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74055099084

    特點

      以土樓、圍龍屋、殿堂式圍屋為代表的客家傳統民居,型別不一,風格有異。然而,其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則是它們突出的共同特點。

      1.堅固性

      現在的福建、廣東一帶的圓形、方形土樓,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歷史。它們歷經風雨洗刷,強烈地震,颱風襲擊,至今安然無恙,巍然屹立在叢山峻嶺之中。

      如此堅固的民居,與精心選擇屋址,科學的設計,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開。現僅從土樓的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說明。

      土樓的牆壁,下厚上薄,厚處有的竟達1.5米。夯築時,先在牆基挖出又深又大的牆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後用石塊和灰漿砌築起牆基。接著就用夾牆板夯築牆壁。土牆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覆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築時,要往土牆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牆骨”,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覆的夯築,便築起了有如鋼鐵混凝土似的的土牆,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據《永定縣誌》記載,1918年發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聲,歷時20分鐘,夜裡繼續震動,但土樓始終挺立無恙。

      2.安全性

      歷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漢人,他們南遷至閩粵贛邊區山區後,為防止土著和盜匪的打劫及猛獸的襲擊,他們建造的土樓、圍屋,皆防範嚴密,甚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樓,一、二層不設朝外的窗子,或只開設槍眼似的細長石窗,三樓四樓和每個房間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於採光,流通空氣,又成了瞭望敵情和向外射擊的槍孔。土樓大門的門框,門檻都是條石,門板厚約10釐米。有的大門上斜挖了幾個嵌有竹筒的護門孔,倘有土匪攻門,可往下射擊和澆開水。有的土樓大門還安裝了防火水櫃、水槽,若來犯之敵放火燒門,只要一按開關,水便順門而下,以滅火護門。土樓本來已堅固異常,但為防萬一,有的土樓還夯築了夾牆。萬一外牆被炮火轟開,土樓仍有夾牆支撐,安然無恙。土樓內有各種齊全的生活設施:設於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圍困時的水源,樓內有礱、碓等加工糧食的裝置。這一切都使匪敵久攻不下。至於那些四角建有高聳碉樓的“四點金”,更是領盜匪望而卻步。

      3.封閉性

      客家民居,不論土樓還是圍屋,五鳳樓,裡面的每一個房間,廳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樓梯相通,住戶生活方便。然而,它們對外則是全封閉的。土樓一般只開一個正門一個後門,或一個正門兩個側門,圍屋,圍龍屋的各橫屋,半環形圍屋,皆設有門樓。萬一有盜匪打劫,只要把門一關,便封閉得嚴嚴實實的。

      4.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樓,圍龍屋,五鳳樓等,一般都規模龐大。永定“承啟樓”有300多個房間,面積5376平方米。“遺經樓”有五層樓,面積10336平方米,光是廳堂便有51個。難怪日本一位建築學教授看了永定土樓後寫道:“這動人的客家土樓,與其說是一幢龐大的住宅,不如說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龐大的民居,正是為了適應聚族而居的特點。“承啟樓”最多時曾住80戶,600多人。家鄉羅氏圍龍屋,有300多個房間,為羅氏50戶人家,350人所共居。住戶雖多,但由於房間、廳堂、天井也多,能以廳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間組成一個個生活小單元,又令住戶各各得其所,顯得幽雅,舒適。

      值得一提的是土樓、圍屋的“心臟”——祖宗祠堂。這裡是族長聚集各戶家長議事的地方。逢年過節,合族的每家都挑著各種供品,到這裡祭祀祖先。男兒娶親,須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賓客。閨女出嫁,向列祖辭行後,方可罩上蓋頭,踏著象徵團圓的大圓匾出閣。老人謝世,祠堂成了舉哀發喪的靈堂。就這樣,一座祠堂將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電池充電充到99%後充不進去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