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鏡清
-
2 # 不沉的經遠
如果說失去北洋艦隊指的是北洋艦隊失去戰鬥力,那麼對清政府影響很大。而如果說失去北洋艦隊指的是北洋水師徹底覆沒,那麼對清政府影響不大,因此此前北洋水師就已經沒法發揮太大作用了。
在甲午戰爭爆發以後,日軍在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都取得了勝利,日本政府野心大增,日本大本營一度制訂了從陸路攻擊中國,奪取奉天,兵進山海關的計劃。但是考慮到中國疆域廣大,即使這個計劃順利完成,能否逼迫清政府投降也是個問題。
所以大本營很快提出了第二個方案,就是直接攻擊北京,以迫使清政府接受城下之盟。而要攻打北京,以在大沽、北塘或者是山海關登陸,然後進軍北京最為便捷。但是上述三個地點都在渤海灣內,北洋水師駐泊旅順、威海衛,恰好扼守了渤海的入口。
在黃海海戰之後,北洋水師損失不小,但是還有相當的戰鬥力。如果不徹底殲滅北洋水師,那麼深入渤海實行登陸作戰無疑具有太大的風險。所以日軍又決定首先奪取旅順和威海衛,以徹底殲滅北洋水師,為進攻北京掃清障礙。
為此,日軍首先在遼東半島登陸,試圖在旅順殲滅北洋水師。在北洋水師撤到威海衛以後,日軍又再次在山東半島登陸,進攻威海衛。日本兩次分兵實行大規模登陸作戰,對北洋水師的忌憚可見一斑。應該說此時北洋水師的存在與否,對於戰爭結局影響很大。
最終日本海陸軍將北洋水師困在了劉公島上,此後經過圍攻,北洋水師大部分戰艦戰沉。最後在外無援兵,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丁汝昌為儲存殘餘部隊,決定投降,北洋水師就此全軍覆沒。
其實在北洋水師被困之後,日本登陸山海關的主要阻礙就已經不存在了。而在北洋水師投降前夕,此時的北洋水師又損失了定遠、來遠、靖遠等艦,僅有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這四艘主力艦隻,其中鎮遠還觸礁重傷,難以出海作戰。
這個時候即使日軍撤去包圍,以北洋水師的殘存兵力也已經無法對日本登陸作戰造成什麼麻煩。所以說在劉公島保衛戰的後期,北洋水師是否全軍覆沒,對於戰爭的結果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了。
-
3 # 帝國中興
北洋海軍的組建主要是為了拱衛京畿重地的海上門戶渤海灣,同時對快速崛起的日本起到威懾作用。為了組建這支海軍部隊清朝從籌議海軍,修建軍港,購買軍艦直到北洋海軍成軍前後花去了1.3億兩的白銀,幾乎相當於清朝兩年的財政收入,北洋海軍成軍以後清政府每年為北洋海軍提供400萬兩的軍費,對北洋海軍清政府可謂是不遺餘力,格外重視。但是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全軍覆沒了。
北洋海軍覆滅之後清朝就徹底的失去了渤海和黃海的制海權,京畿重地的海上門戶洞開,日本軍艦在渤海和黃海如入無人之境,來去自如。這對清王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倘若日軍在大沽口登陸,和山海關外的日本陸軍匯合那麼無論是天津還是北京都會保不住,在此嚴峻的境況下清政府選擇議和儘快結束戰爭,以保全北京和天津。
北洋海軍覆滅之後,西方列強再一次掀起了瓜分中國軍港的浪潮。首先就是俄國,李鴻章在俄國參加沙皇加冕典禮之後和俄國簽訂了《中俄密約》,這個條約將旅順和大連灣等地變為了俄國海軍的駐泊地。作為後起之秀的德國為了在瓜分中國的浪潮中分的一杯羹,派遣軍艦將膠州灣強行佔據。英國將劉公島和威海衛等北洋海軍原基地強行租借。不甘落後的法國強迫清政府將廣州灣租借給他們,租期為99年。日本照會清政府不得將福建割讓或租借他國,把福建劃為日本的勢力範圍,,,,
