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疑探索者
-
2 # 對視影音
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可以這麼說沒有他父親,劉墉也不可能走入仕途,劉統勳是乾隆時期的名臣,論當官的名氣,劉統勳比劉墉還要大。
-
3 # 歷史公元劉墉,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宰相劉羅鍋”,是劉統勳的長子。
父子二人在乾隆朝都非常的受重用,成為當時名義上的“宰相”。
劉統勳,字延清,任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猝逝於上朝途中,乾隆贊為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諡號文正;
劉墉,字崇如,任體仁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帖學大家“濃墨宰相”,嘉慶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雖然都是“宰相”,但是父子二人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握中國古代皇帝之下的最高權力。
但是自明朝胡惟庸以後,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宰相。
明朝設立內閣,所謂入閣拜相,只是名義上的宰相,實際只是皇帝的秘書。到了雍正一朝設立軍機處,內閣的地位就更低了。
所以清朝自雍正朝以後,官至內閣大學士,只能稱為“中堂”,同時兼任軍機大臣才能稱為“宰相”。
所以劉統勳老爺子是真正的宰相,劉墉只是因為書法造詣深厚,被稱為“濃墨宰相”,名不符實。雖然名不符實,但是父子二人能夠先後成為乾隆朝的“宰相”,也是一段佳話。
劉統勳老爺子不僅位高權重,最關鍵的是為清朝、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最值得讚揚的就是劉統勳“治水之功”。
黃河、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但是一直到現代都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更不要說落後腐敗的清朝時期。
劉統勳在位期間,曾經先後六次奉命治理水患,乾隆以為左掌右臂,死後諡號“文正”,名副其實。
劉羅鍋雖然沒有電視劇裡表現得,與和珅鬥志鬥勇,但是,真實的歷史上更加兇險。劉羅鍋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一生都沒有做過軍機大臣,這個職位一直被和珅牢牢的把持著。乾隆在位時期河山囂張跋扈,是一座扳不倒的大山,就連劉羅鍋都要贊避鋒芒、自汙名節、明哲保身。
但是在乾隆死後,就是劉羅鍋奉命辦理了和珅貪汙腐敗一案,將和珅送入了大牢。
-
4 # 水煮汗青
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但很多人都知道劉墉劉羅鍋,卻沒聽過劉統勳。這主要是影視作品的影響,劉墉的名氣要比劉統勳大得多。但如果是喜歡聽評書的朋友肯定會知道劉統勳,因為評書先生描述的劉統勳是一位正直到因為皇帝的一句話,就要在“午門斬子”的官。
評書中的劉統勳在評書作品中,劉統勳為人非常正直,受不得一點委屈。在他年老的時候,向乾隆皇帝提出要辭官回家,乾隆說:“你一生為官正直,但如今你有三個兒子,在你辭官後能保證他們也像你一樣嗎?”劉統勳一聽,感覺皇帝這是不信任我的兒子,擔心他們胡作非為?於是便回家磨了一把大刀,把三個兒子叫到午門來,先後斬了大兒子和二兒子,當要斬劉墉的時候,劉墉嚇得撥腿就跑!
劉統勳一見劉墉跑了連忙追,劉墉這一跑就跑到了太后的宮中,正好跟太后撞一跟頭。太后問其何事,劉墉說:“我父年邁要告老還鄉,無奈皇上不放心我們放家後人。今天我父在午門斬了大哥,鍘了二哥,如今又要砍我腦袋。”
太后笑著問劉墉:“這麼說是你怕死嗎?”
