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撇開江山朝廷,閒下來,看古人平常的生活,也是一種樂趣。

    這裡,就來說一說清朝京師的滿洲大戶,講一講滿洲大戶的生活風習,看一看清人對滿洲大戶部分生活場景的描述。然後呢,各位親愛的讀者,可以想一想現在的時代、想一想大家各自的生活。不知道,在這今昔對比中,各位會產生如何的情思?

    本文出自清人陳恆慶《諫書稀庵筆記》中的《六項》一節。

    在清廷的統治之下,滿洲人的生活,有他們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是族群化的。這種族群化的優越性,必然會導致其他族群地位的降低,往往會導致其他族群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上的卑微,很容易導致族群顯性或者隱形對立的產生與存在。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滿清江山日暮途窮的時候,“排滿”就很能被眾多的非滿者接受並強烈支援。

    其實,因為對清廷的痛恨而產生的“排滿”情緒,不惟存在於大清傾覆的時候,便是到了今天,仍然有一部人在心理深層,因為對清廷的統治無法釋懷,因而對滿洲存在著負面情緒。

    這一種情況,在大的歷史朝代中,從近往遠推,滿清之外,元蒙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滿清被深深地痛恨,元蒙似乎就沒有那麼不幸。

    元蒙之所以不被滿清之後一些人咬牙切齒的原因:

    一,大約就是,大家覺得,元蒙是向外侵略擴張型的,而滿清是被外國侵略和凌辱的。

    二,時間的問題,即元蒙的時代距離現今比滿清相對久遠;

    三,大家對元蒙的歷史感受,沒有像對滿清那樣清晰切近;

    四,民國建立過程中,排滿的宣傳、排滿的仇恨……仍舊存留;

    五,歷史教育中,對元蒙的批判,相對少於滿清;

    六,元蒙的武功所樹立的強悍形象,在這個王朝覆滅時,並沒有完全坍塌。

    關於第六點,需要繼續說明一下:

    總體而言,滿清王朝的武功,並不會輸於以往各代;但是,可悲的是,大清王朝在覆亡前,先是輸於外(各國侵略者)、後輸於內(國內推翻滿清統治者)。滿清輸於外的結果,就是被列強魚肉、凌虐、瓜分;這在很多人的內心,是永遠都無法接受的。這種無法接受的情感,不但華人是這樣,外華人也不會例外。輸於內,這裡,就不詳說了。

    就華夏的各個民族而言,漢族大概可以說是最沒有個性的。但是,這種沒有個性,可能也是她能夠最包容的原因所在。

    如果把漢人政權視作本族統治,那麼,其他族群建立的政權,就可以稱之為外族統治了。

    外族統治時,人有等級差別。

    本族統治時,就沒有等級差別嗎?

    當然有。

    無論外族統治還是本族統治,人都存在等級差別,表面看起來,這兩種統治下的差別似乎是一樣的,其實,仔細分析起來,這倆種統治下差別還是不同的。

    漢人統治之下,主政者恩惠所及、享有優越性的人是家族式的。家族式優越性的特點,是惠及的單位較小,各個單位之間相對較為分散。

    外族統治下,主政者恩惠所及,享有優越性的人是民族式的。民族式優越性的特點,是惠及單位很大。一個國家,可能僅僅就分為三五個族群單位,每個單位整體的力量都相對巨大。這種優越性的惠及面相對廣大,同時,也就意味著,這種優越性的刺激性也就非常劇烈。

