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大家都特別興奮,所以我們叫它“元宵節”。
為什麼元宵節非提燈籠不可呢?“燈”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照明。漢朝以後,佛教和道教借用燈作為“破除黑暗”的宣傳工具,後來流傳在民間,燈籠的製作就變得相當普遍了。
至於民間觀賞花燈,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這本書的說法,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每逢元宵節的夜晚,就在高山上,豎立高80尺的彩燈及100支樹燈,燦爛的燈火,直衝牛鬥,百里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壯觀。
關於燈籠的產生,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每年月圓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過,可是有一年的元宵節,天空竟然被一團烏雲遮住,人們看不到天神,心裡都很著急。
於是,大家紛紛點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尋天神。天神沒有找著,反而把元宵節拿火把的習俗傳下來了,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正史的記載,元宵節提燈籠,都是象徵光明、喜悅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古代朝廷為了鼓勵人們在元宵節賞花燈,還想出贈送的方法,只要去御街賞花燈的人,都賞一杯“御酒”,作為紀念。賞花燈時,會有燈謎供人們猜,猜對有獎。
元宵節除了賞花燈的風俗外,還有騰龍舞獅、踩高蹺、唱戲、吃元宵等。
農曆春節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大家都特別興奮,所以我們叫它“元宵節”。
為什麼元宵節非提燈籠不可呢?“燈”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照明。漢朝以後,佛教和道教借用燈作為“破除黑暗”的宣傳工具,後來流傳在民間,燈籠的製作就變得相當普遍了。
至於民間觀賞花燈,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這本書的說法,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每逢元宵節的夜晚,就在高山上,豎立高80尺的彩燈及100支樹燈,燦爛的燈火,直衝牛鬥,百里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壯觀。
關於燈籠的產生,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每年月圓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過,可是有一年的元宵節,天空竟然被一團烏雲遮住,人們看不到天神,心裡都很著急。
於是,大家紛紛點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尋天神。天神沒有找著,反而把元宵節拿火把的習俗傳下來了,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正史的記載,元宵節提燈籠,都是象徵光明、喜悅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古代朝廷為了鼓勵人們在元宵節賞花燈,還想出贈送的方法,只要去御街賞花燈的人,都賞一杯“御酒”,作為紀念。賞花燈時,會有燈謎供人們猜,猜對有獎。
元宵節除了賞花燈的風俗外,還有騰龍舞獅、踩高蹺、唱戲、吃元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