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嬰魚又叫斯托特微型魚,是一種“袖珍魚”。這種魚雖然是世界上身材最小體重最輕的 , 但名字很有趣 , 叫 "胖嬰魚 "。這種魚雄性平均體長僅 7 毫米 , 雌性平均體長大約為8.4 毫米 , 體重1毫克,一百萬條才能湊足1千克,堪稱脊椎動物中當之無愧的"小字輩", 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指尖上的胖嬰魚此前,“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的桂冠一直戴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蝦虎魚頭上,其最小個體在成熟期時體長為8 毫米。這種“袖珍”魚的成年雌魚的身長只有7.9毫米,相當於一隻蚊子大小,估計再小的魚鉤對它們來說都無法下嚥。生物學家們是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中發現這種生物的。“袖珍魚”還是鯉魚家族的“遠親”。它們無齒、無鱗,身體除眼睛外無色素沉著,通體透明,成年雄效能夠長到8.6 毫米,而雌性則稍小。雌魚在2-4周大的時候產卵,一般壽命在2個月左右。來自歐洲和新加坡的科學家說,“袖珍魚”成熟後仍需要藉助一種特殊顯微鏡才能準確測量其長度。他們將這種魚命名為“繁殖類幼介蟲”。這種“袖珍魚”的雄性個體長有奇特的腹鰭,相對於身體其它部位而言發達得多。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便於它們在交配時抓住異性。另外,這種小魚頭部尚未發育,腦部還裸露在外面。剛發現就瀕臨滅絕需要這樣才能看仔細世界上最小的魚“袖珍魚”生活在一種奇特的熱帶雨林環境中,人稱“黑水沼澤”,佈滿深達幾米的泥炭沼。混濁的水體呈黑紅色,像濃茶一般,酸性很高,pH 值接近酸蘋果。儘管人們以前認為這樣的沼澤中不會有生物存在,但後來的研究發現,這裡竟然是不少生物賴以生存的家。不幸的是,1997年的森林大火破壞了這片沼澤,現在又受到伐木業、城市化和農業發展的威脅。“世界最小的魚”生存環境正不斷惡化。東南亞的許多沼澤地帶都已經不復存在,不少物種完全滅絕。這種地區性微小生物的數目正在不斷減少,瀕臨滅絕。
胖嬰魚又叫斯托特微型魚,是一種“袖珍魚”。這種魚雖然是世界上身材最小體重最輕的 , 但名字很有趣 , 叫 "胖嬰魚 "。這種魚雄性平均體長僅 7 毫米 , 雌性平均體長大約為8.4 毫米 , 體重1毫克,一百萬條才能湊足1千克,堪稱脊椎動物中當之無愧的"小字輩", 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指尖上的胖嬰魚此前,“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的桂冠一直戴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蝦虎魚頭上,其最小個體在成熟期時體長為8 毫米。這種“袖珍”魚的成年雌魚的身長只有7.9毫米,相當於一隻蚊子大小,估計再小的魚鉤對它們來說都無法下嚥。生物學家們是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中發現這種生物的。“袖珍魚”還是鯉魚家族的“遠親”。它們無齒、無鱗,身體除眼睛外無色素沉著,通體透明,成年雄效能夠長到8.6 毫米,而雌性則稍小。雌魚在2-4周大的時候產卵,一般壽命在2個月左右。來自歐洲和新加坡的科學家說,“袖珍魚”成熟後仍需要藉助一種特殊顯微鏡才能準確測量其長度。他們將這種魚命名為“繁殖類幼介蟲”。這種“袖珍魚”的雄性個體長有奇特的腹鰭,相對於身體其它部位而言發達得多。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便於它們在交配時抓住異性。另外,這種小魚頭部尚未發育,腦部還裸露在外面。剛發現就瀕臨滅絕需要這樣才能看仔細世界上最小的魚“袖珍魚”生活在一種奇特的熱帶雨林環境中,人稱“黑水沼澤”,佈滿深達幾米的泥炭沼。混濁的水體呈黑紅色,像濃茶一般,酸性很高,pH 值接近酸蘋果。儘管人們以前認為這樣的沼澤中不會有生物存在,但後來的研究發現,這裡竟然是不少生物賴以生存的家。不幸的是,1997年的森林大火破壞了這片沼澤,現在又受到伐木業、城市化和農業發展的威脅。“世界最小的魚”生存環境正不斷惡化。東南亞的許多沼澤地帶都已經不復存在,不少物種完全滅絕。這種地區性微小生物的數目正在不斷減少,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