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認為孝敬老人不要“走形式”,要拿出誠意來,實在些。孝敬不是做給別人看,更不是應付,而是要實實在在的去做一些實際的事,讓你要孝敬的人確實得到實惠;個人認為,花錢給老人買點吃的喝的用的勝過一盆洗腳水!
9
回覆列表
  • 1 # 我愛生活老頭子

    孝敬老人要從心底裡孝敬。端一盆洗腳水,端一碗飯,換一件新衣服,只是孝心一種形式,一個過場。更重要地要從心眼裡孝。

  • 2 # 閩藉寫作

    隨著兒媳婦進門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就越接近自己往婆婆的身份靠近,而自己公婆的人也已經進入古稀之年的人了,多少有些不便,如果當兒媳婦的人多少能為自己的公婆做些有利的事也是應該的,畢竟是自己的公婆,老人已步入老年狀態,兒媳婦這樣做也是應該的。也是當兒媳婦的一片孝心。人們要孝敬老人,就不再意端一盆洗腳水給老人洗個腳那麼的簡單,因為老人一旦步入老年狀態,要照顧的地方還很多,有多方面的不便在裡頭,人們只要去仔細的觀察一下就知道其中要照顧的原因所在,一代人照顧一代人是應該的事,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會當婆婆,婆婆有婆婆的人來接班,才能對的起自己的婆婆,自己身份一旦改變為婆婆的身份,就要下一代當兒媳婦的人來照顧上一代當婆婆的人了。

  • 3 # 墨菊九朵

    孝敬老人照顧老人,應該體現在一些生活細節上,端飯端水吃藥洗澡洗腳散步,有時候老人真的不能完成自已洗澡洗腳的事情了。

  • 4 # 庸人L

    給老人洗腳洗澡洗衣服是經常的不是一次兩次走走形式,而且給老人洗腳洗澡洗衣服的時候會感到心裡很舒服。不是咬著牙,捏著鼻子。是根本覺不出老人的異味兒。還有每個老人都有不同的性情和愛好,要順從老人的性情說話使老人心裡高興。古人講的盡孝當中的色難,就是永遠保持微笑的面孔對待老人。弟子規曰,出必告,反必面。下班及時回家,免得老人惦記。兄弟姐妹和和睦睦,不使老人擔心。等等,等等。各自根據自己的經濟,和各種情況。孝敬老人不是偉大的,了不起的。付出的,是自然的,順天地之意。這樣一代一代往下傳。家族昌盛不衰。

  • 5 # 遛狗曬太陽安

    說起這個話題,真的有很多感慨。

    父親去世的很突然,到今天想起來還覺得難受和愧疚。

    那時候忙,加之父親要強,不要兒女伺候,所以一直是母親照料父親。直到父親去世,也沒有給他喂口飯,洗次腳

    現在剩下母親一人,我決定一定要好好對母親。

    我現在幾天就回趟家。母親要吃什麼買點。到什麼季節,要換什麼衣服。有什麼活,幫著乾乾。商量一些家務事,說說話,逗逗笑。網上的新鮮事說給她聽。來了興致,給老太太錄個影片,放給她看看,老太太笑著說“這就是我啊?”

    所以,我覺得孝敬老人,不單單是一盆洗腳水。老人需要物質的,但是物質也要看我們的經濟實力。老人更需要精神上的,需要我們的陪伴。

    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天長日久,要我們有一顆孝敬老人的心

  • 6 # 千重雪wy

    孝敬老人的方法多種多種,雖說端盆洗腳水過於形式,但有時候走走形式,其實是非常必要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孝敬父母多表現在給他們金錢表示孝心,給他們物質以示關心。當然金錢和物質,是孝敬老人的好方法。但有時一句暖心的話,一個親切的表情,甚至是一個耐心的解釋。在父母看來可能比那些貴重禮物還要好。

    現在父母多數是幫子女帶孩子,有的父母真的是付出很多。但有的年輕人心安理得認為,是父母該做的。老人做牛做馬住勞任怨,有時還要看年輕人心臉色。我有個朋友為了幫兒子,長期和老伴分居。住在兒子家帶孫子不說,家裡的柴米油鹽、水電煤氣全部負責,買菜做飯洗曬打掃全部包乾。有一次老姐妹邀約出去遊玩,來去車程5.6天而已。我這個朋友和兒子說想出去玩玩,兒子一臉的不高興說不行。朋友想兒媳也沒上班,就幾天怎麼就不行呢?心裡煩說了句氣話“你只當我死了撒”,誰成想兒子還狠些,馬上大聲吼道“你去死撒”…

    所以說孝敬老人,除了買禮物外,還應該更多的關心他們。都說陪伴是最長期的愛,那怕再忙打一通電話,那怕再累和父人母說說話。他們可能沒什麼事,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 7 # 愛吃咖哩的青蛙

    孝敬老人(主要指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和“陪伴”。

    傾聽:

    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無論你的“官”有多大,無論你的“錢”有多富有。父母總會習慣性地向我們提出一些個人建議;這些建議沒有“錯與對”,沒有合理與不合理”,作為子女,我們只需要傾聽,完全沒必要去“爭論”,甚至“反駁”。因為他們所站的角度是“父親和母親”;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敷衍幾句,而是“假裝”聽取,這樣的做法是讓父母有一種“成就感”或者說面對兒女的“存在感”,因為他們老了,他們需要這樣的“尊重”;所謂“老小孩兒”,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不妨把父母當作“孩子”一樣對待。當然了,對於父母提出的合理正確的建議,我們為什麼不採納呢?

