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生談笑

    一 設定後澆帶的一般規定1. 後澆帶間距 後澆帶間距首先應考慮能有效的削減溫度收縮應力,其次考慮與施工縫結合。透過計算及實踐經驗調查,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後澆帶的間距約為20~30 m。當房屋長度大於40 m時,可在樓面中部設定後澆帶2. 後澆帶保留時間後澆帶保留時間當然越長越好,但必須保證專案總工期要求,一般不應少於40天,最宜60天3. 後澆帶的寬度與構造 後澆帶的理論寬度,只須25px已足夠保證溫度收縮變形,但考慮施工方便,並避免應力集中,一般寬度應在1750px~2500px左右,實踐中較多采用2500px。後澆帶處鋼筋連續不斷,為便於清理鑿毛亦可斷開鋼筋。後澆帶可做成企口式。無論何種形式,後澆帶都必須清理乾淨。4. 後澆帶的填充材料最宜採用澆築水泥及其他微膨脹水泥,亦可採用普通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但要求混凝土比原結構強度等級高C5~C10,長期潮溼養護不少於15天。 後澆帶的模板過去都用木模,支模拆模都比較麻煩。近年來,國內外成功地採用了不必拆除的,以鋼筋為骨架製成的鋼板網模板。當地下地上均為現澆結構時,後澆帶應貫通地下及地上結構,遇梁斷梁,遇牆斷牆(鋼筋不斷),遇板斷板。施工中還應注意拆模後支撐。牆的後澆帶與底板相同,可作企口式。有防水要求的結構宜作企口式。後澆帶應盡力設在梁或牆中內力較小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光長葉不開花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