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蘆川居士
-
2 # 老貓打遊戲
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故意的。正史就不談了,沒空城計一說。《三國演義》裡華歆對曹叡諫言:"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賦予兵權。"結果司馬懿坐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冷板凳。等到諸葛亮把曹真打得灰頭土臉,才不得不再次啟用司馬懿。這種情況下,司馬懿會捨得幹掉諸葛亮嗎?大概孔明身死之日就是他司馬懿回家種田之時。諸葛亮恐怕也算到這一點,才敢弄險玩空城計。其實就是孔明仲達默契地演了一出雙簧,各取所需。
-
3 # 澤中朽木
有傳言說,司馬懿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典故,是有意識的在縱敵。我看,是羅貫中同志搗的鬼,老羅曰:司馬老兒,讓你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以後你當頭了,御下可不能太苛刻嘍,OK?司馬懿連連點頭,於是乎,空城計誕生了。
如此解讀,甚是有趣。哈哈哈哈!
-
4 # 被拋棄的草根
那你可真是小看司馬懿了。
既然說到空城計,咱們就不按正史說了。
司馬懿何許人也?羅貫中的詩中做了評價:
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
看到沒有,諸葛亮都常常提起,並說司馬懿有經天緯地、力挽狂瀾的本領。
這種評價,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得到的。
回過頭來再看“空城計”,司馬懿會上當嗎?明顯不會。諸葛亮是聰明人,司馬懿同樣是聰明人,聰明人和聰明人打交道是最簡單的,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對諸葛亮趕盡殺絕呢?
很多答主說,司馬懿在為自己留後路,擔心一旦諸葛亮被俘,自己將會沒有用武之地,導致“兔死狗烹”。
但是,細細想想,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不否認英雄或偉大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影響程度,但是,失去諸葛亮的西蜀,真的會快速崩塌從而滅亡嗎?
很顯然不是的。事實上,從諸葛亮234年病逝,到蜀國263年滅國,這中間又間隔了30年,並且,在後諸葛亮時代,蔣琬、費禕、姜維之流均迅速做好了國家宰相權利的交接,沒有引起較大的政治地震,維護住了國家政治軍事局面。而且,即便蜀國滅亡,還有雄踞東南的孫吳政權,在北方兵士不習水戰的情況下,魏國又有什麼自信能一戰滅亡吳國呢?
因此,司馬懿的擔心,看起來有點多餘。
那最後司馬懿為什麼又撤軍了呢?我的猜測是英雄惜英雄。
早在建安時代,周瑜就曾嘆息,“既生瑜,何生亮”?既然上天讓我周瑜生在人世,擁護主公成立大業,為什麼偏偏又出來一個諸葛亮呢?雖然是周瑜的一聲嘆息,但也從中可以窺到其對諸葛亮才能的肯定與讚賞。
現在,同樣的局面出現在司馬懿和諸葛亮眼前。天生我諸葛孔明,協助劉皇叔匡扶漢室,為什麼偏又出來一個司馬懿來阻撓我呢?這是一個既讓我憎恨,但同樣也是令我十分欣賞的一個人啊。
在司馬懿眼裡,諸葛亮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呢?我自己胸懷大志,幫著曹魏抵禦外敵、整頓河山,結束這戰亂紛紛的時代,可哪裡想到,西蜀出了一位更加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自己卻屢屢敗在他的手下,心裡對他既仰慕,又憤恨。
因此,司馬懿雖然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真正戰勝他啊。
現在,這一天終於到了。當司馬懿兵臨城下,望著城樓上的諸葛亮的時候,他這一生的夙願,終於達成了。
但是,連年的戰爭,消磨了兩國大部分的元氣,人才也凋零殆盡,當今天下,能與我司馬懿並稱英雄者,唯有你諸葛孔明瞭。我們打了一輩子仗,直到今天,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觀察者對方,原來,你也白髮滿鬢了呢!
放心吧,我不會讓一兵一卒進城的,你死了,我還有什麼對手呢?
讓我們兩個老傢伙,下次戰場相見吧!
我想,那一天,司馬懿下令撤軍的時候,肯定回頭看了一眼諸葛孔明,在這同時,城樓上的孔明,也在望著司馬懿。目光相交的那一刻,他們都讀懂了對方的意思。
這,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
5 # Wwey小陳
1.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多智近妖.而且諸葛亮跟司馬懿是老對手了,雙飛互相很瞭解,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多謹慎,從不弄險,所以司馬懿看見諸葛亮城頭彈琴就多疑了一下. 未下令殺進城中.
2. 當時,司馬懿剛剛被啟用,前面因為諸葛亮的反間計已經丟了一次官,而這次官復原職的原因就是因為諸葛亮大舉進兵曹魏邊境,而當時的曹魏將領新老更替嚴重,老的老,死的死,年輕的年輕,沒冒頭的還是沒冒頭,基本是無人可以抵禦諸葛亮的近攻,所以,這個時候,只能啟用正值壯年的司馬懿,而且司馬懿也明白諸葛亮的存在與自身存在的關係,所以並未下令大軍進城.
