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海
-
2 # 白雲之語摺紙大全
魏忠賢可惡嗎?魏忠賢在當代老百姓和當朝正直官員眼裡確實可惡,因為他貪贓枉法制造冤案無數,在朝中嚴厲打擊反對他的官員,培植黨羽控制朝政一手遮天,天啟年間的魏忠賢和客氏勾結殘害忠良為所欲為。特別是對東林黨人士,魏忠賢採取殘酷的鎮壓,讓東林黨恨之入骨。
那麼這樣的一個人天啟皇帝為什麼還要重用他呢?除了腐敗,魏忠賢並不是一點本事都沒有,他是管理天下的能手,朝廷裡的事無論大小都能夠處理的很妥當,起碼天啟皇帝很滿意。魏忠賢執政時減輕農民賦稅,增收工商稅使原本空虛的國庫逐漸充盈。當時國內局勢還是比較明朗的,農民起義幾乎沒有,國內局勢相當穩定。魏忠賢不斷向遼東征兵,重用前方將士,暴打後金,遼東局勢已嚮明朗方向發展。
如果以這樣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李自成就沒有機會起義,魏忠賢的鎮壓手段會讓李自成灰飛煙滅。所以如果崇禎皇帝能夠像天啟那樣重用魏忠賢,起義軍不會有任何機會,也沒有清朝什麼事了,崇禎皇帝也不用去吊死煤山了。
但關鍵的是崇禎皇帝上臺時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對於皇帝也不例外,新帝登基總要搞一件事出來讓眾人刮目相看。他沒有迅速把目光投向遼東,而是先拿魏忠賢開刀。崇禎早就聽說魏忠賢的所作所為,對他早就不滿意。魏忠賢一死,果然全國一片叫好大呼萬歲。
魏忠賢死後三年,闖王起義,農民軍迅速發展起來,國內局勢難以控制。關外皇太極不斷騷擾入侵,讓崇禎皇帝惶惶不可終日。
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惜崇禎皇帝沒能聽見去,自以為比他哥哥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
3 # 海天玄宇
我們來看明朝末年崇禎手下的底牌:
一、將星璀璨:孫承宗、盧象升、洪承疇、袁崇煥、孫傳庭、秦良玉、陳奇瑜、孫承宗、傅宗龍、曹文詔、周遇吉、楊嗣昌、賀人龍、曹變蛟、祖大壽、吳三桂、祖 寬、左良玉、滿 桂、黃得功、馬世龍等等,這還不算毛文龍手下大將,那些轉身投降到滿清各個神勇,也不論李成梁家的將門子弟。還有很多名將。包括後來南明區域裡的武裝名將。就不一一贅述。
二、九邊重鎮的邊防精兵強將,粗略估計在60到70萬左右。鎮、衛、所、堡完備。加上京軍基本未有大的損失。訓練有素的武裝人員充盈。另外明朝實行的軍籍制度,軍戶為明朝提供穩定的軍事人員。
三、武器裝備雖然由於萬曆朝的連年征戰加上國內的天災人禍,導致武器的更新換代稍微遲滯,但高階軍事科技要優於後金和農民軍很多。
四、江南地區基本未受戰亂和自然災害影響,並且有廣泛的對外貿易以及工商業產業繁榮發達。
五、以東林黨為首的閣黨和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都為形成絕對的優勢,皇權仍然得以凌駕各種權力和集團之上。
六、明朝建立已經二百多年,根深蒂固,名正言順。
七、蒙古各部畏懼後金而有意聯合明對抗後金的吞併。
八、北韓奉明為宗主國。
還有很多其他優勢,這裡就不多贅述。
我們來看看魏忠賢其人。
他來自底層,並且高大威武,史書說他不識字,又後來說他記憶力特好,所以我個人認為他是識文斷字的,哪怕開始不會,那麼幾年功夫也學會了。否則也不會於後由於生活境遇奮而入宮當太監。從底層太監做到司禮秉筆太監,足見他的智商和情商。司禮監的秉筆不認識字,這無論如何都是個笑談。大家認為呢?我想這是因為幾個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果,其一他沒有功名,沒有真實的學歷證明。所以別人好造口實。二、崇禎皇帝既然剷除他,他就有抹黑他的嫌疑。三、東林黨人執掌輿論文筆,口誅筆伐。四、他執政多年,得罪人過多,口碑不好。還有諸多因素。我們就不展開論述。只按常人的思維去思維。
所以從以上的簡單概述我們可以想當然的認為:
一、他會真切同情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
二、他痛恨東林黨代表的大地主大商人集團的驕奢淫逸。
三、他作為太監,對權力的貪婪,對政敵的報復會超出常人。
