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野村夫不代表庶民
-
2 # 農事農忙
整地作畦
種植地選擇
種植地宜選擇腐植質層厚、排水良好的閥葉林或針閥混交林跡地。山地則應選向陽、避風的緩坡地,坡度以15-20度為宜。前作以柞樹、椴樹最好。因為它們多生長於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適於人參栽培;而生長楊樹、柳樹的土地,陰溼積水,不宜選用。選地後,即清理場地,確定畦向。
畦向確定
先將林地上的樹木、雜草等全部砍除,運出有用木材,將枯枝、雜草攤放地上,曬乾後燒成灰燼,翻入土中作肥料,然後劃定畦向。在東北,人參畦多為南北走向,讓晨光從東或東北向射入畦內。按畦寬3-4尺、畦間距離4-8尺(長度隨地形而定)插標誌並劃定位置,然後進行翻地。翻地深度,視土層厚度而定。
作畦方式
一般是翻起腐植質層,按畦向及寬度,將土塊翻起或堆成土壠,殘根、雜草則翻入土內使其腐熟,並挖出樹根,用黃土填平踩實樹坑。待土內雜草腐爛後,再用二齒耙打碎土塊,除去雜物。翻地最好在種植前一年進行,使土壤充分風化;最遲也要在種植當年的夏季。種參前,將土集中到所插標誌內,堆成7-8寸高畦即可。
播前種子處理人參種子發芽緩慢,一般要經十至二十二個月才能出苗,而且發芽率低,出苗不齊。剛採下的種子,種胚尚未形成,在適宜溫度下需經一至兩個月始逐漸形成。試驗證明:採種後,放在日平均溫度18-20℃、土壤溼度30%的條件下,經過45-60日逐漸形成肉眼可見的胚,由兩片匙形的子葉包住,其中已形成一年生人參的全部器官。
胚熟後,將種子於冰凍條件下二至三個月,來年才能出苗整齊。根據人參種子的特性,在氣候暖和地區,可以直播。但在寒冷地區,必須進行播前處理,方法如下:
1、室外催芽法
選擇向陽、高燥的地方,挖深5-6寸的坑,坑底和四周用黃土整平,或用木板鑲嵌。坑的長、寬根據種子數量而定。用種子、細砂、腐植土各一份(均先用細孔篩篩淨),混拌均勻,調溼至能用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的程度(含水分25-30%),隨即倒入坑內,覆土約2-3寸厚。晚間及雨天用草蓆蓋好,日間揭開爆曬。
如天氣冷涼,可蓋玻璃以提高土溫,控制土溫在20℃左右。每隔15-20天,篩出種子,置於通風處晾3-4小時,重新將砂土調溼,再拌勻放回原處。在處理過程中,要經常檢查種胚的發育情況,以及種子有無發生黴爛或裂口的現象。
2、室內催芽法
按上述方法拌勻種子後,放入木箱中,置於溫室內(室溫保持15-18℃左右的恆溫),管理方法同上。見大多數種子裂口後,便取出埋於室外,經過冬季低溫,至來年春天播種,即可出苗。也可以將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在室外處理到氣溫降至20℃以下時,移入室內保持一定溫度,務求滿足種子對溫度的要求。
土壤溼度保持30%左右;到貯藏一個月後,溼度可較小一些。後期可適當增加翻拌次數,以防種子黴爛。
播種播種分春、夏、秋三季。春播在四月下旬土壤解凍後、土壤溼度適中時,五月初陸續出苗;夏季在採種後隨即播種;秋播在土壤結凍前。播種時期主要是依種子處理情況來決定。出苗時土溫一般宜在10-15℃,應掌握時間,及時播種。
播種方法有撒播、點播、條播三種。撒播者,將種子用手均勻撒在畦內,覆土1-1.5寸厚,稍加鎮壓,再蓋一層稿草。點播者按1.5寸見方開穴,一般用木製播種器(木板上按等距嵌入1.5-2寸長的小木頭,壓入土內,即成穴)壓孔,每穴播種子1-2粒,然後覆土。點播的株行距均勻,生長較好。條播是在畦上按1.5-2寸行距開溝,播入種子,隨即覆土,其管理較撒播者方便。
移植播種後2-3年,移植一次。移植期在春、秋均可;但春季移栽,易傷嫩芽,一般多在秋季(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移植方法,按參畦栽植面積,掛成直線,稱“畦線”,然後兩個人一畦,將移栽器依畦線放齊,用刮板挖溝,由南向北將參苗平放或斜放於畦內,隨即覆土。
田間管理1、早春管理(摟池子)
入春解凍後,人參苗出土前,除去越冬覆蓋物,並淺鋤鬆土。
2、搭架蔭棚
人參忌日光直射及雨淋,要搭蔭棚來調節透光度和防暴雨。蔭棚高低隨參齡而異。一般一至三年生的人參,蔭棚的前簷高23尺,後簷高1.5-2.5尺;四年生以上的,前簷高3-4尺,後簷高2-3尺。棚頂要有一定的斜度,一般前、後簷的高度相差0.5-1尺。搭蔭棚主要要掌握陽口(即前簷面對方向)。
