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幸福修煉

    說說我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吧! 從小就開始聽我爸拉二胡,二十來年我才聽懂他拉二胡拉出來的都是內心的抑鬱和創傷;在我感到生活壓抑困難的時候,我能聽著他的二胡偷偷掉眼淚,他的二胡讓我體會到他多年的不易,同時他的二胡讓我有一種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我想音樂是來自心靈的迴響!

  • 2 # 格調singer

    音樂無處不在:那騎車上學的學生哼著流行歌曲,那人來人往的超市播著舒緩的曲調,那電視上轉播的比賽現場響徹著激昂的進行曲,那咖啡廳中流淌的浪漫曲調···

    凡是有人類足跡的地方,就有音樂。音樂無所不在,音樂與人生緊密相連。音樂是陶冶人們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而接受哪一種型別的音樂卻是與我們從小的教育環境息息相關,而音樂的獨特魅力就在於, 即使是家庭背景迥然相異的人, 也都會被那舞動的音符所感染。無論是大眾能夠普遍接受的流行音樂, 還是被許多藝術家盡情演繹的高雅音樂, 都能以一種適合而通暢的載體浸侵到我們或空蕩或充盈的內心世界。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音樂。

    音樂對人生的每個階段的影響都是不同的。幼兒階段是孩子們對周圍美好事物的認知階段,形態意識佔主導階段。少年階段的孩子們對真、善、美在意識形態上有了定位,個性逐漸產生。高中階段的學生逐漸學會以審美的態度對待音樂作品,並逐漸形成帶有個性特徵的對風格、表現性等審美特徵的知覺敏感性,對歌曲和樂曲逐漸表現出自己的意見。大學階段,從認知方面講,大學生的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明顯增強,在理想方面,他們注重眼前並放眼未來,情感豐富的他們對音樂逐漸有了自己的見解,或有創作。成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趨向成熟,思維深刻,意志堅強,情感深沉,生活的理想和目標比較清楚,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日趨成熟。

    其實在感受音樂的時候, 本身也是在對人生進行著一次探索和追尋, 無論是在磨礪自我和發現自我中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說音樂它只是一種娛樂形式,不是萬能的,不能代替諸如體育鍛煉、書畫、茶道等。但她在我們悲傷時,在我們痛苦時,在我們失落時,在我們高興時,音樂都是最好的陪伴,她能夠減輕負面的心情、提醒我們要有平常心態。哀傷的歌曲釋放了悲傷的情緒,安靜的歌曲讓你有了一個放鬆休息的港灣,勵志的歌曲幫助你重塑信心,從頭再來!音樂影響著我們、改變著我們。同時音樂對於人的性格、思想、精神的成長都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樂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任何工作都不象音樂那樣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音樂本身對人有著特別強的陶冶作用,它可以鼓舞人們去奮鬥、去前進,也可以讓人們釋放自己的悲傷和痛苦,從另一層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人身的一種自我保護。性格選擇音樂,而音樂也改變著我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程序。

    感謝這個世界,有音樂…

  • 3 # 愛唱歌的魯偉

    有人說音樂就像一種語言,和說出來的話一樣,是人們交流感情的工具。但是這種東西聽在耳朵裡卻好像會反映在心裡。這樣的音樂到底該如何定義它,如何理解它。

    今天我就給大家漲漲知識吧。

    我對音樂的理解有很多,首先人類為什麼要去發明音樂?你的先找出這個原因才能夠說清楚。我來說說人類為什麼要有音樂這個東西?為什麼會發明這個東西?原因有以下幾點。

    1、為了氛圍,比如過年,增加過年的氣氛,產出了新年歌。

    2、為了放鬆,人有緊張的時候,有沒精神的時候,產生了很多放鬆音樂,催眠音樂。

    3、為了靈感,有時你忙的時候聽聽音樂,放鬆放鬆靈感就來了。

    4、為了去世的人發明了喪音等等

    5、無緣無故的發明音樂,有時候一個物體的音調給人類產生了音符感覺,輕鬆感。

    6、從玄學的角度講,音樂是神創造的,有一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音樂家只是《神的代言人》,天上有個主管音樂與詩歌的繆斯女神。