四、他懂得實際的為政、務實,是有能力的人,起碼會識人。不會像東林黨人或者崇禎皇帝那樣,都是隻知道書本,而沒有實際經驗的人。萬事怕具體。具體才體現能力。
由於以上幾點,我們看到他在一個矛盾思想中和一個矛盾的現實裡掙扎。一方面他痛恨這些統治階級,甚至去殘酷迫害一些政敵。另一方面自己卻變成統治階級裡的高層,自己也驕奢淫逸。
在遼東戰事和國內戰事裡,他都表現出來從容和淡定。
對遼東後金,構築新的軍事城堡,拒絕野戰、決戰,緩慢推進,斷絕後金的貿易往來,聯合蒙古小部,掣肘後金西北後方,聯絡北韓掣肘後金東方,安插毛文龍等武裝於海島,掣肘後金東南方。使得後金有勁使不上,只有慢慢被困死一途。對付後金不戰就是最大的戰。堅持堅壁清野。依城堡固守遼西走廊。給後金持續的壓制。
對國內農民起義,堅決野戰聚殲,剿撫並重,任用得力人員,基本消滅國內大規模起義。可以這麼說魏忠賢制定的策略當時都是正確的,而使用的人才也是得當的。明朝雖然危機四伏,但也是很平穩,有驚無險。
所以我們知道有了魏這個人就能把萬事安排的仔細妥當,他就像是丞相或者元帥一樣的作用。調配各部門正常運轉。至於哪個皇帝當政只要不破壞這個平衡,大體都會平定國內,耗死國外。所以我的結論是:不論魏的忠奸,單論實事,如果崇禎皇帝不殺魏,並且重用他,那麼明朝的統治機器就會正常運轉。明朝就能抗過內憂外患,哪怕是小冰河期。
我們再來看看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是個勤政的皇帝。可是他上臺後的明朝是一個內憂外患的明朝,像一個病重的病人和老人。需要慢慢的溫和調養。但是崇禎皇帝使用霹靂手段:把本來就脆弱的平衡完全拆散。直到自己對局勢完全失控,只有一個太監陪伴,可謂真實的孤家寡人。他16歲登基,在位16年,在風華正茂的年齡自縊。一個詞最能體現他:孤。
我們來瞧瞧崇禎這個勤政的好皇帝是怎麼一步步把這手裡的好牌打鬆散的。
一、懲處魏忠賢,導致權力的暫時混亂,又沒有選對人填補魏的權力空白。
二、加派遼響,導致農民起義擴散到山西,遼東主動進攻,五年平遼成笑談。
三、進行驛站改革,沒有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導致李自成等人揭竿而起。
四、內亂沒有徹底平服,就急調西北邊軍到遼東主動進攻,導致失敗,失去戰略主動。內部農民軍死而復活,外部後金開始覬覦中原皇位。
五、偏聽偏信東林黨人,反對礦業稅和商業稅,導致農民稅負過重,由於保甲制度,使得流民與日俱增。譬如十戶人家,交稅,逃跑一戶,那麼就要由剩下的九戶交納十戶的稅收。依次類推,當五戶人交納十戶人的稅或者更甚的情況,那麼就集體逃逸了,稅收不但收不上來,而且給農民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和物力。
六、朱姓皇族累世繁殖,不納錢糧,佔據良田美宅,形成了同東林黨人一樣大的社會毒瘤。
七、掃除宦官集團,導致東林一黨獨大,尾大不掉。最後東林黨人把控了朝政。把自己集團的私利凌駕於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使得崇禎皇帝進退失據。跑跑不了,打打不了。
還有很多,就也不贅述了。
總結:
一、崇禎皇帝,生長在帝王家,有良好的願望,卻沒有很好的能力。不會用人,不會決斷。很多事情都是一拍腦門決定的。政策缺乏依據和連續性。攻守失策。要對明亡負主要責任。二、對國內的農亂,只要政策對頭,剿撫並重,給老百姓一個活路,減稅賑災,徵收礦業稅和商業稅,對皇族也同樣徵收稅款,增加稅收渠道。那麼農民起義是很快就能平息的,那麼多能臣良將。
三、對後金的戰略就是:不戰。
這樣能有效的降低戰爭成本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也是最後效的拖跨後金的策略。小冰河期對後金也是蠻嚴酷的,等著後金來總比去追著他打容易多了,省錢省糧省人。明成祖那麼厲害,也不能總追出邊塞戰鬥的。
四、世上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明朝末年給人的感覺就是將星璀璨卻無一名帥,像戚繼光、李成梁都沒有顯現,非沒有這樣的人,而是作為帝國的最高統帥,最大的伯樂崇禎皇帝看不到,任命不到。非無好丞相、非無好元帥。歷史總是讓人嗟嘆的,是自己的無能襯托了對人的強大和智慧。
