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奧數網校
-
2 # 向快樂出發1688
首先我想表明我的觀點,孩子讀書學習好不好,固然與個人的學習天賦有關,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一個人的成才,後天的努力也很關鍵。
例如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傷仲永,天賦異稟,出口成章,曾經是神童般的存在,但最後的結果呢?在例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後大家都嘲笑他笨,連個小板凳都做不好,就是這樣一個大家公認天賦差的笨小孩,透過自己鍥而不捨的努力,照樣成為令人矚目的大科學家。
舉個最淺顯的道理,就是我們都知道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故事中的兔子可以說很有賽跑的天賦,但最終確敗給了烏龜,原因就是兔子太驕傲自滿,沒有利用好天賦,導致失敗的下場。
在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孩子天賦很高,但學習成績並不是絕對比天賦差的孩子好,愛迪生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等於1%的天賦加99%的汗水。所以說一個人的成才與天賦有關,但天賦不是起決定作用的。
-
3 # 靈悅輕歌
一個人某些方面的特長確實和天賦有關。但讀書絕不僅靠天賦。
早就有名言說成功需要99%的汗水,說明後天努力是多麼重要啊!
-
4 # 教育小咖秀
一、教育從來沒有群體之分,沒有優劣之分,每個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1.中國的教育先賢孔子在兩千年前就說過,有教無類,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你是貧民,還是富人,不論你是美,是醜,不論你是愚笨,還是聰明,我都願意教你,沒有區別對待!
2.兩千多年前的人都能明白這個最基本的道理,現在的一些教育專家,卻說教育需要天賦,我想他們絕不能被稱作專家,更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3.每個人都享有充分的教育權,這是天道,在愚笨,在沒有天賦的人,只要他的本身意願,願意學習,願意努力,那麼他可以進入到這個領域學習,別人不應該去隨意的評判和定論
二、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個人素養的提升,是文化的傳承,而不是技能標準的達到,學位的獲取
1.很多人將教育和分數進行等價,在潛意識中,就認為參與了教育,學習了,就一定取得一個高的分數,這是一種錯誤的意識
2.每個人的消化能力都不一樣,學習能力的消化也一樣,吃飯有的人消化快,有的人消化慢,但不影響身體的健康,因為無論那種消化形式,都肯定滿足了身體機能的需要,不然我們就會有飢餓感
3.學習能力也和消化能力一樣,不光是在那個教育領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工科,藝術,那怕是零起步,一點都不懂,只要學,你就會比以前的自己要進步,對這個領域瞭解的更深一些,而不是說非在這個學科取得什麼成就,拿個金牌,拿個碩士學位,世界上也沒有這樣的標準,什麼教育專家,就更不能大放厥詞了
三、教育的的學習是終身的,大器晚成不比少年天才要落後,學習是一場馬拉松,不能以特定時點,進行評判
1.唐宋八大家韓愈說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教育是一場馬拉松,考驗的是持久的學習能力,教育的成效也不能從短期來看,而是從長期來衡量,有的運動員十幾歲才就拿到世界冠軍,有的人三十多歲才能拿到第一塊金牌,有的拿諾貝爾獎不足30歲,有的拿諾貝爾獎已經超過70歲,雖然時間不同,但是貢獻是一樣的,都是為國爭光,都是教育成功的巨大典範
-
5 # 芯媽心語
“孩子讀書的天賦是先天的”?
