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伏桀
-
2 # 江沉夜
這個題目感覺比較泛,同時也是作弊,因為作為穿越者,是擁有未卜先知能力的。本人儘可能從歷史角度入手分析,並加之以自己的理解來完成這個回答。
縱觀袁紹一生,也做過不少成功的事,譬如廣泛結交名士招攬人才、計賺韓馥巧取冀州、攻滅公孫豪奪幽州、破田楷、孔融掌管青州、征剿黑山山賊、實施德政管理河北等。(細數起來還挺多,畢竟除曹孫劉之外,袁紹是最成功的諸侯。)
如果附身袁紹,對於這些成就,大方向上只需要仿製就可以了,然後把其中一些小問題糾正糾正,也無需多花心思,真正需要去改變的是袁紹犯下的那些錯誤,這才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一,為人做派的改進。
作為袁紹,不要太愛慕虛榮、要懂得識別人才。譬如招募人才時要注重對方的真才實學,不要過分講究“長得太醜”、“家裡太窮”或是“沒聽說過”這些虛的東西;
心胸放寬,要懂得運用人才,佛系一點,不要動不動搞自己人。麴義雖然容易傲嬌、田豐雖然說話不掂量愛頂撞你,許攸雖然愛錢又鼻孔朝天,但你要看得到他們的長處,對於這類下屬,需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作為領導者,有時候該放下面子就得放下面子,鍋有的時候要自己背,不能為了面子啥都不管,以至於做出錯誤決斷;
身為一方諸侯,眼光要長遠,不可意氣用事,對於合理且正確的諫言要予以採納。就像沮授規劃的“挾天子而令諸侯”方案、和據擁河北和曹操打持久戰的戰略方針,以及張郃在官渡時,建議優先引兵搶救烏巢的建議,等等,都是極不錯的選項。
第二,人才吸納和運用。
首先,袁紹集團內部。沮授是大才,當給予十足的信任並引為股肱之臣;張郃機智善戰、麴義帶兵有方,皆是一等上將,可任軍事要職(麴義需要包容);田豐、審配忠誠剛直(不過審配心眼小田豐脾氣不小,得注意);長子袁譚(後面重點說說他)、侄子高幹(後期孤軍奮戰,頑強抵抗曹操若干年)其實都有潛力,可培養;荀諶有謀略,需開發;朱靈能力可以會打仗,但你得留住他的心;閻柔對付少數民族有一套;這些人都能用。
至於有明顯缺陷的偏才,如腦子不靈光的顏良、文丑,愛錢又愛跳槽的許攸,習慣瞎逼逼的郭圖逄紀(這倆傢伙腦子轉的快,可惜轉得歪),和只會寫詩寫作文的陳琳等等,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也還可堪一用。然後韓猛高覽辛評這類醬油角色,看著辦就好。(韓猛、高覽確定是說書人吹出來的河北四柱一梁,歷史上毫無建樹可言。順便說一句,顏良、文丑要不是《三國演義》強行加戲,其實也沒啥大用,試試用來帶隊衝鋒衝鋒吧。)
其次,為彌補人才方面的缺陷,應把握好每一次有可能汲取大才的機會。
荀彧。此人品行高潔、能力出眾,不亞於諸葛孔明。荀彧原本就是袁紹這邊的,跳槽走了而已,原因是“袁紹終不能成事”。只要穿越者做到上述第一點,向曹操學習人格魅力,從而改觀荀彧對你的看法,荀彧自然就屬於你。然後一生二、二生三,只要留住了荀彧,那歷史上荀彧推薦給曹操的人才有荀攸、劉曄、鍾繇、郭嘉等等,就不要說全部了,至少拿下一半不成問題吧。(順道提一下,郭嘉早年也曾經和袁紹有過交集,離開的原因和荀彧大致相同。)
趙雲。早年曾在公孫瓚手底下混,留意一下,俘虜就逮帥的抓,裡邊基本就有趙雲了。此人當保鏢是一把好手,任命為將軍的話,我覺得可能也不會太差。(趙雲歷史上沒什麼戰績,因為領導沒重用過他,但其穩重的性格和冷靜的頭腦,都是一個好將軍必備的品質)