    清廷屬於外族統治,它在統治中的規律,基本與上面的分析一致。

    所以,在那個時代,漢人看滿人,或許看到的只是個體,但是,自覺不自覺中,就會在個體的身上加上對滿洲族群的印象。

    下面,就來說一說清人對京師滿洲大戶的記述。

    話說,清朝京師的滿洲大戶人家,他們當然有明顯的滿洲特徵,比如,他們的車馬、他們的服飾,都有其族群的特色和標誌。

    車馬服飾之外,滿洲大戶人家的相同之處,還表現在他們的家裡一般都有必備的六項。

    清朝的京師,對滿洲大戶人家的描述,有形象京城諺語。這諺語生動地總結了滿洲大戶人家的六項必備。

    所謂:“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大丫頭。”,即是這諺語。

    天棚一、魚缸二、石榴樹三、先生四、肥狗五、大丫頭六,整整六項,一個不缺。

    下面,來仔細說一說京師滿洲大戶人家必備的這六項。

    第一項:天棚。

    滿洲大戶人家的天棚,並不是一年三百六天都存在的。這天棚,還有它存在的特定時日。一般,是在一年之中的伏天(詳見補充資料)才會有。

    一到伏天,滿洲大戶人家就會從自己的大門開始,都搭建上天棚,一直延伸到內宅。

    這種天棚,是比較高的,會架過屋頂。

    當然,天棚也不是隨便搭建的,一般都是很講究的,棚簷會用雕欄裝飾,而且還要在上面繫上彩繩。

    第二項:魚缸。

    魚缸,並不是室內的魚缸,也不是今天的玻璃缸。

    這種魚缸,是實實在在的缸,是養魚的水缸。

    我想了一下,我們鄉下地方的詞彙中,似乎沒有“缸”這一說,都叫做甕,比如,水缸,我們就叫水甕;醋缸,我們就叫醋甕;瓦缸,我們就叫瓦甕……

    這種魚缸,是否與宮廷裡面的陳設有關,已無法確考。但是,宮廷為了風水;也有說,同時是為了備水防火;而會在不同的地點擺設水缸,卻是歷史的世事。至今,在開放做旅遊景點的宮禁之中,仍然可以看到當年遺存的水缸。

    滿洲人家的魚缸,是擺在家中的照壁(詳見補充資料)前面的。

    這樣的擺放,看起來很氣派,很壯觀。

    第三項:石榴樹。

    石榴多子,有美好的寓意。

    在以往的中國傳統中,多子與多福往往是合成為一體的。

    滿洲大戶人家,在家中栽種石榴樹,是否有美好的祈願在其中呢?

    石榴花有大紅、桃紅、橙黃、粉紅、純白等顏色,以火紅色為最多。華人向來喜歡紅色,滿枝的石榴花象徵繁榮、美好、紅紅火火的日子,滿洲大戶人家在自家的照壁前種植石榴樹,是否是在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紅紅火火呢?

    當然,石榴花開,十分鮮豔,可作為景觀樹;石榴果熟,美味可口,可作為水果樹;石榴樹的既美觀又實在,是否也是考慮因素呢?

    滿洲大戶人家石榴樹的栽種,也是在照壁前面,與魚缸相伴成趣,相映成輝。

    第四項:先生。

    先生,差不多就是老師的意思。

    滿洲大戶人家的先生,是聘請到家裡,教訓子弟讀書學習的。

    另外,除了教授子弟之外,先生還要兼差,那就是要幫著這些大戶人家書寫信函。

    滿洲大戶人家所延請的先生,以山東籍的秀才居多。

    為什麼滿洲大戶人家喜歡聘用山東秀才呢,這裡面還有個說法,那就是:

    京師裡的老米兌換房,一般多為山東人所經營。老米兌換房的業務,主要包括領取官員俸祿裡的大米項;可以預借銀錢等。滿洲大戶人家需要進行大米交易或經濟上有需要時,必須和山東人打交道。這些山東老米兌換房裡的管事人,經常會出入於京師裡的王府相邸,他們和達官顯貴的關係十分密切。因為這個緣故,滿洲大戶人家裡的先生,很多都是山東老米兌換房裡的管事推薦的同鄉。