    7、在遠古時代的人類發明音樂可能是為了自救或者是一種訊號,表達一種傳達一種資訊的表達方式而已。

    8、人類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音樂,已無法查考。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資訊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穫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 4 # 一課一練

    音樂是什麼,只能說在你心情煩悶時聽一曲會讓你心情變好,在你傷心時唱一曲抒發你的感情,在你快樂時聽一曲音樂與你一同快樂

  • 5 # 從心遇見音樂

    我看待音樂,會在這兩方面。

    一、音樂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

    二、音樂是一種空氣波頻震動了耳膜,意識才會處理。

    由於,不可能所有的人都那麼統一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我們需要音樂。音樂只是一種工具,可以用音樂做出精神層面的東西去感化社會風氣,讓更多的人聽到可以為內在建立好的面向,比如常常會看到音樂對人的鼓勵與力量等等。

    所以,我認為這一面,甚至會啟發到人。

    以上,是我對音樂的理解,僅供參考!

  • 6 # 北辰說娛樂

    人類對音樂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本能行為。但音樂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幾個簡單的聲音串在一起形成的音樂為什麼能觸發情緒、激發思想、甚至定義個體?Adam Ockelford 的新書 Comparing Notes: How We Make Sense of Music 就討論了該問題。 作者 Adam Ockelford 本身是一個作曲家、小提琴家和音樂研究者。十多年來,他還專注於對視覺障礙、自閉症和超長音樂能力兒童的音樂教育。

    作者希望透過研究有超常音樂能力的群體,來揭示人類對音樂的感覺和認知。因為以神經病理學兒童為基礎進行的研究可能會損失掉有關人類學習和理解音樂的大部分事實。書中描述的某些兒童雖然自己不能穿鞋子,或者連簡單的對話都不能完成。但是這些兒童早在十歲以前就能立刻在鋼琴上彈出一首自己剛剛第一次聽過的一首複雜的樂曲。這一技能足以讓很多專業音樂家自嘆不如。透過把這些天才兒童所涉及的音樂能力組合到一起,作者希望我們能夠重新思考我們的音樂教育。

    作者認為絕對音高能力 (absolute pitch, AP) 在超常兒童的音樂能力中起核心作用。絕對音高能力指不需要任何上下文情境資訊,即能命名一個聲音的音高的能力。這個聲音可以是一個小提琴、鋼琴、甚至是真空吸塵器聲音。正常人中擁有絕對音高能力的人只佔 1/10000。自閉症群體中,該比例為 1/13。而在先天盲或早期失明的人群中,該比例則高達 45%。

    絕對贏高能力是個體對音樂結構理解能力的表現,而不是單純的對音高的超長覺知能力。例如,研究者讓具有絕對音高能力的被試學彈兩種型別的音樂片段:一個音樂片段違反了西方音樂的音樂規則,而另外一個音樂片段則符合了西方音樂的音樂規則。結果發現,被試對符合西方音樂規則的音樂的反應更準確。這說明,被試的表現依賴於他對西方音樂典型結構的知覺,這些知覺經驗可能來自於大腦發展關鍵早期階段被試接收到的音樂刺激。絕對音高能力讓兒童能夠對熟悉的曲調進行反覆琢磨 (sound out and tinker with ),從而使他們對音樂結構有了更深層次的把握。

    書中還提出了自己的音樂覺知的軛理論(Zygonic theory)。該理論認為我們可以把對音樂成分的重複和轉化看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模仿。但是該理論用了過於複雜的符號系統,且沒有解釋清楚結構和重複是如何發生作用的。另外本書的寫作風格過於專業,可能對於某些非專業人士來說難以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基礎的人學習java幾個月能掌握?又需要多久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