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南德王問道

    漢朝時候的于闐人和突厥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從唐朝前後開始,于闐已經不可避免的與突厥產生了聯絡。由於突厥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血緣群體符號,所以有突厥影響的人口是很自然的事情。

    于闐這個國家起源於印歐人中的伊朗系人群。從漢朝之前開始,當地就有大量受到斯基泰文化影響的塞人定居,並在之後不斷受到了印度、波斯和希臘文化的影響。這個時候,突厥族群的歷史還沒開始,自然談不上什麼影響。

    從漢朝開始,于闐當地也逐步有了來自內地的人口定居和殖民。因為于闐當地的自然環境不錯,適合農業和畜牧業發展,所以是任何勢力和文化進入西域後的主要落腳點之一。當地人也在東漢時期,正式開始播種水稻並養蠶織絲。傳統的貿易也一直髮展下去。但在文化、語言和宗教信仰上,還是以伊朗係為主。

    也是在東漢時期,受到貴霜帝國的影響,佛教開始大面積進入西域。于闐作為西域的門戶,也就成為了佛教向東傳播的主要基地。于闐當地自然更是成為了佛教的一箇中心,與原版的伊朗系拜火教分庭抗爭。當地人在佛像與佛教藝術方面的造詣,一直持續到唐朝,都在不斷影響內地。

    但隨著突厥勢力在公元6世紀後的崛起,于闐的周圍地區有不少已經被突厥所影響。後來西突厥汗國時,于闐周圍的阿富汗山區、北疆綠洲城邦和草原地帶,都是突厥人的屬地。就是于闐本身,也成為了突厥汗國的地方附屬勢力之一。所以,在唐朝建立之前,于闐在實際上已經同突厥發生了密切的聯絡。

    當然,隨著唐朝擊敗突厥並掌管西域,突厥對於闐當地的影響就看上去暫時消退了。但在唐朝後期,突厥化的回鶻部落開始在西域佔據重要地位,于闐又與他們發生了密切的連續。而部分回鶻人西遷後,又誕生了著名的喀喇汗國,同留在西域本地的回鶻勢力發生衝突。他們開始改宗伊斯蘭教,並因此同西域土生勢力有著巨大的敵對性。

    晚期的于闐王國,在唐朝崩潰後便成為了西域土生勢力中最大的一個。透過對吐蕃帝國勢力的驅逐和對抗喀喇汗國東侵的戰爭,于闐逐步向外擴張到了歷史最大狀態。一些原本就已經被突厥影響的部落和小城,紛紛成為于闐的地盤。這反過來也讓于闐不可能避免突厥的影響。

    一直到北宋建立後,于闐人還對開封的朝廷進行過朝貢。他們透過與回鶻人、吐蕃人和西域歸義軍勢力的聯盟,幾次挫敗了兩頭開戰的喀喇汗國。

    但當喀喇汗國擊敗波斯化的薩曼王朝後,便足以調集河中的部隊來反攻西域。于闐最後便在大規模攻勢面前,徹底滅亡。從此開始了伊斯蘭化與突厥化的雙重程序。

  • 2 # 只愛潘多拉

    漢唐時代的于闐人和突厥人從主體上講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民族的早期歷史發展是不同方向的。當然,不排除當時某些個別的于闐人和突厥人通婚,其後代帶有一些突厥血統。

    漢唐時代的于闐通常被語言學家認為是說一種“印歐語系伊朗語東部方言”的人群,而突厥人是講“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人群,所以,首先兩者的語言就不一樣,分屬不同的語系。

    其次,從體質人類學方面的分析來看,漢唐時代的于闐人的遠古祖先,可以追溯到“斯泰基人”(塞種)。具有原始印歐人的體質和遺傳特徵。而阿爾泰語系諸民族都是呈現出明顯的蒙古人種特徵,所以漢唐時代的于闐人與突厥人可以說各自擁有不同的體質人類學的起源,也就是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漢唐時代的于闐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原來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斯泰基人,他們過著遊牧生活,大約秦朝末年的時候,匈奴崛起,打敗了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大月氏人西遷到伊犁河流域,造成伊犁河流域的原來生活的斯泰基人紛紛逃離,其中一支逃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印度斯泰基王朝(Indo-Scythian Kingdom)。另外一支南下進入塔里木盆地西緣,沿盆地邊緣的綠洲建立了好幾個綠洲城邦國家,包括于闐、疏勒、扜彌等。由於塔里木盆地的綠洲農業發達,他們後來都從“遊牧生活”轉向“農業定居”生活。

    唐代以後,西域的形勢發生劇變,9世紀前後隨著回鶻汗國的崩潰,加上13世紀蒙古人的興起,幾百年間大量的說突厥語的草原部族西遷,整個西域和中亞迎來了突厥化時代。從漢代一直沿續到唐代的于闐國最終在公元1009年左右被西遷的突厥語諸部族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所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摘抄小兵張嘎中的一段話,寫閱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