高順、張遼(呂布)。呂布此人在長安兵變之後曾經投靠過袁紹,若你自認能夠駕馭得了,那就留下,如果不行也無妨,盯住他手底下兩個人,一個叫高順(頭腦冷靜、擅長治軍能啃硬骨頭,絕對一把好手),一個叫張遼(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吧),讓荀彧沮授出出鬼主意,弄過來,那就都是你的菜了。(陳宮當時還沒跟呂布,不過就算有,這個人留不留其實不重要,歷史上陳宮有小才但不出色,小說加戲罷了。)
張燕。黑山軍頭頭,勇猛善戰敏捷高(此人史書上給評價“號稱飛燕”),能力不俗。山賊嘛,給點好處收編起來還是不成問題的。
徐晃。其實早在195年,徐晃就跟隨老領導楊奉,拉著漢獻帝的馬車出現在袁紹視線內。(這也是沮授“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時機)當時完全可以把皇帝老兒收編過來,再借此吸納楊奉部隊,那漢末一流良將徐晃,也就是你的了。(歷史上的徐晃真心不差,絲毫不遜張遼關羽,只是小說給他瞎編了敗績而已,徐晃勇猛之餘還治軍有方、又頗有韜略,極為全面)
劉備。也是個曾經投靠過的人,不過介於他比呂布還靠不住,拿下的機率又太低,為了以後省事,可以考慮把劉關張一起打包送給閻王。
第三,戰略大局的鋪排。
河北,是當時中國極富庶的地區之一,平原廣闊導致農業發達,農業發達導致糧秣充足,還有優良的馬種(騎兵在漢末那可叫一個吊)。可以此為根據地,先攻取中原兗州、豫州、徐州、司州,拿下經濟文化先進的地區,以吸納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然後蕩淮南,下荊襄、平江東。最後剩西涼韓遂馬騰和他們的大沙漠、以及兩川張魯劉璋和他們的山旮旯,都小問題,愛咋整咋整啦。
第四,接班人的選擇和培養。
前面說過,袁紹長子袁譚,絕對不是個草包。不過袁譚跟老爹一樣,不太會用人和對部下管制不嚴是他的缺點,這個要重點教育。(歷史上袁譚不受袁紹喜歡,屬於半放養狀態,難免有缺陷。)可在袁紹平定河北期間,袁譚隨軍屢建戰功,後來被派遣到青州的那段時間,袁譚攻田楷,破孔融,把整個青州納入了袁家的版圖,要是個草包,那肯定辦不到這些。毋容置疑,在袁紹的兒子中,最年長和最能幹兩個特點袁譚全佔了,咱既要改變歷史,又非要培養中看不中用的袁尚,那難度真的有點大。
最後。基於我們是未卜先知,本來就是作弊,那些太破壞平衡的外掛,筆者也就沒好意思再用了。比方說在小時候就把未來的頭號敵手曹操掐死,在討董的時候宣揚大漢朝核心思想,把漢室大忠臣孫堅先收歸麾下,過幾年來個送上門的孫策外帶個跟在孫策屁股後面的周瑜,這種買一送一還附贈一什麼的,就不細說了哈。
-
3 # 佑聖真君
很簡單
第一,荀彧和郭嘉是導致曹操打贏官渡之戰的兩個王牌,沒有他倆曹操贏不了。他倆最初又是袁紹的人,那就裝作一副要振興大概漢的感覺,並且重用荀彧就不會走。郭嘉嘛,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因為他確實太危險了。
第二,和南陽的張秀聯合,讓他在曹操的後方搞事情!最初袁紹也想過和劉表聯合,南北夾擊曹操。方向是對的,但是物件錯了。劉表慫的一B,兩不相幫。如果袁紹提前拉攏張秀,張秀就算不幫忙只要不投降曹操,曹操也不敢放心的打官渡之戰!畢竟張秀和賈詡這一對好基友讓曹操很怕!
