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讀紅樓

    上篇說到了紅樓夢裡元宵節的習俗,今天說紅樓夢裡元宵節中暗藏的兇險和悲劇。

    我們都知道,曹公是非常善於在大喜之時伏大悲的,而元宵節又是紅樓夢裡被寫到最多的一個節日,有人研究說,紅樓夢是以元宵節開篇,也會以元宵節結尾,“元宵”寓意“緣消”,也就是原文說的“家亡人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這不是沒有道理。

    第一回裡,甄士隱抱著女兒英蓮去街前看過會的熱鬧,沒想到碰到了一僧一道,那僧人口中唸唸有詞道:慣養嬌生笑你吃,菱花空對雪絲絲。好防元宵佳節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讀過後文我們知道,這首詩不簡單,這是伏了後文英蓮元宵節失蹤一事。也有人分析說,這首詩就是香菱命運的讖語,說的是香菱最終死於元宵節。但不管怎樣,元宵節對香菱來說,不是節日,而是悲劇。

    元宵節伏線悲劇最多的應該是元春省親的那年元宵了。元春回孃家省親正值元宵節,這天她點四齣戲,而四齣戲卻伏了四大悲劇。我們且看原文,脂批一併照錄。

    少時,太監出來,只點了四齣戲:第一齣《豪宴》;【庚辰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第二齣《乞巧》;【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齣《仙緣》;【庚辰雙行夾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第四齣《離魂》。【庚辰雙行夾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我們看,這四齣戲分別伏了八十回後的四件大事,且都是悲劇。一個是賈府之敗,一個是元春之死,一個是黛玉之死,一個是甄寶玉送玉。每一件都不簡單,這對看不到八十回後文字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情節。

    賈府敗落,子孫流散,百年基業一旦轟塌,一切都是付諸東流;元春是維繫賈府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旦死去,賈府必然走向敗落;寶玉與黛玉有木石姻緣,一旦黛玉淚盡夭亡,寶玉的塵緣也將到頭,這是愛情悲劇;甄寶玉送玉應該指八十回後寶玉丟玉一事,而寶玉丟玉對賈府之人來說,無疑也是不祥之兆。

    正如脂批所說,這四件事是通部書之大過節,是大關鍵,如果八十回後的文字沒有丟失,這四件事應該是令人觸目驚心 的大悲劇。我們看,在元春省親這麼閤家歡聚的幸福時刻,又是舉國歡慶的元宵節,曹公卻透過四齣戲文,隱藏了這麼大的悲劇,不能不令人警醒。

    這也是秦可卿託夢往昔時曾說的那段話“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元宵節裡的大悲,即是“樂極悲生”的最典型代表。

    這之後不久,元春送出燈謎讓賈府眾人猜,再次引發了一出出悲劇,首先是元春的燈謎,她的燈謎是炮竹,乃一響而散之物,脂批說“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由此可知,這個燈謎暗伏元春短命,為不吉之兆。

    這一回的回目即是“制燈謎賈政悲讖語”從迎探惜三春的燈謎可知,這些在元宵節上作出的本來只為取樂的燈謎,卻在曹公有心的安排下,成為各人命運的讖語,分別伏線她們最終的命運軌跡。原文有一段話,說的是賈政看完這些女孩的燈謎後的心理活動。

    賈政看完,心內自忖道:“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慼之狀,因而將適才的精神減去十分之八九,只垂頭沉思。

    前文元春點的戲伏了四大悲劇,這裡迎探惜三春以及寶釵等人的燈謎又伏了各人最終悽慘的命運。可見,無論是聽戲文,還是作燈謎,都不簡單,全是大伏筆。

    曹公的這種寓悲於喜的寫作手法,如果放在我們現在看,可能會覺得太掃人興致了,好好的一個元宵節,非要埋伏這麼大的悲劇幹嗎?放在別的事情上寫不行嗎?

    但正是大喜之時埋伏大悲之事,這樣的悲喜對比才更強烈,就好比賈府這樣朱門酒肉臭的天下望族,富貴一時,曹公偏偏安排了窮的吃不上飯的村老嫗劉姥姥來“朝扣富兒門”,這種貧富對比的巨大懸殊,更讓人震撼,令人警醒,為世人敲響警鐘。

    同樣,五十三回裡榮國府元宵夜宴時,一樣埋伏了巨大的悲,當然這一次曹公寫的比較隱晦,我在之前的文中分析過,她透過王熙鳳的兩個笑話,交代了兩件事,第一件,紅樓夢上部已完結,暗伏一切的榮耀和輝煌即將過去;第二件,下半部的情節已經展開,寓意悲劇漸漸地襲來,賈府的敗落開始了。

    仔細品讀王熙鳳的“聾子放炮仗”的笑話可知,曹公先後多次用“散”這個觸目驚心的字眼,他這是在提醒讀者,提醒世人,不久之後,這樣的盛宴不再,一切都會煙消雲散,正所謂“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越是大歡聚的時刻,越是埋伏著離散。