-
4 # 樂樂愛收藏
魏忠賢不死,朱有檢用他的話能消滅李自成和皇太極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當時明末的政局變化。明末朝廷閹黨專政,搞得烏煙瘴氣,崇禎上臺後,扳倒的魏忠賢,狠狠打擊了閹黨的囂張氣焰。消滅了閹黨 ,原以為朝廷會逐漸走上正軌,不料以前被閹黨所壓制的東林黨人捲土重來,重新掌控了朝廷。東林黨人都是一些文人士大夫組成的,是以知識分子為主的文官利益集團。由於東林黨人的勢力過於強大,崇禎皇帝,也時常受到脅迫。由於東林黨人都是文人士大夫,對皇帝只會歌功頌德,而對於帶兵打仗一竅不通,但他們不甘寂寞,經常給崇禎出主意瞎指揮,因此造成許多戰局失利。按照當時的形勢來看,北方滿洲強勢崛起而國內又有向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打仗最忌諱兩面作戰,本來可以先穩住努爾哈赤滅掉李自成,再回頭對付努爾哈赤。可惜的是崇禎聽信謠言就在李自成快要被滅時調洪承疇去遼東作戰,使得李自成繼續做大做強。而且因為東林黨人代表了小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他們強烈要求崇禎皇帝廢除江南的商稅。因為江南商稅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收入,而失去了江南商稅,造成了國庫空虛,使得駐守邊疆的將士們缺少糧餉,導致戰鬥力低下。而且崇禎皇帝為人刻薄寡恩,猜忌心重,總認為某些大臣人要造反。所以造成許多大臣要麼下獄,要麼被殺。據說他在位期間就任免了50位內閣首輔,而這些人無一善終,有的被砍頭有的被髮配。這在歷史上都是非常少見的。因此手下的一些重臣對崇禎十分懼怕,都是陽奉陰違。也正因為如此,他才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殺了袁崇煥,不僅導致邊疆損失一員虎將,而且也使許多忠臣心寒,最終被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瞭解到,如果魏忠賢沒死,也許明朝的滅亡,可能會推遲一段時間。但是終歸還是要滅亡的,因為明朝後期的幾任皇帝都是昏庸之輩,造成宦官專權,朝綱敗壞,官吏貪汙腐敗,到崇禎時已是無力迴天了。再加上明末崇禎年間連年大旱,導致百姓吃不上飯,國庫又無力接濟,從而造反。還有就是北方後金的強勢崛起,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非常傑出明主。他們覺得明朝氣數已盡因此對中原虎視眈眈,總想找個機會滅了明朝。面對強大的對手壓力山大。而且崇禎的性格來看他根本不會始終信任一個人,這種性格也導致了他可悲的下場。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看到這樣的問題就想笑,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諸位明粉們也是操碎了心。
要教會他們正確地分析歷史狀況,看來是一種奢望。幸好,法律沒有強制我們負擔起這樣的責任和義務來。
各種奇葩理論層出不窮,明朝的甩鍋的德行一如即往,令人忍俊不禁。
1.“小冰河”理論。這是怨天,怪老天不長眼。降下嚴寒,導致農作物減產,糧食不夠吃,李自成餓得造反,清軍餓得擄掠。
2.“大瘟疫”理論。這是恨病,病得不輕。關鍵時刻,來了大瘟疫,對明軍進行了定向式的精準打擊,戰鬥力下降,導致無法作戰。
3.“群臣誤”理論,這也是憂人,群臣誤朕。魏公公死了,沒有人能夠牽制住大臣們,導致朝政被東林黨把持,君令難行,崇禎難以施展其大才。
4.“魏公公”理論。這是憂人,千古奇冤。魏公公是大明王朝的擎天白玉,架海紫金梁,會孵金蛋,家裡有聚寶盆,有了魏公公就不缺錢花,有了錢就能打勝仗。
奇怪的是,就沒有一個“皇帝無能”的理論。
明粉罵我這樣的“滿遺”,經常會這樣罵:“給韃子當奴才”。
冤枉啊,比魏公公還冤。
熟悉我寫作風格的朋友都知道,我這人一向“大不敬”。無論漢武、唐宗,還是朱棣、雍正,只要被我捉住了把柄,那是必須要噁心一下的。
如此犯上,還被評判為“奴才”,千方百計替明朝各帝王甩鍋的諸位,又該如何稱呼呢?替魏公公歌功頌德的諸位,該不會是木有小丁丁吧?
生祠立在心中了!
