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寧割席,道不同不以為友
管寧、華歆同在園中鋤菜,見地上有小片黃金。管寧揮鋤不停,和看到石頭瓦片一樣沒有區別,華歆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他們又曾同坐一張席上讀書,有個坐著四周有障蔽的高車的官員從門前過,管寧讀書與平常一樣,華歆丟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割斷席子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啟示:
我們應該像管寧一樣,不受世俗誘惑,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一心一意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淡泊名利,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成大器。
聯絡文言文意思的內容想想,管寧為什麼對華歆說:“子非吾友也。”
答:因為管寧看到華歆的為人處事不符合自己做人的原則,便斷然絕交了。
2刎頸之交
典故:
出處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
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訊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伯牙絕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為世再無之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壞,和琴絃斷絕關係,一生不再彈琴。
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此後,因為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或樂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因為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專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4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己欠的一些債,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汙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裡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後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廝殺,衝鋒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計程車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瞭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瞭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後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己的謀士。而鮑叔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乾的很賣力氣。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幹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這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訊息後,都覺得自己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送您回國。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一隊莒華人馬護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待著,要幹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待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在是各為其主啊!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己的事情,你管的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幹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己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於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上一箭他就沒命了,於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裡。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馳。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結果到齊、魯邊界的時候,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己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於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麼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摔領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拼命。於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齊國君王的寶座後,稱為齊桓公,後來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只說他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後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糾幹掉!於是他命令鮑叔牙領兵30萬去攻打魯國,那時齊國很強大,小小的魯國為了公子糾這麼個破外甥被迫應戰,結果連連敗北,魯國君王見頂不住了,就派人和齊國講和,鮑叔牙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要魯國把公子糾殺了,二是把管仲交給齊國,不然的話絕不退兵。魯莊公沒別的法子,只好照辦。把公子糾的人頭和管仲一起交給了齊國。
鮑叔牙幫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幫他殺了公子糾,齊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國相,沒想到鮑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說:以前我幫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憑我對您的忠心而竭盡全力的,現在您要把國相這麼重要的職務交給我,這絕不僅僅憑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該找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齊桓公說:在我手下的大臣中,還沒發現比你更出眾的人才呢!鮑叔牙說:我舉薦一個人保證能幫您成就一番霸業!齊桓公急忙問他:這個人是誰呢?鮑叔牙笑著說: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從魯國要回來,就是要他幫您的!
齊桓公一聽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說:這小子拿箭射過我,這一箭之仇我還沒報呢,你反而讓我來重用他?我不把他殺了就不錯了!
鮑叔牙懇切地說:管仲不顧一切地為公子糾賣命,用箭來射殺您,這不正好說明他對他的主子是一個非常講忠義的人嗎?各為其主是起碼的做人準則,他當時那樣做沒什麼不對的,現在要治國了,若論才華,他遠遠超過我鮑叔牙啊!您要成就霸業,非得到管仲的輔左不成。您現在不計前嫌地重用他,他維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的為您賣命啊!
齊桓公是個很有肚量的人,為了齊國的利益,他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勸說,斷然棄忘前嫌,拜了管仲為國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鮑叔牙,更對齊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決心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報效齊桓公,他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經濟,重新給農民劃分土地,由於他從小經商,也很重視和其它國家通商和發展手工業。他還對國家常設的軍隊實行嚴格的訓練和管理,使之成為戰鬥力很強的一支軍隊。由於管仲的改革,齊國在幾年內就興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有趣的是,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要是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二人選呢?管仲就又說了一個人的名字,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三人選呢?管仲就又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很不高興的再次問:那麼第四人選呢?管仲說:那就是鮑叔牙了!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麼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上了公子糾的賊船,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後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麼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並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嘛!
1管寧割席,道不同不以為友
管寧、華歆同在園中鋤菜,見地上有小片黃金。管寧揮鋤不停,和看到石頭瓦片一樣沒有區別,華歆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他們又曾同坐一張席上讀書,有個坐著四周有障蔽的高車的官員從門前過,管寧讀書與平常一樣,華歆丟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割斷席子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啟示:
我們應該像管寧一樣,不受世俗誘惑,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一心一意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淡泊名利,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成大器。
聯絡文言文意思的內容想想,管寧為什麼對華歆說:“子非吾友也。”
答:因為管寧看到華歆的為人處事不符合自己做人的原則,便斷然絕交了。
2刎頸之交
典故:
出處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
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訊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伯牙絕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為世再無之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壞,和琴絃斷絕關係,一生不再彈琴。
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此後,因為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或樂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因為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專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4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己欠的一些債,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汙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裡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後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廝殺,衝鋒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計程車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瞭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瞭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後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己的謀士。而鮑叔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乾的很賣力氣。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幹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這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訊息後,都覺得自己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送您回國。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一隊莒華人馬護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待著,要幹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待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在是各為其主啊!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己的事情,你管的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幹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己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於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上一箭他就沒命了,於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裡。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馳。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結果到齊、魯邊界的時候,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己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於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麼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摔領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拼命。於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齊國君王的寶座後,稱為齊桓公,後來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只說他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後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糾幹掉!於是他命令鮑叔牙領兵30萬去攻打魯國,那時齊國很強大,小小的魯國為了公子糾這麼個破外甥被迫應戰,結果連連敗北,魯國君王見頂不住了,就派人和齊國講和,鮑叔牙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要魯國把公子糾殺了,二是把管仲交給齊國,不然的話絕不退兵。魯莊公沒別的法子,只好照辦。把公子糾的人頭和管仲一起交給了齊國。
鮑叔牙幫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幫他殺了公子糾,齊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國相,沒想到鮑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說:以前我幫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憑我對您的忠心而竭盡全力的,現在您要把國相這麼重要的職務交給我,這絕不僅僅憑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該找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齊桓公說:在我手下的大臣中,還沒發現比你更出眾的人才呢!鮑叔牙說:我舉薦一個人保證能幫您成就一番霸業!齊桓公急忙問他:這個人是誰呢?鮑叔牙笑著說: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從魯國要回來,就是要他幫您的!
齊桓公一聽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說:這小子拿箭射過我,這一箭之仇我還沒報呢,你反而讓我來重用他?我不把他殺了就不錯了!
鮑叔牙懇切地說:管仲不顧一切地為公子糾賣命,用箭來射殺您,這不正好說明他對他的主子是一個非常講忠義的人嗎?各為其主是起碼的做人準則,他當時那樣做沒什麼不對的,現在要治國了,若論才華,他遠遠超過我鮑叔牙啊!您要成就霸業,非得到管仲的輔左不成。您現在不計前嫌地重用他,他維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的為您賣命啊!
齊桓公是個很有肚量的人,為了齊國的利益,他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勸說,斷然棄忘前嫌,拜了管仲為國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鮑叔牙,更對齊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決心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報效齊桓公,他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經濟,重新給農民劃分土地,由於他從小經商,也很重視和其它國家通商和發展手工業。他還對國家常設的軍隊實行嚴格的訓練和管理,使之成為戰鬥力很強的一支軍隊。由於管仲的改革,齊國在幾年內就興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有趣的是,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要是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二人選呢?管仲就又說了一個人的名字,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三人選呢?管仲就又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很不高興的再次問:那麼第四人選呢?管仲說:那就是鮑叔牙了!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麼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上了公子糾的賊船,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後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麼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並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