劉墉回答說:“我不怕死,但想我老父一生為官,最終卻要落得如此下場,這樣會讓滿朝百官都心寒,以後誰還會為大清盡忠效力?百官不效力,大清社稷就危已。”
太后一聽劉墉年紀輕輕,說的倒是很有道理,便拿下手中的佛珠掛在劉墉脖子上,封他為“鐵項金鎖侯”,並收為義子乾兒。
現實中的劉統勳和劉墉現實中劉統勳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劉墉,次子劉堪。劉統勳也沒有告老還鄉,他為官清廉,一生兢兢業業,最終因操勞過度而死。劉墉繼承了父親正直的性格,也是做了一輩子的清官,於嘉慶九年去世,享年85歲。
-
5 # 老照片
乾隆時期,山東出了著名的父子“宰相”——父劉統勳、子劉墉,成為一段佳話。劉氏家族本為江蘇人,後遷徙到山東諸城縣逄戈莊(今屬山東高密),劉氏家族世代為書香門第。
劉統勳是雍正二年(1724年)中的進士,選庶吉士。進入乾隆朝,劉統勳深受皇帝寵信,官運亨通,官居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禮親王昭槤稱讚劉統勳“性簡傲,不蹈科名積習,立朝侃然,有古大臣之風”,乾隆更是讚譽他為“真宰相”。
劉統勳之子劉墉則是乾隆十六年(1751)的進士,做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尚書、工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官,官場履歷同樣耀眼。唯一可惜的是劉墉未能和他的父親一樣進入軍機處。劉墉為官一生廉潔奉公,生活簡樸,一直衣著簡陋、粗糧雜飯。
-
6 # 超超叨歷史
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雍正二年(1724年),曾任工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他是乾隆時期的大紅人。在雍正時期,成立了軍機處,此時的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劉統勳是漢族人中擔任軍機大臣的第一人。
劉墉是劉統勳的長子,在電視劇中常被人稱為“劉羅鍋”,但實際上,劉墉不僅沒做過宰相,也不是羅鍋。首先,清朝官員的選拔注重外表。如果劉墉是羅鍋,就不可能成為官員。其次,劉墉一生中的最高職位只是大學士,遠遠落後於其父親。
劉墉的職業受到父親的保護,早期的日子過得很順利。然而,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墉的父親劉同勳因不當處理軍事事務而入獄,劉墉受到牽連和懲罰。因此,劉墉被任命為地方官員,二十多年來,他主要在地方政府任職。當他再次被轉移到首都時,他已經六十歲了。當時,和珅受到乾隆青睞。在這段時間裡,劉墉只是保持沉默,做了一些順應潮流的事情。當劉勇被提拔為大學士時,乾隆甚至說他之所以被提拔是因為沒有其他人可用。
劉勇一生中沒有得到太多的重用,但乾隆多次指責他。所以不要被電視劇所誤導
-
7 # 談古論今一覽風月
劉統勳做官四十年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育有二子,他做官清廉,官至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劉墉是他的兒子,劉墉後來的官職升遷和父親也有很大關係。
-
8 # 福星高照868686
父子關係,劉墉是劉統勳的兒子。
劉統勳(1700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縣(今屬於高密)逄戈莊村人,祖籍江南省碭山(明弘治間始祖福公自南直隸碭山縣遷山東諸城縣),清朝政治人物。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之後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壽76歲。
劉統勳為人正直,以能諫著稱,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都有顯著政績,為官四十多年,身兼數職,始終清廉,不曾貪汙受賄。乾隆帝評價:“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諡號“文正”。
乾隆後期的重臣,在民間稱為劉羅鍋的劉墉即是劉統勳之子。
-
9 # 悠悠五千年
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
