就是找嚴嵩當替罪羊。
嚴嵩也的確夠無恥,沒有下限的巴結嘉靖帝。
像嘉靖二十一年春天,嘉靖帝異想天開,竟然制了五頂道士所戴的“香葉束髮巾”,要賞賜大臣。當時內閣首輔夏言也在賞賜之內,但他認為此非“人臣法服”,直接拒絕接受。而嚴嵩就不一樣了,不僅是戴了這不倫不類的道冠去見嘉靖帝,而且籠以輕紗,表示出於御賜,所以特別愛惜這玩意。
這一下,嘉靖帝自然惱火夏言,而嚴嵩自然更受嘉靖帝重用。
嘉靖帝喜歡寫青詞,嚴嵩就苦心鑽研青詞。面對嘉靖帝身邊過來傳諭的小太監,嚴嵩也是自降身份的對其嘻嘻哈哈的,還經常給小太監塞銀子。
大家想想嘉靖帝通道奉玄,自然要大興土木,肯定有人反對,但嚴嵩是一個勁的支援,更是很聽嘉靖帝的話,是服服帖帖的,即使是奸臣,嘉靖帝捨得放棄這樣聽話的小人嗎?
肯定不捨得。
而且嚴嵩身為奸臣,也是一種保護色。普通老百姓認為這種奸臣就應該千刀萬剮,而身為天子的嘉靖帝可不這樣認為,皇帝不怕奸臣什麼的,因為這說明奸臣是有弱點的。
如果有個大臣清廉,而且品德高尚,喜歡結交大臣,那麼才是真正讓皇帝不放心的。嚴嵩這種奸臣,嘉靖帝最多認為這小子聽話,他在下面貪點就貪點吧,在下面胡作非為就胡作非為吧,差不多就可以了。
說道這裡大家也明白了吧,所謂皇帝知道某個大臣是奸臣,卻不剷除,其實是因為還要用到這個奸臣,而且更關鍵的是這個奸臣可以替他辦很多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不是剷除而是重用了。
至於奸臣貪贓枉法為惡一方呢,沒辦法在高高在上的皇帝眼中,這都不算啥,畢竟封建社會家天下嘛,奸臣這個僕人事幹漂亮了,在下面糟蹋點東西也沒什麼的。
-
4 # 笨笨伯伯
我也答一下。
這個世界不是用對與錯,忠與奸構成的非黑即白。奸臣這個詞,本身就是主觀評價的。沒有經過嚴密證據推論得出的結果,不放到當時時代背景下去判讀,你覺得是奸臣,奸臣還覺得你大逆不道呢。
秦始皇在位時,沒人會覺得李斯是奸臣。
可秦二世上位時呢?
唐太宗在位時,也沒人覺得長孫無忌是奸臣。
李治剛上位呢?
曹操/曹丕時代的司馬懿,和高平陵的司馬懿,難道不是同一個人嗎?
其實很多時候,在皇帝眼裡,他們都是能臣。能臣,我為什麼不用?
