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學問
-
2 # 小泉vlog
劉備,漢昭烈皇帝,字玄德,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對此仍存分歧!劉備未成勢之前,投靠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這傢伙,到了哪裡,都受人百般尊敬,禮若上賓,這是多麼的牛氣,絕不單單是待人寬厚,更多的是為人富有魅力,胸藏錦繡韜略!
上面所投幾家什麼關係,戰場如商場,都是敵對關係!打個比方吧!你先給微信支招打敗支付寶,而後又入淘寶戰敗京東,等等吧!儘管京東從不用支付寶收支,但人家幾度易主,馬雲,強東,馬化騰,雷軍,明珠小姐等人,無不歡呼雀躍,這簡直是個神一樣的人物!
近幾年,思想開闊,革新文化,司馬懿,曹操,等人物,又被大家所推崇!
有千年以前,古人觀戲曹勝劉備,眾人無不痛哭流涕,劉備勝了,人們歡喜拍岸!
劉備深知得民心者贏天下,吃敗仗,不似先祖劉邦妻兒老小扔掉,車跑的才快,人家是蜀漢開國皇帝,不跑,要帶大夥一塊走,十萬民眾跟隨,浩浩蕩蕩,日行數里!
劉備仁義寬厚,美名傳天下,宿有玄德到了哪裡,哪裡便有了幸福!
劉備桃園三結義,二弟雲長之死,促使其攻吳,而遭火燒連營七百里,之後白帝城託孤孔明!
劉備一生跌宕起伏,波瀾不驚,義氣幹雲,剛柔兼濟,被譽萬世君子!
劉備識人之才比曹操有過之無不及,五虎上將,孔明,法正,孫乾,簡雍數不勝數!
死前囑孔明馬謖不與重用,其才華麗,表於文章,言過其實,果不其然,讓人折服!
備託孤曰:無以惡小而為之,無以善小而不為!傳言幾千年,今奉教科書!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
3 # 豹眼看歷史
有人說,究竟這個有人是誰,你把他叫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他,行不?
曹操閒得蛋疼,沒事跟劉備喝小酒。劉備拍了曹操的馬屁,曹操一高興就給劉備做了個廣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曹操的本意是想為了籠絡劉備,下一步給他安排個合適的職位,恐怕眾將和謀士們不服,提前做一下輿論宣導。
不想廣告效果太好,天下人都知道了。但也沒幾個相信的,誰會一聽廣告不錯,就真下手搶購哦。
不過,劉備也真有兩把刷子,硬生生的把一個益州牧整成了蜀漢帝國。好傢伙,九十四萬人口,十萬二千甲士,愣是安排了四萬多官員。幾乎讓益州家家能出仕,族族有高官。
把全益州男女老幼吃奶得勁都用上,得到了漢中一座空城就自立為漢中王。這還不算,即便荊州丟了,一樣稱帝。不足兩年,就掛掉了。
無論從哪裡也看不出劉備是千古一帝哦,當時也沒幾個人認為劉備就是君子,萬世以後,除了三國演義再次給劉備做了次廣告,有一點廣告效果,現在反而越來越多的人並不認可。
如果說是奇葩的“奇”,倒是千古以來很奇葩的一位帝王。
像袁術稱帝,曇花一現,萬世罵名;如果沒有諸葛亮給劉備撐了那一陣,恐怕跟袁術不會差很多。
劉備能夠在漢末三國時期,有一席立足之地,不管用啥策略,都很了不起。
但說是千古一帝,萬世君子,就算劉備臉皮再厚,他也躺不住啦。
擦脂抹粉太厚,那就不是美,反而是妖豔,令人作嘔了吧。
劉備還是不錯的歷史人物,有人喜歡也在情理之中。但過分拔高,就如同把他打扮成一個小丑,那就純屬娛樂了。這對劉備很不公平,不是劉備希望的結果。
-
4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這人是找噴的。