劉統勳(1698至1773),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今山東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中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劉統勳官至宰相,為政四十餘載清廉正直,敢於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1773)猝逝於上朝途中,乾隆皇帝聞訊慨嘆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諡號文正
劉墉(1720~1805年 ),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 人。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江寧知府、內閣學士,遷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參與辦理和珅。
嘉慶九年 ,去世,享年八十五歲,獲贈太子太保,諡號文清。書法造詣深厚,是著名的帖學大家,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
10 # 聞學天史
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提起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似乎人們腦海裡馬上閃現出一個疾惡如仇的清官忠臣形象。其實,這僅僅是從表面上看問題罷了。因為在封建社會皇帝專權的情況下,一個大臣即使有通天的本事,如果老是逆龍鱗,處處與皇帝對著幹,其下場也好不了,而且官也不可能做長。
乾隆時期,在乾隆皇帝的眼裡,劉統勳是個才品兼優的清官,也是個不辱皇命,與君一體的能臣,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眾多漢官中脫穎而出,官拜東閣大學士,直至出任領班軍機大臣。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統勳通曉方圓智慧、精於方正圓滑、明哲保身的糊塗為官之道。
劉統勳的疾惡如仇、對皇帝忠貞無人可比,否則他也不可能被乾隆帝打破漢人不能居軍機大臣首席的慣例,並且在死後被稱為“真宰相”。
雍正年間,劉墉五歲那年,父親劉統勳進士及第,乾隆年間曾任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獲授翰林院編修,劉墉隨家人一起遷居北京。劉統勳的大公無私,讓乾隆倚為得力助手。
劉統勳隨後歷任太子太保兼陝甘總督、漕運總督、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查辦了一批貪汙瀆職的官員,籌辦兵餉。
乾隆十七年,劉統勳成為乾隆年間的倚為得力助手,在軍機處行走,成為乾隆的左膀右臂。
乾隆二十一年,劉統勳、傅恆等以大學士劉統勳、傅恆主辦《西域圖志》修纂,劉統勳親率繪測隊踏遍天下獲取大量資料,因此《西域圖志》成為後來新疆地圖的藍本。
此後,劉統勳又先後任東閣大學士兼禮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上書房總師傅、兵部事務、閣大學士兼國史館Quattroporte、殿試閱卷大臣、東兼管刑部、吏部等。
據《清史稿》記載:“統勳歲出按事。”著名的如廣東糧驛道員明福違禁折收錢糧案,雲貴總督恆文、巡撫郭一裕借上貢之名勒索屬員金錢案,山西將軍保德侵吞錢糧案,江蘇布政使蘇崇阿誤論書吏侵蝕庫帑案等。乾隆中期許多有關地方大吏貪贓枉法大案,無不由劉統勳負責審理,這也足以證明乾隆帝對劉統勳的信任和寄予的厚望。
當然,劉統勳的這種疾惡如仇是與對皇帝忠貞不貳緊密相連的,有時為了不惹怒龍顏,他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這就是為官之道“方正圓滑,明哲保身”的精髓。
從他彈劾三朝元老張廷玉徇私枉法、擅作威福,顯示出劉統勳為官剛正、清風獨標的秉性。因此乾隆親筆御賜匾額“贊元介景”。
然而,劉統勳在乾隆三十八年赴早朝的時候,在途中突然雙目緊閉 。乾隆聞訊後,趕忙派在御前當差的一等公兼駙馬福隆安攜藥趕往救治,但為時已晚。
據《清史稿·劉統勳傳》記載,劉統勳死了,乾隆帝親自前往劉府邸弔唁,到劉家門口時因家門太窄小,轎子無法透過,把橋蓋卸下才勉強透過。乾隆進去後,看到劉家居簡樸,為之感動。回宮後,乾隆忍不住涕泣,對大臣們說:“朕失一股肱。”
劉統勳之所以能成為乾隆的股肱重臣,是因為乾隆最欣賞的是劉統勳的才幹、品行端方。
劉統勳死後,乾隆命令其兒子劉墉回京城治喪扶棺、守制。
劉墉是劉統勳長子,字崇如,因為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父親劉統勳,因此,劉墉擁有一個特權,即恩蔭。
