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顧名思義,是在長江上的山,是因山而文明遐邇。無論四季風光變化,都是圍繞山景而進行描寫的,山是主體,也是主題,所以要從山寫起。 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峽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寫水是按照水勢由漲到落的順序來安排的,先寫夏水襄陵,再寫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和懸泉瀑布,最後寫秋天山澗的水枯,先寫夏水的兇險、迅疾,可以突出三峽夏水最盛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透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淒涼。
三峽,顧名思義,是在長江上的山,是因山而文明遐邇。無論四季風光變化,都是圍繞山景而進行描寫的,山是主體,也是主題,所以要從山寫起。 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峽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寫水是按照水勢由漲到落的順序來安排的,先寫夏水襄陵,再寫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和懸泉瀑布,最後寫秋天山澗的水枯,先寫夏水的兇險、迅疾,可以突出三峽夏水最盛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透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