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美樓梯護欄
-
2 # Edmmms舊癮成疾
忠臣和姦臣都是後世給與的評價。
站在我們老百姓的立場,當然是忠臣好。忠臣時時為百姓考慮,刻刻為國家著想,甚至為了百姓,國家甘願自己受苦甚至丟掉姓名。著名的有楊家將,滿門忠烈,岳飛精忠報國。左宗棠一心為國,抬棺出徵收復新疆,打敗法華人,70多歲還在為國打仗。
奸臣每個朝代都有,他們往往為了一己之私,殘害忠良,荼毒百姓。為了地位金錢搜刮民財,致使後世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在唾罵他們。比如秦檜,嚴嵩。
但是結合到當時的朝代背景,有的所謂奸臣,其實也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種無惡不作,只能說現在不同的角度看法也不一樣。比如和珅,對乾隆忠心,對國家忠心,但是是有史以來的鉅貪,所以只能說和珅大忠而小奸。
因此,忠臣為百姓和國家著想,我們需要,但是奸臣刺激著官宦場的幻境,只要是為國家考慮,為百姓考慮,都是有利的。
-
3 # 閒散的獅子
什麼是忠臣什麼是奸臣?
“忠”,忠誠,效忠。而“奸”在這裡就是和“忠”相反的意思了,即“不忠”。“臣”,古代的官吏。可見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都是指對統治者(古代的皇帝)是不是忠誠。統治者說你是忠臣你就是了(皇帝一言九鼎),如果說你是奸臣則可能滿門抄斬。
統治者是以自身的標準來判斷“忠”“奸”的。能夠執行統治者的命令,維護統治者利益的就是“忠”。
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人對於以前的“忠臣”還是“奸臣”也有不同的判斷。因為後人是從歷史、社會的發展看問題,而不是站在當時統治者的角度看問題。
最明顯得例子就是對於曹操的評價。劉備說曹操是奸臣,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損害了劉家的統治利益。從歷史的角度看,曹操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貢獻巨大。能說他是“奸臣”嗎?
“忠臣”也好,“奸臣”也罷,我們後人要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具體的人具體分析,而且要儘可能的瞭解歷史人物本來的面目。所謂的“史實”記載都是完整真實的嗎?
現代社會我們一定要區分好 “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
-
4 # 小哇是個讀書人
忠臣,字面意思是忠於皇室,忠於國家,忠於皇帝本人。奸臣,為官為人奸詐,陰險,排除異己,結黨營私,基本都是貪官,貪,是他們的主要標準。而能臣,則是有能力的臣子,實幹之人,國之利器。
列舉幾個例子,李林甫,李唐皇族出身,口蜜腹劍的代表。他嫉賢妒能,排除異己,為人下作。是唐轉危為安的重要人物。他不如姚崇宋璟張九齡等有賢名,但也是大能之人。他重用胡將,讓唐邊界得以安寧,湧現了高仙芝,哥舒翰等胡人名將,也造就了安祿山的崛起。他重視改革,規範吏治,是他的正面影響,他積極防範安祿山,使得安祿山不敢造次,李林甫是奸臣也是能臣。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上臺後,這是一個純裙帶,純蠢貨。妒忌安祿山,貪得無厭,最終成功引燃安史之亂,把自己送上斷頭臺。
李林甫,楊國忠是忠臣嗎?是的,起碼他們忠於唐玄宗,有玄宗他們地位就能鞏固。
反過頭來看萬曆首輔張居正。為人極為鋪張浪費,好講排場,是個鉅貪,而且也好結黨營私,排除異己,但他確是千古名相,大能之人,輔佐了萬曆中興。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將軍,也是個貪官。但他南打倭寇北拒胡虜,是不折不扣的國之重器。
大明於謙,大清官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是的大能臣,可他忠於的確是明廷而不是某個特定的皇帝。對於明景帝,他是忠臣,對於明英宗,他是叛臣,對於國家,他是功臣,民族英雄,最終以謀逆之罪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再來看看明末著名的噴子,東林黨。這群人中,有大能大才之人,也有沽名釣譽之輩。正是東林黨不幹實事,專搞黨爭,排除異己。在萬難之下,一邊勸崇禎皇帝放棄南遷,成就忠烈之名,一邊大貪特貪,投降李自成,有名的兩面派。南明也是東林黨主政,在國難當頭的情況下還在爭權奪利,防範武人禍國,最終成就清朝。
所以,忠奸沒有明確的標準,只要於國有利後,肯實幹,就是好的。
-
5 # 么么龍
這個問題還是有點意思的。
