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子190692068
-
2 # 倍牛1
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5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本身就是一極,還要屁亞盟,東南亞,中東海合,西亞,本身就說明問題。
-
3 # 測世界
經度跨度大 東亞 南亞 東南亞 西亞 中亞 無論是生活的時候環境 還是語言文化相差蠻大哦。 造成的經濟懸殊 有些地方也動盪不安 如果是結盟 真的不知如何結起了 。
-
4 # 怪蜀黍老囧曾
歐盟是經濟一體化的功能外溢,因此其不僅有足夠的功能,而且有強大的跨國共識。當然,其中基礎還有美國接管歐洲防務的大背景,以及圍繞英法德三國為核心的經濟模式。
阿盟和非盟沒有那麼強的經濟功能,其形成主要是基於共同的觀念。阿盟是共同的宗教和族群,非盟則是共同的被殖民記憶。這些屬於結成一個共同體集體對外發聲的組織,爭取國際地位是核心功能。至於經濟功能,還有歐佩克、西共體等等,由於這些地區各中國產業比較單一或者落後,並無特別大的整合需求。
東盟最初是一個安全防務組織,後來才逐步擴大成員國成為我們熟悉的東盟。東盟的組建和轉型的前提是安全秩序已經穩定,這很大程度上是越南的革新開放和美國不再軍事介入東南亞事務為基礎,某種程度上也是學界建立“東南亞”概念後的觀念擴散的結果。從一方面來看,東南亞國家相對於域外大國,如美國、日本、南韓、中國、印度,都顯得較為弱勢,因此也有在諸大國之間抱團取暖的需求。不過也因為沒有大國,東盟的行動能力並不強,內部的多樣性非常強,很多事務無法開展,深化一體化程序難度頗大。
從這幾個例子來看,良好的區域一體化往往有幾個基礎,其一為共享的安全秩序,其二為共享的文化和觀念,其三為有一定等級的經濟或政治結構可以促進需求產生。多數政治聯盟或者區域一體化組織都是在功能牽引的基礎上形成的。回過頭來看,這三點對於東亞和南亞而言並不存在,而如果考慮到中亞和西亞,則更顯渺茫。作為一個整體的亞洲同盟並不具備形成的條件,強行粘合只會讓這個同盟名存實亡。
如果範圍小一點,東亞可能有東亞聯盟嗎?可能性目前來看並不大。東亞在歷史上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文明發展史,然而中國在近代以後不僅落後於歐洲,也落後於日本。而日本最好整合東亞的時機是在20世紀20至40年代,不過日本戰敗後也不再具備這樣的政治能力。這一歷史背後則是,東亞的安全秩序至今仍存在不穩定之處,特別是日韓作為美國軍事同盟的地位與中國這種防務獨立的大國、以及冷戰活化石並存,讓以地區為基礎的安全秩序始終無法形成穩定的共享秩序。
而雖然東亞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強史學傳統,但是東亞各國的民族主義同樣十分旺盛,同一部東亞史各國都在以自己為中心敘事,很難形成穩定的共識。特別是有亡國經歷的南韓和北方鄰國,“反事大主義”不是隨便說說的。
經濟需求過去事實上較為薄弱,但是各方都可以合作。但是東亞的問題就是,具有完整產業鏈的中國相對落後,而日韓兩國卻不具備持續發展的主導權,其發展取決於歐美而不是內生。同時,三國在產業結構上有諸多重合,內部競爭激烈,這也會抑制一體化的經濟需求——誰會想和競爭對手一體化?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喊了多年未見成效就是個表現。
主要的變數在於中國能否作為合格的政治經濟發動機來整合東亞,也就是同時具備足夠的政治影響力、經濟輻射力和相應的文化吸引力。這點目前還想象不了,只能說還有這個可能性。
-
5 # 李建秋的世界
因為亞洲的聯盟的路已經走完了。
是的,就是我們。
歐盟:歐盟人口5.125億,面積437萬。
非盟:非盟人口11億人,面積3000萬平方公里。
阿盟:阿盟人口4.06億,面積1313萬平方公里。
中國:人口13億,面積960萬平公里。
可以看出來,如果比其規模,中國自身就是個超級聯盟,並不需要什麼聯合,東亞這塊地,早在秦始皇以後就開始慢慢合併,一直髮展到今天,中國佔據了東亞絕對大的面積,因此對於聯盟並沒有那麼必要。
印度自身也是不結盟國家。
甚至美國自己在美洲也沒有搞個美洲聯盟,因為美國搞門羅主義,整個美洲都是美國後院,結什麼盟?
