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eTKq
-
2 # 祿穎濤醫生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人都有足跟痛的毛病,到醫院去檢查,經常被檢查出有跟骨刺,醫院會認為是跟骨刺引起的疼痛。其實,這種疼痛和骨刺沒有關係,骨刺只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退化。能夠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幾方面,
一、小腿後面的肌肉損傷,比目魚肌的損傷,會引起跟腱的疼痛,跟底的疼痛。
二、足方肌的損傷。 足方肌損傷以後,會引起足底的疼痛。三、髕下脂肪墊的損傷。髕下脂肪墊損傷後會引起跟骨底部的疼痛。
四、內外側踝關節的後下方軟組織損傷。 也會引起足跟的疼痛。
-
3 # 劉醫生談骨論筋
足跟痛
足跟痛就是跟骨、關節、筋膜、滑囊的慢性無菌性炎症,導致腳後跟的疼痛。從外邊來看,沒有明顯的紅腫熱,只有疼痛。特別是休息後剛下地活動時疼痛明顯,活動一會反而減輕。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介紹幾個比較多見的。
1.足底筋膜炎。它的疼痛部位是足跟底部前面一點或者是腳心。當翹腳趾頭時疼痛明顯,呈脹裂感。
2.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它的疼痛部位是足跟底部偏內側。疼痛腫脹,有明顯壓痛。
3.跟骨骨刺。疼痛和骨刺的大小沒有關係,主要是它引起區域性的炎症而導致的疼痛。
還有很多比如跟腱炎、扁平足、滑囊炎等。
怎麼治療一、基礎治療。
1.休息,減少對於足跟的刺激和磨損,減輕炎症,從而減輕症狀。
2.選擇合適的鞋子和鞋墊。一定要柔軟,減輕對於足跟的刺激。
3.區域性熱敷、烤燈、艾灸等理療方式,促進血液迴圈,減輕炎症。
二、藥物治療。
1.外用扶他林。可以直接區域性給藥,部位準確,滲透效果好。
2.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比如布洛芬、雙錄芬酸鈉等。
3.封閉針治療。針對痛點直接用藥,見效快。
三、手術治療。
目前就是跟骨骨刺較大並明顯引起疼痛的,可以微創手術處理。
四、日常預防。
1.加強足底鍛鍊。比如拉伸足部的肌腱(跟腱、足底筋膜等),踩網球,腳趾抓毛巾、用毛巾將腳掌向身體牽拉。
2.適當的減輕體重。依此來減少對於足跟的摩擦和壓迫。
3.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掌握好度,並且要做好熱身和拉伸運動。
4.養成洗熱水腳的習慣,不但能減輕發病率,還能促進血液迴圈,有利於睡眠。
腳後跟疼痛不是什麼大病,治療起來也相對的簡單,效果明確。所以大家不要過分擔心,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4 # 骨科醫生老牛
足跟痛是怎麼引起的?
足跟痛,醫學術語叫跟痛症,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足踝部疼痛的一類疾病,發病年齡段為40-60歲,運動員和肥胖者更容易發病,男性患者發病率約是女性的2倍,可一側或兩側同時發病。發病原因主要有:跟骨脂肪墊病變、足底蹠筋膜炎、跟骨滑膜或滑囊炎、跟骨高壓症、周圍神經卡壓等。
跟痛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1.保守治療
(1)牽拉鍛鍊:分為蹠腱膜和跟腱牽拉,每天堅持反覆的牽拉蹠腱膜和跟腱,可有效減輕蹠腱膜炎引起的疼痛,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不用額外花費,經濟實用。
(2)使用鞋墊:對於扁平足患者,可使用稍硬的支撐性鞋墊,而高弓足呢,最好使用半硬適應性鞋墊。同時也有研究表明,鞋墊對於跟痛症療效是暫時的,遠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3)夜間夾板:對於疼痛比較嚴重的患者,也可以採取夜間夾板固定踝關節,背伸5-10°,療程1-3個月,療效確切,但患者往往難以堅持治療。
(4)體外衝擊波:體外震波刺激肌腱和骨面交界處組織的新陳代謝,有助於炎症消退,緩解疼痛,是不可多得的無創治療方法之一。
(5)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由於跟痛症多是肌腱等組織的無菌性炎症,此類藥物對症治療效果明顯,但對於消化性潰瘍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
2.手術治療
跟痛症絕大多數經過系統保守治療會治癒,對於病史超過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療失敗的患者,可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以引起足跟痛的原因來決定,包括軟組織鬆解,力線糾正、神經鬆解、跟骨減壓等等。低溫等離子刀射頻消融術是治療慢性蹠腱膜炎的一種微創新技術,有條件的醫院已開展。
