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龍命理
-
2 # 考古軍中馬前卒
我對馬先生毫無不尊重之意,他在古董收藏領域自有建樹,也有豐富的人生閱歷。
但是,如果硬把不是他的職業屬性的“歷史學者”安在他身上,還是不合適的吧?恐怕馬先生自己都沒有這樣來看待自己。
何謂歷史學?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它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這樣講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們還可以更通俗一點理解,就是藉助各種各樣的史料來研究過去的事兒,這就是歷史學。
不過,我們不要因此覺得歷史學門檻兒低。假如把歷史學看成是讀了一些史書然後來“講故事”的話,那就太小看歷史學了。它既然能夠成為一門學問,並且在各大高校中成為獨立學科,就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
讀歷史古籍,然後“翻譯”給大家,那不叫歷史學者,最多是歷史科普,或者“說書”。
以我自己而論,我不是歷史學專業出身,考古學與歷史學雖然都是研究過去,但在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雖然在考古學專業內學習、工作了十年之久,但是到今天我也不敢說自己懂歷史學,面對歷史問題,經常感覺自己就是“民科”。
怎麼樣看待史書?如何研究歷史?面對浩如煙海的史料,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這很正常。
有不少朋友覺得,古代史書的主觀性太強,是梁啟超所謂“二十四姓之家譜”,因此對史書採取一種普遍不信任的態度,還有人因此不在乎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可是朋友們,可知人家梁啟超讀書萬卷,還專門寫了一部《中國歷史研究法》?在書中,他提出研究歷史應當首先會選擇史料,對史料真偽進行辨析,這是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考據學的傳統啊。
換句話說,梁啟超並不是在否定古代史書,讓大家別去讀,而是說做研究的人得擦亮雙眼,學會利用史料。
今天真正的歷史學者,也沒有人會去盲目相信“正史”,而是如同梁啟超所提倡的,在研究中辨析史料。除了二十四史,還有更多的其他史料,以及豐富的考古出土材料,這都是今天曆史學者的研究基礎。
而具體到研究方法,目錄學、版本學可以說是歷史學的兩個基本的看家本領。
目錄學,告訴你研究某個問題應該去看哪些書,其中哪些是可信度高的,哪些翻翻就行。
版本學,告訴你一本書從產生到流傳至今有過多少種版本,版本之間在內容上有什麼差別。
版本目錄學在很多高校的歷史學科中會專門開課,而想要熟練掌握,還得下更多的功夫。
舉個例子,北大歷史系辛德勇老師是比較精通版本目錄學的,他的著作《製造漢武帝》,就是利用目錄學的知識,辨識出《資治通鑑》中關於漢武帝晚年悔過的一些說法其實來自於可信度較低的類似於市井雜談的書,並認為這是司馬光為勸諫皇帝而有意為之。
歷史真相何求?馬未都先生在電視節目中說: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這個觀點獲得很多人的認可與支援,在這個問題下面仍然可以看到此類回答。
但是不客氣地說,我認為這是一種缺乏基本歷史學素養的說法,畢竟說這話的本就不是歷史學專業的,也無可厚非。
正如前面說的,歷史學不是看了一些史書就可以,想要成為真正的歷史學者,最起碼得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同福爾摩斯探案那樣,從紛繁複雜的史料中梳理出頭緒,從雜七雜八的說法中尋找出最可信的一種。
覺得真相無法獲知,可能只是因為沒入歷史學之門而已。
而有些歷史真相可能確實沒法在短期內獲知,但是並不妨礙歷史學者透過努力來靠近真相。越是如此,歷史傳達的道理才越有說服力。
最後給熱心的朋友們推薦一本書,葛劍雄先生的《歷史學是什麼》,書不厚,通俗易懂,相信看了之後就能明白什麼是歷史學,什麼樣的人是歷史學者。
回覆列表
馬未都先生用自己親身經歷,個人實際經驗和人生閱歷自作成影片,講成故事來影響我們年輕人,15億華人像他老人家背掉【紅縷夢】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