乾隆十六年(1751),他以恩蔭舉人的身份考中了進士,普通老百姓如果要考到進士的話,首先要考中秀才,這就很難了,然後是舉人,就更難了,再接下來是考進士,可謂難上加難,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
但是劉墉不一樣,他有恩蔭,不用先考秀才再考舉人,他的起點就是舉人,直接考進士。當然考得也相當不錯,以他的才學,即使按照慣例一步一步考,也能考中進士,但畢竟由於恩蔭,他的起點和別人就不一樣。
乾隆二十年(1755)徵準噶爾的時候,他父親劉統勳因為逃跑被處置,劉統勳和劉墉父子二人雙雙被下了大獄。
後面乾隆又赦免了劉統勳,他也被釋放,重新回到翰林院當編修。總的來說,劉墉的宦海其實不是太成功,乾隆十六年中的進士,十五年後還是個知府,基本上想入閣成為大學士那是無望了,但沒想到他活得很久,連乾隆都給熬死了。
乾隆四十一年,劉統勳已經去世了,乾隆非常懷念他,就想到他的兒子劉墉。乾隆說劉墉“學問尚優,人亦似有出息”,就讓他“服闋來京,著以內閣學士用,遇缺即補”。
後又任湖南巡撫,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左都御史任上,劉統勳奉命與理藩院尚書和珅查山東巡撫國泰舞弊案,頂住和珅及宮廷等各方面壓力,據理力爭,最終使國泰伏法。
乾隆五十年五月,劉墉以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然而,劉“包公”官做大了,問題也來了。他不斷犯錯,一是洩密皇帝與閣臣的談話內容;二是主持祭拜文廟不按禮制行事,甚至還被牽扯了一樁鄉試賄賂案。
這兩件事引起乾隆帝大為惱火,認為這是劉墉覬覦大學士的證明,因而訓斥後,與大學士一職擦肩而過。
常言道:“禍從口出。”嘴巴好比一道關卡,舌頭好比射箭的弩。劉墉由於說話不慎,而將到手的大學士丟了,就是最好的明證。
此後,劉墉的性情大變,他擔任上書房總師傅時,眾師傅總不到位,他不聞不問不作為。更有甚者,權臣和珅專寵於乾隆帝,“方炙手可熱,劉墉惟以滑稽悅容其間”,裝傻充愣,隨波逐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劉墉出任會試主考官,辦事失當,以至於造成閱卷草率,違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因此被乾隆嚴行申飭。
後來他的學生嘉慶帝上臺,雖然給了他一頂大學士的頂戴,但還是指責他向來不肯真心實意做事,幹活懶散。而且說是因為實在無人,才將他擢升此任。
嘉慶九年(1804)十二月,劉墉去世,終年八十五歲,賜諡號曰“文清”。
劉墉的一生,將為官之道發揮得淋漓盡致,保全了身家性命,得以壽終正寢。
劉墉擅長書法,尤以小楷為勝,他的書法用重墨,貌豐骨勁,別具面目,與清代著名書法家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
劉統勳、劉墉父子兩人先後入朝為大臣,雖仕途坎坷,但最終都得到乾隆的寵信和重用。
劉統勳勇於諫諍,在朝中有“真丞相”之稱;劉墉勤於吏事,在民間有“清官”之譽,兩人均堪稱清朝昌盛時期的名臣。
論歷史影響,劉墉即便被人贊為“名相”,但作為和風範還是不及其父劉統勳。
不過,近年來,以《宰相劉羅鍋》為首、以及多部影視劇,大肆渲染劉墉如何如何同和珅鬥智鬥勇、鬥氣鬥法地鬥了半輩子,捏造了一個偉大的大清相國。這是劉統勳在現代娛樂歷史的大環境下,難以企及的。
劉墉雖還算清官,晚節不虧,其實,他的那些所謂不拘小節表現,並不是與和珅鬥志,本身就是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體現,他故而頂多算在乾嘉高層官場上扮演一個名醜。電視劇不好給他人設定義,便在他背上隆個駝。
寫到最後
乾隆時期,乾隆這個人,在用人上比較重滿輕漢,但是他也提拔任用了一些漢族大臣,最著名的叫劉統勳,就是劉墉劉羅鍋的父親。劉墉在民間故事中很有名,但是他父親在歷史上,比劉墉可重要多了。
劉統勳和劉墉父子倆,可謂世家文章翰墨、兩代廟堂詞臣。劉統勳善書法,筆墨清簡,亦頗有書卷氣;其子劉墉承其世家學問與政治地位,以書法聞名天下,是清朝中葉四大書法家之一,尤精於翰墨,秉承齊魯文脈,結合南帖北碑,不為媚俗之體,喜用禿筆飽墨,故其書體豐腴肥美,天趣恬然,可謂筆墨相得而最為佳妙。同時期諸城書家還有竇光鼐,其筆翰則神采飛揚、暢酣淋漓,猶如龍飛鳳舞。若與劉墉筆墨相較,誠謂“環肥燕瘦”,各擅其美。
-
11 # 以書為家
很簡單,他們是父子關係,都是清朝明相,還是清官。深受老百姓愛戴。劉庸憑著父親的為官經驗,深諳為官之道,不驕不躁不貪,為國為民秉公行事,使得一些反對他的權貴們對他無可耐何。父子宰相名滿史書。
-
12 # 英明果斷瑞雪兆豐年
是父子關係嘛!