小冰河理論不靠譜。指望著上天永遠風調雨順,朱家可沒那個德行。明朝建立270多年了,這樣的應災機制都不能建立起來,妥善處理,說白了,只有一個原因:心中從來就沒有裝著老百姓。
大瘟疫理論更可笑。我從來沒見過某種流行病的傷害目標居然還能分辨出政治立場和髮型,如此精準的打擊,真是亙古未聞。
群臣誤朕的理論是標準的甩鍋,這確實是明朝的風格。與清談和,或與闖談和,或南遷,或調關寧軍回京保駕,對於當時的形勢來說,都是可行的,但就是無法施行,為什麼?因為崇禎想找人背黑鍋。丟城失地畢竟是罪過,讓誰來承擔呢?想找個人主動先提出來,崇禎先照準,事後再責任一推,殺人。
就這點小算盤心思還想哄人,朝臣們再傻,至少也見過幾個先例了啊,誰願意拿項上人頭和全家老小的性命替他背鍋?
這種君主,打心眼裡就想著謀害人,掛到樹上了還怨群臣誤你,老老實實死你的社稷去吧!
那麼,魏公公理論可行嗎?
先要搞清楚,明朝是極度專制的皇權國家,沒有任何人能違背皇權的意志。大監、大臣、將軍、百姓,無一例外。
嘉靖是明朝最後一個利用平衡術玩弄大臣的君主,手段很高明。也許有人認為,嘉靖時候,太監權利很大。完全錯誤,嘉靖時候,太監相比以前是被嚴重限制和分散權力的。終其一朝,太監都無法對朝政進行任何干涉,能做的只是平衡朝中派系的勢力。
想玩平衡術,要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要有頭腦和手段,嘉靖以後的各個皇帝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出權臣,出權宦。
魏公公就是權宦,他是能控制朝局的。這種現象正常嗎?很不正常。魏公公既沒有興盛大明王朝的覺悟,也沒有治理國家的才幹。他的權力來自於皇帝,那麼他唯一需要負責的就是皇帝,也就是說,他只要能糊弄住木匠,就萬事大吉了。
本身,宦官專權就是皇帝缺乏能力而採取的措施,既然如此,想讓魏公公辦好事,這個要求也太過份了吧?
至於天啟精明的理論更是不值一駁,天啟是屬於“我真幹不好,你們來吧”的型別,不參與瞎折騰。
即然天啟不折騰,那讓魏公公這個搖錢樹、聚寶盆來挽救大明王朝吧。
魏公公幹政,從天啟二年開始,到天啟五年掌握大權,明帝國那奇葩的財政情況。先來看一下總的財政收入:
天啟元年,太倉庫收舊餉325萬多兩,新餉430多萬兩, 總計755萬多兩。
天啟二年,太倉庫收舊餉205萬兩,新餉288萬多兩,總計收493萬多兩。
天啟三年,無考。
天啟四年,只有新餉收入,共404萬多兩。
天啟五年,新舊兩餉共計303萬多兩。
天啟六年,新舊兩餉共計398萬多兩。
魏公公執掌朝局以後,國庫收入呈逐年銳減的趨勢。大明朝廷的財政狀況日趨疲惡。
國家正值用兵之際,財政狀況越來越差,軍隊欠餉的情況可就越來越嚴重了。
京邊年例,在萬曆後通常保持在三百幾十萬萬,有時多至將近五百萬,而在魏公公掌權時期,最好的天啟五年都不到三百萬,天啟六年、天啟七年,兩年才一百多萬,共欠軍餉968萬,而魏公公大權在握的天啟五年到天啟七年總共拖欠軍餉464萬兩。
拖欠軍餉,後果很嚴重。
大家知道,明朝養兵,以前搞的是衛所制,軍隊是有屯田的。最初,屯田收入足以養兵,還有盈餘。後來,朱家皇族生育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悍了,偏偏待遇還高得嚇人。這些朱家皇族拼命生崽崽,然後就分剝和侵佔土地,而軍屯田地自然是最方便被侵佔的。
軍戶本來就由於自我繁衍,平均到手的土地越來越少,餬口都成問題,又被皇族、勳貴、豪強、軍官侵霸屯田,怎能生活下去?