但有的皇帝能壓制住他們,這時他們就是大忠臣。
有的皇帝壓不住,又趕上這些臣子有慾望有野心,奸臣就誕生了。
當然,也有皇帝故意用奸臣的(李隆基的李林甫,嘉靖的嚴嵩)不過他們就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所以說為什麼皇帝不懲治奸臣,因為在皇帝眼中,自己需要的,能給自己辦好差事的,就是愛卿。反之,就是忘恩負義的奸佞。
汝之奸佞與彼之奸佞,不是一個概念啊。
人家的工作不是跟你抓姦臣貪官,是為了鞏固權勢。
封建時代,家天下,豈是說著玩的。
19.05.16 上午瞎寫
-
5 # OriginalSin
皇帝和官僚集團就像黑白棋,雖然共處一個盤面,但無形的博弈和有形的對抗從未停止,而嚴嵩這樣的奸臣就像官僚裡的叛徒,雖然為官員不恥,但他的奸就像一張投名狀,遞給了嘉靖同時也把身家性命遞了過去,只有死心塌地效忠皇帝可言,嘉靖皇帝不僅不殺他,還要抬他,這樣聽話能幹而不乾淨的臣下皇帝最喜歡,這是符合人性的;而一絲不苟自詡清流的人裡邦基柱石太少,自視甚高而能力不足的太多,這幫人往往佔據道德制高點,在倫理上利於不敗之地,說的嚴重點就是空談誤國,以清搏名,幾十年後的東林黨就是例證。嘉靖皇帝這樣有個性又極有手段的人是不願意心甘情願被這種紙枷鎖綁架的,於是“把他們一腳踢到樓上”,而讓嚴嵩他們登堂入室,無他,用起來順手,看起來舒坦,自然是要復出一些代價。
-
6 # 薛白袍
皇帝這個活兒不好乾吶。戲曲裡的皇帝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言九鼎。但是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是和大臣共治天下。
所以歷代皇帝最該熟悉的業務是如何和大臣們博弈。皇帝一人要面對一幫大臣,理論上皇帝不是大臣的對手,但是大臣們太多,未必齊心,所以聰明的皇帝會祭出一個工具,叫制衡。
皇帝掌握著人事任免權和最後的裁判權。所以會用這兩種權力來制衡大臣,使他們無法團結一致。
聰明的皇帝會在朝廷扶持兩股或者三股權力互相制約,互相牽制,不會讓某一方真的做大,如果一家獨大,那麼皇帝就會很危險了。
比如漢末的曹操。唐末的朱溫。
皇帝們心中對大臣的判斷和後世我們認為的忠奸不同,我們看歷史猶如開了上帝視角,非黑即白,嚴嵩是壞的海瑞是清官。
但是歷史上卻不是這樣的,皇帝們其實不太在乎手下官員的貪腐或者清廉,他們只在乎一件事,那就是這人能否為我所用。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對群臣說:雲在青天水在瓶,你們都是朕的人,各有用處,只有忠臣,沒有奸臣。
嘉靖是玩弄權術的老手,他很需要嚴嵩這個黑手套,嚴嵩會給他辦一些清流們絕對不會辦的事情,比如摟錢。
朝廷要想穩步發展就得有清流,這是道德楷模,來教化世人。也得有嚴嵩這種道德有瑕疵,但是很實用的打手。
相比於清流官員,嚴嵩這種奸臣對皇帝的依賴更嚴重。
清流們可以憑藉自身高潔的道德,蔑視王權。
但是奸臣不行他必須緊緊依附現任皇帝,奸臣們深深知道自己的富貴是坐在皇位上那人給的,他是自己必須要服務好的甲方,下一任皇帝會有新的黑手套不會喜歡他們,所以奸臣最需要現任皇帝。
像嚴嵩像魏忠賢都是這種。
皇帝其實不怕奸臣飛揚跋扈的,他們飛揚跋扈,得罪的朝廷官員越多,對皇帝的依附也就越緊密。而且皇帝對奸臣也不是一味放任,還是給他們戴了緊箍咒的,那就是借用清流打壓奸臣。
皇帝喜歡扶持兩股勢力,不會讓一方獨大。這樣兩方面都需要皇帝這個裁判官。皇帝可以穩居帝位即使多年不上朝,他的地位依然穩固。
眼裡揉不得沙子的皇帝,看不得朝臣有奸臣。
但是他們忘了一句古話:水至清,則無魚。
如果皇帝有潔癖,只重用自己看重的力量,不用黑手套,往往會把自己置於很尷尬的境地。
比如崇禎,崇禎朝好像沒有有名的奸臣或者為所欲為的太監。
崇禎一直也沒有扶植自己的黑手套,沒有人給他搞錢,沒有人幫他背鍋,他重用的東林黨又是清流,清流們清流們有錢也會裝作沒錢的,所以,後期崇禎很尷尬,沒錢,向大臣募捐募不到。
和崇禎不同,清帝乾隆重用和珅,就活的很舒服。
和珅的貪腐身為皇帝的乾隆會一無所知嗎?但是他只是睜隻眼閉隻眼。因為和珅好用,能幫他做很多劉墉紀曉嵐等清流官員絕對不會做的事情,
所以和珅在乾隆朝很受寵,地位甚至比劉墉和紀曉嵐都高。
和珅也不過是乾隆的一條比較好用的咬人犬而已,乾隆很需要這麼個人給他提供他需要的服務,享受服務的是乾隆爺,禍國殃民的鍋必須和珅背。
乾隆一死,和珅的任務完成,嘉慶聯合清流官員,三下五除二就把和珅扳倒了。
所以奸臣只是皇帝的一條狗,有的狗很好用,皇帝一直養著,比如和珅,有的狗養著養著發現要反噬其主了,皇帝會下狠手屠狗吃肉,比如嚴嵩,當然也有狗養成狼的,皇帝對其失去控制,受害的就是皇帝嘍,像朱全忠。
-
7 # 古梁鏞
縱觀歷朝歷代,大凡一個王朝的終結,基本上都是奸臣誤國,積重難返而造成的,而這些末代皇帝,大部分都是有心治國、無力迴天,因為末代王朝的病症,大都從前幾代帝王開始了。