    看來,鄉族之誼,人際關係,在中國社會中的作用還是非常顯著的。

    第五項:肥狗。

    肥狗,也不是一般的膘肥體壯的寵物狗,而是看家護院的藏獒。

    見過藏獒的人都知道,這種狗的體形碩大、外形兇猛、身體健壯,要說它肥,似乎不是很恰當。

    我覺得,清朝京師人諺語中的“肥狗”,理解成“大狗”,似乎更妥。

    據說,清朝京師大戶人家所樣的藏獒,身長八尺。

    看來,後世曾經風靡片刻的藏獒經濟學,比起清朝來,已經落後了至少百年以上了。

    第六項:大丫頭。

    這裡的大丫頭,指的就是丫鬟。

    大丫頭,並不是說滿戶人家裡丫頭的身形高大,而是指她們的腳板未受纏束,比之纏足者,形狀較大。

    因為沒有纏足,所以,這些在滿洲大戶人家裡做傭工的大腳板的女孩子,在風行纏足的其他族群眼裡,大概也就成了一個顯眼的特徵。

    八尺藏獒;大腳丫頭;一般進入滿洲大戶人家之後,都會看到,或三或五,乃人所共睹。

    以上六項之外,滿洲大戶人家的風習中,還有最為奇特者。

    凡官至朝廷一品大員之後,這類滿洲人出行都是乘坐轎子的。但是,轎子和轎伕都不需要主人花費錢財。轎子和轎伕的費用,都是轎伕自備。

    轎伕領隊加上抬轎的人,一般都會有十幾人之多。

    這些人閒著的時候,就會開賭局。賭局開設之後,附近左右,喜歡這茬的人,都會過來玩樂,人數很多。他們賭起來的時候,只要一來勁、有輸贏時,就會高聲喧鬧。而且,他們玩起來的時候,不知疲倦,不分晝夜。主人家對這種行為,也是聽之任之,置若罔聞。

    主人要出門時,一般都是由四個人抬著轎子,另有兩人扶轎,行動起來,真是健步如飛!

    冬天的時候,轎伕門頭戴紅纓皮帽。這帽子大得就如同簸箕一般,帽上的毛,有好幾寸長。

    抬夠三里地之後,就要換班,由別的轎伕上崗。轎子後面,有雙套大車載著歇班的轎伕行進。

    《詩經·秦風·駟驖》有云:“輶車鑾鑣,載獫歇驕。”朱注云:“休其足力也。”

    大概和這種情形相似。

    這種雙套大車在路上行進時,速度奇快,有風馳電掣之喻;前進過程,也從來不會避讓行人。

    曾經有一天,當時清廷一位相國的雙套大車隨著相國的轎子行至京師正陽門大街。碰巧,趙炳麟侍御(詳見補充資料)乘車進署辦公,趙侍御駕車的驄馬(青白色相雜的馬)年老體衰,來不及躲避相國轎伕的雙套大車,雙套大車與趙炳麟的車子刮擦。因為雙套大車的速度快、重量大,掛到趙炳麟車子的車帷(車四旁的帷帳)之後,一下子就把大半個車帷都給掛走了。狀況發生後,雙套大車並不管事,繼續飛馳前行而去。

    第二天,這位相國知道昨天自家的雙套大車掛掉了趙炳麟侍御的半幅車帷之後,他不敢直面趙侍御,經過觀察,在發現趙侍御不在署內時,他趕緊跑進去,說是拜會他。進入廳事之後,慌慌張張,面向北方,行了三叩之禮後,急急離去。

    這個事情,在京師裡一時被傳為笑柄。

    就此事而言,清廷的官員,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雖然層級分明,但是,事權不同,有所監管,大員有時候也是有所畏懼,並非全都橫行無忌。

    這裡,再補充一下文中的相關資料。

    伏天。

    伏天,“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照壁。

    照壁,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講,在大門內的遮蔽物,古人稱之為蕭牆。因而有禍起蕭牆之說。在舊時,人們認為自己宅中不斷有鬼怪來訪,修上一堵牆,以斷鬼怪的來路。據說小鬼只走直線,不會轉彎;另一說,照壁是中國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稱“影壁”或“屏風牆”。

    侍御。

    侍御,明、清兩代,專設監察御史,隸都察院,另有派遣監察御史巡察地方者,明稱巡按、清稱巡按御史,清又有御史巡行京城之制,稱巡城御史,又有監察御史督察漕運,稱巡漕御史等等。

    趙炳麟。

    趙炳麟(公元1873年~公元1927年),廣西全州紹水人,出身官宦人家,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十五歲為秀才,十八歲中舉,二十二歲中進士;受清德宗光緒帝賞識,直接進入翰林院任編修;年輕氣盛,熱心報國,參加了康有為發起和領導的保國會;戊戌變法失敗,險遭橫禍;在翰林院任職十多年,潛心研究古今中外政治利弊得失,胸中有一套治國圖存的好方略;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轉任都察院侍御史,遇事敢言,不畏權貴,面對主政者的專制,皇族的腐敗,重臣的野心,敢於直諫,勇於彈劾,曾直指袁世凱“包藏禍心”,結黨營私,“他年暗移乾祚,皆在意中”,歷數慶親王“十二大罪狀”,直聲震朝野,有“鐵面御史”之稱。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廚房員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