這樣,朝廷的年例就成了士兵們最重要的收入。但魏公公這麼一搞,士兵們可就餓得受不住了。
軍餉拖欠,還常被使役,軍士逃亡現象就越來越嚴重。這些人有些逃走後成為盜匪流兵,相當一部分就是後來農民起義軍的成員。
軍士逃亡,軍隊就缺額嚴重。朝廷收入減少,軍隊的裝備也搞不起來,明軍的戰鬥力就越來越差。後來,幾乎就不堪一擊。
還有人說,魏公公還收商稅,那是巨大的收入啊。
魏公公收過商稅嗎?確實收過。
這叫榷稅,魏公公收取榷稅是在天啟五年十月。戶部尚書李起元:“國計匱詘,採集輿論:一、暫復榷稅,議檄行各省直撫按查境內關津扼要,水陸衝衢,照萬曆二十七、八年例,量徵什一於商賈,事平即止。仍慎擇榷官,嚴禁騷擾;……得旨:諸款鑿鑿可行,榷稅照舊例量徵,委廉能甲科推官管理。入貲充附既非虐取貧民,又不壅塞仕路,各省直提學官即如議遵行,一體考試。屯田、籽粒實數著各撫按管屯設法清查,依限報部。其徵倭、徵播加派錢糧,已經蠲免,有司毋得溷徵。茶、馬、鹽法俱依議著實舉行,有虛文抵塞視為故事者,你部會同該科參來重治。”
榷稅的收取標準是按照萬曆年間,明神宗礦榷二稅的制度進行實行的。
天啟五年十一月,因“殿工急需物料,商人因稅阻滯,請免稅以勸來者”,天啟皇帝暫時廢除了榷稅。
天啟六年正月,天啟又要收,“榷稅暫復,用濟急需,當在關津渡口商賈湊集之處。其蘆溝橋及各處負販柴米者,悉與停免,毋得概徵滋擾。”,這就又收開了。
天啟六年五月,發生了史上聞名的“天啟大爆炸”,天人感應,朝官勸諫(主要是閹黨,其中還有崔呈秀),天啟又停收了榷稅。
收榷稅前後合計也就六個多月時間,始於天啟,終於天啟。也可以說,始於魏公公,終於魏公公。
估算也就幾十萬兩而已,就這點點銀兩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
魏公公還有撈錢的辦法,他盯上了耗羨。
“稅差羨餘亦照正額之數,每兩解一錢。”
這其實是從官員們的灰色收入中拔毛。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員的法定收入是很可憐的,絕大多數官員要靠“耗羨”來養活自己和家人。
從“耗羨”中收錢,有效果嗎?當然有效果,但是,這種方式對於那些貪贓枉法之輩沒有太多意義,而真正沉重打擊了為官尚算清廉的那部分官員。
魏公公還強迫官員們捐款,這也是一部分收入。與上相同,最倒黴的還是清廉的官員。
魏公公這些措施解決了明朝財政收入緊張的實際問題嗎?完全沒有。他對那些白吃白喝,佔據著大明王朝財政收入一半的皇族子孫們毫無辦法。
來看看明朝朱家子孫的繁殖狀況。
“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利之所在,人爭趨之,如水之就下,不可止也”。
弘治五年,山西的慶成王有子女94名。 他的長子的兒女也達到了70人。慶成王的孫子是163人,曾孫是510人。再加上妻妾女眷,整個慶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
這頭種豬的一位後代,另一位慶成王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家庭聚餐,兄弟見面彼此都不認識。 “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正德初年,慶成王府的子孫數量就龐大到自己都搞不清了。 “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 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明初,朱元璋初封親郡王、將軍四十九位。二百多年後,數字就太嚇人了:
洪武年間,山西只有一位晉王。嘉靖年間,子孫封爵1851人。
洪武年間,河南只有一位周王。萬曆年間,封爵5000多人。
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
皇室玉牒上正式收錄的人數,洪武年間是58人,永樂年間127人,嘉靖年間19611人,萬曆年間8萬多人。
再看看這些蛀蟲們佔有的土地:
朱家每增加一批崽崽,就意味著老百姓多增加一層負擔。 王爺增加,王府就增加,圈地就擴大,明朝最好的土地就越來越集中到皇族手中。
明代中期,全華人均土地迅速下降,皇田迅速擴大。
景王、潞王的莊田4萬頃,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
長沙吉王有地七八十萬畝。河南全省土地,有一半都是王府的。
山西晉王府,明初年俸1萬石。嘉靖年間,為87萬石。
河南周王府,69萬石。
湖廣楚王府,25萬石 ……
看看大明王朝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
明代中期,各地的財政收入,已經供養不起本地區的皇族了。
山西地方財政收入為152萬石,而王爺們每年俸祿為312萬石。
河南年財政收入為84萬石,而王爺們俸祿是192萬石。
“王府將軍、中尉動以萬計,假令複數十年,雖損內府之積貯,竭天下之全稅,而奚足以贍乎?”
“將來聖子神孫相傳萬世,以有限之土地,增無算之祿糧,作何處以善其後?”