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明知道誰是奸臣,但是卻不剷除他,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得分兩種情況談,一種情況是皇帝確實愚頑,不辯忠奸,另一種情況,是皇帝非常睿智,俯察萬物,善辯忠奸。
第一種情況,皇帝不辦奸臣,是不知道誰是奸臣,而第二種情況,就比較複雜,我們今天詳細探討一下,一位明君,為什麼不殺奸臣?
什麼是奸臣呢?我認為奸臣就是貪贓枉法、營私舞弊、中飽私囊、賣官賣爵、巧言令色、矇蔽聖聽、排斥異己、國之蛀蟲都可以稱之為奸臣。
清代大奸臣和珅清乾隆皇帝寵信的大臣和珅,堪稱清王朝歷史第一大蛀蟲,和珅的個人財產,力壓十八世紀任何國家的富賈,位居世界首富。
很多人認為和珅只是一個貪官,其實不然,和珅不單單貪汙,他在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這方面,手段也是相當血腥的。
和珅就任四庫全書館正Quattroporte後大興文字獄,把反對他的一部分文人派一律誣陷為“私藏逆書”、“禁逆不力”或針對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詆訕怨望”等作為謀反的罪證。而清王朝著名將領阿貴、乾隆寵臣福康安等都被和珅陷害,和珅陷害武官的情況有多麼嚴重呢?據文獻記載,“陷害武官大半”,而西北蘇四十三叛亂被平後,“阿桂和海蘭察等三十餘將上書,奏請乾隆帝禁止和珅再度領兵。”
可見和珅不單單貪汙,在排除異己方面,更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調正白旗滿洲都統,充清字經館Quattroporte,授輕車都尉世職。不久調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管理戶部。不久因平回亂,封一等男爵。和珅已經成為了朝中四大勢力之一,四大勢力分別是以阿桂為首的武官派、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以錢灃為首的反對派、以和珅為首的貪官們。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從京師出發,開始第六次南巡。和珅在第五次南巡時亦有隨行,但這次和珅的勢力與幾年前倍增數倍,更由於和珅下令各府進獻資金,國庫未曾花一毛錢便完成南巡的準備。所以乾隆帝下令和珅南巡時站在自己旁邊,以顯示其功績。
嘉慶二年(1797年),和珅管理刑部,去掉戶部管理工作,不久以軍需報銷復管戶部。十月,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劉墉和董誥兩個暗中反對和珅。乾隆帝已經進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時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後,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慶沒有實權,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和珅和乾隆。
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為無論是太監、官女或者是親信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派來的間諜。嘉慶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兄弟就是一例。和珅並且能掌握官員的生殺大權,所以劉墉裝老,董誥裝傻來瞞騙和珅,但是兩人仍被和珅一黨孤立。就連嘉慶也得小心行動。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帝令和珅總理喪事;正月十三,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正月十八,廷議凌遲,不過,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人建議,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畢竟擔任過先朝的大臣,應改賜和珅獄中自盡。最後賜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綾自殺。
乾隆皇帝寵信和珅的原因揭秘和珅討好巴結乾隆皇帝
很多人覺得我這樣說是錯誤的,君主和臣子之間是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和珅怎麼能討好巴結皇上呢?