俄羅斯也沒有結盟。
大國並不想結盟。
結盟本身是小中國產物,歐洲有歐盟,非洲有非盟,東南亞有東盟,阿拉伯有阿盟,聯盟的國家相對來說個頭都不大----注意,我指的是相對來說,雖然歷史上英國,法國,德國都是一時的霸主,但是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這幾個國家在歐洲算得上是大國,放到國際舞臺上,還是太小了。結盟有利於統一市場,統一對外聲音。
大國結盟有若干問題,例如說假設要搞個東亞聯盟,相對於中國的體量,日本南韓都太小了,兩國加起來不過一億多人口,相當於中國的九分之一,假設搞個亞洲聯盟,中國和印度塊頭又太大了。
對於大國來說,結盟阻礙了他們發揮政治軍事和外交的能力。
對於小國來說,結盟有被其他大國主導的內政的危險。
對於個頭差距太大的國家,無論是人口,面積和經濟的差距,都會導致“國家錯位”的問題。
假設美國和拉美國家組成美洲聯盟,毫無疑問這個聯盟必然被美國主導。這個盟毫無意義。
亞洲各國情況差距較大,非盟基本上都是黑人國家,歐盟基本上是白人國家,阿盟都是阿拉伯人的國家,亞洲太大,華人和印度人無論在人種和信仰上都不一致。
東亞本身可以搞一個聯盟,但是還是老問題,中國塊頭太大,結盟變得毫無意義。
-
6 # 寰球視野新觀
亞洲不可能形成類似於歐盟這類聯盟組織,因為亞洲在地理上是割裂的,文化上是隔絕的,國防安全上是互相敵視的。根本不可能相互融合,更何況在亞洲以外還有一個美國,美國絕不會坐視一個強大的亞洲聯盟的成立。
亞洲太大了,所以有一條明顯的地理分界線,那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把亞洲分成了兩個部分,由於青藏高原的阻隔,東亞和西亞開始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而且東亞與西亞的聯絡細弱遊絲。
由於青藏高原的分割以及亞洲的廣闊,東亞和西亞各自開始不同的發展,東亞以中國為代表,奉行的是儒家,而西亞則是各種不同的宗教混雜,比如伊斯蘭教,猶太教。文化不同,所以亞洲很難聯合,直到今天,中東地區仍然紛爭不斷,主要是阿拉伯國家與伊朗對以色列的敵視,另外就是伊斯蘭教不同派系之間的爭鬥。
國防安全方面,亞洲國家之間的裂隙更大,中東就不用說了,即使是整體局勢安全穩定的東亞依然暗流湧動,比如日本與俄羅斯,南韓等國之間的領土爭端至今沒有解決,為日後的戰爭埋下伏筆。
亞洲大國太大,小國卻又太小,小國與大國之間的聯盟又擔心話語權不夠,而且會被吞併,所以不可能像歐洲一樣成立北約。
除了內部問題,在亞洲外部還有一雙隱形的大手,那就是美國,無論是西亞的中東地區還是東亞地區,都有大量的美國駐軍,這些小國最好的選擇不是組建亞洲聯盟,而是與美國結盟。
美國在故意製造亞洲的分裂,各國之間的矛盾,各方爭鬥都要依賴於美國的支援,東亞的南韓日本,西亞的以色列,沙特等都是美國的盟友,有美國在,成立亞洲聯盟也就沒有可能了。
-
7 # 高興輝煌的未來
就像華人一個樣,誰有錢就任性,比如張某與李某是同學,聯絡幾個好同學在一起為了方便建了同學群。張某、李某與蔡某等又是同屆或其他屆的校友為了方便也一樣建了校友群。你說有了歐盟、非盟與阿盟,為啥還會出現亞盟,這不是一個道理嗎?亞洲幾個國家為了增加友誼、學習建立一個群,
-
8 # 額勒金德的雜談
亞洲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不可能形成一個統一的聯盟。現在有東盟,阿盟,上合等地區性組織,也是因是地理位置相近,人文政治環境相似,經濟利益相同而形成的。
-
9 # 若愚趣談
有歐盟、非盟、阿盟,還有東盟,卻沒有亞盟。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盟”,這裡所說的盟,就是聯盟或結盟,聯盟、結盟都是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在一起,形成比單個更強大的群體。
