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麻油葉那不叫事

    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雲,低枝拂潭,如檀樹,如蓋張,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北據層巖,積石嵌空,奇花異草,蓋覆其上。綠陰濛濛,朱實離離,不知其名,四時一色。

    劉秋生

    清代中葉,書家如林,書法、篆刻兼擅者亦比比皆是,其中以獨特風貌享譽後世的,當首推乾嘉年間的鄧石如。鄧石如的書法,篆、隸、真、草之中,最受人們稱道的是篆書。他的篆書吸取漢碑篆額和唐代李陽冰《三墳記》等篆字的體勢筆意,得樸厚沉雄之韻,一改宋、明時期篆書的刻板、拘謹之風。

    《白氏草堂記》,鄧石如62歲時所書(其謝世前一年寫成),彌足珍貴,是其晚年篆書的代表作之一。縱觀該帖,既充盈著濃濃古氣,又漾溢起層層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灑脫;功力與情致並重,行氣整飭,韻味醇厚。此帖篆字結體開合自如,收放隨意,合處、收處緊實,如月照密林;開處、放處疏朗,似走馬平川。行與行之間,字與字之間,似“各自為政”,卻互有關照,彼此呼應。鄧石如妙於以曲取直,此帖的豎線結構中,曲筆居多,彎曲的角度、大小各有不同,充分表現出“鄧派”篆書所獨有的結體風貌。

    在用筆上,《白氏草堂記》可作為“鄧派”篆書筆意的代表。篆書用筆一般多遒勁堅挺,如繪畫中的“高古遊絲描”。而鄧石如在書寫此帖時,保留了遒勁堅挺的筆法,追求有厚度、力度和深度的筆意:線條中端收斂堅實,兩旁鋪開,略帶枯澀,厚重之感溢然紙上;行筆凝鍊,轉折處或順筆借勢而入,或逆筆反轉迂迴,使兩線交接顯得靈動而賦於動感,讓筆鋒力量更加集中而產生力感;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更見鄧體篆書的深度。鄧石如不愧是傑出的篆刻家,在書寫時自然流露出刀法趣味。此帖的字,邊緣處細如絨毛,粗如鋸齒,這些刀趣的運用恰到好處。另外,《白氏草堂記》的末尾落款作行書,字型飄逸而不失渾樸氣息,與正文篆書置於一處,各臻其妙,相映成輝。

    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後以字行,更字頑伯,取其諧音,因號完白山人,又號笈遊道人。開“皖派”風氣之先河,世有“鄧派”之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杏仁註冊商標屬於哪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