這八個字裡,劉備只有一個字符合,那就是帝,他的確是皇帝,而且不是個廢物皇帝,但要說千古萬世,絕對算不上,至少與他同時期就有兩個對手與之匹敵,連統一都沒做到,怎麼談千古萬世。
在漢末三國的群雄當中,劉備算是最優秀的那一列,就是最後的三人裡面,他也不是最差的。
因為出身草根,劉備在創業早期歷經艱辛,經常是好不容易攢點地盤,轉手就沒了,不過看他的戰績,能夠打敗他的都是當世名將,那些不入流的角色,他見一個掃一個。
到了赤壁之戰,劉備轉運了,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取。南征四郡,輕鬆拿下;入蜀後連戰連捷,打得劉璋出城投降;漢中之戰跟宿敵曹操開打,得以一雪前恥。
就看這一段,說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那一點都沒錯,只不過夷陵之戰慘敗,聲名又降下去了。
算起來,劉備跟曹操的能力屬性類似,偏向於聽從意見,參謀團的水平決定他們的上限,就是曹操,在智囊團組建之前,敗仗也是常有的。曹操自己也認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這個得計稍晚,與其說是劉備自己不如曹操,不如說是劉備的智囊團不如曹操的。這跟劉備的出身有關,在士族成型的漢末出身草根,前半生就沒遇到什麼正經的人才,等他碰上諸葛亮,曹操都雄踞北方了。
-
5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劉備到底是千古仁君還是萬世小人,不在劉備自身上決定,在於看劉備的人決定!
劉備就像一面鏡子。君子看他就是個千古仁君。小人看他就是個萬世小人!
因為君子看到的只有仁義,只見他忠君愛國,維繫漢祚。
小人則骨子裡反叛,沒有國家民族概念。在他們眼裡給錢就是爹,有奶便是娘!他們容不得君子!因為君子的存在,就容不得小人。所以他們視天下所有人都是小人。為了維繫他們的教條。千古仁君劉備是他們攻擊的首選!而反面教材曹賊則是他們擁戴的典型!這種人眼裡,劉備救國救民,那是虛偽!曹操殺人害命,那是真性情!
完全的沒有公義和道德倫理!
好人多了壞人就只好藏起來,因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魔鬼多了,神便只能孤孑獨行,因為隨時要躲避暗處射來的冷箭!
-
6 # 微史春秋
稱劉備是“千古一帝、萬世君子”是太過於溢美,贊得過分就相當於貶損了。
一、“千古一帝”劉備遠不夠格,說是君子也顯得過分,更別提“萬世君子”了《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在蜀漢為官,在《三國志》中他對劉備是給與稱讚的。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陳壽稱讚劉備“弘毅寬厚”,是“英雄”,能託孤諸葛亮,君臣至公,是古今盛事。
陳壽對劉備的評價已經是較高了。
後人再拔高就失真了。
劉備建立的蜀漢只是居於西南一隅,“基宇亦狹”,就是這一點就難稱“千古一帝”。
至於說他是君子無外乎是因為他的“仁義”,但是他也被批評我假仁假義,是偽君子。
二、劉備是梟雄,雖有仁義,但非君子很多時候,梟雄和君子在一個人身上是難以並存的。
梟雄,就意味著他不按尋常的道德準則行事,不按君子的標準行事。
可能劉備在這一點上做的比較隱蔽,用君子的標準做了一些梟雄的事。
所以大家才批評說他是偽君子,假仁義。
即便是《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塑造很多劉備仁義的故事,但是大家反而更覺得他虛偽虛假。
劉備的確寬厚仁義,這使得他周邊團結了一批人。
真正的劉備是什麼樣的人?