劉統勳通曉方圓智慧、精於方正圓滑、明哲保身的糊塗為官之道。劉統勳的疾惡如仇、對皇帝忠貞無人可比,否則他也不可能被乾隆帝打破漢人不能居軍機大臣首席的慣例,並且在死後被稱為“真宰相”。
劉墉的一生,將為官之道發揮得淋漓盡致,保全了身家性命,得以壽終正寢。劉墉擅長書法,尤以小楷為勝,他的書法用重墨,貌豐骨勁,別具面目,與清代著名書法家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
劉統勳和劉墉父子倆,可謂世家文章翰墨、兩代廟堂詞臣。劉統勳善書法,筆墨清簡,亦頗有書卷氣,其子劉墉承其世家學問與政治地位,以書法聞名天下,是清朝中葉四大書法家之一,尤精於翰墨,秉承齊魯文脈,結合南帖北碑,不為媚俗之體,喜用禿筆飽墨,故其書體豐腴肥美,天趣恬然,可謂筆墨相得而最為佳妙。
回覆列表
什麼關係?當然是父子關係。按照反轉基因的水軍的描述,他們會說——你憑什麼說劉統勳和劉墉有父子關係?劉統勳和劉墉的父子關係是“磚家”說的,現在你們可以說是父子關係,但是未來有一天,說不定就會把父子關係推翻了。一切皆有可能嘛。
如果我出示《清實錄》和劉家的家譜的證據,告訴這些反轉基因的水軍,劉統勳確實是劉墉的父親,劉墉確實是劉統勳的兒子。這些反轉基因的水軍就會不屑一顧,呸,憑什麼你說這些證據就是證據了?你看見了?說不定是劉墉為了拔高自己偽造了家譜呢?
如果我說,劉統勳和劉墉有父子關係,這是有生物學證據的,比如,我們可以檢測劉統勳與劉墉的DNA,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父子血緣。這些反轉基因的水軍就會說,呸呸呸,憑什麼用DNA就可以做親子鑑定,科學就不會出錯嗎?你太迷信,迷信科學,科學是最大的迷信!
如果我說,劉統勳和劉墉是父子關係早就是歷史學界的定論,這些反轉基因的水軍還是喋喋不休。他們會說,什麼狗屁歷史學界,你真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劉統勳和劉墉是不是父子關係在歷史學界還沒有“定論”嗎?我問,哪些歷史學界沒有定論,這些反轉基因的水軍就會驕傲的挺起脖子,說,我啊。
總之,反轉基因的水軍是不會承認任何事實的。“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迷信科學”,“沒有定論”,就是他們反智的三大法寶。按照他們的邏輯,大清國從來就沒有建立過。
劉統勳和劉墉見了反轉基因的水軍,也會落荒而逃。不能和他們這些不正常的人囉嗦,惹不起還躲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