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打不死的小馬

    曹操政權並沒有被滅掉,而是被司馬氏取代。公元263年,掌握大權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逝,司馬炎廢魏帝自立,建立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所以三國是蜀漢最先被曹魏滅掉,隨後曹魏隨後被司馬氏取代,十幾年後司馬氏滅亡東吳統一全國。

  • 2 # 火器工坊

    首先提一點,曹魏並不是第一個滅亡的,雖然司馬昭已經控制了魏國大權,曹家名存實亡,但是魏國依舊是存在的,是姓曹的。但是作為三國中強大國家,魏國是從內部瓦解,緊隨了季漢的後塵,成了第二個滅亡的國家。之所以這樣,原因還是挺簡單的。

    衰弱的諸曹夏侯

    曹魏從第一代曹操創業開始,打的旗號是建立寒門政治,然而這種超前的思想在當時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隨著時間的推演,曹家子弟和夏侯家子弟分分成了新的大士族。魏文帝曹丕接盤之後,走了九品中正制的路子,確定了皇家與士族之間相互依靠的政治路線。因為曹家子弟和夏侯家子弟多是透過軍功立門,因此在很多禮節上做的非常不到位,再加上仗著自己是皇帝家人,經常敢和曹丕叫板。在小心眼的曹丕看來,自家人強大了也是對皇權的威脅,因此他對一些老牌(曹洪)士族進行貶官,削弱他們的勢力。接著培養其他士族的勢力,像鍾家、司馬家、賈家來制衡曹氏親貴。在自己即將去世的時候,曹丕給曹叡留下了四個顧命大臣,除了有本家的曹休、曹真,還有陳群和司馬懿,目的就是制衡曹魏親貴。而魏明帝曹叡比他爹曹丕更加提防曹氏親貴,經常藉助和季漢的戰爭失利來貶低親貴們,而軍功大大的司馬懿地位卻因此愈發的提高,以至於後來高平陵政變的時候,除了傻乎乎的曹爽,曹家夏侯家以無人可以制衡司馬家,也就讓司馬家奪了大權。

    司馬家的努力

    從司馬懿開始,司馬家就和其他士族有著良好的關係,因為在和曹真的鬥爭中,司馬懿表現的相對來說比較可憐,就是那種立了功還受氣的人,因此博得了很多世家的同情,再者曹爽一個紈絝子弟,生活奢靡,這就不得其他世家的人心了。在這些世家之中,跟隨曹操打天下的漢代老世家大多衰敗,而新崛起的又跟司馬家有師生或聯姻關係,就這樣,司馬懿逐步地聚攏了其他世家的支援,這也是為什麼在高平陵政變中,為什麼司馬懿能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援。當然了,司馬懿只是追求不敗的權力,並沒有想謀朝篡位,長子司馬師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和韜略,繼續聯好各個大家,保持司馬家的地位。可是到了司馬昭繼位,他遠比父兄有野心,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篡位之旅,只不過沒能堅持到最後,而是把機會留給了兒子司馬炎。經過祖孫三代四個人的努力,曹氏親貴要麼被殺,要麼被貶。像夏侯霸這種根正苗紅的夏侯家權貴,也被逼的逃亡季漢,如此一來,曹魏就已經成了隨時都可以被顛覆的政權了。

  • 3 # 知常容

    我覺得曹魏並沒有滅亡,只不過是曹魏跟司馬氏結合了,本來做主的是曹家人,現在變成司馬家人。曹操活著的時候,曹氏的宗族是非常厲害的,曹仁,曹休,夏候一族等,連曹操的那些兒子都很厲害。

    如果一個家族而衰敗,那麼它必然首先出現的就是生育的問題。魏明帝曹睿應該來說是非常英明,可以說是不亞於神機妙算,虎嘯龍吟裡面對他醜化得很厲害。演化成一個怪人,他沒有生育能力。他死的時候就預示差不多要滅亡了。

    曹操生了25個兒子,到他的孫子的時候連孩子都生不出來,那不是代表天要之曹魏嗎?不但曹操家出了問題,而且那些曹氏宗族的後代個個也是無能輩出。所以最後四處叛亂的時候,沒有辦法去征伐,只能重用司馬懿,才最後導致司馬懿有了整個曹魏的權柄。

  • 4 # 明明的意思

    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至少在蜀漢滅亡之前,司馬昭只是權臣,並沒有取代曹魏稱帝。