當時人的評價就是最好的:
“周瑜以梟雄目之,劉巴以雄人視之,司馬懿以詐力鄙之,孫權以猾虜呼之。”
-
7 # 在下葵小胖
劉備身逢亂世,顛簸流離,人到壯年,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所謂的君子在那個“時節”是無法吃的開的,如果一個地方的諸侯想要靠所謂的“君子”之名在這種亂世下生存下去,基本是不可能的,孔融身死人手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劉備只能算一個有德行的諸侯皇帝,偏於一角,用君子評價他不恰當,他有些行為可能和君子之名能掛上點說頭,但從大方面說,他不是君子這類人,
首先,劉備沒有統一三國,他只是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只有一統中國的人,才能有資格去入選評選千古一帝,而劉備連這個入選的門檻都沒進。當時,魏國曹丕稱帝,吳國孫權稱帝,劉備也跟著潮流,也在成都稱帝,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然而劉備這種模式只能算在諸侯國,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東漢的版圖囊括了劉備,曹丕,孫權三方勢力,所以說劉備就根本沒有資格被後世稱千古一帝的資格,這個選項就直接否定了劉備。
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人只有清代的康熙皇帝和唐代的唐太宗李世民,兩人在位時期,中國一統,版圖完整,曠古爍今。沒有受制於人。
而劉備卻處處都得提防魏國和吳國的偷襲,處處受制於人。
其次,劉備建立的“蜀漢”壽命之短,只歷二世,如流星匆匆劃過,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到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蜀漢只經歷過兩個皇帝,一個劉備,一個劉禪,就被滅國了,連個鼎盛時期都沒有,就直接過度到了滅亡時期,在中國曆朝歷代封建王朝的年限裡歷史記載裡,蜀漢的時長也是很短的,根本排不上號。
像清朝的276年,唐朝的289年,是蜀漢政權無法比擬的,只有時限較長的王朝裡才會出現盛世名君,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譬如說清代康熙皇帝引領下的“康乾盛世”,唐代李世民開闢的“貞觀之治”都是在一個時段引領著一個時代.受後人所敬仰。
而劉備的匆匆建國,到兒子劉禪成為亡國之君,全然沒有帝王之相。
最後,劉備做人感情用事,作為皇帝分不清主次矛盾,和一名合格的皇帝尚有差距,和千古一帝這個稱號,離得更遠。作為一名合格的皇帝,切不可感情用事,政務軍事之事不能牽扯到兒女情長和私恨,劉備就犯了這個大忌,造成了一個不可挽救的敗局。
吳國白衣甲士過江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張飛為報兄長關羽之仇,鞭笞手下備齊物資,結果被手下所殺,手下提張飛頭顱投東吳了。
這兩件事一發生,劉備失去理性,不聽諸葛亮的勸阻,盡其蜀國之兵全面進攻東吳,結果被東吳陸遜在夷陵之戰火燒聯營七百里,此戰,蜀國精銳損失殆盡,劉備懊悔,病逝於白帝城。
劉備因兄弟被殺,一時惱羞成怒,沒有審時度勢,造成惡果,沒有盛世名君的心思縝密。也不能冷靜下來分清主次矛盾,覺察到自己現在的敵人是對面的魏國曹氏,完全被私仇衝昏了頭腦。
劉備重情重義的優點,最終也成為了缺點,反過來害了他。
毛主席曾評價過劉備:
劉備的優點主要於是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所以劉備這點也不夠讓他躋身於千古帝王之列。
亂世之下只有活下去,才能談其它的,東漢末年也是一樣,有沒有仁義不重要,生存才重要。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再加上天災人禍,使的民不聊生,迫使張角率眾黃巾起義,連年打仗,又使的老百姓背井離鄉,劉備也在這個背井離鄉的隊伍裡推著小車,顛簸流離,長長餓這肚子在街面徘徊,最後結識了張飛,關羽,結拜為兄弟,因為張飛家庭殷實的關係,依附這張飛,才得以吃飽飯,保留一絲體面。
而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最後,自己獨自壯大,這難道也是君子所為,所謂的君子是不會為五斗米和權勢所折腰的,但劉備卻牆頭草,兩邊倒,所以他的行徑算不上什麼君子。
在權利的”編年史上“,沒有君子,只有利益。劉備曾經和兩個劉氏宗親稱兄道弟,一個荊州劉表,一個益州劉璋,但最後皆反目,究其原因,劉備靠近二人都是有一個目的,都是想謀取對方的地盤和手中的權利。
在權利面前,吾談君子和小人,權利裡沒有小人和君子一說,只有利益一說,劉備表面行大道,暗地裡卻野心重重,行的卻是”鳩佔鵲巢“這一套。最後也是透過戰爭佔領了荊州和益州。
因為君子有利而不爭,而劉備的作為算不上君子,他只是一個政治家,梟雄罷了。
多年前的曹操就一語道破劉備這個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所以時局,和劉備的個人意願也不會讓劉備成為君子一樣的人,劉備只是作為一個有德行的諸侯皇帝出現在三國的歷史紛爭之中。
-
8 # 音樂小妖
最近有人說劉備的品行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萬世君子,當時我就想問有人是誰?