其實皇上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而乾隆皇帝生在清朝財力鼎盛時期,好大喜功的性格則非常明顯,相傳乾隆皇帝喜好做詩,喜歡收集文房四寶,好把玩玉器瓷器,他喜歡大家叫他聖主,而和珅就投其所好,你喜歡玩什麼,我就陪你玩什麼,不單要玩的好,還要吹捧你,讓你覺得自己確實厲害。而至於把玩物件方面,和珅則巧取豪奪,蒐羅3珍異草進獻給乾隆皇帝。
和珅大把的投入,自然產出頗豐,他得到的是乾隆無比的信任,同時給予他絕對的權利。
和珅理財能手
一個王朝的興衰,和國庫充盈與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國庫空虛,別的不說,單單長江、黃河決口發水災,這賑災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遑論其他?
所以說,不管那個朝代,國庫一定要充盈,而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他的理財能力堪稱一絕。
乾隆皇帝一生有六次南巡,僅次於康熙皇帝的七次南巡,但是乾隆皇帝南巡多以玩樂為主,不同於康熙皇帝南巡,多以督察黃河等河道水患為主。和珅的理財能力有多麼強呢?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如此大的消耗,竟然沒有動用國庫一分錢,這都是和珅的功勞。
而和珅大肆誅殺政治對手,抄沒他人家產,大部分都入了國庫,同時創立“議罪銀”制度,也為國庫創收建了大功,因此的乾隆歡心。
和珅的“議罪銀”,規定犯罪官員可以繳納相應的罰銀免罪,結果就是貪官橫行,因為大小事情在和珅這裡,都是銀子可以擺平的,只要留的官職,免除罪責的這點開支,可以從所管轄的地區再貪汙。對於整個王朝的發展而言,這是非常惡劣的一項措施。
和珅充當乾隆打擊權貴的急先鋒
廟堂是非常複雜的地方,大凡開國君主,基本上是上下一心治理國家,而到了後輩手裡,王朝政權穩定,朝堂之上就開始出現派系,不管是文臣和武將之爭,亦或是宦官和朝臣之爭,而各個派系都有其精神領袖。
所以說派系之爭,由來已久,而精明的君王,講究制衡,他可以允許派系的存在,可以對他們的爭鬥得過且過,但是絕對不容許他們的鬥爭引發政權危機。
而和珅就是乾隆皇帝制衡各種勢力的工具,表面上看和珅一家獨大,但是其他三個勢力假如齊心,和珅也會畏懼,而和珅的存在,就是一方面保證這四家勢力的存在,共同為朝廷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又要保證,自己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他沒有將其他三家勢力趕盡殺絕,是因為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更是自己表忠心的一種手段。
和珅忠於大清,忠於乾隆皇帝
這一點是最為重要的。
假如和珅翅膀硬了,大權在握,那麼他如果想鰲拜等人一樣,不尊重皇帝,毫無疑問乾隆馬上會制裁和珅,但是和珅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也知道誰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因此他對於乾隆皇帝,是赤膽忠心,而對於還沒有登基的嘉慶,態度則大大不同。
所以說,正是因為和珅不僅僅工作能力強,同時對乾隆赤膽忠心,懂皇上的心思,又能恰到好處的滿足乾隆的各種物慾名利需求,所以乾隆明知和珅腐敗,但是仍然沒有殺他。
帝王養米蟲
這種說法,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皇帝為什麼要養米蟲呢?