    陪伴:

    父母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漸滄桑,社交來往畢竟不會像年輕時那麼廣泛。日常活動也會逐漸相對固定;但是他們也想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對於外界的“新鮮事物”,第一時間自然是想要透過自己的子女有所瞭解。這就需要我們保持一定的陪伴,多跟他們“嘮一嘮”;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是永遠都“操”不完的。自然希望我們能時不時與他們“分享”一下自己的近況,僅僅電話溝通似是不能聊的很透徹。這也就需要我們“騰出”時間來,一邊陪父母散散步,一邊聊一聊近期的生活工作;父母並不是想“干涉”什麼,只是單純的想要“知曉”。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安全感”。並且這樣他們還會有一種像我們小時候每天都會回家一樣說說笑笑的感覺。

    時間真的很“殘酷”,它帶走了太多那些父母想要“留住”的關於子女的點點滴滴。他們渴望可以“永遠”和子女相伴而行,自然更加珍惜剩下的有限時光。作為子女,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當然是一片孝心,而真正的孝心應該是要“懂得”父母的心。

  • 8 # 預見美好

    孝敬老人,是孝順,是孝心。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孝不只是表現在事親的行為上,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孝心,孝要做到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在封建社會,孝是衡量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我認為在當今社會,孝同樣也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一個沒有孝心的人一定沒有真心朋友。

    說起孝,我覺得爸爸就是我們的榜樣,爸爸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去世了,姑姑那個時候11歲,爸爸才8歲,而在爸爸29歲的時候爺爺也去世了,當爸爸說起這些事的時候,我覺得爸爸真的很可憐,才那麼小的時候就沒有了媽媽,之後又失去了爸爸。當爸爸和媽媽結婚後,姥姥對爸爸非常好,爸爸對姥姥更是孝順,每次家裡做什麼好吃的,爸爸總是讓我們先給姥姥送去。若是早上做了餃子或者蒸了包子,爸爸也會把我們叫起來,趕緊趁熱給姥姥送去,而我們是不能吃完了再去送的,因為爸爸說,你們先吃了,餃子就會涼的,姥姥就吃不著熱的了。所以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下雪,我去給姥姥送餃子,那個時候也就是十多歲,早上起的早,路上的雪還沒人清理,我便踩著一行腳印兒給姥姥送餃子去了,爸爸說,去跟姥姥一起吃,要不一會就涼了,到姥姥家的時候我的棉鞋都溼了。

    那個時候,無論爸爸讓我們哪一個孩子去給姥姥送東西,我們都覺得是很自然的事,從沒有任何想法,現在我覺得爸爸真是太孝順了,因為爸爸是女婿呀,我覺得爸爸做的比兒子都好。而姥姥老了的時侯,病了都是媽媽去護理,媽媽給姥姥洗臉洗頭洗腳洗澡,洗衣餵飯,端屎端尿,媽媽從來不說苦累。爸爸媽媽對姥姥的孝心,都是發自內心,由內而外的,沒有一丁丁點的形式。

    爸媽從來沒在語言上告訴我們要如何孝順,但是他們已經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次做飯,一次洗腳,孝順是貫穿一生,要用心去完成的。後來媽媽病了,腦血栓不能自理,我們姐妹幾個便輪流護理,即便工作再忙,我們都親自做。我們認為別人待侯的再好也不如自己孩子貼心,因為我們會從她的每一個動作,表情,眼神知道她想幹什麼,想要什麼,別人不會懂,也不會有那麼好的耐心,因為腦血栓的病人情緒不穩定,有時會鬧,晚上不好好睡覺,晚上陪媽媽睡覺,要拉著媽媽的手,象哄小孩一樣,拍著她入睡。媽媽吃飯的時候要人喂,不吃藥要哄著吃,會經常莫明其妙地發脾氣,現在回想起來,兒女對父母做的再好都遠不及父母對子女的好,父母為子女一生無私付出,不求回報,父母恩,一輩子都報答不盡!

    所以,當老人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竭盡所能,因為這是老人給我們的機會,讓我們不留遺憾的機會,因為這樣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 9 # 阿強38858

    孝敬老人的內容很廣。沒錯,應是出自內心的,心甘情願的,天經地義的。老人活著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百年後做小輩的心裡就不忘內疚,只有懷念。

  • 10 # 山鷹文學社

    孝敬不用洗腳,能做到如下這些的就是孝子:老人嘮叨別煩。老人不懂別閒。老人習慣別改。老人病了要管。粗茶淡飯就好,保證老人吃飽。住房大小都行,一定注意保暖。衣服不要高檔,確保乾淨純棉。老人幹活別攔,只要老人喜歡。有空就陪聊聊,說說家長裡短。生日不要大擺,熱鬧熱鬧算完。有事打個電話,隨便幾句問安。孝敬不要表面,實實在在周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遴選公文寫作經驗交流,公文格式為何必須嚴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