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當談到在太陽系外搜尋宜居行星的時候,事情並不像我們設想的那麼簡單。

    直到美國宇航局(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升空服役近十年,科學家們才突然有了大量可以分析的資料。

    其原理是透過行星掠過恆星時的凌日效應(光度的微弱變化),來初步鎖定潛在的目標。

    可是在龐大的資料庫中,有些行星相對比較容易驗證、另一些可能要耗費多年 —— 比如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開普勒-1658b 。

    【開普勒-1658b渲染圖,來自:Gabriel Perez Diaz / InstitutodeAstrofísicadeCanarias】

    當科學家拿到開普勒等先進望遠鏡回傳的資料時,必須先對它們進行仔細的核實篩選。因為資料中的某些異常,可能會導致系統的誤報。而要確認它們的真實性,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近日發表的一篇新博文中,NASA 終於證實了開普勒專案執行早期發現的 Kepler-1658b 行星(名字代號是最近才確認的)。

    在沒有直視的情況下,凌日法是一種相當簡潔高效的系外行星檢測手段。結果證明,開普勒-1658b 的存在,比科學家最初的設想要有趣得多。

    透過估算恆星的大小,然後計算當行星在前方經過時恆星變暗的程度,研究人員可以估算出行星本身的大小,而現在認為開普勒-1658b比原先想象的要大得多。

    夏威夷大學的 Ashley Chontos 在一份宣告中稱:“在新分析中,我們藉助開普勒資料中觀察到的‘恆星聲波’來描繪這顆系外行星的樣貌,證明其體型是之前設想的三倍大”。

    這意味開普勒-1658b 的尺寸大了三倍,實際上應該是一顆熱木星。作為一顆巨大的氣態行星,它比太陽系中的木星,更要接近自己的恆星。

    NASA 表示,這顆新確認的系外行星,公轉週期僅為 3.85 天。如果站在它的表面看恆星,觀感是站在地球上看太陽的 60 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蝸牛喇叭繼電器怎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