忠臣指的是對皇室忠誠,誓死效忠的人。比如抗擊瓦剌軍的于謙,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奮力抵抗!不過這其中也有個別的愚忠之人,對已經腐朽的舊皇室依舊是忠心,如晚清時期的一些大臣,冥頑不靈,阻礙社會的更替。
奸臣,指不忠於君主,弄權誤國之臣,我認為,滿足一條就是可以認定。奸臣種類就比較多,一類是損害國家利益但效忠皇室,典型的和珅,他是赫赫有名的貪官,在貪汙受賄上可以說是千古為最之人,但是他對乾隆忠心不二,以至於沒有人認為他有那麼多錢會造反之類的問題。另一類是單純出賣國家利益,也不對皇室效忠。這一類人比較多。
當然,歷史上不乏一些很奇怪的大臣,帶有很強爭議性,如曹操,他對漢室是奸臣,因為他專權,但沒有他的話,漢室也已經是名存實亡,他沒有對漢室趕盡殺絕,也算是仁至義盡。所以,他這樣的雖然也被叫做奸臣,但其實也是響噹噹的人物。
但總體來說,忠臣要比奸臣好,起碼我們不能相信奸臣會帶動整個社會長治久安吧!
-
6 # 石中碟影
如果忠就是死心塌地的持行上級的命令,不管對於錯,那這個忠就失去了意義,忠言逆耳,就是敢提意見,發現問題。奸,就是發現問題,鑽憲法的空子,不告訴上級。還有就是發現了上級的錯誤,自己又不方便去說,於是他就挑唆別人先去說,沒事呢,就借坡下驢,說:某人所言極是。一旦上級沒按自己設想的那樣出牌,他自己也沒毛病。忠奸難辯,常聽背後言。網路上的就是背後言。捱罵了與點讚的,就是好與壞的反映。
-
7 # 歷史小咔咔
這個問題有兩層理解。
第一,忠臣和姦臣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所謂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奸臣忠臣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古代史書上來看,很多都是從統治階級角度出發的。比如,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千刀萬剮的一個大將,後來清朝的史書卻把他塑造成有功之臣,終於大明的臣子。當然,我們很難了解歷史真相,我只是想說,從不同人的角度,你看到的忠臣和姦臣也是不一樣的。
第二,問題中提出“好”,究竟是對誰好,是有利於封建王朝統治,還是有利於國計民生。
在歷史上往往會從統治者角度去記載,然而,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多名將忠臣的出現都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比如,受小說的影響,我們經常認為諸葛亮為忠臣,但是“六出祁山”對蜀地的百姓是好是壞呢?
-
8 # 煮酒說史
忠臣,與奸臣、貳臣相對,指忠於君主,為君主效忠的官吏。奸臣亦作“僭臣”,指不忠於君主,弄權施詐誤國之臣。
忠臣生前艱辛,死後榮光
在這一點上,大多數忠臣都是這樣的。他們生前為蒼生社稷所考慮,克己奉身,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最後可能還會落到不好的下場,可想做忠臣的艱辛了。但他們死後,會獲得萬世人民對他們的讚賞。歷史上有名的忠臣就有:
諸葛亮、魏徵、寇準、包拯、文天祥、于謙、海瑞、史可法、鄭成功、林則徐、李廣、李靖、陸秀夫、屈原、蕭何、夏完淳、蘇武丶介子推、關羽、岳飛、張騫、關龍逄、胤祥、李衛等。陳智祖(梁亡後哭死的,夠忠心吧)左宗棠(一心為國,抬棺出徵收復新疆,打敗俄華人,70多歲還在為國打仗)蒙恬(為秦朝守了30年長城,最終全家被秦二世殺也毫無怨言)方孝孺(中國歷史上唯一因為忠心滅十族的人)楊業(楊家將們的父親)于謙 (清廉愛民,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土木堡之變後力挽國家於危亡之際)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比干(商朝王叔直諫,被侄子紂王剜心)蘇武(蘇武牧羊,身陷匈奴一十九年未改其心,夠忠臣吧)周處便是一位忠臣。氐人齊萬年起兵,處奉命起兵,當時他有老母在,但他堅持出兵,最後壯烈犧牲,故稱之為忠臣。這些人物會在歷史上被人所萬世崇奉。
奸臣生前榮光,死後被人唾棄
奸臣對君主,逢迎獻媚,迎合溜鬚,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自私自利,從不大公無私的提醒警示,不忠於君主;欺下瞞上,對下百姓為己利益打擊報復、橫徵暴斂,濫殺無辜。甚至弒君殺臣,弄權誤國營私、殘害忠良。他們大多數生前都會榮光一時,但死後遭到萬世人民的唾棄。歷史上有名的奸臣有:
慶父、趙高、梁冀、董卓、來俊臣、李林甫、秦檜、嚴嵩、魏忠賢、和珅等。
對比這些忠臣和姦臣的歷史的結局來看,忠臣苦在生前,榮在身後。奸臣榮在生前,死後罵名。
至於忠臣好還是奸臣好,看你的選擇。不過在歷史的選擇來看,我覺得還是忠臣好!
