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我們總是說書法一代不如一代?有什麼原因嗎?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070397150

    每當我們刻意模仿或片面追求的時候,一定會走入一個死衚衕,寫字的模仿和追求只能做到似,而不能出新,沒有新意的字便沒有靈性和靈氣,現代寫字(或曰書法)缺乏推陳出新,與現代人的氣質或氣魄有很大關聯,唯唯諾諾規規矩矩怎麼可能出新,寫字(書法)進入死衚衕了。

  • 2 # 二木林

    我認為,書法可以跟中國傳統詩詞聯絡起來分析。

    唐詩宋詞當然是中國詩詞文化的巔峰,現在包括以後都不可能再度超越。因為現代漢語中許多字的讀音和音調已經發生了改變。古詩詞講究精煉,當年一個字的含義可能要現代的十幾個字來解釋。而這些字現在很多偏偏又成了冷僻字,今人要麼根本不懂要麼極少使用。一方面要習古,一方面又缺少這方面的語境和訓練,所以,難免有些強人所難。

    而書法就不一樣了。

    雖然同樣是要求習古,但書法中的筆法、章法等有規可循,千古不易。只要是拿起毛筆,今人跟古人是一樣的感受。筆墨紙硯可以和古人做的一樣,甚至比古人用的效能更好。各種風格的碑帖林林總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對書法的臨習,包括還有其它一些現代手段。所以,現代人的書法水平超越古人是順理成章的。

    當然,書法從筆法、寫法、章法等各方面仍然要遵循習古的教律,這個是不可改變的。因為書法的精髓就是‘’古風‘’,古意是書法愛好者追求的終極精神境界,是孜孜夢想的香格里拉。

  • 3 # 胡勇書法工作室

    藝術體制具有弱體制性,而體質本身鼓勵體制收到新事物的衝擊,衝擊舊有體制,產生新的體質。也就是說,在藝術場中,突破常規,尋求新變是基本原則。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的發展在現在這麼一個全球化的語境內,中國藝術就必須透過吸收外民族文化,才能進步——因為現在所使用的一套理論就是中西結合的產物,而且又因為藝術發展與人類社會物質生活關係密切,所以說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他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能跟時代脫軌。按我看來,大眾之所以不能接受書法現如今的這種發展,其核心原因是因為他們受到的社會大環境下的影響下得到的對於藝術的理解就是“高雅的,美的(一般來說是狹義的美)”可以說是長期以來政治體制內的分級在藝術上的反映吧……那麼,這也是後現代主義主要想針對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徹底打破藝術的原有體制,解開藝術和日常偏離的過於遙遠的關係,不能讓藝術脫離生活。我之前看過沃興華老師講斗方創作那本書,很不錯,他現在主要研究的是民間書法中那些出彩的,有意思的東西,認為長期受到名家書體影響的我們往往忽視了民間那些可愛的,天真的東西——是,沒錯,你家孩子也能寫出那種感覺,就是那種感覺。他認為現如今展廳之內的大幅作品如果寫成小字,就幾乎不可識,於是強化了作品的整體效果,並且列舉了書法史中的發展——顏真卿到楊凝式到蘇軾到祝允明到徐文長,最終得出了書法越向後發展越注重章法的結論。那麼,如此之人你一定很想看看他的字。

    在書法界,有一種論調:當今書法藝術水平全面落後於古代,別說魏晉唐宋元明清,就算是和民國時期比,也是全面落後。這種論調有其正確性,但也未免太過絕對,失於片面,也應該看到當今書法的時代特色和進步。

    今天我不想談論古代書法如何領先於當今書法,這個問題大家有過深刻探討;我重點談談當今書法在哪些地方比古代有進步、有發展。

    在文藝界有一個共識:文藝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是不平衡的關係。也就是說,文藝水平不會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而發展。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如歐洲,不要說超越古希臘藝術水平了,就連文藝復興時期也難以比肩。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得出“歐洲當今藝術發展水平全面落後於歐洲古代”這樣一個結論?恐怕也難下結論。

    回到書法這個話題,古代有很多超一流的大師,創造了後人難以企及的藝術成就,誰也不敢說自己超越了王羲之。但是辯證分析,如果把蘭亭序放在今天的國展之中,誰又能確保王羲之能夠獲獎?只怕是要打一個問號。

    我認為,當今書法有其鮮明的時代特色,相比古代也有重大進步。

    第一,取法上的極大豐富。縱觀當今各類書法展,取法可謂琳琅滿目。畢竟當今社會資訊傳播渠道相比古代有明顯優勢,各類出版物異常豐富,我們可以非常輕鬆地獲取各類碑帖,這是古人辦不到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上至甲骨、下至今人的各類取法傾向,使得當今書壇豐富多彩。應該說,在這個問題上,當今書壇全面超越古代。

    第二,格調上的日趨多元。由於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各種藝術流派與中國傳統書法交流融通,尤其是抽象派、現代派、印象派等藝術元素與書法相結合,賦予了書法新的生命,增強了書法表現力,使得書法作品的藝術格調更加多元化。雖然有很多堅守傳統的人士極力排斥這些東西,但這是時代潮流,誰也阻擋不了。

    第三,形式上的大膽創新。古代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形式上比較簡單,碑刻、墓誌、信札、楹聯佔據了很大比重。到了清朝和民國,形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豐富,但仍然無法和當今書壇相比。客觀來說,當今書法作品在章法上有了很大的創新,各種美學思想運用到章法設計之中,使得書法作品更加多姿多彩,遠遠超越古代任何一個時期。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也存在很大爭議,過分裝飾的傾向也客觀存在,但我們要看到主流,總體來說是越來越貼近大眾審美需要。