歐盟屬於經濟聯盟,外延了政治和軍事;阿盟是阿拉伯國家為為對抗與之不同宗教文化的歐美和以色列而形成的聯盟;非盟是非洲被殖民國家聯合起來對付歐洲殖民主義的聯盟;東盟全稱為東南亞聯盟,是東南亞國家組成的一個經濟利益共同體,也涉及政治和領土問題的聯盟。
孔子說“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沒有共同的志向,不是一路人,沒有共同謀事的必要。只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才會有聯合。二戰時,德意日成法西斯聯盟,為抗擊法西斯,美蘇英法中成反法西斯聯盟。二戰勝利,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也出現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形成了兩個對抗的軍事聯盟。日本是亞洲國家,卻加入“西方七國集團”,只因其工業發達,屬於工業發達國家之間的聯合。
亞洲為何沒有“亞盟”?亞洲文化多元,各國訴求各異。西亞宗教為伊斯蘭教,中國為世俗國家,是發展中的大國,有自己的發展思路,印度是發展中大國,其宗教複雜,日本為發達國家和美國關係密切,東南亞諸國與美國關係各不相同,與亞洲大國的關係也親疏不一。沒有共同的宗教文化,沒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便沒有聯合結盟的必要。因此就不存在“亞盟”。
-
10 # 胖子190692068
整個歐洲跟中國差不多大,而且好多歐洲國家還沒有加入歐盟。
非洲都是新獨立的國家,有著相似的國家背景和經濟基礎,抱團取暖好歹有點暖意。
阿盟類似東盟,小組織而已,而且非常鬆散,可以忽略不計
-
11 # 倍牛1
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5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本身就是一極,還要屁亞盟,東南亞,中東海合,西亞,本身就說明問題。
-
12 # 測世界
經度跨度大 東亞 南亞 東南亞 西亞 中亞 無論是生活的時候環境 還是語言文化相差蠻大哦。 造成的經濟懸殊 有些地方也動盪不安 如果是結盟 真的不知如何結起了 。
-
13 # 怪蜀黍老囧曾
歐盟是經濟一體化的功能外溢,因此其不僅有足夠的功能,而且有強大的跨國共識。當然,其中基礎還有美國接管歐洲防務的大背景,以及圍繞英法德三國為核心的經濟模式。
阿盟和非盟沒有那麼強的經濟功能,其形成主要是基於共同的觀念。阿盟是共同的宗教和族群,非盟則是共同的被殖民記憶。這些屬於結成一個共同體集體對外發聲的組織,爭取國際地位是核心功能。至於經濟功能,還有歐佩克、西共體等等,由於這些地區各中國產業比較單一或者落後,並無特別大的整合需求。
東盟最初是一個安全防務組織,後來才逐步擴大成員國成為我們熟悉的東盟。東盟的組建和轉型的前提是安全秩序已經穩定,這很大程度上是越南的革新開放和美國不再軍事介入東南亞事務為基礎,某種程度上也是學界建立“東南亞”概念後的觀念擴散的結果。從一方面來看,東南亞國家相對於域外大國,如美國、日本、南韓、中國、印度,都顯得較為弱勢,因此也有在諸大國之間抱團取暖的需求。不過也因為沒有大國,東盟的行動能力並不強,內部的多樣性非常強,很多事務無法開展,深化一體化程序難度頗大。
從這幾個例子來看,良好的區域一體化往往有幾個基礎,其一為共享的安全秩序,其二為共享的文化和觀念,其三為有一定等級的經濟或政治結構可以促進需求產生。多數政治聯盟或者區域一體化組織都是在功能牽引的基礎上形成的。回過頭來看,這三點對於東亞和南亞而言並不存在,而如果考慮到中亞和西亞,則更顯渺茫。作為一個整體的亞洲同盟並不具備形成的條件,強行粘合只會讓這個同盟名存實亡。