當然了劉備這個人物在歷史上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好,就一定有人說他壞,畢竟歷史上的人物跟我們現代生活相距太遠了,遠到脫失現實的地步。
所以說當有人提到劉備的品行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萬世君子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在罵人。
《笑傲江湖》這本武俠小說,或者是電視劇大家應該都看過,所謂的“君子劍嶽不群”,表面上是一個謙謙君子,實際上背地裡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心裡都很清楚。
當我們把嶽不群的身影換到劉備的身上時,就會發現很多情況下他們幾乎都是相似的。
同樣為了自己的事業可以放棄一切,嶽不群的老婆實在看不下去了,再加上也沒有什麼美好的生活了,於是想不開直接離開了人世間。
以至於最終嶽不群的下場極為悽慘,不光老婆不相信自己,就連徒弟們也全部背叛,本想將華山發揚光大,實際上卻直接將華山拖入了無限深淵之中。
說白了就是嶽不群這個所謂的君子劍,還沒有學會如何當一個真正的假君子,只是學到了一些皮毛而已,跟劉備天差地別。
而劉備就比較直接,根本就不會給自己的老婆想不開的機會,自己直接就先把她們給拋棄掉。
並且這些被拋棄的人還要反回頭來表示自己就應該被拋棄,因為自己的無能與懦弱,從而拖累了劉備,所以就該去送死,這樣就可以讓劉備了無牽掛的繼續自己的事業。
說實話當時劉備自己都放棄了兒子阿斗,可是趙雲趙將軍居然又把他給救回來了,只能說人家運氣好。
而嶽不群就比較點背了,自己費盡心思想掩蓋自己的醜事,沒想到不是外人揭穿自己,居然是自己的枕邊人第一個出賣自己。
為了所謂的華山自己都已經變得不人不鬼了,可是換來的卻不是尊重,而是鄙視,只能說當時的江湖兒女太過於愛恨分明瞭。
同樣的情況到了劉備這裡,卻成為大英雄,放棄自己的老婆卻救了天下萬民,實際上如果不是這些百姓可以給劉備提供兵源上面的保證,劉備才不會去管他們的死活。
當面罵呂布是個三姓家奴,實際上回頭自己換了三個以上的老闆,很多事情別人幹就是不仁義,而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理所當然。
跟在袁紹身邊的時候,明明看到了關羽斬殺顏良,卻因為害怕自己受到損失,果斷沒有開口,以至於讓文丑也死於非命,可事後只是一句沒看清就跳過了,只能說玩心眼玩到這個地步也是沒誰了。
不論是劉表還是劉璋,之前說的天花亂墜,實際上卻相當於引狼入室,仗著自己那個劉皇叔的身份四處招搖撞騙。
所以說當有人提了來劉備居然是千古一帝、萬世君子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在罵人,只能說這位兄弟罵人不吐髒字,用最美麗的語言罵出最狠的話。
-
9 # 青鑑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第一感覺是想笑,太幼稚了,劉備稱帝不過3年就死了,憑什麼成為千古一帝?劉備假仁假義給君子提鞋都不配】
劉備(161年-223年,字玄德,幽州涿郡涿縣,一生顛沛流離,在荊州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人生之路開始開掛,佔荊州,奪益州,攻漢中,221年稱帝,史稱蜀漢昭烈帝。
一、不是一位合格帝王做了皇帝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討伐孫吳,以為關羽報仇為名,實際上想奪回荊州,結果在夷陵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了700裡聯營,大敗而回,這一仗敗光了蜀漢的家底,劉備也沒有臉回成都,就窩在永安這個小地方苟且偷生,直到病逝。
作為皇帝,劉備既沒有統一全國的功業,更沒有造福百姓的政策。相反他在佔領益州後,為了解決軍費不足的問題,大肆鑄造面值百倍的銅錢,掠奪民脂民膏。
當了皇帝的劉備也不善於納諫,剛愎自用招致夷陵慘敗。當時有識之士如趙雲、秦宓、黃權等人均反對這次衝動的行為。結果趙雲被打發到江州遠離戰場的地方。秦宓因為說了一句,“沒有天時,很難取勝”就被關進監獄。黃權因為建議讓劉備殿後被派到了遠離主力部隊的位置,結果劉備失敗後,黃權的回國之路被隔絕,只能投降了魏國。
以上觀之,劉備真的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怎麼能有千古一帝的稱號?
