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玩的國學
-
2 # 能量加持
佛經需要修行來實證,修行的品位不同,也就是般若能量場的強弱不同,修煉佛經的章節也不同。 如果是初學佛法,從佛教的四大真諦入手,沒有什麼內容是難懂的,第一真諦苦,人生是痛苦的,第二真諦集,痛苦是由慾望產生的,第三真諦滅,痛苦是可以消除的,第四真諦道,消除痛苦的方法遵循八大正道。 如果四大真諦沒有修好,就去修煉心經 "無苦集滅道",肯定會越修越感覺佛經難懂。 心經描述修行狀態,而金剛經描述具體修煉功法,依據佛經,我們可以開發出各種修煉方法,淺說,這些方法可以修身養性,去除生理/心理煩惱。深說,破繭成蝶,化空塵世Phantom,抵達彼岸,極樂淨土。
-
3 # 無涯無涯亦無涯
佛經本身是翻譯的,翻譯的語言跟本地語言肯定是有差異,比如很多音譯的詞,從翻譯角度來說是翻譯找不到對應的詞,直譯音譯來說更加能保持原文語義的範圍性。我當時讀佛經的時候也是如此心情,一方面覺得佛經的內容很吸引人,很廣闊深遠,另一方面又覺得般若這個東西是中華文字裡沒有的,創出來的一個詞,三藐三菩提按字面也是不能理解的,倉頡創字裡沒有這樣的組合。所以可以這樣,一條路呢,不要執於文字,你就把它看做,這幾個符號對應了某種說不出來的隱約感的境界,這麼去讀,讀背後的那個感覺,佛經依然非常好。事實上佛經帶給人的也是啟示,摳文字本身也是錯誤的。說白了就是讀經增加感覺。其次,我個人的路呢,後來我去讀了道藏,發現很多其實講的是一個東西,但是道家的東西是本土的,他的語言就是一整套跟中華文化對應的,文字本身的韻感更強更貼近。然後到實修過程呢,我又發現道家的煉丹啥的我不感興趣,我就想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楞嚴經非常好。說不出來兩者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直到我遇到我的法緣,我才知道,本質來說,兩者探索的物件就是一個,宇宙的本質和規律。你也可以上問道之修網站看看,也許有啟發。
-
4 # 路人過來看看
佛經就如同中國的論語,老師以1250個學生為班底遊歷印度古大陸講學40多年,講學世界、生命的認知,很樸素,沒有神秘與迷信!後輩弟子記述分享給我們,很殊勝!榮幸!大德以高超學識與智慧給我們帶來寶庫,文字具有翻譯的真、雅等精髓要求,文字很直白,所謂難懂晦澀不是白話的原因,是境界與因緣的關係!不僅要悟,更要證!隨便的白話只會離真越來越遠,白話的翻譯沒有證道,就是虛名的魔障!佛祖給弟子講學時有特定的修持因素,存文學修養很難理解,解釋就更離題萬里,過分強調因素又會進入魔障,神經病不遠!可以看看南懷瑾老先生對佛經的講解!從修持的角度對心有很大參考作用!看佛經不懂不要緊,接觸即是機緣,生活經歷也是佛經呦!即透與不透!