在東北產區,一般用東陽或東北陽;北京用北陽。在出苗初期,需要Sunny,只蓋一層棚板或草簾;夏季加蓋第二層棚板或草簾。到秋季氣溫漸低時,可逐漸減少覆蓋物,迎Sunny、雨水入畦,以利根的生長。
夏季多驟雨,Sunny強烈,在六月上旬必須“插花”,即在畦的四周用樹枝圍住,樹枝高度為蔭棚的1/2-2/3,到秋季撤除。在樹木稀少的地區,可以編小草簾掛在畦的四周,以調節光度和水量。
3、鬆土、除草
每年鬆土、除草3-4次:第一次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小滿至芒種);第二次在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夏至至小暑);第三次在八月上旬(立秋後)。第一次鬆土宜深,以後漸淺。除草與鬆土同時進行。秋後草多,可加鋤一次。
4、摘蕾
人參開花要消耗大量養分,對參根的增長有影響。六年生人參,在五月下旬行第一次鬆土時,將花梗用手掐去。
5、培土
在生長期中,植株多向畦外傾斜,易受日光及暴雨為害。因此,在第二次鬆土時,應將畦邊三行植株,培土壓實,使植株向內或直立生長,培土高2-3寸。
6、施肥技術
(1)施基肥方法
在整地作畦後,將基肥施入畦內,與土拌混均勻。基肥用腐熟的堆肥、豬糞和草炭,一般每平方米可施20-60斤;如能酌加過磷酸鈣(每平方米用0.5兩)或草木灰(每平方米用0.5-1兩)混施,則效果更好。
(2)根側追肥
第一次鬆土時,可在行、株間開深1.5-2寸的溝,將肥料施入溝內,然後覆土。一般每平方米可施過磷酸鈣30-40克、氯化鉀8克或草木灰250克,也可與豬糞、腐植土等混拌施用。
(3)根外追肥
當人參葉片展開後,可用過磷釀鈣2斤與水10斤混合浸一天,濾出殘渣,加水90斤,即成2%的過磷酸鈣肥液,在日出前或落日後用噴霧器噴在葉面上。噴時,霧點要細而均勻。從展葉後開始,每日噴一次,連續噴三至四次即可。
7、越冬防寒
在秋季見人參凋萎後,清除地面殘枝、落葉,蓋土2-3寸厚;或用稿草覆蓋,至來春出苗前除去。
採種、收穫1、採種
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當人參果實由綠色變鮮紅色時,即可採收。以選四年生以上植株留種較好。人參為傘形花序,果實成熟是由外而內,有先有後,須分批隨熟隨收,一般分2-3次收完。採收後,除去果皮、果肉,洗出種子,進行處理。
2、收穫
一般在播種後6年收穫。九月下旬植株開始凋萎,其時先拆去蔭棚,用鐵鎬由南向北挖掘,另一人拾起參苗,裝入木箱或籮筐內,運回加工。
總結:人參要用價值較高,所以比較貴重。在種植過程中,我們需要認真對待,掌握栽培技巧,瞭解人參的生長習性,如果遇到問題一定要積極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有效栽培人參,提高人參產量。
回覆列表
感謝回答;科學種植人參的方法:
播種
種子播種是生產上採用的主要方法,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可於初秋收穫種子後即行播種,播後約10天左右出苗。
露地栽培以春栽較適宜,早春於3-4月間在溫室育苗,經霜後移植露地,或於4月下旬至5月露地直播。土人參的種子很小,以育苗移栽較好,同時播種的地畦必須精耕細耙,畦土要細碎,畦面要平整。
分株
生產上較少用此方法繁殖。春季氣候較溫和的季節進行成活率較高,進行分株前將母株上的分枝培土,促使生根後分割出單株,如不帶根則不易成活。
扦插
嫩枝扦插、露地扦插宜於春季進行,在溫室中以氣溫在20-30℃時進行較為適宜。
扦插材料要選擇健壯的枝稍,長約6-8釐米,帶2對葉片,於葉節下約0.5釐米處剪下,保溼備插。
苗床土要用素沙土,或珍珠岩,不加肥料,按行距5-10釐米,株距5釐米,先用竹枝插小孔後再把插穗插入,入土深約為插穗的1/3,或斜向入土2/3。
扦插完後澆水,適當覆蓋遮光,保溫保溼,但水分也不宜過多。
清水扦插
插穗長以7釐米左右最合適,插穗擷取後,放在陰涼處1-2天,使切口癒合,然後插於清水中,浸水深度2-3釐米,在28℃左右的溫度下,2天即長出長1釐米左右的白根10條以上,即把長根的插穗移植在素砂土中,生長繁殖較直接扦插於土中快,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