二,徹頭徹尾的偽君子認為劉備是君子的人,估計是《三國演義》看多了,中毒太深。
首先,劉備自己都承認,仁義只是他爭霸的手段,《九州春秋》記載一段劉備對龐統的談話,劉備是這樣說的: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劉備和曹操反著來,因為曹操殘暴,我就只能選擇仁義,曹操詭詐,我就表現忠誠給人看。每件事我都與曹操反其道而行之,這樣霸業就能成了。
按照劉備的邏輯,如果曹操仁義、忠誠,那麼劉備就選擇詭詐和殘暴。很明顯,劉備的仁義是裝出來的。劉備的信義的底線是小利。如果利益足夠大,他也會丟到仁義這個面具。舉幾個例子:
劉備投奔公孫攢時,他和公孫瓚是同學,當時把公孫瓚當做大哥看待的,公孫瓚待他不錯,不僅讓他做官,還給他兵馬,結果呢,劉備面對陶謙的徐州這個大蛋糕時馬上背叛了公孫瓚,還挖了他的牆角,拐跑了趙雲;
在陶謙處,劉備用假仁假義把徐州騙到手。
劉備丟了徐州後依附曹操,曹操把他當英雄看,結果劉備騙走人家幾萬大軍;此期間劉備參與了國舅車騎將軍董承的衣帶詔,密謀誅殺曹操,結果劉備半途跑了,這是典型的背信棄義的行為。
投靠袁紹,他又害得袁紹痛失大將顏良,而且顏良還是被劉備視若兄弟的關羽斬殺;
寄居劉表處,表面上蟄伏在新野,背地裡小動作不斷,劉琦、劉琮反目成仇,最後荊襄大部落入劉備的口袋;
聯合孫權,在赤壁之戰後,來自曹操的危機暫時解除後,劉備又過河拆橋,從孫權處借荊州一部分,之後多方耍賴不還,雙方差點走火。
幫助劉璋,結果劉備鳩佔鵲巢,不僅搶了人家地盤,還把人家漂亮的兄弟媳婦收入房中。
以上這些行為哪一個稱得上是君子的所為?劉備只是一位在漢魏之際爭霸天下的梟雄罷了,和千古一帝萬世君子的邊都不沾。
-
10 # 怪咖侃歷史
《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而且《三國演義》描寫的事物也非常的優秀。但是有人對劉備產生的見解不一。劉備是千古一帝萬世君子,有人就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說劉備優柔寡斷,他就不是忘,我覺得他是個小人。怎麼得來的?她演出來的。事實上她說她演出來的那隻能證明這個人的演技很好,《三國演義》偏向的是演繹偏向的是戲劇性,他要以小說的方式來演繹當時的歷史兒小說就有很多的虛構元素。劉備他所表演出來的只是表演出來的,他優柔寡斷這一方面,一方面在正史上的劉備是非常合格的領導者。
一、劉備真的是個小人嗎?劉備他真的是個小人嗎?他是不是小人咱們尚且不論,如果他是真的小人,他為什麼要請諸葛亮出山?他為什麼要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只為完成自己的宏圖大業?他如果是真的小人,他能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趙雲。那只是個剛出生的孩子。與趙雲相比,孩子的未來是無比重要的,孩子的未來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而趙雲他已經沒有太多的未來了。他問如果他是個小人,他為什麼要用孩子去買趙雲的心,那把趙雲殺了不就完了。劉備是否是小人,不要看《三國演義》,要看《三國志》。而且劉備手下有很多的能人。如果他真的是小人,這些能人會跟著他嗎?