    第四,應用領域上的拓展。在古代,書法是少數文人的玩物,和老百姓距離很遠,屬於陽春白雪之類的東西。而現如今,書法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或裝飾居室,或收藏玩賞,或製作招牌匾額,甚至是各類廣告、包裝等物件上,到處都可以看見書法的身影。書法已經無孔不入,這也是古代任何一個時期都不能比擬的。

    第五,藝術品市場的繁榮。書法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藝術品門類,在藝術品市場上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動輒上千萬元的書法作品已不鮮見,當今書法家也有令人咋舌的潤格。可以說,書法已經成為一個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甚至在解決就業方面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總而言之,時代在發展,書法在進步,也許在技法上我們不如古人,但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看到我們的優勢和長處,進而不斷縮小差距,開創書法事業新的輝煌。

  • 4 # 北泥

    可以這樣說,從全面發展的視角看,我個人認為當代書法己經超越古代,一是普及,二是繁榮,三是草書復興,四是形式創新。當今書法名家絕大部分屬草根出身,相比傳世經典作品基本出自古代高官之手,無論在社會地位、官方認可等方面兩者都不可同日而語,當然,水平高是決定性的,居高聲自遠也很關鍵。此外,當代書法的話語權是多元的,形成共識還需時間磨合並接受歷史檢驗。

  • 5 # 堰北本聖散人

    由於漢字書法藝術形式的特有性決定了書法創新的高難度係數。過去幾千年書法發展歷程中,古人先賢們在書法創新上已全方位探索實踐。因而漢字的漢隸、晉行、唐楷及草書形成定式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大批書法宗師是歷史的必然。漢字及書法藝術至今可以確認的是已完成了發育成型過程,進入成熟階段。漢之後至今的習書人是以帖碑為師,後加簡櫝。傳世作品及留名之士是書家在世時的奮力創新留給我們的書美正規化。今人刻意追求成為“大師”的理念及行為是書法藝術形式決定其所難以成功的。實為追名逐利的浮燥之舉。

  • 6 # 松鼠愛收藏

    當代已遠超古代,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定量分析一下。

    第一,在古代,農耕為主,能讀書寫字的人相對較少,基數低。

    第二,在現代,研習書法的人比比皆是,基數大多了。

    第三,現代資訊發達,研習前人和他人的技法及風格再到發揚光大,已遠非古代可比。

    至於有書法一代不如一代,我個人看法,是有名的名家變少了,古代會書法的人就不多,出名相對容易,而現代書法想出名,難比登天。

  • 7 # 中日一畫

    經典書法美學已確立,無法改變,除非廢除課本、書刋、媒體的漢字標準。當代無法逾越古人,是受技術、工具、材料限制。

  • 8 # 狂喜淡墨a

    今人無法超越古人書法藝術,是過分侷限古人書法美學之內嗎?

    命題頗高,今人超越古人,現在無法斷論,需要時間的考驗。

    過分侷限古法美學,理解如下:

    中華民族的文字演變史,也就是書法的淵源歷史,至今皆從源頭那就是結繩記事後開始鳥蟲意形象字,由此繁衍生息的古人,創造來自生活實踐,於是有了記載的歷史。

    文字史貫穿發展繼承,隨機應變的褪盡落後的書寫形式,而今的繁體字變為簡化版,同樣道理,書法藝術的欣賞觀,美學原理的開放,全球的美學史皆在中國圖書架上,於是獨有的文字書法藝術,欣賞價值觀念,在意識形態各異的氛圍,令人眼花繚亂,少數激進者排斥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率先融合糅雜中外藝術的形體,名之曰:探索。

    文字是中國在世界唯有者,書寫形式亦乃獨有,所以必須說中國的書法包容之美力,影響著世界。

    至於如何過分侷限古人的美學,辯證的說,應該選擇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發展。不能過分窠臼其玄幻的迷信的美學。

    因此很多人誤解了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不去擇取藝術的主流,而挖空心思找無實際意義的殘片,故弄玄虛,孤芳自賞。名曰探幽。

    相信當今一定有超絕的書法藝術,與古人相媲美,歷史證明,以及根據發展的規律,會超越自我,超越歷史。

  • 9 # 鳳嶺散藝錄

    這個超越亦有兩種:一種是對農耕時代,一種是農耕時代的意識產物。

    時代肯定已經超越,但對農耕時代跨度幾千年的書法,在這幾千年裡可以說各種手寫書體已經幾度達到巔峰了,這個明擺著超越不了,也沒有超越的必要了,對文字的毛書寫現代社會已經是不必要的了。

    但,並不是說不寫了,傳統是要繼承,同時也需要多樣化的發展,書法放在當代除了教育培訓繼承需要,如要有繁榮必須要把它看作是一種藝術,一種具有漢民族文化表現的符號去發展。這個如何理解呢,建議關注一下一位叫徐斌的藝術家,認真的去讀他,讀他的作品,深層次的去了解。

    上述所說是想表明,絕大部分人對書法的瞭解看法僅僅侷限於其縱向,而沒有去橫向看待這個東西,太侷限。

  • 10 # 聚墨成書法

    書法在魏晉時期已達巔峰,形成相對固定的美學思維,唐宋時也對書法改革創新,並不能全面超越,明清又重揚魏晉之風,也出了很多個性書家,但就藝術成就還是與東晉王氏書法相差甚遠。

    在用毛筆做工具的封建社會,尚且不能超越東晉的書法成就,今天社會人們急功近利,書法成為只是小部分人才能掌握的技能,整體鑑賞水平低下,各種書法比賽及書法協會都成了名利場,繼承傳統書法尚且難實現,如何能超越古人?即使硬筆書法大力改革,但就書法的藝術特質已經弱了很多,所以個人認為,書法再不可能超越古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子強行讓別人讓座,並說早該給你爹讓座了,是你,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