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嘉樹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北宋時期,沈括,小時候我們在歷史課本上認識的一個牛人,著《夢溪筆談》,據說當年,沈括在任延州(今延安),見當地農民用一種液體照明,當地人稱石液,沈括見其質地明亮如油,謂之石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石油二字之源頭!只是少時的記憶,如有偏頗之處,敬請諒解!

  • 2 # 雲舞空城

    不僅中文裡的“石油”體現了原油與岩石的聯絡,英文中的“petroleum”一詞同樣體現了這種聯絡——可見,“石油/petroleum”這個詞彙,充分體現了人類這個物種的普遍智慧,也是東西方文明在面對自然造物時的一種神奇巧合。

    眾所周知,石油形成於地下深處,是遠古海洋或者湖泊中的懸浮有機質沉降到水底軟泥以後,經過漫長的埋藏成巖和有機質熱演化作用形成的油狀、粘稠物質。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含有石油的地層也會在另一些地質運動的作用下,逐漸暴露在地表,將其中蘊藏著的石油緩緩釋放出來。

    如果有朋友去過新疆克拉瑪依市的黑油山,就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油苗。

    儘管照片中的油苗看起來更像一個油湖或者瀝青湖,但在人工把它修砌起來以前,它的模樣大概是這樣——

    平地裡冒出的一灘油狀物:

    岩層裡緩緩流出的油狀物:

    顯而易見,當古人看見一種黑色的油狀物從岩石中滲出的時候,將“石”與“油”聯絡到一起造出“石油”這樣一次詞語,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做法。

    對於英文“petroleum”,解讀也是類似的。字首“petro”是古希臘語中的πέτρα, 它的羅馬字母寫法是“petra”, 意指英文中的"rock",中文翻譯為岩石;字尾“leum”是古希臘語中的ἔλαιον, 羅馬字母寫法是“elaion”,拉丁文寫法是“oleum”,中文翻譯為油/橄欖油。

    這兩個脫胎於古希臘語的詞根組合在一起後,正好表達出“岩石裡的油”這層含義,與中國古人創造的“石油”恰好不謀而合。

    兩種相距萬里、個性迥異的古老文明,在面對同樣一種自然現象時,竟然能心有靈犀一般的使用幾乎同樣的方式加以描述——而作為後世的我們,只好感慨人類智慧的神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曲屏和直屏電視哪個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