如果範圍小一點,東亞可能有東亞聯盟嗎?可能性目前來看並不大。東亞在歷史上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文明發展史,然而中國在近代以後不僅落後於歐洲,也落後於日本。而日本最好整合東亞的時機是在20世紀20至40年代,不過日本戰敗後也不再具備這樣的政治能力。這一歷史背後則是,東亞的安全秩序至今仍存在不穩定之處,特別是日韓作為美國軍事同盟的地位與中國這種防務獨立的大國、以及冷戰活化石並存,讓以地區為基礎的安全秩序始終無法形成穩定的共享秩序。
而雖然東亞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強史學傳統,但是東亞各國的民族主義同樣十分旺盛,同一部東亞史各國都在以自己為中心敘事,很難形成穩定的共識。特別是有亡國經歷的南韓和北方鄰國,“反事大主義”不是隨便說說的。
經濟需求過去事實上較為薄弱,但是各方都可以合作。但是東亞的問題就是,具有完整產業鏈的中國相對落後,而日韓兩國卻不具備持續發展的主導權,其發展取決於歐美而不是內生。同時,三國在產業結構上有諸多重合,內部競爭激烈,這也會抑制一體化的經濟需求——誰會想和競爭對手一體化?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喊了多年未見成效就是個表現。
主要的變數在於中國能否作為合格的政治經濟發動機來整合東亞,也就是同時具備足夠的政治影響力、經濟輻射力和相應的文化吸引力。這點目前還想象不了,只能說還有這個可能性。
-
14 # 李建秋的世界
因為亞洲的聯盟的路已經走完了。
是的,就是我們。
歐盟:歐盟人口5.125億,面積437萬。
非盟:非盟人口11億人,面積3000萬平方公里。
阿盟:阿盟人口4.06億,面積1313萬平方公里。
中國:人口13億,面積960萬平公里。
可以看出來,如果比其規模,中國自身就是個超級聯盟,並不需要什麼聯合,東亞這塊地,早在秦始皇以後就開始慢慢合併,一直髮展到今天,中國佔據了東亞絕對大的面積,因此對於聯盟並沒有那麼必要。
印度自身也是不結盟國家。
甚至美國自己在美洲也沒有搞個美洲聯盟,因為美國搞門羅主義,整個美洲都是美國後院,結什麼盟?
俄羅斯也沒有結盟。
大國並不想結盟。
結盟本身是小中國產物,歐洲有歐盟,非洲有非盟,東南亞有東盟,阿拉伯有阿盟,聯盟的國家相對來說個頭都不大----注意,我指的是相對來說,雖然歷史上英國,法國,德國都是一時的霸主,但是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這幾個國家在歐洲算得上是大國,放到國際舞臺上,還是太小了。結盟有利於統一市場,統一對外聲音。
大國結盟有若干問題,例如說假設要搞個東亞聯盟,相對於中國的體量,日本南韓都太小了,兩國加起來不過一億多人口,相當於中國的九分之一,假設搞個亞洲聯盟,中國和印度塊頭又太大了。
對於大國來說,結盟阻礙了他們發揮政治軍事和外交的能力。
對於小國來說,結盟有被其他大國主導的內政的危險。
對於個頭差距太大的國家,無論是人口,面積和經濟的差距,都會導致“國家錯位”的問題。
假設美國和拉美國家組成美洲聯盟,毫無疑問這個聯盟必然被美國主導。這個盟毫無意義。
亞洲各國情況差距較大,非盟基本上都是黑人國家,歐盟基本上是白人國家,阿盟都是阿拉伯人的國家,亞洲太大,華人和印度人無論在人種和信仰上都不一致。
東亞本身可以搞一個聯盟,但是還是老問題,中國塊頭太大,結盟變得毫無意義。
-
15 # 寰球視野新觀
亞洲不可能形成類似於歐盟這類聯盟組織,因為亞洲在地理上是割裂的,文化上是隔絕的,國防安全上是互相敵視的。根本不可能相互融合,更何況在亞洲以外還有一個美國,美國絕不會坐視一個強大的亞洲聯盟的成立。
亞洲太大了,所以有一條明顯的地理分界線,那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把亞洲分成了兩個部分,由於青藏高原的阻隔,東亞和西亞開始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而且東亞與西亞的聯絡細弱遊絲。