-
5 # 一念了塵
提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沒有讀過佛經,佛經語言工整卻更接近白話文,並不晦澀,只是內容永無止境,引導眾生只至成佛。
-
6 # 願登九品蓮
佛教經典,是古代開悟證果的大德高僧翻譯的,姚秦、漢唐時期有很多譯經師。比如 大家熟悉的鳩摩羅什,唐朝玄裝法師等。翻譯經書,都向佛菩薩祈禱,讓佛加持自已,保證翻譯的經典無誤。 鳩摩羅什大師 翻譯完經典之後發願,如果我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那麼我死後舌頭不爛。結果大師往生後火化,舌頭果然沒化,用金屬敲打發出金石之聲。玄裝法師翻譯完般若經。感召的梅花六度開放。經書所用語言,就是當時的官方通用語言。漢唐時乃至清朝時,是讀書人都能看懂。
到了現在,我們都以普通話為準。文言文被邊緣化了,快成了考古文化了。
那麼經書為什麼不翻譯成白話文呢?不是不能,而是近現代精通經、律、論的得道高僧基本沒有。沒有開悟證果之人翻譯不了,如果翻譯錯誤,就會誤導眾生,就會背下大因果。
近現代的如虛雲,印光,弘一法師,南懷瑾等高僧和大德,都是開悟之人也不敢翻譯經文。只是敘述經文,述而不作。只作解釋,以保障佛經的真實性。
佛經不翻譯成白話文,還有就是保持 經書的莊嚴性。文言文,繁體字,裡面包含了古人的恭敬與智慧。學佛法是, 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希望大家能用心讀一讀佛經,不是現代的白話文所能比的。
-
7 # 光亮禪語
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阿彌陀佛的故事》(後又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再版)、北京中體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十集動畫片《阿彌陀佛的故事》、《人身的真相》、《造佛像的功德》、《地獄親歷記》,《白話阿育王傳》(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雜阿含經的故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中阿含經的故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長阿含經的故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增一阿含經的故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別譯雜阿含經的故事》(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悲華經的故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佛陀本生故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六度集經的故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賢愚經的故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問佛》(正在出版)、《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名句》(正在出版)、《佛陀人生教育》、《過去現在因果經的故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幸福人生的因和緣》(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禮讚地藏王菩薩》、千集動漫系列劇《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佛陀的一生》、國學動漫系列劇《二十四孝的故事》、《地藏王菩薩偈頌》
-
8 # 離塵清涼
大部分佛經譯文距今也算是古代時古文。不違原經文意,再翻譯為白話,恐有誤,最好是學好古文,自讀自解,自解自證。
-
9 # 猴子撈月3410
1.佛經從梵語翻譯成中國文言文相當於被人嚼過一次的甘蔗,再從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相當於又被嚼過一次的甘蔗,嚼過兩次的甘蔗還能有以前的味道嗎?這和讓別人傳話一個意思,傳話人說一模一樣的話,個人的語氣神情的表達,也會對原話產生一定影響。 如果古文功底不大好,先讀白話文,然後再讀文言文,多讀幾本書就能看懂文言文了。看佛經之前先把佛經一些基本名詞弄明白,像五蘊、十八界、三身、三乘之類的,瞭解有助於看懂佛經。
2.佛經晦澀是因為佛學根本思想超越相待性,“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它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語言表達是佛祖為渡眾生權宜之法。像《金剛經》有很多句子似是而非:第一菠蘿蜜,即非第一菠蘿蜜,是名第一菠蘿蜜。不這樣無以表達般若空性思想。 佛法是修行之法,不要試圖理解句子意思,越想越錯,當悟了時候自然就懂了。不懂的就多看書,勤修行。“道不屬於知,不屬於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地,由如太虛寬闊,豈可強是非耶”。 只有實修才能瞭解佛法。個人見解,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共同學習。
-
10 # 慧光
其實原文文字優美,適合閱讀,白話文可以找一些註解來看。
等你明白了佛經主要講的大道理再讀佛經就容易些了,那個時候你差不多能看懂了,但裡面的深奧的義理還得細品味。
比如我剛開始學的時候也是看不懂,苦集滅道看了下絲毫不明白講這有什麼用。那時候我看的是宇宙與人生這個小說。後來又看了馮馮居士的一些事蹟,又瞭解了宣化上人,萬佛城,虛雲法師,讀了楞嚴經,念大悲咒,背楞嚴咒,一點一點隨興趣來,不要有壓力。
等有一天,你再讀經,感覺就像是讀詩似的,朗朗上口,如果是現代文讓你讀誦,你會感覺非常囉嗦。就比如你把唐詩翻譯成現代文,你願意讀誦哪個?
讀經同樣講因緣,你如果真想學佛,這真不是大問題。網際網路上翻譯到處都有。
我以前讀文言文很累不想讀,但現在讀佛經很輕鬆。因為發心的原因,同樣,讀的時候義理也能瞭解個大概。
你可以嘗試背誦一些短的佛經,心經,金剛經,普門品等。
最重要的一點,時機到了,做事不會感覺累,否則就多努力。
我現在佛學知識很淺,但現在最喜歡讀的是楞嚴經。文字非常優美,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多讀讀這本經。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開啟了龐大的佛經翻譯的過程,自東漢到唐朝翻譯佛經達到了高潮。佛經語言晦澀,一方面是因為好多是音譯,所以我們感覺很晦澀難懂,另一方面,由於用的是古代漢語的形式,與我們現在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讀佛經,最好要有古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