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ghgffvbb

    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讓縣自明本志令》【譯解】:為國獻身,為大義犧牲,足以垂名後世。此為曹操掃平群雄時的志願。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讓縣自明本志令》【譯解】:不能因追求虛名而招來災禍。追逐名利,害人害己。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譯解】: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作為;有作為的人也未必就有德行。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士人的“德行”與“有作為”之間的關係。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譯解】:有才能的那些人,即使有些短處,難道就因此而遺棄他,不用嗎?原文後接:“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意為像陳平、蘇秦這樣被人四處宣揚有短處的人,都成就了大業,怎能因為有缺點就廢而不用呢!五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文心雕龍.章表引》【譯解】:上表不一定推讓三次,又文辭不應浮華。《文心雕龍。章表》說:“昔晉文受封,三辭從命。”曹操說,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辭讓,不一定要三次。六未聞無能之人,不鬥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論吏士行能令》【譯解】:沒聽說無才能的人及不作戰的軍士,都一樣可以得到獎賞的,立功、興國也不是他們這些人。沒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無益於國家,不得受祿賞。七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論吏士行能令》【譯解】:賢明的君主,不用沒有功勞的臣子,不獎賞不作戰的軍士。國家在太平時期崇尚的是德行,戰亂時期獎賞的是那些有功勞、有才能的人。八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選軍中典獄令》【譯解】:掌管關係人生命的刑法,是大事,要選精通法律的人來擔當。“夫刑,百姓之命也。”選用執掌刑法的人至關重要。九智者之慮,慮於無形;達者所規,規於未兆。——《作書與孫權》【譯解】:聰敏的人考慮問題,事前都有計劃和打算;曠達的人謀劃一些事情,都具有預見性。預則立,不預則廢,有遠見才能成就大事。十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以高柔為理曹掾令》【譯解】:國家安定時期施行教化,是把禮放在首位;平定亂世採取的政治措施,則是把刑罰放在第一位。十一讓禮一寸,得禮一尺。——《禮讓令》【註譯】:對人禮一寸,受人敬一尺。十二量時度理,進退合義。——《三國志·魏書·田疇傳》【譯解】:分析時勢,揣度事理,行為舉止才合法-?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烏恆,田疇為嚮導,立了大功而固辭封侯之賞。十三失晨之雞,思補更鳴。——《選舉令》【註譯】:耽誤了報晨的雞,還想再叫一聲補上。季闡有罪,後來曹操起用了他,他便發奮工作,以報答恩情。十四辭爵逃祿,不以利累名,不以位虧德謂之讓。——《藝文類聚》【譯解】:辭去爵位和俸祿,不能因為爭利而傷害自己的名聲,更不能因為追求高官顯爵而損害自己的品德,這樣做才叫真正的讓。提倡謙讓。十五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譯解】山永不嫌它高,水永不嫌它深,我將如周公一飯三吐哺那樣接納賢士,讓天下有志者都歸統於我。思賢若渴才能平定天下。十六聖人之用兵,戢時而動,不得已而用之。——《孫子十家注。孫子序》【譯解】聖人用兵,守時機而動,不得已才去用兵。表明了不可黷武的思想。十七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譯解】累累白骨暴露在荒野,千里中原聽不到雞鳴。生靈塗炭百不餘一,想起就令人痛斷肝腸。戰爭給民眾帶來極大的悲苦。十八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譯解】滿懷著慷慨激昂的感情,是由於心中的憂患久久難忘。用什麼來釋解這無邊的愁思,只有那杯中的美酒杜康。十九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孫子十家注。孫子序》【譯解】:窮兵黷武,會自取滅亡;去武揚文卻又迂腐不堪,也會滅亡。吳王夫差和徐偃王就是恃武與恃文的兩個例子。二十心恬澹,無所愒(Kai) 欲。——《氣出唱》【註譯】:心中清靜、淡泊安閒,方可做到無貪慾。二十一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精列》【註譯】:人都有死的時候,即使大聖大賢之人也都一樣,何必還為死去擔憂呢?二十二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秋胡行》【譯解】:天地是那樣的久遠,而人生的道路卻是很短暫的啊!二十三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譯解】:神龜雖然長壽,但終有死亡的時候;飛龍儘管能騰雲駕霧,神通廣大,但最終也要化為烏有。詩人用神龜和騰蛇作比喻,旗幟鮮明地否定了萬物不變,人可成仙不死等神學迷信思想。二十四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卻東西門行》【註譯】:狐狸死時,頭都向著自己的窟穴,人又怎能忘了自己的故鄉呢。以狐死首丘比人之不忘故鄉。“二十五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註譯】:人生命的長短,不只是由天來決定的,您只要能很好地保養身體,做到身心健康,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壽的。二十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譯解】:老了的千里馬,雖伏在馬廄裡,但仍想著還可以馳聘千里;有雄心壯志的人,雖然老了,但他高遠的志向仍毫無減退。老當益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二十七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註譯】:計劃的實施,就像轉動圓的物體一樣的快,那麼你的事情就如同摧枯拉朽般的極容易成功。做事先權衡成敗,考慮輕重,方下決心行動,這樣才容易成功。二十八士死知己,懷此無忘。——《祭祀橋玄文》【譯解】:士為知己者死,我一直不會忘記。二十九選其鄉之俊造者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益於天下。——《修學令》【譯解】:挑選鄉里優秀的人才國家給予教育,會使過去的帝王其治國的好方法不至於廢止,這樣做,則有利於國家和人民。著眼未來,培養青年。三十性不信天命之事。——《讓縣自明本志令》【譯解】:天生不相信命運、鬼神之事。三十一得隴復望蜀邪!——《三國志·武帝紀》【註譯】:已得隴還想再得到蜀嗎?三十二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求賢令》[譯解]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舉薦出來,我得到並任用他。任人唯賢無疑是開明的政治措施。三十三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譯解】真正的英雄,胸懷偉大的志向,擁有奇謀良策,精通宇宙間的奧妙玄機,有掌控天地的志向。三十四舉賢勿拘品行,取士勿廢偏短。——《三國志》【譯解】推薦賢能不要拘泥於他過去做了什麼,提拔官吏不要受其有些短處的影響。用人要用其所長。三十五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譯解】向東登上碣石山,氣象萬千觀大海。水天相接浪濤湧,山島聳立碧波間。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烏桓時作。毛澤東同志《浪淘沙》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之句。三十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裡。——《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譯解】太陽、月亮都好像是從海中升起,銀河眾星都好像在海的懷抱中執行。心胸開闊博大,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三十七鹹禮讓,民無所爭訟。——《對酒》【譯解】:都遵守禮法,都懂得謙讓,大家就沒什麼可爭論、訴訟的了。三十八黜陟幽明。——《對酒》【譯解】:降職或免去品德不好及沒有才能的人,提升品德好而又有才能的人。用人須賞罰分明,才能貶惡進賢。語最早見於《尚書·舜典》。三十九天地間,人為貴。——《度關山》【譯解】:天地間,人貴於萬物。以人為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魚的肉為何不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