待遇如此優厚,仍然貪心不足,看看朱家子孫們如何蛀垮供養他們的國家:
①勾結鉅商,行業壟斷。
這些王族利用他們的地位和關係,向朝廷和地方索要特殊政策,轉給商人,分得巨利。地方上所有能賺錢的行業,都被壟斷。 還利用特權,控制食鹽,抬高鹽價,貧苦老百姓連鹽都買不起。
②霸佔自然資源,土地、山林、礦山。
各地王府所圈之地,“皆取之州縣中極膏腴田地”。 皇帝賜給福王兩萬頃河南的土地,圈盡了都不夠,又到湖廣、山東去佔。 “佔奪民業而為民厲者,莫如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為甚”。
周王擁有開封的稅課權。
潞王佔有河泊所26處。
清源王佔有潞城縣的商稅。
遼山王佔有屯留縣的商稅。
平遙王佔有黎城縣的商稅
河南福王,“珠玉貨賂山積”,金錢百萬。 陝西秦王,富甲天下,“擁貲數百萬”。
大同代王,擁有房屋1060所……
不僅僅是對國家資源瘋狂的掠奪,這些皇族子孫還藐視國家法令,胡作非為,迫害欺凌養活他們的政府官員和老百姓:
縣官處罰代王府的僕人,代王府的輔國將軍當眾毆打知縣。
晉王府的河東王當眾辱罵和毆打地方官,“挾奏有司,擅入府縣,凌辱毆置,習以為常”。
寧化王府的管家,動手毆打布政使(朝廷大員)“求索祿糧不遂,圍布政司門,毆傷左布政使劉望之。”
慶成府的輔國將軍藏匿大盜被告發。
方山王府鎮國中尉朱新垣“與群盜通,劫掠商貨”;
襄垣王府的輔國中尉、昌化王府的輔國中尉都“私出禁城為盜”,居然還當強盜殺人越貨……
河南禹州徽王朱載倫,“有美女子過府,掠入與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與虎”。
山民王朱企禮“前後奪民妻女無算”。
武邑王在父喪期間“居喪無禮,置酒作樂,召妓者歌舞,極諸淫縱,內使諫者,輒非法拷掠,或觸其怒,以石鼓壓胸,囊沙覆口,死者數人” ……
這樣的大明王朝值得大家懷念嗎?僅僅是因為龍椅上那張漢族血統的屁股?值得我們絞盡腦汁去挽救它嗎?
結論:
管仲衛鞅再世也救不了明朝,魏公公更救不了明朝。
-
6 # 看遍山川
謝謝邀請 這是個腦洞大開的問題,如果魏忠賢不死,崇禎皇帝還能用他,不說言聽計從但大政方針聽他的話,明末會發生什麼樣的局面。這個話題從政治經濟,軍事防務,財政賦稅說開去可以扯很多很遠,都能直接影響到大明的存亡,在這裡只能講幾個節點。
有人講魏忠賢在的話,連李自成都不會出現。崇禎元年,在刑部官員劉懋的再次建議下,裁撤了驛館,取消了這個已經成為大小官員公費旅遊的據點。
如果魏忠賢在會撤麼?國家行政像攤大餅一樣,越大越好,機構越臃腫越能撈錢,顯然魏忠賢是不會讓這條上疏到達天聽的。那麼李自成不會失業,將不會有闖王了,這也不見得。
所謂小冰河時期,主要是中原和西北地區天氣大旱,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宗室官宦為富不仁,社會各階層矛盾一觸及發。
在這種形式下,廣大西北地區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自成”,“王自成”,在眾多諸如“老回回”,“射塌天”之類的好漢們之間,早晚還會脫穎而出李自成之類的人物,成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這一點毋庸置疑,不會隨任何人意志轉移。
西北的農民起義星火燎原,李自成抑或其他領袖的部隊兵臨紫禁城下,魏忠賢和崇禎會如何反應?