-
9 # 蟲小衝
一說起忠臣和姦臣,你一定想起來一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是忠臣,和珅就是奸臣。對不對?
其實,忠臣和姦臣,只是我們站在後歷史和普通人的角度去看,真正處在那個時期的時候,忠臣和姦臣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為皇帝一人做事而已。工作的標準不一樣,你說誰對誰錯!
第一,忠臣奸臣都是臣。
按說,忠臣和姦臣實際上都是皇帝的手下,都是為皇帝打工的,職業不分貴賤,也不分忠奸。既然是臣子,不論古代還是現在,做官的第一規則就是忠誠。
歷史上的忠臣文死諫武死戰,他們是在逼迫皇帝,他們為了自己名垂青史,置皇帝於尷尬位置,從做官的角度看,忠臣也是奸臣。
歷史上的奸臣,對皇帝溜鬚拍馬阿諛奉承,但是他們是順從皇帝,聽從皇帝,從做官的角度看,奸臣才是忠臣。
第二,要看當朝皇帝喜好了
唐太宗李世民說:皇帝是源頭,大臣是溪流,如果源頭是渾濁的,那麼溪流怎麼可能清澈呢。
所以,你選擇做奸臣和忠臣,就要看當朝的皇帝的喜好了。
如果皇帝就是喜歡吃喝玩樂,你不去順著他,他不開心就能砍你的腦袋。
如果皇上想幹番大事,成就一番偉業,那你就去踏踏實實幹事情,有意見當面提,皇上肯定會稱讚你,你可以功成名就。
所以,如何做,做個忠臣還是奸臣,你要分清你遇到了一個什麼皇帝,如果你非要擰著來,你就是找死。
-
10 # 情感網際網路101
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角度。看同樣一個人,一個職位,他所處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是總有不同的定位和標準去約束,去評價,去定位它。
我們去定位一個人,最簡單的是從的本身。然後從他的家庭。道德,民族,和歷史的發展。在一個道德的標準框架下,有民族大義。這就符合我們華人一個忠誠的形象。而且我們國家是以漢民族為主的一個國家,往往忠臣的形象都是漢代忠臣塑造的比較多。比如:說文天祥、岳飛。這是標榜一個時代的楷模跟精神。值得所有人去學習的一個形象。
如果用歷史前進的角度去分析,他們在民族大融合形成統一的整體和民族文化一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嗎?或者說起到了,是多還是少?都值得我們去商榷。
但是已經符合了我們的忠臣的一個標準!當然了,我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去追求。作為一個正義的人。弘揚社會的正能量。古人讀書,一個是為相一個是為醫。因為,為相可以兼濟蒼生胸懷天下。為醫可以懸壺濟世。而我們現代的社會,往往有些人標榜著金錢和權力。把老師啊,醫生啊,公務員等等。看成了是對自己對金錢和權力追求的平臺,還有生活的保障。有人說這是社會現實。但是我們的社會需要正能量!當然,做忠臣好!
回覆列表
首先對於題主這個問題來說,在歷史上來說就沒有絕對的忠臣奸臣。站在不同的角度能發現不同的人性,再奸的人也有心性善良,溫柔的一面。
不過話說回來,除非你生活在某個奸臣或者忠臣的時代,否則憑史書記載來評價一人有點妄言,沒有絕對的忠臣也沒有絕對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