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雅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訊》等。 經歷孤兒 讓-雅克·盧梭盧梭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祖上是從法國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因難產而去世,他有一個兄長,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從此盧梭再沒有得到他的任何訊息。由於家境貧寒,他沒有受過系統性的教育,書卻讀了不少,他父親將他送去當學徒,先跟一個公證人,再跟一個鏤刻匠,後來受不了苛待,十六歲時他就逃離日內瓦去流浪。當過學徒、雜役、家庭書記、教師、流浪音樂家等。後又被通緝流亡國外。期間得到了華倫夫人的愛護。 寵兒 1742年盧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間,盧梭與德尼·狄德羅認識,並從1749年起參與《百科全書》的撰寫,最重要的貢獻是1755年寫的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文章。但那以後不久,盧梭與狄德羅的關係緊張。 1750年盧梭對以《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贏得第戎學區論文比賽首獎,因此成為巴黎名人。在這篇論文裡面盧梭主張,從道德的觀點來看,科學與藝術的發展並無益處。 盧梭的作品語言風格獨特(獨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61年《新愛洛琦絲》出版,立刻轟動巴黎。 朋友與敵人 盧梭與他那個時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識,但結果卻無一例外地反目成仇。這些人中包括法國的伏爾泰、狄德羅,英國的大衛·休謨。 性虐待及露體狂 盧梭除了開創政治學說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為性研究的物件。他在《懺悔錄》裡曾提及,8歲時受到女教師蘭貝爾斯的鞭罰,帶來的“肉慾的快感”,“正是這種懲罰註定了我終生的趣味、慾望和感情”。年長後,盧梭鍾情年輕少女,一心渴望著她們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頭,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說深知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為,但每次做時總會帶來無比的性滿足,他最終被一名男子捉拿。 死於窮困潦倒 1768年8月29日,盧梭與同居了25年的女僕瓦瑟在布戈市結婚,此前他們生有5個孩子,並全部寄養在孤兒院。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盧梭在巴黎東北面的阿蒙農維拉(Ermenonville)去世。(恰與伏爾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時窮困潦倒,死前被馬車撞翻,又被狗撲傷踐踏。
讓·雅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訊》等。 經歷孤兒 讓-雅克·盧梭盧梭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祖上是從法國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因難產而去世,他有一個兄長,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從此盧梭再沒有得到他的任何訊息。由於家境貧寒,他沒有受過系統性的教育,書卻讀了不少,他父親將他送去當學徒,先跟一個公證人,再跟一個鏤刻匠,後來受不了苛待,十六歲時他就逃離日內瓦去流浪。當過學徒、雜役、家庭書記、教師、流浪音樂家等。後又被通緝流亡國外。期間得到了華倫夫人的愛護。 寵兒 1742年盧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間,盧梭與德尼·狄德羅認識,並從1749年起參與《百科全書》的撰寫,最重要的貢獻是1755年寫的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文章。但那以後不久,盧梭與狄德羅的關係緊張。 1750年盧梭對以《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贏得第戎學區論文比賽首獎,因此成為巴黎名人。在這篇論文裡面盧梭主張,從道德的觀點來看,科學與藝術的發展並無益處。 盧梭的作品語言風格獨特(獨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61年《新愛洛琦絲》出版,立刻轟動巴黎。 朋友與敵人 盧梭與他那個時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識,但結果卻無一例外地反目成仇。這些人中包括法國的伏爾泰、狄德羅,英國的大衛·休謨。 性虐待及露體狂 盧梭除了開創政治學說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為性研究的物件。他在《懺悔錄》裡曾提及,8歲時受到女教師蘭貝爾斯的鞭罰,帶來的“肉慾的快感”,“正是這種懲罰註定了我終生的趣味、慾望和感情”。年長後,盧梭鍾情年輕少女,一心渴望著她們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頭,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說深知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為,但每次做時總會帶來無比的性滿足,他最終被一名男子捉拿。 死於窮困潦倒 1768年8月29日,盧梭與同居了25年的女僕瓦瑟在布戈市結婚,此前他們生有5個孩子,並全部寄養在孤兒院。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盧梭在巴黎東北面的阿蒙農維拉(Ermenonville)去世。(恰與伏爾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時窮困潦倒,死前被馬車撞翻,又被狗撲傷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