其實這裡的米蟲,就是指大貪鉅貪,皇帝養米蟲的目的,就是在物資緊缺的時候,殺米蟲來救濟天下。
這樣一想,乾隆不殺和珅也有這個意思,等到嘉慶皇帝一登基,立馬就定了和珅的罪,和珅被抄家,巨資財產也落入國庫之中。
其實大多王朝的腐敗,就是如此,鉅貪吃大貪,大貪吃小貪,小貪壓榨百姓。
-
8 # 尼哥生活日記
感謝邀請回答,對於這個問題呢,那就要說到皇帝的高明之處了,我們舉個例子,清朝乾隆年間,和珅和大人,那可是出了名的有錢人,大貪官。但是皇帝為何不除了他了,因為其中有利益,還有其實和珅和皇家有親戚關係,而且和珅這個人情商高,智謀多,也為乾隆皇帝處理了不少軍國大事,能力非常好。所以乾隆要用他,而且他貪汙的事,乾隆也是明明白白的,君臣之間,各種利益關係,造就了和珅這個身份,歷史上和珅可是,文學武功樣樣可以的。乾隆需要和珅這個依仗,所以即使知道他貪汙,也不殺他,到了嘉慶時期,和珅的作用小了,而且嘉慶帝做事風格和乾隆不同,所以和珅就被法辦了,其實想想和珅貪汙的錢,最後還是還給了大清王朝。覺得我的回答好的話點贊吧!
-
9 # 盪漾飛劍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奸臣”,奸臣的定義又是什麼:一般來說,奸臣專指不忠於君主,弄權誤國營私、殘害忠良,把個人利益或者個人地位看作高於國家、高於民族利益的人,並且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地位,是不惜出賣國家或者民族的,此類人我們用“奸臣”二字來形容。
對我們來說,一聽到誰是奸臣,那肯定恨不得他立馬去死,但是對於皇帝來說,“奸臣”的作用太大了,根本無可替代。
首先,奸臣能夠滿足皇帝的任何需求,無論是皇帝的小金庫缺錢了,還是想要奇珍異寶,奸臣通通可以搞定,而且沒有任何怨言,換個“忠臣”試試,一定是再三上書讓皇帝收回成命,愛護百姓,煩的不要不要的,讓皇帝一點皇帝的樂趣都感受不到。
其次,奸臣是皇帝與大臣之間的“緩衝”,就彷彿“相權與皇權”的衝突一樣,皇帝如果重視名聲,不想留下“暴君”的名聲,就不能肆意的殺戮大臣,下達的聖旨如果不守規矩,大臣亦敢於批判,皇帝還得乖乖的聽著,否則就留下了“昏君”的名聲,有了奸臣這個產物,皇帝完全可以不露面就可以剷除掉任何不想看見的人和事,輕鬆的很。
最後一點,那就是奸臣是“最忠於”皇帝的人了,當了皇帝的擋箭牌,那就意味著與朝廷所有大臣為敵,與天下人為敵,只能好好的抱緊皇帝的大腿才能生存,才能實現人生的報復,如果運氣好點,遇上個對權利不怎麼感興趣的皇帝,那自己豈不就是事實上的皇帝,爽爆了。
最著名的無私奸臣當然要數“和珅”了,不僅解決了乾隆皇帝小金庫的問題,還將所有的火力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保住了乾隆皇帝的美名,並且還是一個完美的人形錢莊,更是一個完美的“雞”,嘉慶皇帝剛剛上位,威信不夠,辦了這個讓所有人憎恨的大奸臣,在重臣眼中的地位那就穩穩的上升了,而且還可以得到相當足的一批財產,放進自己的小金庫,完美啊!所以說,奸臣相當重要啊,是不可以取締的。
回覆列表
奸臣這個東西跟漢奸還是有區別的。
漢奸是出賣國家利益,順帶的也就出賣了皇帝,所以他是民族的敵人是國家的敵人,所以是必須剷除的。
但是奸臣並不是國家或者民族的敵人,而是被當時能夠左右局勢的那股力量,所排斥的人,這種人往往都是皇帝的心腹。
所以,往往皇帝不但不會傷那些奸臣,而且還會護著那些奸臣,讓他們使勁兒的作。因為他們辦的事兒,基本上都是合乎皇帝的想法的,都是皇帝想要他們做的,但是自己又不好出面做的事兒。
還原到中國曆朝歷代,被定義為奸臣的人基本上都是儒家文人所反對的。他們也用這種方式來限制皇帝的權利,只不過皇帝被限制的大了,必然會進行反彈,更加親近這些所謂的奸臣,任用他們,打擊儒家文人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