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蟲吐絲
-
2 # BM大嘴
從古代的諡號來看中國的歷史評價文化!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諡號?諡號又有那些作用呢?
在中國古代,古人們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進行蓋棺定論,系統性評價,從而選擇了用諡號來進行概括。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都會依據其生前的所作所為,以及所做的一些成績,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上我們所說的諡號,它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和功績。
諡法(就是諡號所根據的章法)初起時,只有“美諡”、“平諡”,沒有“惡諡”。善、惡“諡號”則是從西周時期開始出現,諡號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上諡:上諡即表揚類的諡號,如“文”表示“勤學好問”的品德。
2、下諡:下諡即表示批評類的諡號,如“荒”表示“好樂怠政”。
3、平諡:平諡多為同情類的諡號,如:“思”表示同情。
4、私諡:一般多用於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等為之議定的諡號;“私諡”興盛於漢朝。
透過以上對諡號發展和分類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出諡號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諡號是古代對一些有地位的人的蓋棺定論,分為官諡和私諡。
最少一個字,最多有二十幾個字。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諡號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在中華文化文明圈裡,日本、北韓、越南等國也都學習中國,採用諡號制度。
諡號的形成,據《逸周書·諡法解》所說,乃是周公旦創立:“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諡。遂敘諡法。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說說諡法的種類。
諡號分三種:
1、褒獎的叫上諡,比如:文、武、明、睿、康、宣等等。
2、平庸的叫中諡,比如:愍、懷、思、惠等等。
3、貶義的叫下諡,比如:厲、靈、煬、荒、幽、靈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私諡,一般是有身份計程車大夫死後,他的學生、門客給他上的諡號,表示尊敬。
下面引用一段《逸周書·諡法解》對諡號的解釋,大家就明白了: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