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益小蝦
-
2 # 紅塵一醉
企業戰略的變化不會“硬”著陸,它會在全面投入進去新的戰略時,會找一群能力和素質可以、願意挑戰現狀和擁抱變化的人組成一支小分隊,這個分隊一般都是7-8個人,不會超10個人。讓他們在前方的迷霧中去“探路”——他們在努力尋找能為新企業戰略“軟”著陸的執行方法和計劃,在測試中總結要點和風險,並往高層所構想的方向奔去,但其不把執行的方法限死,想辦法克服執行中的困難,總結出所需要的關鍵條件和資源,並積累測試的資料和結果向高層彙報,這時高層會根據未來的戰略佈局和測試的真實反饋去做決策:我們要否要全身投入到新戰略變化中去嗎?這樣做需要多長時間、人力、金錢呢?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如果要成,會對企業得到什麼樣的幫助和好處?這些高層們都會經過激烈的討論後,拍版做決定的。
相信就會看見,但你相信這將在未來會發生嗎?很多人在面對企業變化的時候,往往是對高層管理者所描述的未來畫面表示難以置信,會認為他們是在畫大餅,實質你有沒有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你自己會相信嗎?
當你帶著對新想法和新事物的否定和抗拒時,實質你是在拒絕變化,尋求一切可確定性的東西:這樣你就能看得到你把確定性的東西做好後,能測算到自己可以拿到的薪水,規劃未來的生活品質,還能看到自己的職業之路——這一切都是如自己所想的,自然會喜歡上這一切。實質上,我們根本不敢相信的原因,是因為害怕不確定性——怕它帶來的變化讓你無所適從,甚至讓你的收入、職位下降,以致於你致力不讓這些變化這麼快到來,甚至掩耳盜鈴——只要我沉迷在以前的努力工作中,我就能得到自己預期的一切。
事物總是在變化的,未來也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你認為不確定性、變化才是常道,與其等待變化的到來,被動地去接受了改變,還不如主動出擊,在變化中積極應對,在變化中找到關鍵節點並將它做到極致,那麼就容易透過高效率的杆槓來撬動整個戰略變化,使其事倍功半。而在找到這個關鍵節點之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不確定性中不斷地大膽設想,小心驗證,執行上不斷地做嘗試,保持越挫越勇、平常心的心態去做事,自然找到通往未來的路,但前期你必須得相信這事能跑通才行,而不是質疑這描述是行不通的。
比預算和計劃更重要的是,要先要找到合適的人來做新戰略落地執行選擇合適的人來到你的團隊,意味著你有一個好的開始,那什麼樣的人屬於合適的人呢?
在過去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且關注新事物、願意主動擁抱改變的人
這些人在過去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並且有成功的經歷,但是他們不死守著過去的成功法則,更願意去挑戰現狀,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處理當下的問題,他們能借用以前的成功經驗,放在當下的新事物中去,如果在測試中有遇到不合適或不湊效的,就立馬用新的方法去做,直到預期的效果做出來了,這種是既能瞄準目標,又可以執行到位的員工。
他是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無所畏懼的“智多星”,更是一位有管理能力和影響力的領導者。
管理高層做的事只是定了方向,而需要一位睿智的中層管理者去把這件事辦成。他深諳激勵他人和透過他人拿結果之道,相信這事總有辦法解決和落地的,如果有必要,會站在一線,自己親自上陣,透過執行拿到結果,來向他的下屬證明是可行的,並給他們的工作開展給出相關的建議,幫助他們也拿到結果,然後在後期會慢慢地放手,讓具備能力的下屬去做,自己退在幕後想辦法怎樣把業務規模化做大營業額,怎樣培養更多能拿出公司預期結果的員工(包含招人和培訓人),以及考慮整個業務的瓶頸在哪裡,會對一些問題提前預防,使業務進入穩定的軌道,且把新業務推進增長期。
