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琴1998

    不能直接證明,但對證明有幫助!

    計算方法是:先算出某類物質一克中含多少個原子,再計算一個原子含多少負電子(能量),最後就能"質能互算"!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必先弄清"物質的宏、微觀",這個是我結合現代科學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在《易經》易理的提示下得出的科學大發現!下面附上文章全文:

    物質的宏觀與微觀:

    二十世紀,人類對物質的宏、微觀區分僅僅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大家預設須藉助顯微鏡才能看清的為"微觀",而肉眼能看見的則為"宏觀”。人的眼睛可看見"光”,那麼"光子"也是宏觀物質嗎?這種模糊的傳統宏、微觀分界法正確嗎?它符合自然事實真相嗎?請大家先思考這幾個問題!

    傳統的宏、微觀分界法,在自然科學對物質的研究還停留在"原子”層面的時候,並沒有產生什麼問題,世界也很正常。但隨著科學對物質的研究突破了"原子"層面,發現了更細小的"質子、中子、正電子和負電子"等粒子後,奇異的現象發生了:按常理講,隨著物質結構研究的深入,人類對宇宙世界的認識應該是更加清楚明白,但事實是越深入越迷惘!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認為是自然科學研究方向錯了,有人則堅稱科學不會犯錯,之所以還有困惑,是因為研究還不夠深入。可事實是:西方科學界發現了更多更細小的粒子一一夸克丶膠子丶介子丶誇誇克等上百種,非但沒有給人類認識世界帶來什麼幫助,反而讓人類更加困惑:反物質在哪裡?暗物質是什麼?依然是一頭霧水!

    物質有宏、微觀之分,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它們之間有天然的分界線嗎?當今科學界對這個似乎並不關心,也許是覺得以前沒認真分過也沒什麼問題,那麼現在又怎麼會有問題呢?那麼它是不存在呢,還是存在卻未被發現?事實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奇蹟,發現真相!

    首先,我根據當前科學界對物質形態的研究成果,畫一個總結圖,如圖A

    根據圖A,我用排除法來確定。首先,固、液態是人們觸手可及又隨處可見的兩種常見形態,可真接劃歸為"宏觀";接下來,假設"氣態"為宏丶微觀分界線,那麼來看一下會發生什麼狀況:原子(元素)有化學性質,而"質子丶中子、正電子、負電子"沒有;單一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元素(物質)",而單一類的"質子、中子或正電子、負電子"則不能構成"元素"!也就是說沒有統一的規律,世界彷彿亂套了,自然規律也不可靠了,難怪有人說真理沒有了!事實上,自然規律從誕生之日起就從未改變過,它絕不像春天的天氣那樣說變就變!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最後,假設"原子"為宏、微觀分界線。我們再來看會發生什麼情況:很明顯,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以下幾條重要規律來(注意:下面的名詞概念須與以前固有的觀念加以區別)

    一、單一種的"宏觀粒子”一一原子可以構成元素(也即宏觀物質)!這與事實完全相符!

    二丶單一類"微觀粒子"不能構成"宏觀物質一一元素"!這也符合事實!

    三、宏觀物質(包括宏觀粒子)有化學性質,而微觀粒子沒有!這又與事實相符合!

    四、宏觀界的自然現象與微觀界的只是相似,但不會完全相同!比如宏觀界有動、植物,而微觀界只有微觀粒子,動、植物分公母丶雌雄,而微觀粒子分正丶負!

    五、宏觀界有宏觀物質體(包括宏觀粒子),微觀界只有"微觀粒子"!

    接下來,我把圖A用立體圖來呈現,如B圖

    這時候,我們才明白:當科學對物質的研究停留在"原子"層面時,不管怎麼分都是宏觀,所以讓人產生了"宏丶微觀沒有區別"的錯覺!當科學對物質的研究突破"原子"層面,發現了"質子、中子、正電子和負電子"等微觀粒子後,還堅持以前"宏丶微觀無區別"的錯誤觀念時,各種錯誤的觀點便"誕生"了!

    由此可知,"原子"就是"宏、微觀之邊界"!是天然存在的!