跟痛症階梯式治療根據患者的治療反應,跟痛症治療應遵循階梯式的治療方案:①積極控制引起跟痛症的誘發因素,給予非甾體抗炎藥,對患有跟腱炎患者推薦給予跟腱牽拉功能鍛鍊和矯形器治療。②如上述療效不理想時,可區域性注射糖皮質激素。③經上述治療後,仍不能減輕疼痛和改善足活動功能,可考慮體外震波治療或手術治療。 -
5 # 疼痛診療劉醫生
跟痛症是指跟骨結節極其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引起的無菌性炎症,刺激了周圍神經末梢,而引發疼痛的一種疾病。
跟痛症分很多種原因引起,比如跟骨骨刺,跟底脂肪墊炎,蹠筋膜炎。
跟痛症發病原因主要就是退行性變加強勞損引起。和穿的鞋不合腳,或者長期站立行走,肥胖等有密切關係。
跟痛症主要症狀就是早上起床後起步疼痛,不敢下地走路,但行走過後疼痛逐漸減輕。區域性有壓痛,壓痛部位可以在足跟,也可以在足心,也可以在跟腱部位。
跟痛症治療:
急性期肯定是休息,減少負重,避免劇烈運動,嚴重者臥床休息。
目前最流行的是區域性痛點注射療法,就是區域性注射一些局麻藥和糖皮質激素。
也可以採取一些物理療法,按摩推拿刺激,超短波,紅外線照射等。
藥物治療,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止痛。
小針刀治療,可以用小針刀在痛點部位減壓,切割鬆解。
-
6 # 張醫生科普
足跟痛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鞋子過於薄、運動量過大導致足跟負重過大等,會導致足跟出現生理性疼痛。足跟痛反覆發作或持續較長時間時,多半為病理性的,被稱為“跟痛症”。
足跟疼痛多采取綜合性的治療手法,一般包括藥物或手術治療、理療、足部復健、和生活方式干預等。
1、生活方式干預
減肥、穿柔軟舒適的鞋子(例如有足墊的運動鞋等)、儘量不穿平底薄底的硬鞋、女性少穿高跟鞋等。可以減輕足跟部的負擔。
2、藥物或手術治療
在症狀嚴重或病情的急性發作期,可服用具有抗炎鎮痛效果的非甾體抗炎藥,做藥物封閉或手術治療等。
3、理療、復健
透過針灸、按摩等理療方式可以起到迅速緩解症狀的作用。當症狀消失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復健,常見的復健方式有空蹬車,踮腳等。
先天性足夠異常如高足弓、扁平足等由於腳部受力改變,會導致患跟痛症的機率增加。另外,負重、肥胖、懷孕等也會導致腳跟痛。
-
7 # 矯形鞋墊
足跟痛(也叫腳跟疼)是指一側或兩側腳跟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
常見成因:骨刺、蹠腱膜炎、足跟脂肪墊變薄等。
臨床表現及治療
(一)骨刺:老年患者居多,當足跟痛時,X光片可見跟骨結節處有骨刺形成。
臨床表現:主要是足根壓痛,行走時腳跟不敢用力,伴針刺樣疼痛感,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通常會有所緩解。
(二)蹠腱膜炎:足跟痛90%是由蹠腱膜炎引起的。蹠腱膜炎是足底筋膜連線腳跟的部分反覆損傷導致的細微撕裂,引發無菌性炎症。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的工作者,疼痛是因為蹠腱膜纖維反覆斷裂及修復。
臨床表現:晚上起夜、早晨起床最疼,久坐起身也疼。
(三)跟墊痛:跟墊痛是因為足跟脂肪墊變薄引起的,患者多為老年人。年輕時,跟墊較厚,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變薄,彈力下降,跟骨在幾乎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易引起足跟痛。
臨床表現:骨頭有觸地的感覺,沒有緩衝,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
-
8 # 呼吸健身法
足部有眾多機體反射區,還有人體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都從足部透過,也是人體微迴圈部位,如何保持經絡通暢,腿部有力就很重要了。
蹲一蹲,利全身
"蹲"能減少脂肪堆積,對大腿、小腿、腰腹等肌群都有鍛鍊作用,能增強人體的靈活性和對稱性,正確的蹲姿對健康有很多促進作用。
減少久坐傷害
久坐後做下蹲動作可活動關節、放鬆肌肉、提高平衡能力,從而減少久坐對身體的傷害。
潤滑關節
蹲姿透過下肢有規律的摺疊,對關節周圍組織是一種很好的伸展鍛鍊,對膝關節和髖關節尤其適用。對足部供血作用明顯。
促進氣血執行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下肢和足部是人體的精氣之根、氣血之庫。
透過鍛鍊,我們的下肢越有勁,心臟就會越有勁。下肢血液迴圈好,才能推動肢體遠端的血液迴流到心臟,使全身氣血執行暢通,而不會瘀滯在下肢。下肢血脈通暢,筋脈得到濡養,故有"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之說。從而微迴圈得以流通。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踮腳跟健身方法——
