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16517417504

    南宋僧人志南《絕句》的詩意:乘小船沿溪水而來,小船系在溪水邊老樹下。感覺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繼續過橋在細雨中欣賞前方美景。 扶著藜杖來到小橋東面,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輕盈多姿。原文: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譯文: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柺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絕句》選自清代厲鶚《宋詩紀事》卷九三,表達了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擴充套件資料這首詩寫春天美景,沒有一般地描繪花開鳥鳴,主要寫了春天的風雨。表現了作者體察的細膩和筆下的功夫。看得出,看似淺顯的詞句是經過精心錘鍊的,因而韻味十足。他重點從感覺入手,寫自己春遊的喜悅心情,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也為讀者展現出春天無限美好的世界。第一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古木,老樹。陰,樹蔭。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說:我在一棵老樹蔭下拴住小船。它告訴我們,作者是乘船出來春遊的。而且這個地方有樹有水,是個好去處。古木成蔭,又乘帶篷的船,暗示了春來天暖,並會有風雨。第二句“杖藜扶我過橋東”。杖藜,藜杖,藜是一種草,莖很堅硬,用它作的柺杖。“杖藜扶我”,實際是“我扶杖藜”。說藜杖扶著我,將杖擬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間的感情。這句寫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雖然年紀老了,但遊興很濃。其實在乘船途中,他已經在欣賞春天美景了,現在又徒步遊賞,可見春天景色的迷人。次兩句透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重點放在“欲溼”、“不寒”二詞上。“欲溼”,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不寒”二字,點出季節,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表現出春的宜人。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作者簡介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前。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經是人類特有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