大多數時候,我們理解“先天的”這個詞,多指與生俱來的、無需後天培育的、具有遺傳特質的某些性狀。
比如,醫學上常見的先天性疾病。
當讀書的“天賦”也列為“先天的”行列之後,那麼指的應該是家族中的一種讀書環境、氛圍。
但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後代也有很多不讀書的敗家子;
貧寒之家卻也常見學富五車的讀書之人,
所以這種說法多少有些以偏概全了。
孩子有沒有讀書的天賦?書香家庭有“先天”優勢,但仍需後天培育。高學歷高智商愛讀書的家庭,孩子出生後就“天然”的浸泡在了書的環境之中,這是“先天的”優勢。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這樣的機會降生在這樣的家庭。
然而,先天的優勢一定也還需要後天的引導和培養。
傅聰三歲多就喜歡聽音樂,“站在那裡,能聽好久”。這個環境是家長給創造的,傅聰的愛好最初並沒有得到父親的重視,父親觀察他到了8歲半,才准許他開始學習鋼琴。
因為傅雷知道,練習鋼琴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沒有毅力,只能半途而廢。
傅聰堅持了下來,直到傅聰17歲,傅雷才肯定傅聰可以專攻音樂——“因為他能刻苦用功,在琴上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就是暑熱天氣,衣褲盡溼,也不稍停。”
一個最終成才的人,除了先天的稟賦和良好的環境,家長後天的培育、引導和教化,更需有自身的刻苦修為。
愛讀書的孩子本身就是一顆心智早開的種子,環境惡劣也不能阻止他尋找更多的讀書機會。2019年高考結束了,各地的高考狀元相繼露臉,有不少是出自非常尋常的家庭;就寒門子弟而言,高考無疑是唯一能夠公平競爭、憑藉真才實學繼續讀書,拔高自己的一條出路。
“先天的”優勢的確給了更多的機會和捷徑,但是,即便機會遍地,也永遠只是屬於那些有備而來的人。
愛讀書的孩子,“先天的優勢”只是外因,
內心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孩子,一定是後天修煉出來的。
讀書的路上,只有後天的勤勉和努力;讀書路上無捷徑:天分佔“1”,汗水佔“99”。世界上被公認智商最高的人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句話: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天賦)。
即便地球上智商最高的人,也只是把天份(先天的)放到了1%的那一點,
後天的勤勉和努力,才是那99%。
缺一不可。
——————————————————————————————————
-
6 # 旮旯裡的神仙洞
“天賦”一般指生來具有的,稟受於天的特點,所以由此推出“ 天賦是先天的”這樣的表述是成立的。那麼“讀書的天賦”到底具體指什麼呢?首先要看孩子讀書需要什麼?
1、孩子能夠讀書的各項條件
一個孩子能夠正常讀書,既要有作為讀書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也要有孩子讀書需要的良好的、安靜的、健康的學習環境,更要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堅持力、學習力、意志力、興趣、能力等等非智力因素。這其中智力因素是受一定的遺傳影響的,而其它的多是後天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導致的。
根據天賦的定義,這裡可以把讀書的天賦理解為孩子的智力水平。那麼從定義上來推導看,說“讀書的天賦是先天的”確實可以成立。
但同時也得出:讀書的好壞是由這些條件綜合作用而決定的,並不是作為先天因素的天賦來單一決定的。
2、孩子讀書的好壞是由多方面共同決定的,天賦是其中之一,先天的天賦不一定能對事物起到決定性作用
大眾不憤的是一致認為“讀書的好壞一定不是先天的天賦決定的”。因為很多人的智商都處於90—120之間,但那些超過120的孩子也並不是都是讀書很好的,他們有嚴重的偏科現象,也有父母價值觀的錯誤引導而耽誤孩子讀書的,還有孩子本身智商高,但抗挫力、意志力偏低無法把學習繼續完成的等等情況。而在大眾範圍之內的也有特別多讀書很好的孩子,雖然他們IQ一般,但有父母情感上的關心支援,老師們的科學教學,還有自己的刻苦堅持忍耐,所以也能把書讀好。
所以在IQ相同的情況下,還需要看父母的教育水平、知識學歷背景、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的學習環境創設程度、學校老師的關注和專業性,班級的學習氛圍、孩子自身的學習興趣能力以及做事的耐心和意志力等等這些來共同決定。這也是我們對於很多讀書不好的孩子們進行原因分析的複雜之處。
所以“讀書的天賦是先天的”是可以推匯出來的,但“讀書的好壞並不是由先天的天賦來唯一決定的”也是肯定的。很多時候成人們都習慣於帶著情緒去看一個結論,這時自然會偏激,不客觀,這也同理於很多父母在學習了很多教育理論之後仍然無法面對自己孩子的問題,因為父母們也經常會犯類似的錯誤,不能夠第一時間就做到客觀不帶情緒地去分析問題。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