敦踵,踮腳跟,顛腳跟為什麼能夠補腎壯陽呢?因為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而顛腳跟實際上是刺激了腎經穴位。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行於足心湧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終屬腎絡膀胱。男人過了30歲,腎氣變得虛弱,腎陽也不再充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腫等症狀,顛腳跟就可以補助腎氣,以促進腎氣的通陽氣化作用。如果你堅持敦踵三月以上,你會發現,腳真是男人的寶貝,在顛腳跟的同時,再踮一踮腳尖,踮腳尖時要稍微高一些,(方法是:雙足併攏著地,用力踮起腳跟,然後放鬆)。這樣不僅可以補助腎氣,還可以益腎壯陽,明顯改善男人的性功能。
如果能在一天內做上五六次這樣的踮腳尖運動,常年堅持便能達到很好的益腎作用。
-
9 # 韡寶
跟痛症是由勞損和退變所致的以足跟部周圍長期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組綜合徵,也稱為足底蹠筋膜炎;跟骨骨膜炎。常見病因有足跟內高壓;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蹠筋膜炎;跟骨骨刺;小神經根卡壓等。
治療方法:
1.一般性治療(休息,藥物治療—外用塗劑,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必須行走時可選用適宜的鞋墊)
2.物理治療:區域性熱敷,高頻電療,鐳射及超聲波治療,還可採用溫水浸浴或按摩療法
3.體外衝擊波療法
4.區域性注射(上述治療無效的病人可用封閉法治療)
5.手法治療
6.跟腱牽張訓練
7.足矯形墊
8.手術治療(經久不愈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
10 # 儉德醫家
【足跟痛中醫辨治經驗分享】
看中醫是足跟痛患者的經常選擇,風溼骨科門診就診者不少。這些患者都具有足跟痛症狀較重,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多次治療效果不明顯;反覆發作,日漸加重等特點。
對於具有上述臨床特點的就診患者,中醫藥治療選方擇藥的法則是補腎壯骨、活血止痛。湯藥處方用止痛健骨方(川牛膝、狗脊、鱉甲、續斷、白芥子、丹參、當歸、玄胡、川芎、安痛藤、伸筋草、陳皮、甘草)對症加減。如腿膝痠軟加黃芪、女貞子,疼痛明顯加乳香、沒藥,痛久不愈加蜈蚣、全蠍等。
中成藥可選藤黃健骨丸(片),疼痛明顯可短時間加服骨筋丸(片)。湯藥見效較快,成藥較緩。
湯藥或中成藥治療,疼痛緩解後須繼續用藥2周左右,鞏固療效。
【提請注意】①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和疾病很多。急性、病程短,多由行走活動過度引起,一般注意休息就會好;有外傷史,多屬區域性軟組織損傷,用幾天外搽活血消腫中藥,7~10天腫痛一般會緩解。腫痛較重者要去醫院排除有否骨折;疼痛反覆發作,屢治不減,甚至逐漸加重,建議去醫院診治。②上述方法主要用於中老年人退行性骨關節病(俗稱骨質增生或骨刺)、骨質疏鬆引起的足跟痛,或不明原因足跟痛的對症治療。
回覆列表
可按照不同年齡來區別足跟痛的原因
多發於青少年的跟骨骨突炎
處於發育階段的人,在骨骼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的位置在跟腱下方處(腳跟後側),當這部位受到摺疊時會加重疼痛感,比如:跑步、足尖站立等。在骨骺癒合後疼痛感會自然消失。
多發於成年女性的跟骨後滑囊炎
這種情況一般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會刺激關節滑囊加快滑液分泌,使囊內充滿滑液,會有區域性腫脹,併產生疼痛感。
多發於年輕至中年人的蹠筋膜炎
由長期的站立或長期的行走引起的,是長期積累的慢性外傷症狀,主要是足底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引起的疼痛感。蹠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是可以自然治癒。可以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從而減輕疼痛症狀。
多發於中老年人的足跟骨刺
這是骨跟退化後導致的骨質增生,也稱“足跟骨刺”,當這種情況下有負重過大或跑步等行為,會引起足跟充血和發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刺激神經,產生刺痛感。
以上是不同階段會引起足跟痛的原因,足跟部位也是很重要的關節部位,雖然很多關節炎症沒辦法改善,但在還沒有出現問題時,應該透過按摩和健力多氨糖軟骨素的營養補充來避免關節受到傷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