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294437614

    湯圓是漢族傳統美食,在江南尤力勝行每年正月十五第一個月圓之夜吃湯圓。湯圓是一種糯粉製成圓形甜品,象徵家庭和美,吉祥如意。湯圓又稱元宵,以芝麻,豆沙,核桃果仁為餡料,可葷可素。可湯煮,可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 2 # 青山大汙水

    元宵又叫湯圓,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 “面繭、粉果、元寶、湯 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變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 ,,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還有一說法比較可信,就是湯圓起源於宋朝。是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還有一些民間傳說,個人覺得不可信,大家看個樂呵就行。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陽春三月,化為一位賣湯圓的老翁於西湖邊叫賣。這時許仙恰巧走過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個湯圓滾落西湖,被白蛇吞了。於是白蛇成仙,化而為人,與許仙結為夫婦。另一種傳說,1912年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做了大總統,他一心想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因為“元”和“袁”、“宵”與“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袁世凱就下令把元宵改為湯圓。

  • 3 # 吳言心旅

    湯圓,又叫元宵,我想可能是因為是元宵節標配美食才得此名字的吧。

    元宵節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寄予了新的一年美好的希翼和祝願。

    在我們老家,最早的湯圓是沒有餡的,水煮開後,直接把揉好的糯米粉團搓成蓮子大小,邊搓邊煮,要求快和準。掉到熱氣騰騰開水裡的湯圓,在開水中跳舞,不粘窩底,不用攪動。小時候最喜歡看媽媽熟練地搓煮湯圓,感覺象看錶演一樣。等糯米粉團全部搓完了,湯圓也煮好了,加入白砂糖即可。有時招待客人,會打入雞蛋,或者灑上幾粒枸杞、幾顆紅棗,色香味俱全,吃起來就更加香甜可口了。

    現在市面上的湯圓,都有各種餡:花生、芝麻、流沙、果仁等等,有的還染成了各種顏色。很難買到老家原汁原味的無餡湯圓,更難嚐到媽媽味道了。所以經常會自己做,自己煮,當然沒有媽媽做的好吃,但也可以略解鄉愁。

    上次到安徽六安旅遊,品嚐到一種獨特的湯圓——酸菜湯圓。看到名字,你是不是會以為是酸菜餡的做的湯圓?

    其實,酸菜湯圓並不是用酸菜做餡,而是用甜豆沙做餡的糯米湯圓,用油炸過後,再炒酸菜,酸甜鹹脆香糯俱全,怎一個爽字了得?

  • 4 # 文史今安在

    在我們北方,湯圓和元宵是兩種不同的食物,口感差別很大。湯圓是南方的做法,用糯米粉包住餡料,搓成圓圓的球狀。而元宵是北方的做法,搖出來的。將餡料放進糯米粉裡滾來滾去,不斷地粘上糯米粉,最後的體積是餡料的八九倍時,就算大功告成了。小時候對兩種食品的印象很深,湯圓口感細膩,相比之下,元宵稍顯硬些。

    後來和四川的朋友聊天,她們那裡的元宵和湯圓也是兩種食物,元宵有餡料,而湯圓是指沒有餡料的小圓子,有一道著名的小吃酒釀圓子,就是醪糟配小湯圓一起煮的,甜潤爽口。

    湯圓最早起源於宋代,用黑芝麻、豬油做的陷料很久都是標配。後來的湯圓餡料做了很多的改良,有巧克力的、山楂的、菠蘿的,總之是甜甜圓圓。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成為元宵節。吃元宵意味著新的一年闔家幸福,團團圓圓。

  • 5 # 韋蓬勃

    據說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湯圓只是宋朝興起的一種新奇食品,用黑芝麻磨成粉,加入豬油白砂糖為原料用糯米粉包起來揉成團,由於糯米球煮的時候先沉後浮,人們稱它為(浮圓子)。後來有的地區逐漸把浮圓子改成湯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在家裡做飯,吃完飯婆婆只洗她一個人的碗,這自私人怎麼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