首先李自成是啥態度,他倒是願意罷兵,只要割地西北,河南受封就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外剿遼藩。價碼是開出來了,魏忠賢等人是看著這大明江山傾覆隨之殉葬還是殘喘苟活蠱惑崇禎從長計議,如果是魏忠賢閹黨能為崇禎所用,顯然和起義部隊暗通款曲,以割地為條件保得暫時偏安是水到渠成的事。
為什麼不這樣呢,本來小人就道義分兩旁利字擺中間,但客觀上造成農民割據政權,大明政權,後金政權三方鼎立的局面,看誰耗得過誰。
把西北,河南赤野千里的地方讓給李自成又何妨,闖王打仗的時候克府攻寨老百姓當然可以不納糧,不交稅。但建立割據政權,就是一個國家,必定要維護行政運轉,就是要銀子,錢從哪裡來,最終還得從老百姓嘴裡摳。
西北,河南地區本來就貧瘠,再受旱災,大順政權的行政能力在以後的日子裡是有目共睹的。打仗是一回事,維護國家機器長久運轉,人丁財賦,土地稅收正常生息,光靠大刀長矛不行。時間一長,必定有變。
從大明角度講甩掉了西北,河南的抱負可以輕裝上陣,把整個戰局拖入戰略相持就勝利了一半。而此時皇太極的後金政權面對的是永遠突破不了的關寧防線,別說皇太極,就是後來的多爾袞也只是覬覦京畿華北,連做夢都沒有想過能問鼎天下。
後金騎兵正是在關寧防線碰壁,才繞道長城古北口入境攻略,既然李自成願意北剿遼藩,讓他出馬被動防禦也未嘗不可,只要西北穩定,大明就可以騰出手來休養生息和後金抗衡,至少能相持。
在其三者中,相持最有資本最耗得起的就是崇禎和魏忠賢的大明。擁有長江中下游肥沃土地和東南半壁財賦,既有戰略縱深又有南方絲豪不誇張的百萬兵馬,滿滿一幅好牌。另兩戶人家沒資源,坐吃山空沒錢。
而且只要崇禎振臂一呼,不會出現南明時期各家奪山頭的局面,其合法性不容置疑,號召力肯定非同一般。只要挺住戰略相持階段,等到西北局勢有變,令大將率王師西向可成克復大業。
先安西北之內,再攘東北之外,大明的版圖頂多回不到萬曆之前的狀態,也決不會有甲申之難。當然這一切還得有最高決策者的能力,魏忠賢閹黨集團主觀配合程度,最後是看大明的氣數了。
既然是發散性思維問題,那就允許在下胡亂侃一些,有點不著邊際,請見諒。
-
7 # 詩音表哥
明實亡於萬曆,萬曆十年新政是垂垂明朝的迴光返照,但隨著一心為國的老張被萬曆猥瑣的死後清算,後來老魏看清老朱家不肖子孫對於謙、張居正之類柱國之才的無恥迫害手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8 # 陽城導航
有人說,如魏忠賢在,崇禎皇帝能夠守住大明江山。說這種話的不僅僅是現代人,最早說這種話的是三百多年前一直跟隨崇禎皇帝左右,陪他走完人生的一個老太監。
當時,他說過一句話,【若忠賢在,事不至於此】。筆者很感概,都說太監可惡,可是陪同大明王朝走進歷史的是太監啊!
老太監這樣說,是因為他走過了天啟與崇禎兩個朝代,也經歷了明朝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城破之際,透過前後對比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據說,崇禎聽了這話,想了想,派人重新安葬了魏忠賢,等於說替自已以前處決魏忠賢承認了錯誤。
那麼,崇禎皇帝若象天啟皇帝那樣重用魏忠賢,明朝能否擊退後金皇太極,並防止李自成造反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
原因有以下幾條:
第一、朝庭必將繼續對工商業徵以重稅,增加收入,而用於抵禦後金進攻,並安撫農民。這是從萬曆朝就開始做,並在天啟朝繼續執行的事,魏忠賢是一個重要的執行者,並得罪了東林黨人。
如果魏忠賢繼續得以重用,那麼崇禎皇帝就不會聽信東林黨人出的昏招,開徵三餉,農民兄弟就不會造反。從而出現李自成起義。自然也可以解緩小冰河帶來的災情。國家也有錢安撫農民,不把他們逼上絕路。這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而魏忠賢正好代表了這條政治路線。
第二、魏忠賢屬於實幹家,貝有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執政時期,後金被拒於遼東一帶,不敢南下。那時毛文龍還沒有被袁祟煥殺害,有力地牽制著後金軍隊。使其不敢南下。
使遼東局勢惡化的是崇禎皇帝執政後,將原魏忠賢系人馬全部換掉,替以東林黨人,結果毛文龍被殺,新上人馬不善作戰,致使局勢惡化。這是血的教訓。
魏忠賢不是有多高尚,而是其執政多年,富有行政經驗,這比單靠筆桿子吃飯的文人更善於處理政務。
第三、打破了原有的監閣制。明朝實行司禮監與內閣相互牽制的政治制度。不管這種制度優缺點如何,是由歷史形成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按說了明朝最該亡國的是萬曆朝。甴於萬曆的荒唐,二十多年未見大臣,按我們想象,朝政早該亂套了。沒想到不但政府機構執行正常,而且打嬴了三大徵。