7 # 陳玉華親子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吧。
我想用我自己的閱讀經歷和培養孩子經歷來說明這個問題。
先亮觀點:不排除就有天生喜歡閱讀的孩子。但能堅持持續閱讀,讀出興趣,讀出思想水平的孩子,是需要引導的。良師益友很重要。對孩子而言,父母引導更是重要。
我先講我自己。然後講我的孩子。
說來慚愧,我是高二時開始系統閱讀的。那時17歲不到的樣子。一直以來數理化都很優秀,但語文成績很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父母文化程度比較低,爸爸小學畢業,媽媽只讀了一年級;二是在高二之前沒碰到一個好的語文老師--你知道的,對我們這種從小閱讀比較匱乏的學生而言,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有時就是救命稻草,他可以改變你的人生走向。
說來,可能很難想象,我從17歲開始系統閱讀後直至大學畢業後的職業走向!雖然陰差陽錯,專業學的是理工科,但大學畢業一畢業就奔向"文字"了---從記者編輯,做到高階記者,到媒體主編,到媒體運營總負責,然後是自主創業,然後做自媒體……2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離開過閱讀和寫作。我時常回過頭想,這就是命吧。我喜歡這個"命"。這個"命"引導著我朝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俯衝而去,義無反顧。雖然在閱讀寫作上還未有闖出大名堂,但對閱讀、對寫作的一直是高要求、高標準的。
扯遠了。回到題目上來。我想問這樣的專家,我是有閱讀天賦還是沒天賦呢?我有時想,如果我父母從我5-6歲就引導我閱讀,我現在會不會是個大作家?可能!但也不一定!畢竟閱讀之路需要父母多多鋪就,羅馬一天建不成;我有時想,我如果不在高二遇見那位語文老師,我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理科生,大學畢業後可能會搞科研。但是,一切都發生在高二的那個春天---我的新語文老師為我打開了文學的天窗,讓我在這條路上一奔就是二十多年。並且將繼續奔走下去。
具體這位語文老師是用了什麼神奇,讓我愛上語文,愛上文學,我就不展開講了。我在以往的問答中都有所涉及。無非是非凡的故事,無非是不照本宣科自有方法,無非是至情至性真情流露……自此之後,閱讀就成了我生活與學習的全部。除了高考攻堅期間稍微控制了下,我大學四年幾乎全是閱讀與寫作。然後才有後來的從業歷程。
現如今,20多年過去了,發表文章破100萬字,家中藏書早已破6000冊。沒有人會知道那個從小就不怎麼閱讀的孩子,長大後就成了這樣一個嗜書如命的人;然後每日不閱讀3個小時,渾身就難受……我還是想問那個專家,閱讀到底是天賦,還是需要後天引導?---我想說,即便是有天賦,也是要製造機會創造機緣的,如果很多很多年前,我老爸老媽能給我一本好書,說不準我可能在7歲愛上閱讀。但很遺憾,因為我父母本身就不是愛讀書的人,我幾乎沒機會接觸課本以外的書籍--沒有通路,沒有引導,然後我的閱讀比其他孩子晚了10年。
晚了也是命,遇見也是命,沒啥抱怨的。晚了無悔,遇見抓住就好。
沒有關係,只要有愛,一切皆有可能。在未來的20多年裡,我或許比大多數7-8歲就開始愛上閱讀的孩子都讀得更多、寫得也更多。那是一段如花綻放的閱讀與寫作的日子……故事很多,有機會展開講。
說不清了!
所以,天賦不天賦不重要,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引導。王安石在他的散文名篇《傷仲永》中早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所以,當自己也成了父親,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我不想讓"閱讀延遲"在孩子身上重演,於是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方面花了巨大的精力。孩子3歲起就讀了大量的繪本,到5歲時還未有真正培養起閱讀的興趣。直到孩子6歲時,大的才願意翻開那些"大部頭"。現在他們都會自主閱讀嘍,兒子10歲就讀完了原版《西遊記》,閱讀效率可比他老爸高多了,女兒5歲就自主讀一些經典漫畫,並創作漫畫,頗具創意。更不要說大量的動物小說、歷史小故事、童話寓言。現在每次回家,看到他們寫完作業就安靜地讀書的樣子,心裡很是欣慰。
我想問,我的孩子是有閱讀天賦還是沒有呢?我記得我兒子其實一開始並不那麼喜歡閱讀的,但只要讀下去了,就停不下來了(我曾經努力引導);我女兒從小就很喜歡讀,但現在的閱讀興趣卻不及她哥哥(引導少一些)……那可不可以這樣說---有天賦的引導很少,任其自然發展,天賦也會漸漸消失。無天賦的持續引導,也會漸漸生起?
