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在中國歷史上,西域地區的于闐王國抗擊喀喇汗征服的戰爭,可謂是少有的一場宗教戰爭。于闐與喀喇汗的這場戰爭綿延了較長時期,雙方各有攻守、多次強弱轉換,最終是以信仰佛教的于闐王國慘遭覆滅而告終,也標誌著西域地區的主流文化由佛教文明向伊斯蘭教文明轉化的拐點。

    在戰爭的前期,擁有相對完善的統治機構的于闐王國曾佔有明顯優勢,無論在訓練有素的常備軍數量,還是糧食補給和運輸渠道上,都遠勝相對落後的喀喇汗諸首領聯合體的政權,因此在戰場上曾接連獲勝、並有過遠征喀喇汗的軍事行動。

    然而,由於于闐王國的王權專制以及佛教文化本身的出世性質,使得於闐王國境內的民間力量沒有被鼓舞起來,加之於闐李氏王朝唯一企圖引為援助的中原北宋王朝,當時正深陷對契丹遼國的軍事對抗中,無力也沒有意願對遠在西域的于闐王國提供有效的軍事援助。而於闐王國自身也沒有抓住前期軍事優勢時的戰機,沒有集中主力去攻打喀喇汗的大本營——喀什葛爾,而是屢屢在獲勝後,縱敵退卻,坐等敵人糾集起新的力量再來攻打自己,後期的戰場均在於闐周圍,嚴重損毀了于闐自身的經濟實力。

    相反,喀喇汗政權的基礎是激進的伊斯蘭宗教團體,這使得被他們稱之為“聖戰”的這場戰爭,幾乎獲得了中亞所有同教政權及教團的援助,喀喇汗原本紀律鬆散的軍隊在屢次被于闐擊潰後,總是能迅速得到大量來自中亞的各種支援,更有大批教徒自然充當義務軍士,這樣在長期的抗衡中,孤守一隅的于闐政權實際上曾了對抗整個中亞宗教勢力的前哨,它的失敗也就近乎必然了。

  • 2 # 米南德王問道

    于闐怎麼可能比喀喇汗國更有實力呢?雙方的起點就不一樣,在開始矛盾時的實力與地位也有很大差距。甚至毫不客氣的說,于闐能屢次擊敗喀喇汗國,是因為對方長期兩線作戰。而於闐自己又招來了大量同盟軍助陣。

    喀喇汗國在建立之初,是一個橫跨天山山脈兩頭的混合國家。這個因素在後來造成了汗國的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喀喇汗國。但也反映了他們從一頭增援另一頭的難處。于闐能長期同喀喇汗國僵持,這個地理因素是第一層原因。

    其次,喀喇汗國早期的軍事和戰略重心,全部放在了西面。道理也很簡單,相比土地肥力有限的西域來說,中亞的七河流域與河中都是富饒的多的地方。所以,喀喇汗國長期陷入了同河中的薩曼王朝的鏖戰。對於西域南部和東部的情況,以防禦為主即可。這就在戰略上,給了于闐等反對勢力以主動權。

    所以,喀喇汗國通常會將部隊一分為二。大部分騎兵和步兵都用於經略河中寶地,留下少量的步兵防禦西域西北部的城市。同時準備一支騎兵部隊,去給被圍困的西域城市解圍。但若是對方提前準備更強的部隊,這些增援部隊就不能發揮作用。只是喀喇汗國出於我們前面所說的思維,覺得這樣的取捨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於闐呢?其實本身根本不具備挑戰哪怕半個喀喇汗國的實力。所以,他們總是聯絡西域的佛教勢力,組成反喀喇汗國的聯軍。其中既有依然信奉佛教的回鶻人,也有從高原南下的吐蕃人,以及和自身實力相當的歸義軍實力。

    從軍事角度來看,于闐和他們的聯軍也都不是喀喇汗國的對手。由於長期同中亞人進行交戰,喀喇汗國已經大量吸收了源自波斯的中亞軍事技術。除了發展更好的具裝重騎兵外,輕騎兵的裝備也比東方同胞的同類型部隊要好。中亞城市的加入,又給他們帶來不錯的職業步兵和工兵,提升了整體軍事實力。

    于闐和他們的西域佛教盟友,大都還停留在前一個時代。他們的軍隊在很多方面,就是盛唐軍隊的翻版。因為雙方同時受到了中世紀早期軍事技術的影響,並且經常在軍隊人員方面是互通有無的。只是這些軍事技藝相對中亞人來說,就是前一個世代的產物。所以,只要雙方以完整的軍事序列開打,喀喇汗國就具有明顯的優勢。

    最後的歷史也證明,于闐和他盟友們是沒有能力同完整的喀喇汗國對抗的。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于闐從一開始就沒有比肩喀喇汗國的實力。即便喀喇汗國沒有去征服河中,而且甘心做薩曼王朝的附庸,也有實力去滅掉于闐。只不過喀喇汗國的統治者有更高的視野和更大的野心,才給了于闐以暫時的可乘之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裡皮拒踢東亞杯引公憤,若敗於敘利亞後被官宣下課,你支援足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