    (注:A圖大家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可以自已畫)

  • 2 # 自然285589719

    《周易》,周為圓,圓周,太極,宇宙,零(O)也就是老子講的道,既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包羅永珍,數為其中。數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九歸一,週而復始,無生有,有生無,陽盛陰衰,陰盛陽衰,物極必反,陰陽平衡。太為初,極為限,宇宙總在一至九之間在一定規律中不斷執行變化和發展著,如果一個人真能看懂河圖,其就能看到宇宙天體星辰之變化。因為宇宙一切事物總在陰與陽之間而變化。陽為奇數陰為偶數。有時方程會突然在眼前顯現,一晃而過,這就是老子講的玄,也是眾妙之門。未來隨著人們對《易經》和《道德經》的深入瞭解,將會解開諸多未解之迷,但條件為上善若水,尊重自然,按順其自然的自然規律辦事,老子講反者道之動!

    瞭解道,要從零(O)開始,零(0)為大道,宇宙一切皆在零(O)中,既道中。

  • 3 # 晃動的焦點

    對,就是要提這些問題,不過哥德巴赫猜想是屬於心學的範疇,也就是需要現代道學證明完善的東西。質能方程是已被證明的理。大家慢慢打通吧。

  • 4 # 一夫82

    哥德巴赫猜想和《周易》(《道德經》更不在其中)根本就是兩回事。

    因為,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的CROWN,她所依據的是數理邏輯,最終證明"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數字"2"是偶數中最小的偶數,如果能證明這個最小的偶數是兩個質數之和,也就證明了哥氏猜想。實際上就是用數學中的數論,如何證明"1+1"是不是真正等於2的問題。

    中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花費了幾乎一生的精力,接近了CROWN的頂端。

    也許普通人會問:有必要麼?既使證明了,又有何實際意義?

    對這樣的問題,恕我回答不了。

    然而,中國的老一輩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先生,在他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發表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將無數的當時的青年人和中學生,引向了科學的殿堂。

    《易經》或者《周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她的思維方式完全,或者說基本上不同於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以分析演繹法為主,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以歸納總彙法為主。

    由此而論,用《易經》或《周易》去推導哥德巴赫猜想和質能方程,完全是異想天開,或者說水中撈月,甚至可以說是借經典之名而沽名釣譽,譁眾取寵。

    《易經》的先天八卦,每一卦的卦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按此卦數對六十四卦進行排列,構成了六十四卦的卦序,形成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確實蘊涵了一定的數理科學。

    然而,這個方圓圖和卦序之間,僅僅只是這兩者之間的內在關係,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數理邏輯或數論關係,與質量守恆定律更是風牛馬不相及。

    河圖與洛書,與易經相關,其實是後人附會而已;《道德經》的"一陰一陽謂之道",或者"道可道,非常道"等等,更是與哥德巴赫猜想毫不相干,與質量定理完全不一回事。

    周文王演易成《周易》,孔子五十歲學易著《易經系列傳》(並無確切定論),都是將以卜卦占筮為主的易經導向社會人文方面,告訴我們要用綜合的、變化的、辨證的方法去認識和看待世間萬事萬物。

    真正懂易經的人,是"善易者不卜";真正懂易經的人,絕不會去徒勞地證明哥氏猜想!

  • 5 # 望穿秋水2142

    暫不談怎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哥德巴赫猜想,還是現代科學,它們有個共同特點,可以說就是成功的繞過了0、1、2、3這幾個數,科學界對於“1”是不是素數都是談論後決定的。。。。。我想說的其實是建立在唯物主義哲學上的哲學思想影響著這一切,也就是說人類對宇宙世界的很有限的認知造成了這樣的片面性的認識與思考。好在現代科學開始發現西方的哲學已經開始支撐不了現代科學的發展了,一些解釋不清的物理現象反而可以用《易經》、《道德經》去解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寥寥幾個字就可以得到一下兩個結果:1.哥德巴赫猜想是對的,因為三生萬物。2.哥德巴赫猜想是有點想法愚蠢的,至少是很片面的,應為它直接繞過了0、1、2、3這幾個原始的數,但隱隱約約之中又繞不過去。而《道德經》卻偏偏直指源頭,那《易經》就更不用說了,《道德經》可以說就是在解釋《易經》嘛。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西方人認為中國沒有哲學的原因,因為《易經》是高於哲學的,它是群經之首,它包括了數學、化學、物理學、人文學、哲學、中醫學…………而我自己對《易經》的認識,就是透過認知自己、瞭解自己,來達到對宇宙自然的認知,從而發現宇宙真諦。現代科學要發展,還真離不開《易經》,要不然人類遲早會讓自己認知的片面性與侷限性而毀掉。也許人們都能聽從人類歷史上這些偉大聖人的教導,人類的發展將會少走很多彎路了!

