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詞牌】

    卜算子

    〔題考〕【詞律】引毛氏雲:“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觀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之句,故【圖譜】刪〔卜算子〕而名〔百尺樓〕;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較早也。

    〔作法〕本調四十四字,前後兩闋,均四句而兩韻;通體,各句第一字均平仄不拘。第一二句句法,俱為上一下三,中加一襯字。第三句與〔搗鏈子〕第三句同。末句五字,仄仄平平仄,與上首〔雨淋鈴〕末句同。後半闋依此類推。

    【賞析】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這兩名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透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

    下闋專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這裡,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透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物件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 2 # 使用者1300891189642

    英雄不問出處下一句 英雄莫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 出自《感懷》 作者:楊基 英雄不問出處全文 鄧禹南陽來,仗策歸光武。孔明臥隆中,不即事先主。 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孫曹與更始,未可同日語。 向非昭烈賢,三顧猶未許。君子當識時,守身如處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鳥類都有夜盲症,而貓頭鷹可以在夜晚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