第三,重用張頜,沮授,審配,逢紀。袁紹手下第一大將的位置是顏良,可以這貨有勇無謀。所以第一大將的位置一定要留給張頜。審配,逢紀雖然能力有限,而且很忠心,可以重用。沮授不用說,荀彧把袁紹手下文臣武將點了個遍,只有沮授沒說,可見沮授的能力。所以組成一個已荀彧,沮授為首的智囊團!不用田豐的原因是田豐脾氣不好,人緣也不是很好。有了荀彧真沒必要用他。
第四,呂布來投的時候想辦法挖走高順,張遼和陳宮。這個有點難度,畢竟這三個人都比較忠心。呂布雖然頭腦簡單,德行也不咋地,但是他的手下都很牛啊!挖不過來也沒辦法,反正呂布也不會完全信任他們,成不了大事。
第五,用郭圖和許攸的同時不要給他們太大權力。這兩個人德行不怎麼樣,容易出事。但是也沒必要殺,如果已經殺了郭嘉和話在殺他們永遠失去人心。
第六,迎接漢獻帝到冀州,挾天子,令諸侯,佔天時!
第七,可以培養自己的兒子,但是不能給他們太大的權力。袁紹就是讓自己的三個兒子一個外甥一人掌握一州之地才導致了袁氏內亂。讓曹操遠交近攻,徹底消滅了袁氏!
第八,官渡之戰開始後荀彧坐鎮後方,不能讓淳于瓊守烏巢,蔣奇巡視糧道。可以讓高覽守烏巢,文丑或者外甥高幹來回巡視。高幹能抵抗曹操很多年,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張頜,顏良前線指揮。當然了,如果張遼,高順離開了呂布,投在了自己手上就另當別論。高順守烏巢,張遼巡視糧道。
第九,就是劉備的問題。歷史上的劉備絕對是人中之龍。如果他來投靠,還是讓他去到劉表處給自己當說客。因為就在自己身邊太危險,殺了又容易失人心。就讓他去劉表哪裡吧!反正劉表不會聽他的,然後在派人去聯合張秀。
第一三五六七八都很容易做得到,第二也有很大希望。第四,第九有點難度。但是如果做好七條統一北方就沒有問題。
統一北方之後修正個七八年,然後遠交近攻。已天子名譽給孫權,劉表(荊州勢力)高官厚祿,安撫他們不要搞事情,第一步意對付西涼的馬騰,第二部漢中的張魯,第三部,四川的劉璋,然後統一荊州和江東。
-
4 # 風滿樓聽山雨
穿越到三國後俯身袁紹,像狐狸精俯身蘇妲己一樣嗎?這樣的話如同明眼人打瞎子,改變歷史就太容易了。比如訓練死士以刺殺的方式,刺殺漢末三國每個節點上的關鍵人物,只要有三分之一刺殺成功就足以改變歷史。另外劉備,荀彧,郭嘉,許攸,張郃很多人曾經都在袁紹手下任職,直接處死。另派出三路死士,一路去隆中殺諸葛亮,一路去東城縣殺魯肅,光和元年曹操在譙城閒居剩下這路殺死曹操。許給袁術重金夷滅孫堅三族,人殺完了再找玉璽對袁術損失不大。以袁紹四世三公的實力訓練這樣一批死士不難。這樣一輪殺戮結束,即使以後統一不了全國,歷史也完全改變了。
現在來臆想一下比較公平的解決方法吧。以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前這個重要節點開始。首先要有一個共識,袁紹能將袁氏家族發展至歷史最高點,一定具備碾壓我們普通人的才智手段。所以兵法,才智都不比。我們對歷史的見識是袁紹沒有的。
袁紹南下是為了統一天下。而重點在洛陽和長安,這是西漢和東漢的京城,戰略意義和政治影響都無可比擬。曹操是第一個絆腳石,所以才有官渡之戰。因為我們知道曹操不好惹所以不發動官渡之戰。