  • 6 # 仰望802315

    周易和道德經理論作為源於河圖與洛書的易學體系中的哲學,它包羅永珍,它揭示了萬物的運動規律,不管是宏觀之天文學還是微觀之化學,還是數學,所以易學理論同樣可以解釋哥德巴赫猜想和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E=m.c.c。

    哥德巴赫說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也就是說任何兩個質數之和為偶數,在易學裡面,質數為陽數,而偶數為陰數,也就是說每個陰數都可以由兩個陽數合成,這與我們的八卦之易學不謀而合,我們知道我們的陽爻寫作一大橫,而陰爻寫作兩小橫,這其實就說明了陰數也即偶數就是由兩個陽數即奇數(奇數包含了質數)構成。易學作為一切科學知識的來源和一切科學知識的總結,哥德巴赫之猜想也能被它解釋那說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是可以成立的數學之理,在這裡為之點贊!

    至於愛因斯坦提出的的質能方程式E=m.c.c,它要表達的意義其實是質量與能量之間是可以轉換的,且具有光速的物質聚合時產生的能量其實是它們聚合後失去的那部分質量所具備的動能便是它們聚合時釋放出來的能量。而關於此理論我們的陰陽太極圖可以解釋它,如下圖一。在太極圖裡黑色的代表陰代表質量,白色代表陽代表能量,從太極圖可以看出聚合的黑色物質的質量變得越小那麼它釋放的白色的能量越多,這跟質能公式所代表的物質聚合時質能之變化是一致的,且太極圖裡黑色之中帶有白點,白色之中也含有黑點,這也形象的說明了具有質量的物質裡是具備能量的,而釋放出的能量中也含有質的,所以黑洞相聚合時它放出的那些白色能量最終會形成質。其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質能公式都是研究易學後得出的理論。

    從上面這些事實也同樣可以讓我們明白易學乃一切知識之源,所以我們若要在科學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必須從易學出發,我相信只要潛心研究易學我們必定會象先祖們一樣偉大必定會再次引領全世界再次登上文明之尖峰!美國說要封鎖我們的技術豈不知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科技發明的靈感都源於中國之易學!

  • 7 # 北風行進雪茫茫

    你可能有誤解。

    人是感性的,不是電腦只要插上電編好程式在能力範圍內給你解題。

    我只能說吃飯解決不了哥德巴赫猜想,但是不吃飯一定解決不了。

  • 8 # 德春居

    可以證明啊。易是以象和數推演自然之道。我們生活的這一天地都可以易作為工具推演。道德經是對老子自然之道的文字說明。前提是能真正的領悟易的推演之道和老子道德經的使用方法。時代不同了,變化太大。現在能看到的易經是孔子編撰過的。孔子編撰易經,更多選擇的是從人倫道德的角度出發,論述的是人道,只是易的一部分。從孔子之後,能讀懂易經的人少之又少。而老子和孔子生活的時代相近,所以老子讀到的易可能與孔子編撰後的是不同的。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孔子和老子都是聖賢之人,他們能讀懂易,老子能做道德經,是有異於我們現在掌握的知識做鋪墊的。他們掌握的知識,是讀懂易經的基礎,沒有這些基礎,是沒法領悟易經的推演之法和其中蘊含的自然大道的。就像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你讓他去學現代數學中的高等數學,用微分積分去解決應用問題一樣。問題不在高等數學,而在於這個小朋友還沒有學習掌握學習應用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同樣,易經和道德經也是需要能讀懂他們的基礎知識,在沒有掌握這些基礎知識以前,是沒法讀懂和應用的。

    再說一下數。在傳統文化中,數既有數字的性質,同時數又有序和位的性質。說數是,是數的量,數的序,數的位同時包含的,有象與之對應。象是由形顯現出來的。所以言數則量、序、位、形、象都在其中,因為形和象可觀可知,所以由數推象,而觀之以道,是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歌德巴赫是歐洲著名的數學家。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數學家研究的是抽象之後的數,是傳統文化中數的一部分,是包含於易數之中的。數學是天地自然之道的數的模型概括,沒有象的對應,不可見,不可知,只能看見數的本身的形和邏輯關係所以稱之為猜想。如果有一天,出一個能領悟易的聖賢之人,何用去猜想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一轉眼孩子就長大了的古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