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12801286615

    1.學習和審查圖紙

    檢查圖紙和資料是否齊全,核對平面尺寸和坑底標高,圖紙相互間有無錯誤和矛盾;掌握設計內容及各項技術要求,瞭解工程規模、結構形式、特點、工程量和質量要求;熟悉土層地質、水文勘察資料;審查地基處理和基礎設計;會審圖紙,搞清地下構築物、基礎平面與周圍地下設施管線的關係,圖紙相互間有無錯誤和衝突;研究好開挖程式,明確各專業工序間的配合關係、施工工期要求;並向參加施工人員層層進行技術交底。

    2.查勘施工現場

    摸清工程場地情況,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項資料,包括施工場地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河流、氣象、運輸道路、鄰近建築物、地下基礎、管線、電纜坑基、防空洞、地面上施工範圍內的障礙物和堆積物狀況,供水、供電、通訊情況,防洪排水系統等等,以便為施工規劃和準備提供可靠的資料和資料。

    3.編制施工方案

    研究制定現場場地整平、基坑開挖施工方案;繪製施工總平面佈置圖和基坑土方開挖圖,確定開挖路線、順序、範圍、底板標高、邊坡坡度、排水溝、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去的土方堆放地點;提出需用施工機具、勞力、推廣新技術計劃。

    4.平整施工場地

    按設計或施工要求範圍和標高平整場地,將土方棄到規定棄土區;凡在施工區域內,影響工程質量的軟弱土層、淤泥、腐殖土、大卵石、孤石、垃圾、樹根、草皮以及不宜作填土和回填土料的稻田溼土,應分別情況採取全部挖除或設排水溝疏幹、拋填塊石、砂礫等方法進行妥善處理,以免影響地基承載力。

    5.清除現場障礙物

    將施工區域內所有障礙物,如高壓電線、電杆、塔架、地上和地下管道、電纜、墳墓、樹木、溝渠以及舊有房屋、基礎等進行拆除或進行搬遷、改建、改線;對附近原有建築物、電杆、塔架等採取有效地防護加固措施,可利用的建築物應充分利用。

    6.進行地下墓探

    在黃土地區或有古墓地區,應在工程基礎部位,按設計要求位置,用洛陽鏟進行鏟探,發現墓穴、土洞、地道(地窖)、廢井等,應對地基進行區域性處理,方法見後。

    7.作好排水降水設施

    在施工區域內設定臨時性或永久性排水溝,將地面水排走或排到低窪處,再設水泵排走;或疏通原有排水洩洪系統;排水溝縱向坡度一般不小於2‰,使場地不積水;山坡地區,在離邊坡上沿5~6m處,設定截水溝、排洪溝,阻止坡頂雨水流入開挖基坑區域內,或在需要的地段修築擋水堤壩阻水。地下水位高的基坑,在開挖前一週將水位降低到要求的深度。

    8.設定測量控制網

    根據給定的國家永久性控制座標和水準點,按建築物總平面要求,引測到現場。在工程施工區域設定測量控制網,包括控制基線、軸線和水平基準點;做好軸線控制的測量和校核。控制網要避開建築物、構築物、土方機械操作及運輸線路,並有保護標誌;場地整平應設10m×10m或20m×20m方格網,在各方格點上做控制樁,並測出各標樁處的自然地形、標高,作為計算挖、填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據。對建築物應做定位軸線的控制測量和校核;進行土方工程的測量定位放線,設定龍門板、放出基坑(槽)挖土灰線、上部邊線和底部邊線和水準標誌。龍門板樁一般應離開坑緣1.5~2.0m,以利儲存,灰線、標高、軸線應進行復核無誤後,方可進行場地整平和基坑開挖。

    9.修建臨時設施及道路

    根據土方和基礎工程規模、工期長短、施工力量安排等修建簡易的臨時性生產和生活設施(如工具庫、材料庫、油庫、機具庫、修理棚、休息棚、茶爐棚等),同時敷設現場供水、供電、供壓縮空氣(爆破石方用)管線路,並進行試水、試電、試氣。

    修築施工場地內機械執行的道路,主要臨時運輸道路宜結合永久性道路的佈置修築。行車路面按雙車道,寬度不應小於7m,最大縱向坡應不大於6%,最小轉彎半徑不小於15m;路基底層可鋪砌20~30cm厚的塊石或卵(礫)石層作簡易泥結石路面,儘量使一線多用,重車下坡行駛。道路的坡度、轉彎半徑應符合安全要求,兩側作排水溝。道路透過溝渠應設涵洞,道路與鐵路、電訊線路、電纜線路以及各種管線相交處,應按有關安全技術規定設定平交道和標誌。

    10.準備機具、物資及人員

    作好裝置調配,對進場挖土、運輸車輛及各種輔助裝置進行維修檢查,試運轉,並運至使用地點就位;準備好施工用料及工程用料,按施工平面圖要求堆放。

    組織並配備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組織安排好作業班次;制定較完善的技術崗位責任制和技術、質量、安全、管理網路;建立技術責任制和質量保證體系;對擬採用的土方工程新機具、新工藝、新技術,組織力量進行研製和試驗。

  • 2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1.查明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氣候及其它自然條件。

    2.查閱地質勘察報告,瞭解施工現場成樁深度範圍內土層的分佈情況、形成年代以及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效能指標。

    3.瞭解施工現場地下水的水位、水質及其變化情況。

    4.瞭解施工現場區域內人為和自然地質現象,地震、溶岩、礦巖、古塘、暗濱以及地下構築物、障礙物等。

    5.瞭解鄰近建築物的位置、距離、結構性質、現狀以及目前使用情況。

    6.瞭解沉樁區域附近地下管線(煤氣管、上水管、下水管、電纜線等)的分佈及距離、埋置深度、使用年限、管徑大小、結構情況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遊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