    所以我們看,賈府的每一次元宵節,看上去都很熱鬧,但扒開喜慶的外衣,我們卻看到了悲劇的核心。這讓我想起了周星馳的電影,很多人看的時候,都認為那是喜劇,但他自己卻說,我拍了那麼多悲劇,你們卻都認為是喜劇。

    曹公把悲劇的核心藏在喜劇的外衣下,就是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小時候吃的藥,剛開始甜的,我們很開心,但那層甜衣過後,卻是無盡的苦澀,而這才是它的本來面目。

    我們看紅樓夢,有元妃省親,有中秋節,除夕,元宵節,起詩社,蘆雪廣聯詩這些盛大的場面,會覺得很熱鬧,但讀的多了會發現,這不過都是曇花一現的假象,真正等待它的,是覆亡和子孫流散的結局,最後一切都是虛幻。

    最後用清初戲曲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的一段曲結束本文: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 2 # 亮月半

    甄士隱頭一個正月十五那天請賈雨村喝酒,贈銀。賈雨村不辭而別。賈雨村說中秋團圓之節。而之前甄士隱遇一僧一道,看見英蓮哭說帶累父母有命無運的玩意抱他做甚舍我罷。又說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而第二年又一個元宵節來,英蓮晚上丟。為何僧道預言如此巧。便是有人已看天下不太平。有買賣人口事件,多發生元宵佳節這樣熱宵之時。這裡便有元宵而不圓,煙消火滅有散之意。英蓮丟,甄士隱後來又出家,便是團圓之秋後伏家散人亡之悲劇。

    元春省親也是元宵佳節,回來痛哭流泣,悲哀至極。人生不幸已矣。這裡寓示團圓的表象下親情多年不得團圓。而賈政與元春之語又說明元春生活不幸福,元春愛情上不團圓,不圓滿。宮廷生活是一出悲劇。元春上寶靈宮上香便是一種精神缺陷生煩惱而尋開解之處。

    賈府過元宵節,說書人講鳳求鸞,講幾句讓賈母打斷了,愛情有中斷。賈母講會說話孫媳婦吃猴尿,有十個孫媳婦的家庭因為爭風吃醋發生的變故。也有賈府死了九個人,造成九個陰魂。孫悟空出來意世道亂。王熙鳳講的笑話一堆兒孫,親戚散了。家敗人亡之狀。聾子放炮不聽時政的官僚,說炮仗焊的不結實,政權不穩。不到地響有發生變亂之象。

  • 3 # 遙說新語

    《紅樓夢》中共寫了三次元宵節,但在每一次元宵節的熱鬧背後都隱藏了許多悲劇。

    第一次元宵節:英蓮走失

    在紅樓夢的第一回中就寫了元宵節。甄士隱在元宵節命僕人霍起(禍起)帶英蓮去街上看花燈,但霍起因為要小解就把英蓮放在了一戶人家的門檻上,等到他回來就找不到英蓮了,而霍起怕主人責罵就連夜逃回了家鄉。“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這是英蓮走失前一個賴頭和尚對甄士隱說的話,但也暗示了元宵節英蓮的走失是“命中註定”。而且在元宵節後,甄家也因為臨近的寺廟“走水”被燒的一乾二淨。

    第二次元宵節:元妃省親和猜燈謎

    元妃省親

    在紅樓夢第十八回中寫了元妃在元宵節時回家省親。在元妃進入大觀園後感嘆“太奢華過費了!”。能讓一位身在皇宮的妃子感嘆奢華的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這個元宵節也是賈府權勢榮耀達到極點的元宵節,但也暗示了物極必反的道理。

    在省親是點了四齣戲:《豪宴》《乞巧》《仙緣》《離魂》。《豪宴》講的是明代莫懷玉因玉杯“一捧雪”,被奸邪所害,家破人亡,暗示了賈府即將衰敗的命運,《乞巧》說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暗示了元妃將死的命運。

    猜燈謎

    在二十二回時賈家猜燈謎時埋藏的悲劇是更多的。賈母出的謎面是“猴子身輕站樹梢”,謎底是荔枝,實則暗示了“樹倒猢猻散”。元春出的謎面是“能使妖魔膽盡摧,是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是爆竹,實則暗示了元妃省親後去世,賈府會失去靠山。迎春出的謎面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整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謎底是算盤,實則暗示了迎春結婚一年後被孫紹祖虐待而死的婚姻悲劇。探春出的謎面是“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謎底是風箏,實則暗示了探春離家遠嫁的命運。惜春出的謎面是“身前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謎底是佛前海燈,實則暗示了惜春出家為尼的命運。

    第三次元宵節:沒落氣息

    第三次元宵節在書中第五十三回,這次元宵節看起來是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但卻埋藏著悲劇。先是宴會之前,“賈母也曾差人去請眾族中男女,奈他們或有年邁懶於熱鬧的;或有家內沒有人不便來的;或有疾病淹纏,欲來竟不能來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貧不來的;甚至於有一等憎畏鳳姐之為人而賭氣不來的;或有羞口羞腳,不慣見人,不敢來的……”。再是王熙鳳在宴會上說的兩句話:“底下團團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和“聾子放炮仗”。這兩句話都暗示了賈家“樹倒猢猻散”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文章中新增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