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菜雞聊科學

    如果從這兩點來看,美國和古巴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沒有現在看起來的那麼水火不容,畢竟關係不好,誰會沒事兒幹去做一杯叫做“自由古巴”的酒,可能改名叫“奴役古巴”還差不多,但是事實擺在眼前,自由古巴的確證明了古巴與美國有一段不可言說的往事。而這件往事其實也與古巴被美國經濟封鎖五十八年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當年的古巴與美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美國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地封鎖古巴?古巴在這樣的打壓中又是如何實現崛起的這一切?

    還是要從古巴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時候說起,古巴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國,雖然現在基本上已經成為了貧困落後的代名詞,但其實這裡的物資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匱乏,除了生產雪茄用的菸草和生產蔗糖用的甘蔗之外,這個國家還佔有著拉美地區百分之二十六的鐵礦,超過五億噸鎳礦。

    在他所在的區域絕對是個物產大國,而這裡的地緣位置更是優越,位於海洋交匯的樞紐處,距離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僅僅只有一百三十八公里,這對於美國來說簡直就是他們家的“後花園”,所以美國最開始對古巴動的心思並不是封鎖而是據為己有。

    但是從十六世紀開始,古巴就一直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控制之下,一直持續到十八世紀中後期。這時候的美國擴張思維逐漸崛起,古巴的獨立思維一天比一天強盛。於是就在古巴人民奮起反抗,組織起獨立運動的時候,美國也適時的插入了進去。十九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末,在一八六八年到一八九八年這三十年間,古巴人民對西班牙政府發起了兩次衝擊。

    而在第二次古巴獨立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美國用保護美國在古巴的公民為由,派遣緬因號軍艦駛入哈瓦那港,試圖讓古巴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好坐收漁翁之利。可是就在緬因號駐守哈瓦那港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了爆炸,雖然時至今日都沒有人可以確定這艘艦艇的爆炸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但無可厚非的是,緬因號的爆炸直接成為了美西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當時的古巴起義軍打得正開心,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美國的野心,甚至還把美國當作幫助他們獨立的盟軍而命名為“自由古巴”的雞尾酒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那時候的美國雖然是個新興的國家,但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潛力,都已經可以和老牌強國西班牙、英國比肩。

    而美西戰爭的結局便是西班牙求饒,美國大獲全勝,還以此為契機,與西班牙在一八九八年簽訂了巴黎合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西班牙放棄在古巴的主權和所有權,並且將這塊地方交給美國。隨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威廉·麥金萊親自簽署了一份《普拉特修正案》,明面上是將古巴列為美國的保護國之一,但事實上該修正法案存在的意義就是從法律上防止其他國家對古巴下手,讓古巴只能屬於美國。

    就這樣,剛脫離“狼窩”的古巴又鑽入了“虎穴”,本以為就此解放了,古巴人民這時候才剛剛意識到,似乎另一種苦難才剛剛開始。從那之後,美國採取了一切有利於美國經濟發展的手段,充分對古巴的民眾進行了壓榨,讓這些可以稱得上是淳樸的古巴老百姓,一心只知道種植甘蔗,發展蔗糖產業,甚至連糧食都不讓他們種,只能高價購買從美國進口的糧食。

    這就形成了一個什麼樣的惡性迴圈呢?美國低價從古巴收購蔗糖,古巴在高價從美國手中購買糧食,長此以往,古巴民眾的經濟收入越來越差,美國的經濟水平卻已天天穩步提升。所以一部分古巴民眾終於反應過來了,原來美國當時所謂的輔助解放一類的說辭,只是想要把古巴變成美國“印鈔廠”,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放在古巴也一樣適用。

    一九五五年,兩位來自資產階級的年輕人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們敢於背叛自己所在的階級,為了自由的夢想而努力,僅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在一九五九年一月,推翻了親美巴帝斯塔政權的統治,建立了美洲大陸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其中卡斯特羅是一位非常具有傳奇性的人物,在他成為古巴領導人之後,並沒有一味的反對美國,而開始思考與美國進行合作的可能性,甚至還很快付諸實際。在古巴獨立後不久,就前往美國進行訪問,從某種角度來說,卡斯特羅的訪美之旅非常順利,美女環繞甚至主動獻吻,美國民眾也對他表達出了奇妙的喜愛。

    但唯一讓卡斯特羅感到憤怒的是,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始終沒有親自接見他,反而以度假的名義將這份工作推給了尼克松,而且還公開對媒體強調古巴應該做好古巴應該做的事情,言下之意就是古巴仍舊只是美國的一個蔗糖工廠而已,卡斯特羅根本不配接到艾森豪威爾的接見。

