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說說什麼叫“得救”。既然叫“得救”,就說明人們(至少被認為)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危難。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個危難是什麼?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人是被經濟利益決定的生物。講歷史的時候,老師會告訴你管仲的思想,倉廩實而知禮節,政治課告訴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暗示告訴我們:你是怎麼想的怎麼理解問題的,都和你的經濟水平和經濟地位有關。這就意味著一個人甚至對自己的思想都沒有自主權。
這種觀點來自啟蒙時代的理性精神。說到理性,我們立刻會想到數學,物理一類的自然科學。但是,實際上除了自然理性之外,還有實踐理性,實踐理性是指導人行為的。以前人們認為人先透過理性對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做出分析,然後理性透過個人的意志產生相應的行動。
所以人的行為是被外部規律決定的,經濟決定論就是這個思想的產物。人就像一架機器裡的零件,在理性大廈中做一顆安靜的螺絲釘。面對這樣一個理性王國,在面對利益之網時,人真的毫無自由只能認命嗎?
我認識的一個基督徒,三十多歲從教師轉行到程式設計師。他面臨的問題有三個。一個是年齡偏大,一般公司超過35歲且沒經驗的人不大容易要。另一個是轉行幅度偏大,兩個行業之間幾乎沒有交集。第三拖家帶口。當他成功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他特別有勇氣,原因是前面的那三個理由,作為一種理性的束縛力量,讓人們覺得這件事不可能成功。
在這裡理性就像是一個枷鎖,他把每個人都鎖死,你在什麼年齡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完全規定死。你不可能有自由,即使有那也是奢望。如果那人最終屈服於理性沒有轉行,那麼他只能沉浸在原有的模式中掙扎徘徊。正如很多人面臨的情況,“我受夠了,但是我不能離婚,我年齡太大”,“我都退休等死的人了,就不要折騰了”。。。。
在這樣一個理性支配的世界,一切變得沒有意義。人就像宇宙中的星球,所有的活動都是按照固定軌道執行。而拯救,救贖就是對這種束縛的解放。
耶穌曾經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讓你們的自由”。
這個“真理”指什麼呢?首先世界的本源不是理性的規律,而是自由的意志。當一個人三十多歲,跨行業從理性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你相信世界是由一個可以突破規律的自由意志控制的嗎?換句話說,你相信上帝可以突破你眼中牢不可破的規律嗎?耶穌口中能夠使人得自由,得救贖的真理,就是突破自然規律,突破理性規則,不受任何制約的上帝的意志。
而只有你相信上帝,你才真正敢於突破理性的束縛,否則即使你假裝相信,違心相信,在面對明顯的“理性規則”的時候,你本能的不敢邁出關鍵的一步。在這一點上,真信和假信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得救的重點在於相信。“聽到上帝的聲音”相比之下只是其次。相信並不是“知道”,很多人認為,“相信上帝”=“認為上帝存在”。但這個觀念是根本錯誤的,它甚至不符合中文的基本詞意。難道說“相信朋友”=“認為這個朋友是存在的”嗎?
“相信”(faith)的真實內涵是:不需要驗證就確信某人會兌現自己的承諾。“相信上帝”的意思是,他可以兌現自己的承諾,幫助你脫離束縛你的痛苦。
補充一:理性與命運。
說到理性就必須提到希臘。古希臘是理性的誕生地,最早人們只是對諸神的崇拜,但是多神論有一個問題,既然多神那麼所有的神都是相對而有限的,因此在諸神之上往往存在一個超越諸神的“神秘領域”,它甚至可以控制諸神。
在古希臘,這個“神秘領域”就表現為命運。命運的力量甚至超越諸神。一旦命運做了宣判,任憑你如何掙扎,如何反抗,最終命運的預言都會實現。就好比一個剛學幾何的小孩,聽聞三角形內角和永遠是180時,拼命的反抗這個定理,不斷的嘗試畫出一個反例,但最終依然徒勞無功。
正是因為對神秘的命運的好奇,古希臘人試圖把命運這種“必然性的力量”,用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理性就誕生了。可以說似乎理性從一開始就和命運聯絡起來。
補充二:理性與自由
自從盧梭開始,人們逐漸意識到,理性和自由的根本性矛盾。假如世界是被完全確定的物理規律決定的,換句話說,給定宇宙的一切規律和初始條件,我們理論上就能推匯出整個宇宙的結局。如果一切都是被決定的,那人怎麼可能有自由呢?