二、為什麼劉備表現的很仁義?劉備為什麼表現的很仁義?有人說他是裝出來的。但是事實上,我相信大多數人瞭解劉備不是靠書,而是靠當時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來了解劉備,畢竟《三國演義》是非常經典的,他也是比較還原了當時的歷史。但是《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它不是正史。小說有很多種敘事的方式,他要加入很多種情節來完善人物的細節。這種仁義只不過是當時演員表演出來的而已正式的劉備。他是靠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人脈來集齊的人為他去打江山,他自己也打江山。所以來說劉備表現的仁義只不過是演員表演出來的而已。
三、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劉備是真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歷史上,劉備是一個不滿於現狀的人,這是一個非常痛恨貪官的人。他不會去委曲求全去攀附富貴。他自己就是他自己,他的個性非常強。這也是為什麼他到後來自己去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
他們的領導能力在三國當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真正的劉備就是這樣的人。表現出來的仁義。是當時演員表現出來的,不是劉備自己表現出來的。
回覆列表
說劉禪是千古一帝,未免太過牽強。但是劉禪確實不是正史講的那麼笨拙不堪。這個倒是真的。那麼為什麼說劉備沒有選擇錯阿斗呢?劉禪為什麼又不是昏庸的皇帝呢?
一,勢,不可擋
雖然劉備在生時,經過赤壁一戰,三國成鼎力之勢。但無疑曹魏是最強的。這與他兵多將廣,佔的地盤又多,賦稅也多。同時曹魏都注意修養民生,發展農業。使得曹魏勢力更得以發展和鞏固。在劉備後期,勢的天平已經向曹魏傾斜了。況且孫劉聯盟也已破裂。與其說是三國鼎力,不如說是孫劉聯盟於北方曹魏的抗衡。孫劉聯盟的破裂,曹魏勢力的壯大。這個勢已形成,不可擋。那諸葛亮為什麼還要北伐,這個就是人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聰明如諸葛亮也是知道這個道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終力竭而殉國。就算諸葛亮沒那麼早死,也只是為蜀漢爭取多幾年的殘喘而已。這個就是劉禪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戰略局面。那麼這種局面劉禪做了什麼呢?
二,無為即有為
在劉備身後,諸葛亮主持朝政。劉禪給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援。這裡有人講了,劉禪對於諸葛亮有所顧忌,所以才事事聽諸葛亮的,也不盡然。因為劉禪地心裡明白,諸葛亮是絕對忠心的,因為諸葛亮(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那是集天下文人之大成者,能說會道,能寫會算,天文地理無所不曉。文人的典範,就一個共性,那就是忠心,也有些軟弱,你別說讓他篡漢自立了。你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都做不來。劉禪知道諸葛亮的才能,我就任你指揮排程。這個就是他的聰明之處。也是知人善任的典範。而且就算有些記載說劉禪昏庸的,也是沒講他荒淫無度,勞民傷財的。況且一個諸葛亮這樣能力的相父,他如果真的要做,那豈不是畫蛇添足嗎?
三,明哲保身
這裡的明哲保身可不是貶義詞,是講一個人根據形勢的判斷,採取保全自己的策略。曹魏來,是遲早的事情,拼死抵抗也是死,最多留個千古好名聲。投降卻可以生存。生存就是希望。投降不但可以保全性命也不至於累及治下的百姓。所以他的投降就是為了保身。你不能說就是怕死。有的時候活著才是一種堅強。因為這代表你還有希望。死了就什麼都沒了。那麼後人傳頌的樂不思蜀就也是這種思維的一脈相承了。人家問他還想蜀國嗎?他如果說想,那就是個死。早求死何必現在求?拼死抵抗,以身殉國就可。所以答曰,此間樂,不思蜀!
所以咱們看待歷史,不是隻看某個人如何作為,也應該放到他當時的環境下面,條件下面去客觀公正的看待。所以劉備選擇阿斗是沒錯的。只是劉禪無論怎麼都稱不上千古一帝,只是沒有那麼的那麼昏庸不堪,甚至比較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