    這樣的事情讓卡斯特羅瞬間意識到,美國並沒有將古巴視作一個平等的交往物件,甚至還暗戳戳的告訴他什麼獨立戰爭根本就沒有用,古巴的經濟依舊要依靠美國去發展。卡斯特羅也是個暴脾氣,回國之後當即下令古巴本土的所有制糖公司的董事長必須是古巴人,絕不能再讓美華人掌控古巴的經濟命脈。

    這對於古巴來說是件好事,但對於美國來說相當於斷了財路。於是美國就正式開始了對古巴的制裁,單方面禁止對古巴出口武器,也停止從古巴採購蔗糖,這對古巴的經濟影響是巨大的,但同樣也將古巴推向了冷戰的另一記蘇聯的懷抱裡。到了一九六一年一月三日,古巴與美國正式宣佈斷交,而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也在一九六二年正式宣佈,美國正式展開對古巴的全方位制裁。

    按理來說,古巴這樣一個本來就不夠強大的國家,在美國的制裁下本應該很快就敗下陣來,但結果卻並沒有按照大家的猜想發展,甚至時至今日,古巴人民的幸福指數都已經位居世界前列。那麼古巴這樣一個國家是如何在美國的圍追堵截下,走出了一條全新的社會主義道路,保持經濟十分可觀的增長的呢?主要能夠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就是在外交策略上表現出了積極依靠蘇聯的態度。當時的蘇聯與美國基本上是國際社會上的“極與極”,在遭到其中一個“極端”排斥的時候,自然就會無法避免地朝著另外一個“極端”靠過去。當時的蘇聯雖然經濟也不怎麼樣,但是古巴與蘇聯之間其實沒有什麼涉及到太多金額的往來,一般都是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比如說蘇聯曾經用數十萬噸石油從古巴換取蔗糖和雪茄,不僅緩解了古巴的經濟壓力,同時也緩解了蘇聯的農業壓力,營造了一個雙贏的局面。即便是後來的蘇聯解體,古巴也沒有放棄這樣的方式。時至今日,委內瑞拉、中國甚至與美國較好的歐盟都是古巴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經濟增速一度保持在美國之上。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是古巴人民的需求率相對來說很低。舉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例子,古巴人民出門買東西基本上不花錢,所有的東西都要用一個購物本兒來解決。這個本子上寫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都是由政府統一派發的,拿著這玩意兒去買東西幾乎等於不要錢。但唯一一點不好的就是這些東西都是限量的,如果你想要更多,就必須要去黑市裡私下交易。

    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和我們國家處在發展時期提供的糧票差不多是一種東西。這樣國家供給社會物資的方式就讓古巴人民的需求感很低,花的少,掙得也少,平均下來每個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才兩百美元左右。

    但是社會主義的好處也就在這兒了,雖然每個人平均才賺兩百塊,可是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醫療花費卻翻了一倍,達到四百二十美元,多出來的部分全是由古巴政府來承擔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古巴沒有服軟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國家一直秉持著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古巴建立起紅色政權之後,社會主義建設也就風風火火地展開了建設。其中古巴政府最著重的就是想,要設法的在美國的圍追堵截之下發展經濟,同時大力增加社會福利。簡單來說,當時古巴採取了直接將工農、牧業歸國家所有,然後再進行資源的統一調配,實現了社會體系的根本性改革。

    這樣的手段使得當時古巴人民的人均工資從一百塊慢慢提升到了二百二十五塊,退休之後的養老金平均值也提升了五十二塊,卡斯特羅對這樣的政策做出瞭解讀,在他看來想要讓古巴繼續和平穩定的發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穩定人心,而最大程度縮小民眾貧富差距,絕不遺落任何一位古巴公民就是重中之重。

    所以雖然古巴是個剛剛通了3G網路的國家,但同時該國也是教育普及程度最高、民眾幸福感最高的國家。這完全依賴於古巴政府為民眾統一分配的住房、生活物資、醫療和教育,讓人們不用揹負車貸、房貸和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費用。同時不光要在國內節流,當然也要積極開源。

    對於古巴來說,除了雪茄和甘蔗之外,這個國家還擁有著加勒比海的美麗風景,所以發展旅遊業就成了一個極佳的選擇。目前每年接待的外國遊客數量基本上都超過了五百萬左右。另外之前也提到過,古巴是一個礦產較為豐富的國家,所以鎳礦的開採工作也完全可以提上日程。

    目前鎳礦已經成為了古巴的第三大產業支柱,足以見得該策略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豐厚的資源是讓美國覬覦古巴最大的原因,但同樣也是古巴發展最大的倚仗。美國多年來的封鎖,充分證明了古巴人民頑強抗爭的精神,也代表著社會主義國家永遠不向資本主義國家屈服的決心。這次是古巴五十八年來頑強抗爭送給世界最寶貴的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吃過最好吃的面是什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