實際上自由多一分,理性就少一分,理性多一分,自由就少一分。蘇聯這樣的國家,其理論來自德國的大陸理性主義,你就可以看到整個國家被理性充斥,比如計劃經濟,比如更相信理性設計出來的社會制度。在那個國家裡,自由是一個極端的貶義詞。
反過來,西方強調自由的國家,他們的主流思想往往在解構理性,解構“真理”,至少是對他們進行限制。洛克用白板說證明了所有人的知識都是個體經驗,不能把握全域性。到了後現代,往往拒斥宏大敘事,反對理性霸權。
補充三:信仰與渡河
聖經在描述以色列人度過約旦河的時候,暗示了信仰與理性的巨大張力(不是過紅海的那次)。
據聖經描述,以色列人來到約旦河邊,上帝告訴他們:你們把腳踏入河水,我就為你們分開河水。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信仰與理性的張力非常明顯。從理性上看,洪水濤濤,人踏入其中恐怕凶多吉少。這個結論既符合理性又符合常識,如果要把腳踏入其中而又不死,你必須對你的常識和理性規律做一次否定,你必須對上帝擁有真實的絕對超越一切信任,超越理性及過往經驗。
這一點類似於正文中提到的“得救”,透過對“相信上帝”,否定理性規則的絕對統治,使得原本按部就班,不可更改的生活,產生一絲的變數,從而帶來希望。
我先說說什麼叫“得救”。既然叫“得救”,就說明人們(至少被認為)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危難。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個危難是什麼?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人是被經濟利益決定的生物。講歷史的時候,老師會告訴你管仲的思想,倉廩實而知禮節,政治課告訴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暗示告訴我們:你是怎麼想的怎麼理解問題的,都和你的經濟水平和經濟地位有關。這就意味著一個人甚至對自己的思想都沒有自主權。
這種觀點來自啟蒙時代的理性精神。說到理性,我們立刻會想到數學,物理一類的自然科學。但是,實際上除了自然理性之外,還有實踐理性,實踐理性是指導人行為的。以前人們認為人先透過理性對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做出分析,然後理性透過個人的意志產生相應的行動。
所以人的行為是被外部規律決定的,經濟決定論就是這個思想的產物。人就像一架機器裡的零件,在理性大廈中做一顆安靜的螺絲釘。面對這樣一個理性王國,在面對利益之網時,人真的毫無自由只能認命嗎?