198年董卓餘黨剛剛被肅清,關中空虛,冀州有12萬兵馬,留4萬駐守防禦曹操,步騎兵8萬沿韓信攻打趙國的老路逆向行軍,攻取關中,同時駐守潼關和武關一線。關閉關中大門。用1年時間剿撫並用安定雍涼二州。漢中張魯直接招降,他能投降曹操就能投降袁紹。劉璋連張魯都收拾不了,劉備兵臨城下就投降了。劉璋也可以直接招降,否則就以鍾會鄧艾的滅蜀路線進攻。佔據益州後。罷兵修整鞏固戰果,建造戰船,一年後水陸並進沿長江攻取兩岸城鎮兵至荊州招降劉表。袁紹從冀州出兵到此一路進攻的全是投降派。以袁氏家族門生故吏遍於天下的人脈應該可以做到。而後就剩江東孫權和曹操了。至此袁紹兵馬不會少於30萬。沒有官渡之戰大勝的曹操人馬至多5萬。若曹操不能招降,兵分8路合圍曹操,許都四戰之地不是每個方向都有官渡那樣的地勢。孫權攪屎棍這種時候絕對會投降沒必要打也不好打。而劉備連起家的機會都沒有。只是袁紹只有三年多的壽命不知道能不能支援下來。
回覆列表
如果是穿越成為袁紹,其實可以說是三國穿越裡面最簡單的起手勢,因為袁紹的條件實在是太得天獨厚了。首先第一點,她的父親是官拜執金吾的高官袁逢,其次袁紹,手下能人謀士眾多,可以說是人才儲備量最大的。因此成為袁紹的起點,只要摒棄掉袁紹優柔寡斷的個性以及對地位出身過度偏見的理念足以。
。
當然,這期間還有一些細節的東西。首先第一個,郭嘉,這個人在21歲的時候,曾經北上拜訪過袁紹,但是被袁紹看不起,因此,自己就離開了。其次,雖然正史沒有記載,但是有理由相信,荀彧當時也曾經拜訪過袁紹,當然也不了了之。至於理由就是我賣個關子了,畢竟這是我小說裡面的一個重要橋段。從結果而言,如果一個人穿越成為袁紹,一開始把荀彧和郭嘉都納入帳下,那基本三國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
。
當然一旦事情發展成這樣,後面許多事情都不會發生,你最大的對手就會變成劉備,因為劉備會快速以徐州為核心佔領曹操的地盤。如果發展到這一步,劉備手下至少會多出太史慈,陳圭陳登兩爺子,以及於禁等一眾能人,你要等他羽翼豐滿了,比曹操恐怖不是一兩倍的問題。因此,早期外交的手段是必須的,劉備是絕對不可能拉攏的,要麼抹黑,要麼誅殺,絕對不能讓他起來。至於具體要怎麼做,方法太多了。
。
如果說統一線,那很是簡單。十一路諸侯殺董卓之後跳反,以聯盟首領的名義可以勾搭很多人,至於是南下還是北上看個人。但是我自己的想法是南下,公孫瓚胸無大志,隨便一點爵位就能把他打發了,完全可以回過頭來慢慢滅。
。
最後說明一點,我個人並不建議穿越成為袁紹,在何進死亡之前便跳出來,甚至於袁紹可以利用何進的死快速攫取部隊與士族的支援,佔有大義。至於其他的選擇,完全是腦洞向的東西,收誰殺誰,完全就是瞎編了。
順道安利一下自己寫的小說,如果你們厭煩看穿越,小白,無腦的故事,歡迎試毒我自己的愛好作品。目前寫的就是關於三國的,《真知軍神傳》,順道說一句,不是系統開掛的兵王小說,反正和絕大多數人寫的不一樣。當然閱讀體驗會有不同,具體的小說當中介紹有寫。肯定是讓人耳目一新,尊重歷史又不落俗套的東西。之所以安利是因為寫久了又沒去刷收藏推薦之類的,讀的人不多,心情總歸會不爽。同時希望各位有什麼建議和回饋都請拍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