3. 如果當時在西城城外,下令殺入城內,活捉或者殺死諸葛亮,蜀軍就會全面崩潰,再也沒人能主動去進攻曹魏邊境,曹魏就可以好好消化九品中正制度跟調整內部了,而當時羽翼未豐的司馬家族難免被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這是司馬懿不願意看到的.
4. 只有諸葛亮存活著,不斷去騷擾魏國邊境,司馬懿才能帶兵去抵禦,去軍中立威,去安排自己嫡系,然後才會有威望去成為當時世族的代表,才有機會去一點一點的把權力握在自己手裡.
-
6 # 大雅視界
本次回答是基於小說《三國演義》和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與真實歷史無涉。
當時曹丕已死,曹睿繼位,曹氏宗親勳貴們把持朝政,排斥司馬懿,鷹視狼顧善於隱忍的司馬懿因為功績卓著深得朝野人望,曹睿等不敢貿然對司馬懿下手,況且還需要司馬懿抵抗蜀國諸葛亮,以致司馬氏家族漸漸坐大。
曹魏豈能忍受司馬氏尾大不掉的現象出現,一旦西蜀危機解除,司馬懿的末日也就來臨,所以他要留下諸葛亮來牽制曹魏宗親勢力,然後表面上規行矩步,背地裡潛滋暗長,陰募私兵,等到自己的羽翼豐滿之時也就不需再仰人鼻息。
但在這之前,必須要保持魏蜀兩國的相爭態勢,自己周旋其中可保無虞。
可一旦蜀國破滅或者不再具備北伐中原的能力,那麼曹魏朝廷也就不需要留著自己,所以他在壯大之前,決不能讓諸葛亮先於自己倒下(當然他更多的考慮,是在諸葛亮的攻勢下如何保全自身)。
而諸葛亮正是對曹魏形勢洞若觀火,巧妙利用司馬氏與曹氏的矛盾,認準司馬懿不會愚蠢到自掘墳墓。
所以在馬謖丟失街亭這一重要要塞後,不得已冒險擺下空城計,賭司馬懿會和自己一起向曹魏君臣演戲。對諸葛亮和司馬懿來說這樣都有益處。
另外空城計的成功也有司馬懿對諸葛亮這一宿敵的恐懼,怕諸葛亮萬一在城中伏下重兵,自己豈不是自投羅網?
所以不論是哪一種原因,司馬懿都會撤軍,敗中取勝正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
7 # 燒賣粉絲湯
演義全當聽故事就好了,演義中諸葛已被神化,換成你,在絕對的兵力優勢下,退兵之前至少派一支小隊進去偵查下對吧?小說想表達的是諸葛的智謀和司馬的後顧之憂,當時司馬懿兵權不穩固,上有曹真打壓,如果諸葛一死,魏國西南防線穩定後,司馬只有鳥盡弓藏。
-
8 # 海市蜃樓34407222
司馬懿是個政治跟軍事覺悟非常高的人,如果這時候諸葛亮死了,他回去也會被魏主設法除去,亮生則我大權在握,亮死則我無處安生,放諸葛亮一馬就是放我自己一條生路,我司馬懿何等人,什麼面子的都放的下,難道還不能放過諸葛亮
-
9 # 獨舌視界
今天我們且不說諸葛亮撫琴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的真實性,僅透過史料或者史書來分析一下,司馬懿統率15萬大軍卻不敢進守軍不足千人的西城,是真的懼怕諸葛亮嗎?筆者認為,司馬懿懼怕諸葛亮藏有伏軍僅是其中一個原因,用諸葛亮保全自己才是“放掉”諸葛亮的真實原因。
作為三國時期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隱藏的是極深的,從曹操到曹丕,從未掌軍的司馬懿只是在謀略上為曹氏集團出謀劃策。
然而,“不喜掌兵”的司馬懿依舊被曹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即使在彌留之際,也千叮嚀萬囑咐的讓曹丕重用司馬懿,卻不讓其直接領兵作戰。
在曹操看來,司馬懿的才能不亞於諸葛亮,沒有司馬懿的輔助,曹丕斷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但司馬懿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曹操猶未可知。因此才會在臨終之際告訴曹丕,既要用司馬懿,還要防司馬懿;用其謀略克敵,卻阻其領軍作戰!
曹丕死後,曹睿即位,司馬懿成為三朝元老的託孤大臣,與曹氏親貴共掌大權,並開始掌握軍隊,以對抗頻繁犯境的蜀漢大軍。但掌軍後的司馬懿並沒有得到曹睿及曹氏親貴的完全信任,反而被處處猜忌。因此,司馬懿很大程度上對諸葛亮是“追而不擊,擊而不殺”,因為他知道,諸葛亮一死,他司馬懿也命不久遠了……
回覆列表
正史好像沒說這件事,應該是羅老先生杜撰的。小說中似乎也沒有明顯的提示,所以只好任由後世人等自由發揮了。司馬懼怕諸葛有詐是一說;司馬為保全自己亦是一說。似乎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