    曹魏政權或者說曹氏出現問題,導致權力易手,原因自然有很多。比如說九品中正制的原因,九品中正制擴大了世家的權力,實行這個政策的曹丕不能說沒有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九品中正制的實行,是有它的歷史背景的,至少在當時是為了鞏固曹魏的政權。其次曹丕繼位後為了加強皇權,不僅確立了九品中正制,而且其大力打壓諸曹諸夏侯宗室政策也被認為是曹氏權力易手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對宗室的打壓使得更多世家大族佔據太多的權力,而諸曹諸夏侯反而由於皇權一脈的忌憚權力不在,失去了和世家大族對抗的本錢。甚至有人將原因歸結於諸曹諸夏侯人才的斷檔,但夏侯家人才其實並不少,曹髦更是有“英果類祖”的評價。更有人人認為這和曹丕、曹睿早逝有關,因為他們的早逝造成在權力交接時候出現了問題,造成權力的架構和制衡出現問題,從而使得權力被篡奪,這其中責任最大的是曹爽。

    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僅僅只是表象。曹氏衰敗其實和當時政治制度和權力架構落後的原因相關。兩漢以來,皇權一直在皇帝、外戚和宦官之間來回搖擺,宗室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基本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從某些方面來說宗室反而是皇權最大的威脅,前有西漢的七王之亂,後有晉朝的八王之亂。所以後世人等一直拿這說事,認為削藩是天然政治正確。即便到了明朝依然如此,甚至變態、極端到了將宗室當豬養的地步。

    在我看來,曹氏的滅亡反而是權力過於集中,缺乏制衡的原因。這恰恰是兩漢以來的痼疾,權力架構和制度就是一個適合誕生權臣的制度。即便是曹丕、曹睿在死前解決了司馬氏又如何?曹爽交權會很順利?即便解決了司馬懿和曹爽的問題,同樣還會有新的權臣誕生,曹氏的皇權地位始終岌岌可危。

  • 5 # 樂有家曹煒

    公元220年曹操還師洛陽後不久便一病不起,病逝洛陽,魏王世子曹丕聽聞父親逝世的訊息後趕忙從鄴城前往洛陽繼承曹操的丞相之位和魏王之位。此時曹丕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御史大夫,夏侯惇為大將軍,培養了自己的政治勢力,將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做完這一切後曹丕順勢就逼漢獻帝禪位於自己,東漢滅亡。可為何實力最強的曹魏卻是三國中最早滅亡的呢?主要還是因為魏國計程車族勢力太強大了。

    早在曹丕未登基之前,他就確立了九品中正制,讓士族的人為官,緩和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獲取士族對曹氏的支援,這是在為自己登基稱帝做準備。曹丕吸取東漢滅亡的教訓,廢除了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此舉是為了禁止宦官干政和宦人為官。在曹丕登基後,他將權力收歸中央並獨攬大權,將中書省的官員改為士族充任,削弱了藩王的權力,並經常更改藩王的封地,讓其無法形成自己穩定的勢力。曹丕這一連串舉措都是為了防止東漢末年宦官亂轉政的現象出現,但是他卻忽視了士族的勢力越來越大。

    曹魏政權消亡的如此之快與士族權力過大有很大關係。士族興起於兩漢之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巔峰。然而士族強大,就意味著不會有穩定的王朝,事實也是如此,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以來第一次大分裂大動盪時期,短短三百多年,就有三十幾個大小王朝更替,數十個帝王出現,要知道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才不到五百個皇帝。這一分裂時期平均下來幾乎就是四年多換一個皇帝,政局十分不穩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士族成了國家的貴族,擁有大量的人口和土地,隨著時間的積累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自然不希望頭上還有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只有中央實力弱了,這些士族才能有更多的利益。所以在曹丕與曹叡選擇於士族合作的同時,就註定了曹魏政權不會長久。

    在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以後,魏國的統治權力就逐步被士族壟斷,因為當官的都是士族,平民百姓沒有出頭之日,這樣一來士族力量不斷壯大,皇室宗親實力衰弱,朝代更替也就更加頻繁了。所以說隋文帝是個偉大的皇帝,不僅僅是因為他結束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最長的分裂時期,更是因為他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為寒門學子提供出路,為國家培養人才,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頂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里哪個監管者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