天啟朝也該亡國,天啟帝不理朝政,專做木工,結果天啟朝也風平浪靜,政權平安地交到了崇禎手裡。
按說最不該亡國的是崇禎,因為崇禎勤政,但大明王朝卻在崇禎手裡卻亡了國。
原因就在於崇禎打破了歷史傳統監客制,使東林黨一黨獨大,打破了相互牽制的政治平衡機制。使得東林黨出了昏招也無人補救,直使局勢靡爛。
再加上明朝從嘉靖帝開始就進入了名臣時代,皇帝委權給首輔,由首輔率內閣全體管理朝政。形成一套體系!魏忠賢也算一個執政者吧,他代天啟皇帝執政。效果還差不多。
崇禎上臺後親政,雖然比較勤奮,但是打破了原有的內閣負責制,本人既不能挑選優秀的人才負責領導內閣,管理國家,自身又不具備合格的管理能力,致使大家不知所措,上下相疑,而且昏招頻出。朝綱完全亂了套。
在崇禎朝,完全不是沒人才。即使不用魏忠賢,如盧象升就是于謙一類的人才。如崇禎帝學一下朱祁鈺,放手使用盧象升,事也就搞成了。
甴此可見,明朝後期的監閣制已深入人心。崇禎一插手全搞亂了。特別是除去魏忠賢,自己又缺乏識人用人之才,治國能力,結果將大明王朝推進了火坑。
制度比人強,這是深層次的原因。
2018年7月份,20天發文30篇。其中閱讀量最高的是《如何評價姚雪垠寫的<李自成>》,閱讀人數10萬人。其次是《如何評價衛立煌》,閱讀人數1.5萬人。除此之外,閱讀人數3000人以上的有3篇。閱讀人數在1000至3000人之間的有8篇。其餘在1000以下。
二戰歷史、國軍抗戰和明清史研究是三個熱門話題。李自成起義與太平天國運動也是爭議的話題之一。
http://m.qgh13223678879.com/nd.jsp?id=294
-
9 # 一點半島
只要他能想辦法拖時間 就一定能贏 不管小不小冰河
對清 高築牆 只要阻止其進入內地即可
對李 廣積糧
核心 拖字訣
-
10 # 歷史風暴
不能!
就算魏忠賢一直在,頂多也就給崇禎緩解一下財政壓力,可是,到了明朝末期真正致命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當時整個大明帝國已經沒糧食了!準確的說,當時全世界都沒糧食吃了!
小冰河席捲全球明朝末年的這場小冰河不只是影響了中國,而是影響了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因為各種水旱災害而出現作物減產的情況!
以歐洲地區為例:從16世紀末期開始,饑荒已經讓俄國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代之而起的是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起義軍還曾經一度包圍首都莫斯科。
冰島受損更嚴重,食物的減少和氣候變化所引起的疾病,直接讓冰島減少一半人口。
另外,法國大饑荒瞭解一下,這個歐洲大國曾經一年之內餓死十分之一人口。
明朝的饑荒是全國性的正是因為小冰河席捲了全球,所以明朝不只是北方受災,傳統的農業產糧區江南地區也同樣受損嚴重。在長三角一帶,這個有名的魚米之鄉也是餓殍遍地,著名的工業城市蘇州幾乎已經到了停止運轉的狀態。而處於長江三角洲核心區的湖州,這個曾經遍地稻田的地方,在1640-1642年3年間就餓死了3成人口,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只會更嚴重!
所以,此時的大明整個國家都已經到了無米下鍋的境地。
相比於歐洲國家,明朝的承受力更低饑荒是全球性的,但饑荒對明朝的打擊最嚴重。俄國地廣人稀,人均地多,再不濟統治者還會往外驅趕饑民。西歐國家已經在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雖然那裡也在遭受饑荒,但畢竟可以舒緩本土的壓力。
而明朝由於海禁政策,無海外殖民地可以疏解人口,反而限制沿海饑民出海討生活,人口那麼多,地又那麼少。解決的辦法只能是透過饑荒、疾病和戰爭來減少人口,但代價就是大明王朝的覆滅!
所以,崇禎不是缺少一個魏忠賢,而是缺少開拓海外殖民地的雄心。如果崇禎開放海禁,鼓勵饑民移居海外,人都走了,誰還跟著李自成造反呢!沒有李自成等人的造反,崇禎就可以全力對付滿清,哪怕仍然每戰必敗,也會將滿清耗死的!
回覆列表
一個歷史重大事件的發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可以左右的。
明朝晚期那個爛攤子,不要說,一個死太監。就是漢武再世,秦皇重生,也改變不了什麼。明朝社會問題,已經積累到了一個不能不爆發的階段,也就是說誰去他也照樣會爆發。可能出現一個能力更好的人來輔助,會使搖搖欲墜的,朱明王朝在艱難的走上一段時間,但是,也不會徹底的改變朱明王朝的命運。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並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