從此以後中國沿海重要的軍事港口,都先後落入西方列強手中,對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造成重大障礙,中國海軍的軍艦在清政府租借給外國列強的軍港中不得停靠。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北洋海軍的覆滅使清王朝徹底失去了渤海和黃海的制海權,京畿重地再次暴露在列強的大炮之下,與之相伴生的則是中國重要海軍基地被列強瓜分的狂潮,清朝的海上防務以及權益蕩然無存。因此北洋海軍的覆滅對清王朝來說影響是致命的。
-
4 # past穎甜
海防喪失,京畿之地門戶大開,幾年以後的八國聯軍侵華埋下了“隱憂”,加速了滿清王朝滅亡。
北洋艦隊覆滅,洋務運動終結甲午中日戰爭,大清全面戰敗,陸軍一潰千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大清花費巨資建立的“亞洲第一海軍”(1888年成立)就此宣告終結(這也敗的太快了吧),這場戰爭同時也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終結。
幾乎同時學習西方的中、日兩國,中國卻慘敗於日本,經此一戰,亞洲“病夫”顯露無疑,而日本卻趁勢崛起,擺脫了被殖民的地位,奠定了其亞洲強國的國際地位,同時2.3億兩白銀也助力了日本的“騰飛”。
海防喪失,國家主權淪喪,半殖民化加深。
列強看“透”了晚清的“無力”,圖謀瓜分中國廣闊的領土,眾多的人口,卻因為晚清的腐朽無能,竟然打不過一個島國,列強紛紛伸出爪牙,試圖瓜分中國。同時,也為幾年後八國聯軍侵華埋下了“隱患”。
列強紛紛尋求在中國劃立租界區,駐紮軍隊,晚清“不能阻”。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也向列強正式宣告:日本崛起,工業社會戰勝農業社會。
加速了晚清滅亡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晚清統治者也注意到了舊式軍隊需要被“淘汰”,開始編練新軍。同時,資產階級覺醒,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傳入中國大地,袁世凱、孫中山等登上歷史舞臺,本應成為晚清鞏固政權的新軍,卻成了推土機,晚清這棵“將死的樹”終被新軍革命推翻。
回覆列表
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對於清政府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京畿地區門戶洞開,日軍可以直接登陸進攻京師(北京)。
在北洋海軍組建之前,清政府在渤海圈沒有海上力量,外國艦隊可以直逼大沽口(天津出海口),大沽口就是京師的第一道海上防線。北洋海軍組建之後,在可以駐泊大型艦隊的旅順口、大連灣、煙臺、威海衛、膠州灣修築炮臺,屯駐防軍,整個渤海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海防體系,京師的海防圈大大拓展。
所以在奪取北韓後,日軍的首要目標就是消滅北洋海軍,徹底破壞渤海防禦圈。
第一步,日軍以第一軍在鴨綠江發起佯攻,第二軍登陸遼東半島,接連佔領大連灣、旅順口。但由於日本海軍封鎖不力,致使北洋海軍撤往威海衛,未能達到將北洋海軍消滅在旅順口內的戰略目的。
第二步,日軍繼續以第一軍在遼河平原發起進攻,吸引清軍主力,第二軍登陸山東半島,進攻威海衛。這次日本陸海軍成功將北洋海軍包圍在威海灣內的劉公島,由於清政府增援不力,北洋海軍最終全軍覆滅,日本海軍可以在渤海灣如入無人之境。
日軍的下一步是在山海關登陸4個師團8萬人,先攻天津,再攻京師,迫使清政府簽訂城下之盟。這時清政府雖然在京畿地區集結了約10萬部隊,但都是才招募的新兵,武器不足,缺乏訓練,而且分散部署在山海關、天津、京師三個地區,不可能抵擋8萬日軍的攻勢。
如果日軍未能消滅北洋海軍,就不得不從遼東一路西進,要花費更多力氣和時間來進攻京師。而在談判桌上,清政府依然握有最後一塊籌碼,北洋海軍是唯一可以對日本本土形成威脅的力量。
所以北洋海軍的覆滅,意味著甲午戰爭已經無可挽回,清政府只有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認輸一條路可以走了。