由於青藏高原的分割以及亞洲的廣闊,東亞和西亞各自開始不同的發展,東亞以中國為代表,奉行的是儒家,而西亞則是各種不同的宗教混雜,比如伊斯蘭教,猶太教。文化不同,所以亞洲很難聯合,直到今天,中東地區仍然紛爭不斷,主要是阿拉伯國家與伊朗對以色列的敵視,另外就是伊斯蘭教不同派系之間的爭鬥。
國防安全方面,亞洲國家之間的裂隙更大,中東就不用說了,即使是整體局勢安全穩定的東亞依然暗流湧動,比如日本與俄羅斯,南韓等國之間的領土爭端至今沒有解決,為日後的戰爭埋下伏筆。
亞洲大國太大,小國卻又太小,小國與大國之間的聯盟又擔心話語權不夠,而且會被吞併,所以不可能像歐洲一樣成立北約。
除了內部問題,在亞洲外部還有一雙隱形的大手,那就是美國,無論是西亞的中東地區還是東亞地區,都有大量的美國駐軍,這些小國最好的選擇不是組建亞洲聯盟,而是與美國結盟。
美國在故意製造亞洲的分裂,各國之間的矛盾,各方爭鬥都要依賴於美國的支援,東亞的南韓日本,西亞的以色列,沙特等都是美國的盟友,有美國在,成立亞洲聯盟也就沒有可能了。
-
16 # 高興輝煌的未來
就像華人一個樣,誰有錢就任性,比如張某與李某是同學,聯絡幾個好同學在一起為了方便建了同學群。張某、李某與蔡某等又是同屆或其他屆的校友為了方便也一樣建了校友群。你說有了歐盟、非盟與阿盟,為啥還會出現亞盟,這不是一個道理嗎?亞洲幾個國家為了增加友誼、學習建立一個群,
-
17 # 額勒金德的雜談
亞洲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不可能形成一個統一的聯盟。現在有東盟,阿盟,上合等地區性組織,也是因是地理位置相近,人文政治環境相似,經濟利益相同而形成的。
-
18 # 若愚趣談
有歐盟、非盟、阿盟,還有東盟,卻沒有亞盟。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盟”,這裡所說的盟,就是聯盟或結盟,聯盟、結盟都是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在一起,形成比單個更強大的群體。
歐盟屬於經濟聯盟,外延了政治和軍事;阿盟是阿拉伯國家為為對抗與之不同宗教文化的歐美和以色列而形成的聯盟;非盟是非洲被殖民國家聯合起來對付歐洲殖民主義的聯盟;東盟全稱為東南亞聯盟,是東南亞國家組成的一個經濟利益共同體,也涉及政治和領土問題的聯盟。
孔子說“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沒有共同的志向,不是一路人,沒有共同謀事的必要。只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才會有聯合。二戰時,德意日成法西斯聯盟,為抗擊法西斯,美蘇英法中成反法西斯聯盟。二戰勝利,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也出現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形成了兩個對抗的軍事聯盟。日本是亞洲國家,卻加入“西方七國集團”,只因其工業發達,屬於工業發達國家之間的聯合。
亞洲為何沒有“亞盟”?亞洲文化多元,各國訴求各異。西亞宗教為伊斯蘭教,中國為世俗國家,是發展中的大國,有自己的發展思路,印度是發展中大國,其宗教複雜,日本為發達國家和美國關係密切,東南亞諸國與美國關係各不相同,與亞洲大國的關係也親疏不一。沒有共同的宗教文化,沒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便沒有聯合結盟的必要。因此就不存在“亞盟”。
回覆列表
整個歐洲跟中國差不多大,而且好多歐洲國家還沒有加入歐盟。
非洲都是新獨立的國家,有著相似的國家背景和經濟基礎,抱團取暖好歹有點暖意。
阿盟類似東盟,小組織而已,而且非常鬆散,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