在團隊內進行資訊分享,大家討論新業務運營湊效邏輯框架有哪些?在我們分配各項工作下去後,大家獲得的資訊是不對稱的,而為了讓員工們高效地工作,我們有必要把自己得到的資訊都共享出來,讓大家知道全面、全域性的資訊是怎樣的,然後修正自己的執行動作,或者說是怎樣配合其它人,使得雙方的工作更高效,更容易出預期的結果,與此同時,還要集思廣益,針對擋在面前的一些難題,大家開誠佈公地討論,站在不同的思想和角度上,給出相關的解決辦法和建議,再由管理者拍版到底用哪個解決方案會更適合當下,沒有最佳的解決方案,只有更適合當下、更接地氣的方案,才會被採納。作為管理者,你要知道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辦法,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只有不斷地對現在的工作情況“修修補補”——持續最佳化,才能讓公司的新業務越跑越順。
另外,這個管理者也要對下屬們的工作進行反饋:他們做出來的效果怎樣?因為管理者關注的是整個大畫面,而員工只關注屬於他們的一小塊,這時你要對他們的各小塊工作效果給出工作上的反饋,可以是正向的(好的反饋),也可以是負向反饋(不好的反饋)。好則好在哪裡,用資料說話出來,並且讓各同事發表各自的看法:他做出來的結果、對你的協助和工作的支援有幫助嗎?如果沒有,你希望他們怎樣做呢?大家都拿出來討論,然後互相協調,共同向著目標繼續出發。
你不能靠人來堆業務,更應該要藉助資訊化系統和外部合作伙伴的力量上資訊化系統是必須的,它不僅能解決人手的問題(用5個人做10個人甚至更多的活),還能降低用人成本(系統維護成本相對來講會低),能保持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只要會正確輸入,就會有正確的輸出),還能積累一筆財富——這些資料會產生價值,就看你以什麼樣的商業模型去做資料分析和挖掘了,它可以作開新業務和新產品的依據,它也能解決工作範圍、工作職責和工作時效的問題,可以發現問題點卡在哪裡並加以調整和改進,也能促進資訊的傳遞和溝通,不會產生一些資訊誤導,這些都是基於資訊系統錄入正確、不會經常出錯的情況下產生的積極作用,當然系統維護的成本也會低於用人成本(拉長時間的維度來看是的,短期內可能用人成本會比系統成本更低)。
我們會對新業務跑順後,做價值鏈分析,看看哪個環節的投入和產出比更高,重點做好與跟進,哪些環節只是增加成本而不直接產出價值,我們就要考慮自動化或直接把這塊業務外包——從成本和效率上去做分析考慮,並且還考慮對接的問題,使得我們在保持合理的成本同時,能讓效率再擴大上去,這也是社會分工後的企業合作共贏方向——你不可能把全業鏈都得自己親自做,反而精力會分散,啥都沒做好,但可以把自己一些不重要、只產出成本的業務外包給第三方來做,透過他們的專業輸出,得到自己預期的結果。
當你的團隊轉型成功了,你就向高層和其它同級別的管理者分享你的經驗、工作心得、轉型歷程和做法給到其它團隊,讓他們看到這是可行的,可以仿效的,把你的轉型歷程、怎樣做和工作結果彙總一下,向高層管理做彙報,向同級別的管理者分享經驗,使他們也加入轉型中來,這時你可能會有新的任命——協助其它團隊轉型成功,或者給你更大的管理職責去做事。這是為什麼?
有的人先展露自己的才華,先創造吸引人的機會,再加上遠大的抱負,就會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一個人能做什麼和想做什麼之間的差距,只有透過學習來縮小,學習可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但一旦完成了學習並在實踐中得以運用,隨之培養出來的工作風格就會逐漸穩定下來,而得到的機會會比其它人多,從而能步步高昇。
回覆列表
以公司戰略規劃為指導,根據公司的業務特點,以自主團隊建設為中心,激發員工工作意願、提升員工能力,建設部門人才隊伍。
第一步:培肓士氣,激勵員工,以團隊合作為基礎,充分尊重、信任並授權,從而讓員工的發展和團隊的發展與公司的發展匹配。讓員工認同公司文化,忠誠於公司願景與使命,實現公司與員工的共同發展。
第二步:有效溝通,實時關注員工狀態,適時溝通。
第三步:團隊學習,建立團隊學習機制、深入學習公司業務核心流程和公司戰略相關知識、團隊內部經驗分享、外出參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