這些問題,都可以扔給那些專家們去回答。
我只闡述我經歷的事實。
-
8 # 湯湯湯婷
首先表明我的態度,對於這個觀點我是非常非常不認可的。不管是教育專家還是家長、老師如果他對自己身邊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來的話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如果讀書真的是需要天賦的話還要環境做什麼?要努力幹嘛?靠天賦只能說孩子在某些領域可能比其他人有一些遺傳或者先天上的優勢,但是不能說孩子的讀書天賦是天生的,我的觀點是孩子讀書的天賦是後天培養的結果,如果有天賦的因素在的話天賦也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非它不可的。 當家長或者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讀書和學習能力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習慣和方式的處理,雖然有時候有一些事情很小,但是可能會對孩子的終身發展造成障礙。我在讀尹建莉女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看到過好幾個關於孩子讀書和學習的小故事,尹建莉女士以小故事的形式告訴讀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需要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形成興趣的做法。接下來我為大家簡單的概述下書中的一個小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像牛頓一樣》 ——乍聽起來這句話好像是在誇孩子像牛頓一樣聰明,其實這句話在作者家裡真正的含義是批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由於不用心,犯各種低階錯誤。面對孩子孩子出現這樣錯誤的時候家長如果給孩子批評的話可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書中的一個故事是說作者的朋友有一個未竟的文學夢,因為她一邊蒸饅頭一邊看小說,結果有幾次因為看的十分地投入沒有注意看火,最後把火弄滅了。這件事發生之後這個朋友的父親就對她打罵一頓,如今快三十年過去了,朋友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還是會很難過,她覺得這事對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事業成長造成了長久的消極影響。而作者在面對自己女兒日常生活中的小錯誤時經常採用的辦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 作者在文中這樣寫道:“欣賞孩子不是隻欣賞他的有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你看他總是用像牛頓一樣的眼光,他就會真的越來越像牛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教師期望效應”就是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在這方面給孩子一些期待,久而久之孩子會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在生活中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是積極正向的,但是卻經常在行動上對孩子指責,讓孩子感到壓力巨大,甚至有些家長責罵孩子的時候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就會造就兩個不同的孩子出來。 同樣可以擊敗這句話的還有前段時間上了新聞的保姆二十餘年養廢孩子回來找親生父母的故事。說是二十多年前一個保姆偷走了僱主家的孩子,然後多年後這個孩子被保姆教養成了遊手好閒的“廢柴”。而與之相反的是僱主當年誤認的孩子卻在僱主的撫養下成了一個高材生。兩者之間鮮明的對比說明了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要是從天賦和基因論的角度上來說無疑親生孩子的基因與僱主更為相似。我們不知道那個誤認的孩子的基因來自哪裡,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年這個親生孩子在自己父母身邊長大,他現在的狀況會不會不一樣。 雖然我不太喜歡用名人的故事說明什麼道理,但是有些時候這些故事還是值得給大家說一說,讓大家有些反思的。晚清名將曾國潘年輕時候經歷過的讀書路多坎坷,但是人家硬是憑著自己的毅力完成了學習,成就了一番事業,這也是後天的成就。
所以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是讀書學習這件事是需要靠後天培養的,需要家長、老師和社會整體的大環境去塑造一個孩子優良的品格。天賦只是一個加分項。
回覆列表
天賦當然是天生的,這點毫無疑問(都有一個"天"字嘛)。但學習成果跟後天有很大關係: 城市與農村(生活環境差別),書香門第和普通家庭(家教的差別),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學校的差別),各人用功程度等等。如果其它條件都一樣,天賦高的學生一定會比天賦低的人表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