我認識的一個基督徒,三十多歲從教師轉行到程式設計師。他面臨的問題有三個。一個是年齡偏大,一般公司超過35歲且沒經驗的人不大容易要。另一個是轉行幅度偏大,兩個行業之間幾乎沒有交集。第三拖家帶口。當他成功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他特別有勇氣,原因是前面的那三個理由,作為一種理性的束縛力量,讓人們覺得這件事不可能成功。
在這裡理性就像是一個枷鎖,他把每個人都鎖死,你在什麼年齡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完全規定死。你不可能有自由,即使有那也是奢望。如果那人最終屈服於理性沒有轉行,那麼他只能沉浸在原有的模式中掙扎徘徊。正如很多人面臨的情況,“我受夠了,但是我不能離婚,我年齡太大”,“我都退休等死的人了,就不要折騰了”。。。。
在這樣一個理性支配的世界,一切變得沒有意義。人就像宇宙中的星球,所有的活動都是按照固定軌道執行。而拯救,救贖就是對這種束縛的解放。
耶穌曾經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讓你們的自由”。
這個“真理”指什麼呢?首先世界的本源不是理性的規律,而是自由的意志。當一個人三十多歲,跨行業從理性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你相信世界是由一個可以突破規律的自由意志控制的嗎?換句話說,你相信上帝可以突破你眼中牢不可破的規律嗎?耶穌口中能夠使人得自由,得救贖的真理,就是突破自然規律,突破理性規則,不受任何制約的上帝的意志。
而只有你相信上帝,你才真正敢於突破理性的束縛,否則即使你假裝相信,違心相信,在面對明顯的“理性規則”的時候,你本能的不敢邁出關鍵的一步。在這一點上,真信和假信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得救的重點在於相信。“聽到上帝的聲音”相比之下只是其次。相信並不是“知道”,很多人認為,“相信上帝”=“認為上帝存在”。但這個觀念是根本錯誤的,它甚至不符合中文的基本詞意。難道說“相信朋友”=“認為這個朋友是存在的”嗎?
“相信”(faith)的真實內涵是:不需要驗證就確信某人會兌現自己的承諾。“相信上帝”的意思是,他可以兌現自己的承諾,幫助你脫離束縛你的痛苦。
補充一:理性與命運。
說到理性就必須提到希臘。古希臘是理性的誕生地,最早人們只是對諸神的崇拜,但是多神論有一個問題,既然多神那麼所有的神都是相對而有限的,因此在諸神之上往往存在一個超越諸神的“神秘領域”,它甚至可以控制諸神。
在古希臘,這個“神秘領域”就表現為命運。命運的力量甚至超越諸神。一旦命運做了宣判,任憑你如何掙扎,如何反抗,最終命運的預言都會實現。就好比一個剛學幾何的小孩,聽聞三角形內角和永遠是180時,拼命的反抗這個定理,不斷的嘗試畫出一個反例,但最終依然徒勞無功。
正是因為對神秘的命運的好奇,古希臘人試圖把命運這種“必然性的力量”,用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理性就誕生了。可以說似乎理性從一開始就和命運聯絡起來。
補充二:理性與自由
自從盧梭開始,人們逐漸意識到,理性和自由的根本性矛盾。假如世界是被完全確定的物理規律決定的,換句話說,給定宇宙的一切規律和初始條件,我們理論上就能推匯出整個宇宙的結局。如果一切都是被決定的,那人怎麼可能有自由呢?
實際上自由多一分,理性就少一分,理性多一分,自由就少一分。蘇聯這樣的國家,其理論來自德國的大陸理性主義,你就可以看到整個國家被理性充斥,比如計劃經濟,比如更相信理性設計出來的社會制度。在那個國家裡,自由是一個極端的貶義詞。
反過來,西方強調自由的國家,他們的主流思想往往在解構理性,解構“真理”,至少是對他們進行限制。洛克用白板說證明了所有人的知識都是個體經驗,不能把握全域性。到了後現代,往往拒斥宏大敘事,反對理性霸權。
補充三:信仰與渡河
聖經在描述以色列人度過約旦河的時候,暗示了信仰與理性的巨大張力(不是過紅海的那次)。
據聖經描述,以色列人來到約旦河邊,上帝告訴他們:你們把腳踏入河水,我就為你們分開河水。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信仰與理性的張力非常明顯。從理性上看,洪水濤濤,人踏入其中恐怕凶多吉少。這個結論既符合理性又符合常識,如果要把腳踏入其中而又不死,你必須對你的常識和理性規律做一次否定,你必須對上帝擁有真實的絕對超越一切信任,超越理性及過往經驗。
這一點類似於正文中提到的“得救”,透過對“相信上帝”,否定理性規則的絕對統治,使得原本按部就班,不可更改的生活,產生一絲的變數,從而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